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0月4日,在海湖新区万达购物广场内,一家奶茶经营店主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对记者说:“这个国庆节、中秋节,市民就像过春节一样,我们的生意也像往年春节一样好。”犹如迟来的春节,疫情后的国庆、中秋假期消费市场呈现复苏后的繁荣,似乎更暖人心。
小彩旗、红灯笼等中国元素“国潮风”遍布街头和商场超市,步行街里,人潮涌动;网红景点,人山人海;特色餐厅,“打卡”必去……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重焕生机,线上配送蓬勃兴起, “夜经济”释放消费活力,个性化、品质化、智能化引领“假日经济”升级,消费市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
买啥啥都有要啥啥不缺
连日来,记者走访西宁市多家农贸市场和商场、超市了解到,各类商品源源不断投放上市,价格稳定,消费热度明显上升。
在城中区莫家街菜市场记者看到,南方的海鲜、果菜,本地的猪肉、鲜蛋等应有尽有,“我们承诺每天都有新鲜货源补充,保证货源充足、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满足老百姓“肉菜蛋奶米面油”的节日供应,市场从9月份便开始提前筹划组织商品货源,尤其是生鲜刚需产品及礼盒类商品的备货。
走进城东区康乐农副产品市场,只见运货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市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市场除了本地产品外,来自山东、河北、海南等全国各地的果蔬也大大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
采访中,多家市场负责人表示,他们一方面做足物资供应,另一方面做好防控工作,确保群众安全过节。在供应链方面也是严格把关,一如既往地通过严格的食品安全监测、质量检测,确保市民的餐桌安全。
记者在新华联超市看到,月饼、奶制品、食用油等琳琅满目的促销商品被放置在醒目位置,前来购物的市民络绎不绝,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根据“双节”期间各类礼品需求量大的特点,提早部署,丰富种类,加大了蔬菜、瓜果、生鲜、粮油、禽蛋等节日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同时,他们还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给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节日消费环境。
“假日期间,约上三五好友去步行街闲逛,尝一尝各种美食,很是惬意。”正在城西区五矿天地巷子步行街咖啡店和朋友聊天的市民李亚伟说,现在的步行街和以往的不一样了。“这里商业气息和文化气息融合得很棒,不仅可以买买买,还可以慢下来享受精致生活。”
记者看到,国庆假期,市区特色步行街内也是人气兴旺,各大商家销售红火。尤其像唐道、万达、力盟等集购物、餐饮、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消费业态步行街很受青睐。记者走进一家服装店,营业员告诉记者,现在购买商品都有活动,服饰、鞋包满100元减50元、40元、30元不等,购物还能赢手机大奖……顾客购买热情高涨。
餐饮再现排队盛况节约量食成新风尚
长假期间,人们携家带口出门放松休闲,也给餐饮消费带来了爆棚的人气。老字号、特色菜火爆,热门餐厅排起长队……10月3日中午,记者在王府井美食广场看到,几乎每家餐饮店外都坐满了排队等候的顾客,店内更是熙熙攘攘座无虚席,用餐的人们或光盘、或打包,桌上几乎没有什么剩菜剩饭。有市民对记者说:“我们点的几种菜都是小份,吃多少点多少。”
一名来自上海的外地游客说:“第一次尝到青海的特色美食,觉得很不错,也不想浪费。想打包带着下午旅游的时候饿了可以再吃点。”出门游玩,还要吃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家对于“吃好”的定义已经发生了观念上的变化“,吃好”不再是吃得贵、吃得多,而是吃得舒适、吃得健康,并且正在将“厉行节约、拒绝浪费”当作一项自觉行为。
记者在其中一家烧烤自助餐厅看到,自助肉串和特色菜品摆满了自助取餐区域,在取餐处和每张餐桌上,都醒目地贴着“文明用餐、光盘行动”“按需选用、请勿浪费”的宣传提示标语,提醒消费者合理取餐、避免浪费“。我们取餐都会量力而行,基本都能够吃完。一次不够可以多拿几次。”正在选取菜品的顾客李先生说。
在位于唐道美食街的上三楼餐厅记者看到,文明用餐的贴画和提示十分显眼,餐厅负责人张海林告诉记者,他们将点菜提醒纳入日常管理,要求服务员做到“餐餐提醒、餐前提醒、餐中提醒、餐后提醒”,提示顾客“尽量少点,够吃就好,剩菜打包”。对于执行光盘行动较好的顾客,他们还会给予20元的代金券作为奖励。张海林说,节假日期间的顾客比平时多出许多,根据以往经验,他们不仅做好了各项准备,包括预订食材、做好餐厅卫生、人员安排等,还根据当前“厉行节约”相关要求,推出大、中、小份等特色套餐。
国庆长假同样也是结婚的高峰,婚宴也成为假期内的一大热点。记者了解到,针对相对容易发生餐饮浪费的婚宴,本市有些餐饮场所推出“分餐制”,既让用餐更加卫生,又有效避免了婚宴上出现大量剩饭剩菜的情形。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的婚期定在国庆假期。为此,她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选择酒店,跑了多个地方,最终才找到一家与儿子婚礼日期吻合的酒店。为了节约不浪费,酒店实行计位分餐婚宴菜单,厨师在厨房将制作的菜点成品按每客一份分配,由服务员送给每位就餐者。婚宴中很多主家和宾客不想打包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很多人动过筷子的口水菜,不卫生”。而分餐制中每个菜品都会提供公筷,张女士和家人对酒店这一做法点赞。
线上线下一浪更比一浪强
10月4日一早,青藏花园小区门口一家火锅食材配送店里已是人气十足,不少居民正在购买新鲜蔬菜。店长说,为保证节日期间货品供应,公司加大了蔬菜、水果、火锅配料等的备货,不仅可以保障店内供货,还能满足线上下单及时配送。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超市、百货等各大消费市场线下引流活动丰富,“会员消费累计满2000元送200元提货卡”“单品满千返百”等促销活动层出不穷。来自京东西宁体验店的数据显示,连日来,接待顾客超万人次,手机、电脑、冰箱、洗衣机、电视等成为热销商品。
而线上线下结合,无疑是今年“双节”消费市场的另一亮点“。过节的时候,商场里肯定会有很多顾客,我就选择‘宅’在家里‘购物’,店面官网也有优惠活动,昨天我还用平时网购积分兑换下单购买了面膜、洗发水等日用品,有些商品不到二十分钟就送货上门了,真是太方便了。”从西安回家过节的大学生吴悦对这种即买即得的购物方式十分青睐。记者发现,国庆期间蔬菜、奶制品、肉品成为市民最爱购买的即时配送零售商品,粮油副食、酒水饮料及大闸蟹等销量也明显上涨。 “今天先过来看看,提前了解下促销活动,对比一下。”在国美电器店,正在挑选电视机的张先生说。
记者看到,在店内,各式各样的赠品整齐地摆放在显眼位置,各个专柜悬挂着促销条幅。该店店长介绍,今年店里推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提前推出预订活动,与银行合作推出刷卡送赠品活动,相信今年“两节”期间,销量应该不错。
记者还在国美App“门店”频道看到,在“闪店送”活动专区购买的一些商品,可在当地免费体验2小时必达、最快半小时送达的配送服务,同时还设定了“精准配送、送装同步”的高质量服务标准,以此让用户体验更贴心高效的服务。记者致电“门店”客服人员,他表示,线下促销没有线上红火,因为线下的消费人群相对分散,整体感觉不像网络的人群那么集中。然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目前,家电消费市场正处在快速回暖的过程中。
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商场、餐厅、理发店、书店、街边小店……近日,在政府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下,省城多家企业恢复了正常营业秩序,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变得冷清的省城逐步恢复了原有的“烟火气”。
“稍等,我先给您测量一下体温。”西宁城西区力盟步行街一家火锅食品超市的店员正在为顾客测量体温。“复工后我们就严格测量体温,控制进店人数。”店员告诉记者,开店后进店人数都控制在每次4人。虽然每次的进店人数看起来不多,但是商品的销量却很可观。记者在店内看到,每天限量供应的鲜蔬冰柜已经空了,“蔬菜我们是每天补货,刚开店那几天生意稍微差一些,所以店里没有准备太多存货,这几天已经开始渐渐恢复原来的销量,货品就有点供不应求了。”店员边整理货架边告诉记者,“你看,像这款牛排我们今天才补货,现在就只剩一盒了。”
同样,在力盟步行街的一家连锁奶茶店门口,记者看到这里更是排起了长队,市民们都有序地进行线上点单,然后排队等待取货。“之前都是在家点外卖,今天来店里买,没想到生意这么火爆!”西宁市民陈女士惊讶地说。“从恢复营业开始后每天都是排着长队,营业额也开始逐渐回升。”奶茶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来到了力盟步行街的一家咖啡店,更是被店员告知店内现在没有空位,可以选择打包带走。“为了控制店内顾客数量,我们也减少了一些店内的桌椅。”记者发现虽然店内顾客数量减少,但是店员们一点没有闲下来,依然在操作间忙得不可开交。
除了餐饮企业外,其他一些行业复工复产后,也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记者在西宁市城西区昆仑汽配城看到,多辆汽车排着队正在进行消毒。“开门第一天就卖了7000多块钱!”汽配城的唐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她的店面于2月25日开始恢复营业,原本想着第一天肯定没什么顾客,结果开门当天店铺门口就排起了队。这让唐女士对恢复正常营业有了信心。
不仅仅是唐女士,在祁连路汽配城专卖汽车电子配件的孙先生,同样也很有信心。“现在的营业额已经基本达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孙先生表示,目前祁连路汽配城内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很好,“每天早上9点过来,先对店内进行消毒等程序,10点准时开门迎客,现在的营业时间也较上个月的下午4点延长至5点。”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家里待了好长时间,现在随着生活秩序慢慢恢复,我们小区附近的饭馆、理发店、小超市纷纷开了门,忽然感觉这个城市的‘温度’慢慢回升了。”西宁市昆仑路某小区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
“年前回了一趟老家,结果回来就居家隔离了,本以为单位会辞退我,没想到隔离后一样还能去上班,这也让我感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和企业的关爱!”在小桥某食堂打工的陈女士高兴地说。
记者发现,因政府强有力的防控措施让市民们一直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西宁市城东区八一路某小区不少居民正在晒太阳、打陀螺、打篮球。正在晒太阳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小区消毒防控措施做得很到位,让我们可以放心地出来散步,希望这次疫情快点过去,好让我们都能摘下口罩,尽情呼吸新鲜的空气!”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案例一:林某某、黄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
案例二:上海某公司诉西宁市城中某超市侵害商标权案
案例三:某日化公司诉西宁16户百货经销部侵害商标权案
案例四:某餐饮管理公司与西宁市某区鹿角巷奶茶店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
本报记者:肖芳
编辑: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