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仲景食品获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授予的“2021-2023年连续三年香菇酱产品全国销量第一”和“2021-2023年连续三年葱油酱产品全国销量第一”双项市场地位确认。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调味食品市场容量广阔,品类与健康需求渐盛
调味食品是指用于调剂食品口感、口味,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应用的食品辅料,可大致分为烹饪调料、即食调味酱料两大类。其中,烹饪调料涵盖各种调味粉、香料精油、快手菜调料等,融合多种风味,满足色香味俱全需求;即食调味酱料则包括各种调味酱、调味油、肉酱、果酱等,用以调节风味的同时,增加口感,提供丰富的味蕾体验。
近两年来,随着经济复苏,调味食品B端市场逐渐回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新考虑它们的供应链和食材选择,对调味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消费升级促使消费观念发生转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调味食品,而是追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如品尝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口味菜肴的需求上升,品类多样的调味食品更能满足其美味、便捷、多元诉求。此外,当健康饮食成为社会共识,消费者对调味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品质、口感和健康,对调味食品的成分、来源和制作工艺等方面也更加敏感,兼备营养与健康属性的调味食品愈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当前调味食品市场正处于行业发展红利期,发展前景广阔,但要在蓝海中寻找到新的增量市场,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是调味食品企业的破局关键。
仲景食品紧抓这一机遇,研制推出了多种调味食品与调味配料,其中香菇酱、葱油酱品类连续三年斩获了“全国销量第一”的销售佳绩。
基于2021、2022、2023年中国香菇酱、葱油酱市场全渠道销量(千克)统计比对的结果进行统计确认,仲景食品荣获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授予的“2021-2023年连续三年香菇酱产品全国销量第一”和“2021-2023年连续三年葱油酱产品全国销量第一”双项市场地位确认。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是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聚焦新技术、新消费及新业态,通过“大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双引擎,以市场地位、消费行为、商业趋势研究为核心,服务客户的整个成长周期。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是艾媒咨询旗下中国新消费品牌评价机构,依托iiMeval大数据评价模型,为消费者提供客观的品牌信息及购物消费指南。
仲景食品:精研多元品类,开启创新与健康新篇章
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仲景食品,证券代码:300908)是一家专注于调味食品与调味配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健康食品企业。秉持着“好食材、好味道”的产品理念,仲景食品研制开发了丰富的产品线,包括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仲景香菇酱、上海葱油、成都红油、贵州辣子鸡、劲道牛肉酱、辣辣队鲜辣酱、2.3°鲜花椒油、黄焖炒鸡做菜料和香辛调味配料等,旨在满足个人家庭、餐饮饭店以及食品生产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仲景食品的生产总部坐落于中国香菇之乡——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这里的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为优势单品香菇酱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高蛋白、低脂肪的香菇搭配天然清新的生长环境,进一步加强了香菇酱的健康属性,强化其品牌调性。优越的营销中心位置也为仲景食品的营销活动赋能,助力其品牌与产品不断扩大影响力。
香菇酱、上海葱油酱之所以能在单品市场独具鳌头,主要归因于仲景食品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持续的技术研发、严格的质量控制等多项优势。仲景食品拥有丰富稳定的供应商资源、7.4万立方米的贮存冷库,为产品的生产与储藏提供了优质保障环境。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仲景食品始终走在技术创新前沿,不仅成为国内香菇酱品类的开创者,拥有生物酶解、控温控湿发酵、线性精准温控炒制等多项核心技术,还是国内香辛调味配料的领先供应商,分子蒸馏、风味指标数据化、风味定量调配等核心技术的加持使其产品口感独特,品质卓越。仲景香菇酱、仲景新型香辛料研发项目更是通过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鉴评,被评价为“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研创新实力强劲。此外,仲景食品还建立健全了全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和保障体系,抽检无不合格,食品质量具有高度保障。
在覆盖渠道方面,仲景食品统筹线下线下渠道,通过线上“直播电商+综合电商”与线下商超相结合的模式,发力香菇酱、上海葱油酱两大优势单品,同时辅以多元化品类调味食品和调味配料,在健康食品调味市场逐渐占据领先地位。
总而言之,仲景食品以其卓越的产品品质、领先的研发实力、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调味食品行业的佼佼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它将继续践行“让世界有滋有味”的使命,不断创新和进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美味的调味食品。
月26日,海底捞(6862.HK)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海底捞实现收入414.53亿元,同比增长33.6%,净利润4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74.6%。
此前在盈利预告中海底捞已经透露了业绩增长的消息,而在最新的年度报告中,海底捞还透露,其业绩增长并非依靠扩大门店规模实现的,过去一年,海底捞仅净增3家餐厅,而其同店销售额增长率达27.68%,翻台率显著提高,由3.0次/天提升至3.8次/天。
基于2023年的经营情况,海底捞董事会建议每股派发0.748元人民币现金股息,合计派发股息达40.50亿元。
海底捞去年净增门店仅3家
业绩增长主要靠门店经营效率提高
海底捞的主要收入来自餐厅经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以及经济复苏,海底捞餐厅客流量增加,经营好转,其餐厅经营收入录得明显增长。2023年,其来自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同比增长了35.67%至392.67亿元。
具体到各项经营指标上,2023年,海底捞的翻台率由3.0次/天提升至3.8次/天,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7.68%至293.26亿元,同店平均日销售额同比提升了20.08%至8.49万元,同店平均翻台率从3.0次/天提升至3.9次/天,而其人均消费水平则出现下跌,由104.9元同比下跌了5.53%至99.1元。
根据年报,在门店经营上,海底捞除了加大菜品的上新频率外,还鼓励门店进行个性化创新试点。如去年5月,海底捞部分门店引入演唱会大巴接客的引流活动;去年11月,海底捞一线门店自发组织策划的“科目三”舞蹈爆红,抖音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超50亿次。
而在开店这件事上,海底捞去年仍然保持审慎。2023年,其新开门店仅有9家,并重启了26家前期关停的门店,关闭了32家门店,全年净增门店仅有3家。作为对比,2022年,海底捞新开门店24家,同时有48家曾关停的餐厅恢复营业,关闭50家门店,全年净增门店22家。对此,海底捞在年报中解释,其去年的首要目标仍然是提高在营门店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因此放缓了开店的节奏。
尽管净增门店较少,但是海底捞的门店类型愈来愈丰富。去年其推出了“牛肉工坊”“海鲜工坊”“羊肉工坊”等更具区域特色的门店,同时也布局了露营火锅店、校园店,而就在3月21日,海底捞还在西安的华为研究所开设了首家企业餐厅。
连续2年放缓门店开拓速度的海底捞,接下来将调整开店速度。在今年3月,海底捞宣布正式开放加盟,借此将品牌扩展至更多城市。据悉,加盟海底捞的最低资金门槛超过1000万元。
外卖收入同比下跌
子品牌矩阵扩大,覆盖快餐、烤肉等
除了餐厅经营外,海底捞还有约6.3%的收入来自外卖业务、调味品及食材销售、其他餐厅经营以及其他收入。
分板块来看,外卖业务是海底捞唯一录得营收下跌的板块,去年其外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8.67%至10.4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下跌了1.6个百分点至2.5%,而在2022年,其外卖板块收入增速为103.3%。根据年报,去年海底捞在外卖服务上还拓展了“海底捞外送·欢乐宴”和“海底捞下饭火锅菜”两条业务线,对应供应定制化宴会服务和一人食精品快餐。
而在调味品及食材销售业务,海底捞去年该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9.18%至7.89亿元,而其他餐厅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40.27%至3.46亿元。
在此次的年报中,海底捞还对外透露,其旗下餐饮副牌包括嗨捞火锅、苗师兄香锅、五谷三餐、焰请烤肉铺子、汉舍等品牌,覆盖了火锅、快餐、烤肉、中式正餐等多种经营业态。南都湾财社曾报道,在去年9月,海底捞首次推出了火锅子品牌“嗨捞火锅”,人均消费65-70元,目前嗨捞火锅仅开出2家门店。
在此次年报中,海底捞并未披露其餐饮副牌的经营利润情况。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上餐饮市场年夜饭预订每年都早早引爆,今年更是如此。部分老字号餐厅年夜饭预订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部分老字号年夜饭套餐销售有望创历史新高。市商务委今天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2024年新春年夜饭供应情况,各大餐饮企业更加注重个性化、特色化的年节供餐,充分挖掘菜品制作及服务潜能,力求让消费者在春节期间享受到安全、实惠、有品质的年夜饭。
年夜饭整体预订情况好于往年同期
上海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副秘书长金培华介绍,年夜饭是刚性需求,上海餐饮市场每年都是早早启动预订,“今年吃完年夜饭,就把明年的预订掉了”。他介绍,春节年夜饭整体预订情况好于往年同期,特别是老字号品牌餐厅均已恢复到了2019年的水平:“除夕夜,老字号基本已经订满了,社会餐厅也基本订完了,初一、初二、初三也是一桌难求,目前初四初五后还有余量。”
南京路上的新雅粤菜馆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非遗广帮菜馆,餐厅食品餐饮总监蔡梦芸介绍,2024年春节的年夜饭早在2023年5月份便已订满:“今年晚上共订了91桌,有些客人没有订到晚上,转而预订了除夕当天中午的,现在除夕中午也已经预订满了。”其他老字号餐厅的堂食也是“一桌难求”,记者了解到,包括淮海路总店在内,光明邨大酒家的年夜饭堂食订餐在2023年11月1日左右已全部订满。沪上红子鸡、丰收日等品牌餐饮企业的堂食部分也几乎订满。
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进入1月以来,“堂食年夜饭预订”关键词搜索量月环比增长超5倍。一些餐饮商户还通过平台推出低折年夜饭、团圆餐等到店套餐,提前锁定春节期间市民游客的堂食需求。
老字号年夜饭套餐有望创历史新高
年夜饭“一座难求”,使得不少有厨房加工能力的餐饮企业把目光瞄准了在家吃年夜饭的群体,成为各餐饮企业发力年夜饭市场的新赛道。
金培华介绍,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1月中下旬对近30家沪上餐饮企业年夜饭供应进行调查,几乎每家企业都为新春佳节备足了年夜饭套餐,截至1月26日,上海28家餐饮企业推出220种外卖套餐,丰富品种来满足市民年夜饭需求。其中,65%为500元以下的平价套餐,适合3到5人的小家庭食用;30%为500元至3000元左右的中档套餐,还有5%为3000元以上的高端消费,基本可覆盖不同家庭的年夜饭需求。
“今年新雅粤菜馆共推出9套半成品年夜饭套餐,其中家宴6套、冷冻半成品套餐3套,价格从298元到3888元不等。”蔡梦芸告诉记者,这些年夜饭套餐从去年12月起推出至今,销量火爆,目前已经销售超15万套。她介绍,从整体来看,今年家宴套餐1698型卖得最好,以家庭消费较多,而半成品套餐中,498型和698型卖得火爆,从趋势上来看,消费者今年更趋向于质价比更高的年夜饭套装。
“从整体销售来看,今年年夜饭套餐的预估销量将比前三年都有所提升,已恢复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有望创历史新高。”蔡梦芸告诉记者,从上周开始市民已经开始排队选购零售年货产品,预计2月起将进入提货高峰期。
“高复原率”成为预制菜关键词
复原率原是企业研发产品中的一项指标,如今被越来越多的餐厅或品牌用来描述预制菜口感与堂食现做菜肴的相似度。去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发布《预制菜》《预制菜生产加工卫生规范》两项团体标准,首次提出“复原率超过70%”这一指标,记者发现,“高复原率”也成了商家在年夜饭预制菜市场的新关键词。
盒马研发采购蔡玉贵介绍,盒马去年12月底上线了“帝王蟹三件套”,首次尝试将帝王蟹做成7分钟即可复原的半成品菜肴,且市面上没有同类产品,差异性显著。在前不久食安联组织的“预制菜复原率测试”中,帝王蟹预制菜的复原率超过85%,目前已成功进入很多“盒区”消费者的年菜清单。
而一些老牌餐企则更加注重“压轴大菜”的设计。杏花楼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餐厅了推出花胶鲍鱼鸡、花菇扣掌、十全十美套餐系列产品,不仅复原率极高,而且更加方便——3分钟帮消费者搞定一道名菜。
叮咚买菜则表示,今年针对春节场景开发了一站式年货商品,共计330多个新品,还与10多家线下知名餐厅、酒店联名推出经典年菜礼盒卡券,如锦江饭店、国际饭店、上海老饭店等,可包邮到家,方便异地过年的消费者也能吃到北上广老字号的多道大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