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全媒体记者 梁展豪 实习生 朱鸿雨 文/图
每到饭点,点哪家外卖是每个打工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从凑起送、凑满减到货比三家,“打工人”在外卖平台上与商家斗智斗勇。
当外卖平台上各类餐饮打起价格战,咖啡、奶茶9.9元变得不足为奇,一平台的“拼好饭”在不为人所注目的角落已把餐饮价格卷到了6.9元,甚至1.9元。“几十块在其他外卖平台也就点一餐饭,在‘拼好饭’能点‘满汉全席’了。”一位“拼好饭”资深用户说道。
这个曾在2020年面向下沉市场推出的业务,如今正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悄悄流行,甚至成为打工人的新“求生指南”。那么,“拼好饭”的菜品与正价餐食有何区别?为何商家们愿意自降单价?海都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现象:热门套餐低至6.9元,“拼好饭”质疑声不断
记者通过“拼好饭”点外卖发现,在新人红包、社群红包的优惠下,一杯品牌连锁店的奶茶价格可低至1.9元,其他品牌连锁店的热门套餐也低至6.9元。“拼好饭”囊括早午晚餐、下午茶、夜宵等,推崇“拼单买更省钱,9.9元吃好”,正成为当代打工人、学生的点餐“神器”。
“几块钱的外卖你敢吃吗?”“桶里是拼好饭的,桌上是神券的,原价买的才是锅里的。”“低价外卖的卫生状况和食物品质令人担忧。”随着“拼好饭”的推广流行,网络上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那么,“拼好饭”真的能吃吗?
自2020年平台试点“拼好饭”业务后,“热门餐品推荐+拼单点餐+统一配送”的方式逐渐来到消费者的身边,这种下单模式需要消费者“拼着买”。在该模式下,使用“拼好饭”点外卖时,消费者需自行发起拼单或与平台上已点餐的订单拼单。当然,如果消费者不想等待拼单,还可花几毛钱买一个免拼,直接下单。
通过用户集中下单、商家集中出餐、骑手一次集中配送多单,商家也提高了出餐效率,由此成为“拼好饭”低客单价配送的主要原因。
实测:包装、内容物等与正价商品无区别
相较于外卖店铺中琳琅满目的菜品,“拼好饭”的可选套餐种类明显少了很多,几乎都是商家搭配好的热门套餐。
下图为拼好饭餐品,上图为正价商品
记者在“功夫卷凉皮”店铺分别下单了一份“拼好饭”的“功夫卷凉皮+烤肠”(11.2元)和一份正价的“功夫卷凉皮+烤肠”(17.8元),收到外卖后发现两个订单在包装、内容物等方面都毫无区别。但相较于“拼好饭”只有两款卷凉皮可供顾客选择,外卖店铺的各类凉皮制品让顾客拥有更多的购买自由。
记者下的两份订单相差6.6元
除了早中晚餐,各类奶茶饮品也可以在“拼好饭”中买到。记者加入“拼好饭”社群并领取3元社群红包后,在“拼好饭”成功下单一杯连锁品牌的大杯珍珠奶茶,售价仅为2.9元。其产品外观、口味与正价产品没有任何区别。
商户:没必要砸自己招牌,薄利多销走量引流
福州一位外卖商家说,“拼好饭”的产品和店铺正常购买的产品没有任何区别。“我们的粉和量都是一样的,只是里面的配料根据套餐不同会有区别。‘拼好饭’只能上架几种套餐,我们会挑销量好的来冲量。”
另一位主做泉州美食的商家表示,闽南咸饭是他们店铺的特色,月销能达到1000单以上,所以就把咸饭放在了“拼好饭”上用来引流。“咸饭做一次可出一大锅,相比其他下单现做的商品,(咸饭)更适合走量。”
“虽然价格会比正常的低一些,但是拼单的形式一次最少卖两单,相当于薄利多销了。开了这么多年,没必要砸自己的招牌。”一位商家直言,外卖商家在选择套餐上架“拼好饭”时,大多会选择销量好、制作快的套餐。“卖得多了,顾客在点外卖时会更容易刷到我们,对店铺会更放心,就会有更多人下单。”
专家:“拼好饭”模式是双刃剑,食品安全是底线
对此,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刘名远教授表示,“拼好饭”模式商品性价比高,不失为一种好的营销方式。它的模式以低价优势吸引客户流,以“标准化、批量化”作业降低成本,并通过“拼购”营销方式实现薄利多销。通过引流,提高消费者对商家的关注度,在满足部分消费者差异化消费的同时,也有机会增加“正价”商品的销售量,其目的就是提高商家整体盈利水平。
然而,任何低价商品都受限于成本。为了满足低成本要求,此模式可能存在压低配送单价、“偷工减料”甚至牺牲食品安全质量要求的情况。如果商家突破食品安全底线,该营销模式将难以持续发展。
刘名远教授认为,“拼好饭”的模式具有双刃剑效应。如果执行得当,可能会带来大量流量;但如果执行不当,可能导致负面影响。平台和商家一定要根据消费者评价,评估“拼好饭”商品质量和价格是否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并进行动态调整。
价格是优势,质量是关键。商家应在质量保障的前提下,助力“拼好饭”模式持续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
编辑:白水
茶,已然成为我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甜蜜伴侣。当下,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奶茶连锁品牌令人目不暇接,风格各异,口味繁多。每个省份皆拥有独具特色出圈的奶茶代表,它们承载着当地的独特风味与文化内涵,宛如一张张别具一格的美食名片。今日,让我们携手踏上这场诱人的奶茶之旅,一同探寻各省的奶茶“课代表”,瞧瞧其中是否有来自你家乡的那一款?
西藏拉萨:阿刁奶茶
< class="pgc-img">>成立于:2018年 创始人:黄勇
开在雪域高原,被称作“西藏茶饮之光”的阿刁,是一个行业里的传奇。这杯奶茶选用了藏区特色的牦牛鲜奶做奶茶,青稞、高原土豆做小料,再加上招牌的拉木拉措口感香浓,奶香味十足,几乎做到了“来西藏,人手一杯阿刁”。阿刁,已经渐渐成为“去西藏、必打卡”的一个存在。
广东广州:茶理宜世
< class="pgc-img">>成立于:2015年 创始人:徐世磊
茶理宜世可以说是广州地标性茶饮品牌,排队一霸。低调的国风茶理宜世作为近年来冒起的新中式茶饮,主打新派中国风,在茶饮的命名上也是富有诗意的,配上包装也是别树一格。在店铺装修风格上,也是满满的中国风,有些店铺还设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身在其中有一种满满的沉浸式中国古典味。一开始顶着山寨茶颜悦色的帽子,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如今已经是“长沙有茶颜,广州有茶理”的地位了。
陕西西安:茶花弄
< class="pgc-img">>成立于:2016年 创始人:黄靖松
茶花弄是北方的代表,有着新颖的茶饮理念。将原叶茶装进奶茶杯里,在健康的同时,感受茶叶本身的香气,清爽轻负担。茶话弄将长安文化、传统中国茶道与创新相结合,茶饮包装与命名都极具国风特色,用一杯有温度的奶茶,唤醒东方人骨子里的爱茶基因。
贵州贵阳:去茶山
< class="pgc-img">>成立于:2000年 创始人:刘声健
去茶山,作为贵阳本土的知名茶饮品牌,承载着众多贵阳人的青春回忆。它始终致力于挖掘原产地的优质好物,将原产地特色与非遗元素引入城市中心。品尝其茶饮,口感丰富、独特有趣且令人回味无穷。去茶山化繁为简,将自身所做之事定义为“做一杯好喝的水”。市场变化莫测,顾客口味不断改变,茶饮产品持续更新,然而“水是唯一不变的”,其始终坚守初心,让身处城市匆忙中的顾客能够慢下来,喝上一杯水,舒缓身心,感受来自乡野自然的香气,浸润心情。
湖北武汉:爷爷不泡茶
< class="pgc-img">>成立于:2019年 创始人:于丽娜
爷爷不泡茶是新中式香片茶饮品牌,将中国茶文化与创新工艺相融合,打造新中式东方香茶,茶饮“香”体验,带给用户全新的茶饮体验。是的没错,很多人对爷爷不泡茶的印象就是“茶香”,它的香气会在口腔里晕开,醇厚甘香,回味无穷。该品牌每月都会推出新品,围绕“香气”做升级,通过突出茶的感知力,把每一杯都做到“香气饱满”。该品牌有“不香不窨,不鲜不采,不时不食”等“爷爷定下的规矩”,虽然是IP俏皮人设,却展现出了品牌的理念与态度。
山西太原:黑洪堂
< class="pgc-img">>成立于:2012年 创始人:石萍
黑洪堂是深耕于山西的本土品牌。它在确保采用健康原材料的基础上,具有颜值高、口感好、价格低的优势,主打性价比。黑洪堂以健康、新鲜、惊艳为目标,将传统茶道的冲泡技术融入到每一杯茶饮之中,提供了多样的口味供您选择。无论是甘醇酸甜,还是香浓微苦,都完美地诠释了黑洪堂的茶文化底蕴。正因品质优良且价格实惠,黑洪堂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安徽蚌埠:甜啦啦
< class="pgc-img">>成立于:2015年 创始人:王伟
甜啦啦,堪称安徽奶茶界的“卷王”,几乎可作为河南郑州蜜雪的平替茶饮品牌,堪称茶饮行业的一匹黑马!在一二线城市,或许您还没听说过这个牌子,但在主流四线城市之外,它已悄然开出了将近 8000 家门店。他们家的奶茶口感出色,价格亲民,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其品牌定位“好喝不贵,青春美味”,简单明了,主打的就是极致性价比。
江苏南京:陆藜·开了个方子
< class="pgc-img">>成立于:2012年 创始人:刘妍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日益增强。将养生融进奶茶、咖啡,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让大家在喝一杯奶茶的时间,也能轻松养生。陆藜·开了个方子以“药食同源”为本,打破固有的思维,重新定位中式食补,坚持以方入茶,以茶养人,将传统中草药食材与当下流行的茶饮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既美味又养生的新型饮品,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健康与口感的双重需求。对症下“茶”,喝起来毫无负罪感,最主要还好喝,这样的茶饮你会选择来“续命”吗?
当下的茶饮市场犹如一片红海,各个品牌皆具独特之处。虽说机会渐少,但市场永远存在缝隙,总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品牌、新产品、新故事涌现。对于各个品牌而言,找到市场缝隙,打造出自身特色,就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对于消费者来讲,最大的期望便是各个品牌能够始终以健康为本,提供更多既美味又有益身心的茶饮选择。如此,方能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双赢,共同推动茶饮市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这些来自不同省份的奶茶“课代表”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当然还有很多,那么,你家乡最出色的是哪款?茶饮品牌,欢迎分享哦!
?
本文数据来自于NCBD(餐宝典)的《2020—2021中式新茶饮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随着中国邮政奶茶店的刷屏,和奈雪通过上市聆讯,茶饮行业在最近又吸引了好一波关注。截至目前,我国有茶饮店约50万家,茶饮品牌大大小小数千个。尽管如此,人们常见的品牌却也才几十个,这还是包括了很多只在各自区域“独自美丽”的品牌。
在NCBD(餐宝典)发布的《2020—2021中式新茶饮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下称“NCBD茶饮报告”)中,新茶饮常见的27个品牌,按客单价的不同,被分成了4个梯队,其中:
第一梯队有3个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
第二梯队有6个品牌:7分甜、茶颜悦色、SEVENBUS、茶理宜世、丘大叔柠檬茶、卡旺卡;
第三梯队有15个品牌:茶百道、古茗、CoCo都可、1點點、悸动烧仙草、TANING挞柠、新时沏、书亦烧仙草、快乐柠檬、沪上阿姨、一只酸奶牛、吾饮良品、黑泷堂、阿水大杯茶、快乐番薯;
第四梯队有3个品牌:蜜雪冰城、益禾堂、甜啦啦。
< class="pgc-img">>可以看出,第二、三梯队占了主流,这也反映了新茶饮行业的一个现状,即:绝大多数品牌客单价在10~20元之间。
< class="pgc-img">>具体来讲,按照NCBD茶饮报告给出的数据,四个梯队的平均客单价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梯队的客单价,仅为第一梯队的1/4。
< class="pgc-img">>在门店数方面,四个梯队的顺序则完全掉了个个儿,第一梯队最少,第四梯队最多,且是第一梯队的15倍之多。
< class="pgc-img">>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在第四梯队中,有一个在新茶饮行业门店数最多的品牌——蜜雪冰城,目前大概有15000家门店,极大拉高了整个梯队的平均水平。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至于满意度方面,第一梯队又把势头翻了回来,无可争议地排在了第一位;第四梯队则排名第四,而且是唯一没达到80分的梯队。
< class="pgc-img">>在差评率方面,第四梯队排名最高(得分越低越好),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便宜没好货”;而令人意外的是,差评率最低的,竟然不是第一梯队,而是第二梯队。
< class="pgc-img">>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第二梯队有一个在全网收获了众多好评的品牌——茶颜悦色,生生地把整个梯队的平均值给拉低了。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NCBD茶饮报告就显示,在第二梯队中,茶颜悦色的差评率仅为1.84%,不光是第二梯队的6个品牌中,也是这27个品牌中唯一不超过2%的。
< class="pgc-img">>对于这些茶饮品牌,你最喜欢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