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广州日报
炎热的三伏天
很多年轻人戏称“靠奶茶续命”
一杯冻奶茶立马神清气爽
但是……
喝时一时爽,减肥千万难
还会出现健康问题!
记者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获悉,一名18岁高中生小海(化名)因为喝太多奶茶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手脚关节上长满了一块块白色的“钻石”,脚肿得无法走路!日前,在风湿免疫科专家的治疗下,小海大步走出了医院,“再也不喝奶茶了!”他说。
1天1杯奶茶 高中生关节长“钻石”
今年18岁的小海来自广东佛山高明,是一名高中学生。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喝奶茶。“一般每2天就要喝一次,1天1杯也是会有的。”小海说。
然而,因为这一小爱好,小海4年前就生了病,并且发作的时候疼得嗷嗷叫,无法走路,更令人震惊的是,手脚关节上长满了一块块白色的“钻石”,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来,小海是奶茶喝太多导致了痛风发作和痛风石形成。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郑少玲解释,小海爱喝的奶茶是高糖软饮料,高果糖成分进入人体后,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多尿酸,痛风就找上门了。
“第一次来我门诊就诊的时候,小海四肢已经长满痛风石,无法走路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查尿酸特别高,达900umol/L。我们立刻安排了抗炎和降尿酸治疗,暂时把血尿酸水平稳定到400umol/L,现在慢慢可以站立、走动。后续我们还要继续为他积极降尿酸,争取关节上的痛风石能够逐渐溶解变小甚至消失。”郑少玲告诉记者。
其实,早在4年前,小海已经出现痛风发作病史,但是他没有规律吃药,也没有忌口。“我记得那天是打球回来,右手无名指疼痛肿胀,几天没好,去到当地医院一查:尿酸很高,可能是痛风。因为当时不是很严重,医生开了药并叮嘱注意饮食、控制体重就回家了。之后也早已忘记医嘱,该吃吃该喝喝,手脚上的痛风石静悄悄地长出来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莫及。”小海说。
7月14日,经过省二医医生团队治疗,小海终于出院,他是走着出去的,经过这次,他表示:“再也不喝奶茶了,也会好好吃药,控制饮食,定期回医院复查。”
痛风年轻化明显,00后已“中招”
近年来,痛风的年轻化趋势越来明显。90后已经被痛风“绊倒”了,00后已中招。
郑少玲表示,痛风发病年龄不断提前,00后痛风也更加常见了。当出现单个关节的红、肿、热、痛时,应注意可能是痛风急性发作了。她进一步解释,这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好高嘌呤饮食、少运动、饮用含糖饮料等因素有关。
1. 高嘌呤饮食
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大家所熟悉的海鲜、红肉、动物内脏、浓汤、火锅等均属于高嘌呤食物,摄入的嘌呤量增多,肾脏无法及时地排泄的话,体内就会堆积过多尿酸,超过了血尿酸的溶解度,尿酸盐结晶就会沉积在关节软骨上,刺激局部炎症产生疼痛感。
2.常饮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在儿童、青少年的痛风发病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很多孩子喜欢喝碳酸饮料或者功能性饮料,甚至常常以饮料代替水。不仅孩子喜欢,甚至很多家长也认为里面含有维生素、电解质,作为运动后水分补充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这些含糖饮料都属于高果糖食物,果糖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转化为合成嘌呤的底物,使尿酸生成增多。此外,大量摄入果糖可刺激长链脂肪酸合成,导致高甘油三脂血症,引起机体对胰岛素抵抗,造成代谢紊乱。
3. 缺乏运动
工作、学习压力大又长时间缺乏运动,体重增加,水摄入减少,不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容易出现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是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
因此,郑少玲医生提醒,日常生活要更加注重痛风的预防与日常管理。尤其是有痛风家族史的,小孩一旦出现高尿酸血症,家长应高度配合医生给与小孩的减重、饮食、用药等全面的指导与随访。
支招
尿酸高怎么办?
少吃甜 多喝水 多运动
在日常接诊过程中,郑少玲经常遇到因为尿酸高前来咨询是否为痛风。她表示,尿酸高不一定是痛风,平时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与控制高尿酸。
1. 多运动。
但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最好选择游泳、太极拳之类的有氧运动。
2. 多喝水。
最好喝苏打水、碱性水,至少是白开水,每日的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到2000毫升,减少饮用浓茶、咖啡、高果糖含量的甜食饮料。
3. 多吃素。
多吃紫皮茄子、上海青、生菜。忌食菠菜,所有的豆类都要少吃或不吃。
4.少吃甜食、肉类。
避免摄入富含高嘌呤的高果糖含量的甜食、饮料和汽水。限制牛肉、羊肉、猪肉及动物内脏、高嘌呤含量的海鲜。
5. 控制体重、规律锻炼、戒烟限酒。
限制含酒精饮料,尤其是啤酒和白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茶的甜,胜过万语千言
风景看遍,只有珍珠停在心间
< class="pgc-img">>可是看看今天的新闻,
却有点吓人!
福州一位高二女生日前突发心肌炎,曾经是校游泳队主力的她,今后一学年都无法再上体育课了。而导致她患上心肌炎的原因,可能与常喝奶茶及熬夜有关。
< class="pgc-img">>福建医科大学营养公共学院专家表示,食品与健康存在必然的联系,反式脂肪酸(制作奶茶的配料植脂末中含有)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在医学界是明确的,青少年及孕妇不适合喝奶茶。
< class="pgc-img">>运动健将现在走路都喘01
在省立医院心内科见到安安(化名)时,她正在一边挂瓶,一边看书,旁边坐着妈妈张女士。
谁也想不到这个看上去文静的女生,会落入心肌炎的梦魇中,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她都不能做任何剧烈的运动。
“我女儿是运动健将,校游泳队的,还在福州市中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得过很不错的成绩,但现在她连多走一段路都会胸闷。”
神情黯然的张女士说,女儿读书比较用功,经常做功课到凌晨0点多甚至1点,早上6点又起来念书。
上个月,孩子突然说胸口很难受,到医院一检查,居然是心肌炎。
< class="pgc-img">>“直到查出心肌炎,医生问起生活习惯时,孩子说了实话——经常喝奶茶。”张女士很后悔没有及时制止孩子喝奶茶。
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医生告诉记者,现在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得心肌炎,大多是由感冒引起,具体到安安这个病例,除了孩子经常熬夜做功课外,和经常喝奶茶也有一定的关系。
每隔一天就要喝一大杯02
安安说超爱喝奶茶,平均每隔一天就要喝一大杯,喝完感觉很爽,晚上做作业做到凌晨1点也不觉得困。
而对于奶茶的刺激性作用,宁波市消委会之前曾进行比较试验。被测评的奶茶店包括了消费者常喝的一点点、澳门皇茶、大保健贡茶等。
检测结果令广大消费者大吃一惊——这些奶茶普遍含有大量咖啡因,作为网红奶茶的代表,一点点的布丁奶茶(不加糖)咖啡因含量最高——达334mg/L。而一杯美式咖啡(中杯)的咖啡因含量仅为200mg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对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并不知情。
< class="pgc-img">>图文无关
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03
前天下午,记者在福州北大路一点点奶茶店看到,有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在购买奶茶。
一位家长说,经常看到学生排队买奶茶。记者再来到达明路,这里有多家网红奶茶店,除了都可、一点点,还有五分甜奶茶店。
在一点点奶茶店,记者询问店员布丁奶茶用的是哪一种奶精,店员从冰箱里取出一包泰国产的植脂末,其配料是葡萄糖浆、氢化棕榈油、稳定剂、乳化剂等。
商品说明的最后一栏写明了使用范围: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一点点奶茶铺做奶茶添加用。
< class="pgc-img">>专家介绍,植脂末就是植物奶油,也叫氢化植物油,含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在医学界是明确的,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我们膳食脂肪中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不超过百分之一。
孕妇和青少年少喝奶茶04
福建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博、硕士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主任王文祥表示,健康成人单次摄入咖啡因量最好不要超过200mg。
王主任认为,孕妇和青少年等人群不适合喝奶茶,否则会引起类似焦虑的症状,如心悸、震颤、睡眠紊乱等,儿童和孕妇更要慎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原因是咖啡因过量摄入会影响胎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
除了咖啡因含量,奶茶中另外一个影响健康的重要成分就是植脂末。
王主任告诉记者,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是,氢化植物油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这种物质对人体有较大危害,可以使人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诱发血管硬化,增加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的危险。
记者发现,奶茶店很少会有“老人、儿童、孕妇不建议饮用奶茶”的“温馨提示”。
一杯奶茶中会含多少咖啡因
与反式脂肪酸呢?
我们举两个例子
一点点布丁奶茶(不加糖)
约500ml奶茶中咖啡因含量可达到334mg/L
相当喝了6罐多红牛(50mg/罐)!
2罐多monster功能饮料(160mg/罐)!
< class="pgc-img">>经检测发现
幸福侯彩擂的牛魔王黑砖奶茶(无糖)
一杯500ml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达6.4g!
< class="pgc-img">>国内标准显示,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g,过多摄入有害健康,可能导致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你爱喝奶茶吗?
一起来说说吧!
< class="pgc-img">>来源:海峡都市报(haixiadushibao)、宁波晚报生活号(dnsb87270000)
>牛奶,被誉为是“营养最接近完善的食品”。
它是人体钙质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个成年人每天应该要摄入300克奶或奶制品,保证每天的钙需求。
牛奶这么好,但您会喝吗?要知道,牛奶搭配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中毒反应的!
错误一:以为晚上喝牛奶可催眠
牛奶中的确有助镇静的成分,但含量不高,它对睡眠的影响微乎其微。
因此,早晨喝奶还是晚上喝奶,营养差别不大。
但要是想为喝奶找个最佳时机,那么是——饭前30分钟最佳(乳糖不耐受者请不要空腹喝奶)!
有研究发现,吃同样的一餐,如果在餐前30分钟喝牛奶,然后再吃饭,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如果在吃饭的同时喝牛奶,虽然也有效,但不如餐前30分钟效果明显。
所以,如果餐前喝奶的时间合适,比餐后喝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上升。
< class="pgc-img">>错误二:认为牛奶越贵,营养价值越高
我们常看到,超市里售卖的牛奶常有两种:一是常温保存30天的利乐包,价格较低;另一种是在冷柜里,保质期只有7天的巴氏杀菌牛奶,价格较高。
那么,高价冷藏奶就一定比低价常温奶更营养吗?——差别不大!
巴氏杀菌牛奶采用的是低温消毒的方法,只杀死致病菌,保留有益菌种,比如乳酸菌,因此对存储要求较高,更容易变质。
而利乐包装的常温奶通过高温瞬时杀菌的方法,把牛奶当中的一切微生物全部杀灭,因此保存更方便,但营养保留不如前者。
有条件的朋友,推荐每天选择巴氏杀菌的牛奶。如果不方便喝巴氏杀菌的牛奶,选择常温奶也可以满足对牛奶的营养需求。
错误三:以为高钙奶更补钙
高钙奶当中的钙质,确实比普通牛奶中含量多。
但是,补钙要考虑吸收效果,并非吃多少就能补多少。
牛奶这种食物本身就含有足够的钙质,只要喝足量(300ml),配合饮食摄入的其他钙质,就满足了身体对钙的需求,没必要去买高钙奶来补钙。
< class="pgc-img">>错误四:乳糖不耐受,还空腹喝
乳糖不耐受人群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因此在喝奶后会出现肚子胀、甚至腹泻症状。
那么,乳糖不耐受的人该如何喝牛奶?
营养师建议——乳糖不耐受人群在喝牛奶前肚子里“垫”点东西,不要空腹喝牛奶,搭配着食物来喝少量的牛奶也是可以的,或者也可以喝舒化奶、酸奶。
错误五:把牛奶盒也放进微波炉加热
牛奶隔袋加热,并不会让包装中的有害成分溶解到牛奶里,但是,这种软质材料的包装,是为了便于购买和携带,并不是用来作为加热容器。
想要喝袋热牛奶,可以用100℃以下的热水烫一下袋装奶,让牛奶变得温热。
如果需要用微波炉加热牛奶,必须倒入微波炉专用容器,加热1分钟左右就行了。
< class="pgc-img">>错误六:吃药前后喝牛奶!
吃药前后,别吃喝牛奶。这一点慢性疾病患者,中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轻则影响药效释放,严重的,还能增加药物毒性。
因为牛奶与药物同服时,可在药物表面和胃黏膜形成一层薄膜,待薄膜被消化吸收后,药物已错过了最佳吸收期,因此降低了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这些药不能与喝牛奶一起服用:
- 地高辛,牛奶中钙可能增加地高辛的毒性;
- 止泻药,被牛奶“包裹”而失效;
- 四环素类抗生素,与牛奶中钙在肠道螯合,减少药物吸收;
- 含铁的药物,牛奶中的钙和铁在十二指肠竞争吸收,减少药物吸收;
- 左旋多巴,牛奶在肠道分解产生大量氨基酸,阻止左旋多巴在肠道吸收;
- 雌激素,牛奶使代谢酶活性增加,减弱此类药物疗效。
- 服药与喝牛奶需至少间隔一小时。
自煮奶茶
【原料】牛奶 800ml;水 1200ml;冰糖;红茶叶10克。
【做法】
水烧开后加入茶叶和适量冰糖同煮,待茶汤颜色变深倒入牛奶,小火继续煮几分钟,煮到出现小气泡,然后关火,晾凉。
最后把其中的茶叶用滤网过滤出来,再装入容器,就可以喝了~味道不比外边卖的茶,而且更安全营养。
不喜欢喝甜饮的,可以不加冰糖哦~
来源:成都商报四川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