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不少游客到成都这座“国际美食之都”,当然少不了“吃”。以美食为媒,自9月27日持续至10月31日的第二十届成都国际美食节,正为这座城市消费热潮再添“一把火”。
本届国际美食节链接成都市内各大美食活动场景,形成全域消费联动体系,除了主会场西博城外,各区(市)县分会场也围绕美食节主题,配合主会场开展了系列配套活动,展现了一场“处处有场景、时时有美食”的全城美食嘉年华。
西博城,第二十届成都国际美食节
据成都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博城活动区域已累计吸引33.2万余人次到场,实现营业收入819.0万元。其中,公园火锅吸引超0.87万人用餐,万千气象购物展厅吸引11.3万余人次前往购物,美食集市引流近14.1万人次消费。
美食节的热度,也带动了成都全城的美食消费热潮。据成都市商务局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全市20家重点餐饮企业实现餐饮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23.3%,较2019年同期增长52.0%。
美食文化开放包容,消费需求持续进阶,成都也在不断完善美食产业链。今年7月,《成都市美食产业(绿色食品)建圈强链十大行动方案》印发,明确围绕美食产业(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提出顶层设计筑链、“四上”攻坚育链等十大行动任务。
根据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成都全市将构建起以美食产业(绿色食品)建圈强链为引领、美食产业(绿色食品)与美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发展格局,全市餐饮收入、绿色食品产业分别突破2000亿元规模。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面新闻记者 韩建文
1月19日,四川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3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消费品市场加快恢复,数据显示,我省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3.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餐饮板块表现亮眼,餐饮收入35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从热点商品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7.0%。
2013年至今,餐饮业实现历史性突破,超越3500亿元,迈向4000亿元的发展新阶段。2010年四川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88.0亿元,从跨越1000亿元到2000亿元,四川用了5年,2000亿元到3000亿元则历时4年,2020年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举步维艰,但仅用1年时间又重回历史最高水平。
2023年四川餐饮行业蓬勃发展,收入增速再次扭负为正,逼近20%,强势复苏让餐饮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四川经济贡献稳居服务业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比过去疫情几年还要难。”这是许多餐饮人对去年的整体认知。从数据上看,上半年四川省餐饮收入的增速的确并不如意,没有出现剧烈有力的提升,各月的收入均处在300亿元以下。
而从第三季度开始,增速拉涨稳定在25%以上,9月起各月收入也超过300亿元,出现理想复苏的态势。
四川餐饮的起势是全国餐饮蓬勃发展的缩影,2023年,中国餐饮业实现历史性突破,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四川省贡献率约为7%。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随着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中国经济将持续保持合理增长。餐饮产业借有独特优势,经济发展有望再上新台阶。
针对我国餐饮产业的发展趋势,业内人士表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首先,社区餐饮的崛起。作为大众化餐饮的代表,社区餐饮以其便利性、性价比优势,成为众多中小餐饮企业的主攻方向,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次,小店时代的来临。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美的小店生存能力日益增强,其关键在于店铺小型化、投资轻量化、装修简约化、产品特色化、营销网络化以及小店铺大连锁。第三,特色食品的拓展。餐饮食品化、餐饮零售化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途径。这种特色食品不仅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前店后厂”和食品加工业,而是更多地向零售商业转型。第四,业态细分的规律。餐饮企业需明确业态定位,实现业态互补,避免业态单一和雷同。第五,消费者对高品质、性价比、营养健康等需求的提升。第六,厨房中自动设备的应用增多。第七,人工成本与房租成本的持续上涨。第八,数据要素在产业发展中产生的乘数效应。第九,餐饮产业就业结构的多样化。第十,餐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上十个方面均为我国餐饮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并做好春节期间的保供稳价、交通出行、货运物流、工资休假、文体休闲、关爱帮扶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让大家能够放心、安心地留在当地过年。1月6日,成都也发布通知,明确鼓励来蓉建设者在蓉过节。
疫情防控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而选择就地过年,就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支持。
此心安处是吾乡。今年,成都就是来蓉建设者们留下来的那个“乡”。如何让留在成都的人们过个幸福温暖的春节,让幸福城市的年味也溢满幸福的味道?即日起,成都商报、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推出“留在成都 幸福过年”系列策划报道,充分发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为市民及时提供服务信息,为“就地过年”的人们提供吃、穿、住、行、娱全方位的“幸福保障”。
丰盛的年夜饭 据图虫创意
300家中餐厅宣布“春节不关门”
火锅、老字号等清单也将公布
今年,是西昌人杨吉斌在成都过的第20个春节。
2001年退伍后,杨吉斌来到成都红杏酒家从事餐饮工作,从安保人员到后厨师傅,再到迎宾台,他成了红杏酒家资历最老的员工。
每年春节是餐饮行业公认的“忙季”,也因此,过去20年的春节,杨吉斌都在成都的餐厅里度过。几年前,杨吉斌举家搬到了成都,成了“新成都人”。
今年,作为新成都人,杨吉斌将为留在成都过年的人,保证舌尖上的幸福感。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今日发布的首批“成都年味·中餐厅清单”显示,今年春节期间(2月11日至2月26日),成都有超过300家中餐厅宣布“春节不关门”。记者了解到,火锅、特色餐饮、老字号小吃等主题清单也即将公布。
五星级厨师为地铁建设者送年夜饭 资料图
除了年菜外卖、到店自提
还提供宴席外送、大厨上门服务
这300多家餐饮单位中,不仅包括私房菜、商务宴请等餐饮形态,同时也不乏大众消费的“社区食堂”,以及乡村基、大米先生等类型的中式快餐等。
金汤养生锅、?椒大黄鱼、青椒肠旺鸡、麻辣拌土鸡……在成都,今年的年夜饭只需要打个电话或者扫码下单,餐桌上令人食欲大开的美食就能送货到家。
针对不同的用餐人数,部分老字号餐饮企业还推出不同的年夜饭套餐。比如,银杏金阁在2.11-2.17推出开设早茶,每天8:30开始营业,同时提供商务简餐及年夜饭套餐。一些特色餐饮店也推出了到店自提和外卖年夜饭套餐。比如,金河宾馆推出了年菜外卖、到店自提、宴席外送、大厨上门等。
“根据今年的特殊情况,我们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增加了‘大菜’外卖到家服务。”成都南堂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燕告诉记者,除了在春节期间正常提供年夜饭和家庭套餐外,为了方便消费者在家聚餐的需求,该公司也将门店内近20款特色“大菜”,用自加热的方式送到消费者的家中,“目前这种方式在消费者中口碑和效果也比较好。”
成都老房子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熊江华透露,目前老房子的原材料储备上“很充足”。他表示,从当前年夜饭预订量来看,与往年相比减少的主要是较大规模的聚餐,但对于较小规模的家庭式年夜饭聚餐,订单量是趋于正常的。
成都多个酒店表示,可提供宴席外送、大厨上门服务。图为成都一五星级酒店的年夜饭菜品图资料图
采购进口冷链食品必须
验明货品来源和核酸检测报告
疫情下的“就地过年”,对整个餐饮行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表示,一方面,“就地过年”势必会带来客流量的增长,但今年春节期间,不仅有疫情防控下对进口冷链食品更加严格的安全监管,同时,长江禁渔也对商家的菜品供应提供了更多挑战。
针对“就地过年”和疫情常态化防控这一特殊时期,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已发出行业倡议,号召餐饮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包括加强采购环节管理,落实采购各环节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及台账制度,采购进口冷链食品必须验明货品来源和核酸检测报告;加强对就餐消费者的引导,进店佩戴口罩、餐前洗手;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实行聚餐分餐制等。
在保障服务方面,成都餐饮企业正在做充足的准备。孙燕透露,在号召市民“就地过年”的基础上,南堂也提倡员工都在企业过年。为此,他们每家门店将在除夜前夕,组织员工参加100%中奖率的抽奖活动,让员工感受到过年的氛围。
多个餐厅表示,可提供年夜饭外卖服务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发布
首批“成都年味·中餐厅清单”↓↓↓
(点击图可放大)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邹悦邓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