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3000的老式拌辣串技术学会这个技术月入三万不是梦
通过这位老厨师的无私分享,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匠人精神,他们不求名利,只为了传承和创新,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能够品尝到美食的魅力。
老式拌辣串
一、秘制酱料:
用料配方:
蒜蓉酱160克 鲜味宝2克味精5克 盐4克老抽3克 鲜香粉1克 白糖28克蚝油20克纯净水500克
制作方法:
将以上所有料称好后,倒入锅中大火烧开,加入适量淀粉水勾芡,观察酱料的状态变成酸奶状即可关火,装到容器就能使用了。
< class="pgc-img">>二、秘制辣椒油:用料配方:
子弹头中粗辣椒面100克辣椒粉50克白芝麻30克 新疆孜然粒25克 鲜味宝2克盐2克 五香粉3克
葱姜洋葱各15克 八角2克 香叶4片桂皮1克 花椒1克400克菜籽油
制作方法:
1、将菜籽油倒入锅中大烧熟后关小火,等油温降至100度左右加入葱、姜、洋葱、八角、香叶、桂皮、花椒用中小火熬,炸至金黄捞出。
2、捞出所有料后关火等油温到180度左右下入两种辣椒面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白芝麻、孜然粒、五香粉、鲜味宝、盐拌匀即可。冷凉后盖上保鲜膜第二天用更香。
三、蒜汁:用料配方:
蒜75克 味精30克 盐15克老抽20克纯水1500克
制作方法:
将蒜、味精、盐、老抽加入料理机打碎成泥,倒入容器中再加入纯净水拌匀就制作完成。打成泥
四、糖醋汁:用料配方:
陈醋100克 米醋80克 白糖200克 盐2克水200克
制作方法:
将以上所有料称好后倒入不锈钢锅中,用大火烧开小火熬至15分钟,不呛鼻子即可。
出餐:
1、如果是推车出摊就将所有素菜、火锅丸子、豆质品、半成品荤菜全部用水烫熟后,冷凉装入小塑料袋,一袋100克左右的重量,卖2元左右一袋。2、如果是开店或大点的摊位可以荤素菜穿成串烫熟,或者现选现烫熟。
3、将客人选好的菜放入不锈钢调料盆里,加入秘制酱料40克、糖醋汁20克、蒜汁30克、秘制辣椒油20克;撒上适量的熟白芝麻和孜然拌匀即可出餐。
四、咸香甜面酱的制作
(针对不吃辣人群)植物油二斤、葱60克、姜40克、洋葱50克香菜20克、蚝油40克、甜面酱100克、孜然面20克、五香粉40克、鸡精40克、味精20克、生抽15克、淀粉水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油倒入锅里,倒入称好的葱、姜、洋葱、香菜炸黄炸出味捞出。
2、等油温降到150度左右再将蚝油、甜面酱、孜然面、五香粉搅拌均匀用中小火。熬香出味,加入鸡精、味精、生抽拌匀,最后加入淀粉水熬至想要的浓度即可。冷凉后就可以使用了。
注:淀粉水要适量加,少量多次加入,调到自己想要的稠度能刷在刷子上成酸奶状即可。
沾串商用配方
1孜然味:
先放开水,加料(澳宴奇2勺,南德0.5勺,蒜香粉2勺,牛肉味香精2勺,味精半勺,鸡精3勺,十三香半勺,盐适量)加入孜然面铁勺一勺半搅拌均匀,倒入一铁勺花椒大料水,最后用生料、玉米淀粉以1: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倒入适量勾芡出锅即可。
2火腿味:
先放开水,倒入切好的火腿丁,煮一会,加料(澳宴奇2勺,蒜香粉2勺,牛肉味香精2勺,味精半勺,鸡精3勺,盐适量)勾芡出锅即可。
3麻酱味:
先放开水,加料(澳宴奇2勺,南德0.5勺,蒜香粉2勺,牛肉味香精2勺,味精半勺,鸡精3勺,十三香少半勺,盐适量)加入提前搅拌好的麻酱,放入少半勺孜然,勾芡出锅即可。
4辣味:
先放开水,加料(同2)加入少半勺孜然,两勺辣椒(因个人口味添加),加入一勺花椒大料水,勾荧出锅即可。
5蒜辣味:
先放开水,加入切好的蒜未,加料(同2),加入辣椒面(因个人口味添加),勾荧出锅即可。
6火腿辣味:
先放开水,放入火腿丁,加料(同2)加入辣椒面(因个人口味添加)勾荧出锅即可。
7芝麻酱辣:
先放开水,加料(同2)加入辣椒面(因个人口味添加)勾荧出锅即可。
8特色醋汁:
开水适量,醋4分之一袋,白糖铁勺2-3勺,盐2小勺,蒜末适量,(鸡精、味精、十三香各半勺)中火熬2-3分钟即可)
需要的调料:
鸡精、味精、十三香、澳宴奇、南德、蒜香粉、孜然面、辣椒面、牛肉味香精、生粉,玉米淀粉,白糖,醋、蒜,火腿。
物品.
竹签,一次性塑料杯,保温桶(6-7个)塑料盒,塑料袋,暖壶(6-7个)。备注:不想要酱料颜色大深,加料方法都按2加入即可,所有添加剂,调料均为食品级,可放心食用,自己吃可以用浓汤宝中肉味代替牛肉味香精。
< class="pgc-img">>油料就是放火锅沾料的油加点芝麻葱花!!!!醋加水加糖!加葱花和泰椒最后撒上芝麻!就是酸甜辣!特辣就是买特辣的辣椒粉粉!然后做法同蒜辣一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拌辣串是一种源自辽宁省朝阳市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实惠的价格受到广泛欢迎。制作拌辣串的关键在于调制酱汁,不同的做法和配方在各种来源中有所体现。
根据抖音上的教程,制作拌辣串的酱汁需要以下材料:酱油、鸡精、蒜蓉辣酱、蚝油、孜然粉、白芝麻、青麻粉、辣椒粉、牛肉粉、白糖和老抽。这些调料混合后搅拌均匀,用于浸泡各种食材如豆皮或土豆等主材。
另一种做法是将鸡汤倒入玻璃碗中,加入适量淀粉、食盐等调味料。这种做法强调了汤汁的鲜美,与传统酱汁的制作方法有所不同。
阿明朝阳老式拌辣串的做法则包括将豆皮泡软后攥出水分,将所有调料放在一起和成料汁,倒入豆皮中拌匀,再放入辣椒油、蒜末,喜欢香菜的可以加入一些。
此外,还有使用辣椒面、小米辣、熟芝麻、蒜瓣、香菜、香葱、生抽、盐、糖和油等材料制作的酱汁。这种做法更注重香料的层次感和口感的丰富性。
综上所述,拌辣串的制作虽然在具体步骤和材料上有所差异,但核心在于调制出美味的酱汁,通过不同的食材和调料组合,达到令人满意的风味。无论是传统的东北风味还是地方特色的创新,拌辣串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食客。
拌辣串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拌辣串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四川地区。根据不同的资料,麻辣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 船工和纤夫的创造:一些资料指出,麻辣串起源于长江之滨,最初是由船工和纤夫在拉纤之余,在江边拾上几块石头,支起瓦罐制作而成。这种吃法简便易行,逐渐传播开来。
- 岷江之滨的起源:另一些资料则认为,麻辣串起源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牛华镇的岷江之滨,同样是由船工和纤夫创造的。
- 成都的流行:还有资料提到,油炸麻辣串起源于四川成都,并且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各地都很受欢迎的美食。
- 川渝不分家:虽然串串香最早起源于四川,并不是重庆本地的美食,但川渝两地的文化交流使得这一美食在重庆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拌辣串的历史起源主要与四川地区的船工和纤夫有关,最初是为了方便在劳动间隙快速制作食物。
不同地区拌辣串的独特风味和制作方法有哪些差异?
不同地区的拌辣串在风味和制作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调料的使用、烹饪方式以及食材的选择上。
辽宁朝阳的辣串以土豆为主料,制作过程包括将土豆切成薄片、煮熟后过凉水,然后加入辣椒酱、白糖、耗油、陈醋、酱油、辣酱油、香油、芝麻和大蒜等调料进行调味。如果喜欢香菜,还可以添加香菜。这种做法强调了酸甜口味的平衡,并且注重各种调料的层次感。
四川成都的麻辣串串则以其独特的麻辣风味著称,采用秘制麻辣底料和泡椒等多种汤头,提供超过100种口味选择。这种串串通常不加麻酱和汤水,而是刷一层经典的秘制调料,使得其味道更加纯粹和麻辣。
在南亚地区,phuchā常与两种不同的tok(酸甜酱)搭配食用。一种是含青柠、香菜和薄荷的水状混合物,另一种则是较厚实的含有新鲜罗望子(tamarind)浸泡水、黑盐、糖、辣椒片和chaat masala的混合物。这些tok为phuchā增添了独特的酸甜味道,使其风味丰富多样。
中国台湾省台中的串串香也引入了四川成都的传统小吃“串串香”,并结合本地口味进行了调整。例如,除了传统的麻辣底料外,还提供了蒜蓉、芝麻酱等油碟选择,以适应当地人的口味偏好。
一些地方的麻辣串会根据当地特色进行改良,比如在锅底选择上有麻辣和清汤两种,油碟也有多种选择,如蒜蓉、芝麻酱等。此外,有些地方的麻辣串会加入更多的辣椒和卤味调料,使味道更浓郁。
不同地区的拌辣串在风味和制作方法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调料的种类和比例、烹饪方式以及食材的选择上。
如何根据不同的食材调整拌辣串的酱汁配方?
根据搜索结果,调整拌辣串的酱汁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食材和个人口味进行微调。以下是一些基于不同证据的建议:
- 使用黄豆酱和蒜蓉辣椒:提供了相似的配方,包括黄豆酱50克、蒜蓉辣椒50克、孜然粉适量、辣椒粉适量(不能吃辣少放)、白芝麻适量、味精可不放适量、汽水200克、淀粉少许。这些成分是基础,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辣椒粉的量。
- 增加其他调味料:提到了腐乳汁、海鲜酱、味噌、柠檬水等额外的调味料,可以用来增加酱汁的风味。这些成分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或减少。
- 调整淀粉水的浓度:中提到,淀粉约3-5克,放少许水,调成淀粉水,放入酱中。这一步骤用于调整酱汁的浓稠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淀粉的量。
- 根据食材调整辣椒粉的种类:指出,辣椒粉有辣的和不辣的两种,可以根据牛肉串和羊肉串的口味选择合适的辣椒粉。
- 考虑食材的特性:中提到,将辣椒粉、孜然粉、姜蒜泥、生抽调成调料,混合均匀备用。这表明在制作羊肉串时,可以考虑加入姜蒜泥和生抽来增加风味。
调整拌辣串的酱汁配方时,可以基于上述建议,根据个人口味和所用食材的特点,灵活调整各种调味料的用量和种类。例如,如果使用牛肉或羊肉,可能需要更多的孜然和辣椒粉;如果喜欢更甜的口味,可以考虑增加腐乳汁或柠檬水。
拌辣串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拌辣串在当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意义。首先,辣串作为一种美食,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食物,它还承载着地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例如,四川麻辣串串在开封保留了四川的“辣”文化,这种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品牌能够通胃走心。
辣串在社交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喜欢和信任的伙伴一起涮火锅吃串串,这种“集体食辣”的习惯被认为有助于建立亲密和平等的社交关系。这表明辣串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联系的重要媒介。
此外,辣串的流行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融合。辣味食品如同棱镜,折射出人口流动频繁、地域文化融合加剧、阶层边界日益模糊等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食物上,更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有哪些著名的拌辣串餐厅或品牌,以及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拌辣串餐厅或品牌及其特点:
- 辣吉點正宗成都串串香
- 特点:这家餐厅以正宗的成都风味著称,特别推荐“重油豚骨鴛鴦鍋”,其特点是油的比例高,香辣且够味,但不适合喝汤。如果想喝汤,可以选择鸳鸯锅白锅中的豚骨汤。
- 海底捞
- 特点:海底捞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汇聚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它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注重创新,并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基地和底料生产基地,坚持使用“无公害,一次性”的选料和底料熬制原则。
- 三姐囍辣串串
- 特点:这家餐厅以其惊喜狂欢的氛围和高性价比著称,提供4人签签100串套餐,深受消费者喜爱。
- 蜀歌串舞老成都串串香
- 特点:这家餐厅已经营了28年之久,以红油翻腾的锅底和优质食材著称,价格实惠且卫生条件良好,是许多回头客的选择。
- 嗨辣嗨了
- 特点:来自成都的串串火锅品牌,讲究食材新鲜,汤底多样,味道纯正,适合喜欢多样化选择的顾客。
- 蜀锦香厕所串串
- 特点:位于武侯祠附近的总店,虽然名字有些特别,但因其独特的用餐环境和美味的串串而闻名,适合尝试成都地道的辣串。
月4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监护室里,
30岁的贵州小伙阿明(化名)
经过2天的抢救,终于平安脱险。
而伤害阿明的,
竟是一条4斤重的鲢鱼。
阿明说,最近他有点“上火”,想起老人们口口相传的蛇胆、鱼胆有解毒下火的功效,便生吞下了半截拇指大小的鱼胆,不到两个小时,他就被毒倒了。
鱼胆引发严重的肝衰竭,让阿明曾命悬一线,差点走进了“鬼门关”。
想要清肝明目
30岁小伙生吞鱼胆
今年30岁的阿明来自贵州,在宁波某乡镇的工厂里打工。6月2日适逢周末,他和几位工友在外野钓,收获了一条4斤重的白鲢。
一伙人非常开心,打算用新鲜的鲢鱼打火锅。听说鱼胆可以明目、解毒,负责杀鱼的阿明特意把鱼胆摘出来,它大小约为成年人大拇指一半。
傍晚时间,鲢鱼火锅烧好后,阿明和工友们把酒言欢,他拿着剖出来的鱼胆,配着啤酒一鼓作气生吞了下去。
“那一瞬间嘴巴很苦的,我又喝了大概一瓶半的啤酒才压下嘴巴里的苦味!”阿明回忆,吃完鱼火锅后不到两个小时,他的肚子就开始翻江倒海,不仅上吐下泻、还头晕头痛、全身乏力。
他这个时候用手机上网查询资料才知道,鱼胆有毒!怕自己中毒,阿明还去抠喉催吐,想着把晚饭吃的鱼火锅都吐出来就没事了。结果到了晚上10点多, 他整个人“更不好了”——肚子痛得厉害,不能解小便,脸色暗沉得吓人,眼珠、脖子都开始隐隐变黄……
家人紧急把他送往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诊断阿明为“鱼胆中毒”,在洗胃、护肝、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为寻求进一步治疗,阿明由120急救车转运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浙大一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深夜接诊了被送来急救的阿明。一检查,阿明的谷丙转氨酶数值破万(正常值50以下),是正常值的数百倍,呈典型的肝衰竭症状, 还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果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清除,很可能危及生命。
急诊专家:
年年强调却年年有人吃
阿明被火速送进EICU,浙大一院急诊科医护团队联合感染病科、肾脏病中心专家对他进行了紧急会诊,为他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清除进入血液循环的毒素,同时给予护肝、利尿、补液、改善代谢、营养支持等治疗。
在专家团队全力治疗下,阿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仍在接受进一步治疗中。
陆远强主任介绍,近几年,每年都会有多例因为盲目听信民间偏方吃鱼胆而中毒的患者。
鱼胆中毒引起的症状危重,可导致肝肾受损,再逐渐出现急性肝坏死、肾衰竭、脑水肿、心肌损伤等严重症状(也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终导致死亡。
让他最为痛心的是,有生吞鱼胆中毒的患者,虽然侥幸躲过一劫被救活了,但由于神经受损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抱憾终身。
他特别强调提醒,鱼胆不能吃,最严重可致死,而且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对成人来说,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如果是五六斤以上的大鱼,1个鱼胆就足以令人丧命。
这是因为鱼胆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酸、牛黄胆酸、氢氰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组胺等多种毒素,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毒性最厉害的氢氰酸能抑制人体内40多种酶的活性,使细胞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细胞内窒息”,比同剂量的砒霜(即“鹤顶红”)毒性还大。
这些毒素不因被加热、烹煮或酒精所破坏,因此即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将鲜鱼胆冲服,吃下也会中毒。
虽然不是所有的鱼胆都有毒,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大家常吃得很多淡水鱼类——鲫鱼、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武昌鱼等的鱼胆都是有毒的,“如果不确定有没有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所有的鱼胆都别吃。”
杀鱼不小心切破鱼胆
也有可能中毒
“鱼胆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不作药用!”浙大一院中药房主任马成坚副主任中药师介绍。
鱼胆在有些古代医籍虽有零星记载,民间也有乱用,但规范的官方《中药炮制规范》、《中国药典》不收载。因为其严重的肝肾损害,“鱼胆不作中药”也是中医药行业的专家共识。蛇胆等虽有药用记录,但使用前须经复杂的中药炮制程序,也万万不能生吃。
陆远强主任也强调,民间常说的鱼胆可清热、明目、止咳平喘等的治病偏方根本不成立,鱼胆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引发中毒,千万不能食用。鱼胆中毒的潜伏期为0.5~6小时,中毒后病发的时间愈短、预后愈差。
开始可能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纳差、肝区疼痛、少尿、无尿、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腰痛等症状,严重时会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鱼胆中毒?
在宰杀时,一定要注意将鱼胆清理干净。如果不小心弄破了鱼胆,就要注意把沾染胆汁的鱼肉切掉,避免中毒,如果鱼胆污染鱼肉范围较大,安全起见,建议把鱼全部丢掉。要谨防鱼胆汁溅入眼睛里,有毒的鱼胆汁可导致结膜炎、视力减退,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失明。
一旦误食,要尽快就医,彻底洗胃或催吐,清除毒物;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喝点鸡蛋清、牛奶,保护胃黏膜、延缓胆汁吸收。重度鱼胆中毒患者如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清理其体内的毒素,且可纠正其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情况,顺利地将毒素排泄出体外,减轻毒素对其器官造成的损伤。
转自:潮新闻
来源: 齐鲁晚报
月4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监护室里,
30岁的贵州小伙阿明(化名)
经过2天的抢救,终于平安脱险。
而伤害阿明的,
竟是一条4斤重的鲢鱼。
阿明说,最近他有点“上火”,想起老人们口口相传的蛇胆、鱼胆有解毒下火的功效,便生吞下了半截拇指大小的鱼胆,不到两个小时,他就被毒倒了。
鱼胆引发严重的肝衰竭,让阿明曾命悬一线,差点走进了“鬼门关”。
想要清肝明目
30岁小伙生吞鱼胆
今年30岁的阿明来自贵州,在宁波某乡镇的工厂里打工。6月2日适逢周末,他和几位工友在外野钓,收获了一条4斤重的白鲢。
一伙人非常开心,打算用新鲜的鲢鱼打火锅。听说鱼胆可以明目、解毒,负责杀鱼的阿明特意把鱼胆摘出来,它大小约为成年人大拇指一半。
傍晚时间,鲢鱼火锅烧好后,阿明和工友们把酒言欢,他拿着剖出来的鱼胆,配着啤酒一鼓作气生吞了下去。
“那一瞬间嘴巴很苦的,我又喝了大概一瓶半的啤酒才压下嘴巴里的苦味!”阿明回忆,吃完鱼火锅后不到两个小时,他的肚子就开始翻江倒海,不仅上吐下泻、还头晕头痛、全身乏力。
他这个时候用手机上网查询资料才知道,鱼胆有毒!怕自己中毒,阿明还去抠喉催吐,想着把晚饭吃的鱼火锅都吐出来就没事了。结果到了晚上10点多, 他整个人“更不好了”——肚子痛得厉害,不能解小便,脸色暗沉得吓人,眼珠、脖子都开始隐隐变黄……
家人紧急把他送往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诊断阿明为“鱼胆中毒”,在洗胃、护肝、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为寻求进一步治疗,阿明由120急救车转运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浙大一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深夜接诊了被送来急救的阿明。一检查,阿明的谷丙转氨酶数值破万(正常值50以下),是正常值的数百倍,呈典型的肝衰竭症状, 还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果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清除,很可能危及生命。
急诊专家:
年年强调却年年有人吃
阿明被火速送进EICU,浙大一院急诊科医护团队联合感染病科、肾脏病中心专家对他进行了紧急会诊,为他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清除进入血液循环的毒素,同时给予护肝、利尿、补液、改善代谢、营养支持等治疗。
在专家团队全力治疗下,阿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仍在接受进一步治疗中。
陆远强主任介绍,近几年,每年都会有多例因为盲目听信民间偏方吃鱼胆而中毒的患者。
鱼胆中毒引起的症状危重,可导致肝肾受损,再逐渐出现急性肝坏死、肾衰竭、脑水肿、心肌损伤等严重症状(也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终导致死亡。
让他最为痛心的是,有生吞鱼胆中毒的患者,虽然侥幸躲过一劫被救活了,但由于神经受损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抱憾终身。
他特别强调提醒,鱼胆不能吃,最严重可致死,而且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对成人来说,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如果是五六斤以上的大鱼,1个鱼胆就足以令人丧命。
这是因为鱼胆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酸、牛黄胆酸、氢氰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组胺等多种毒素,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毒性最厉害的氢氰酸能抑制人体内40多种酶的活性,使细胞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细胞内窒息”,比同剂量的砒霜(即“鹤顶红”)毒性还大。
这些毒素不因被加热、烹煮或酒精所破坏,因此即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将鲜鱼胆冲服,吃下也会中毒。
虽然不是所有的鱼胆都有毒,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大家常吃得很多淡水鱼类——鲫鱼、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武昌鱼等的鱼胆都是有毒的,“如果不确定有没有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所有的鱼胆都别吃。”
杀鱼不小心切破鱼胆
也有可能中毒
“鱼胆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不作药用!”浙大一院中药房主任马成坚副主任中药师介绍。
鱼胆在有些古代医籍虽有零星记载,民间也有乱用,但规范的官方《中药炮制规范》、《中国药典》不收载。因为其严重的肝肾损害,“鱼胆不作中药”也是中医药行业的专家共识。蛇胆等虽有药用记录,但使用前须经复杂的中药炮制程序,也万万不能生吃。
陆远强主任也强调,民间常说的鱼胆可清热、明目、止咳平喘等的治病偏方根本不成立,鱼胆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引发中毒,千万不能食用。鱼胆中毒的潜伏期为0.5~6小时,中毒后病发的时间愈短、预后愈差。
开始可能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乏力、纳差、肝区疼痛、少尿、无尿、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腰痛等症状,严重时会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鱼胆中毒?
在宰杀时,一定要注意将鱼胆清理干净。如果不小心弄破了鱼胆,就要注意把沾染胆汁的鱼肉切掉,避免中毒,如果鱼胆污染鱼肉范围较大,安全起见,建议把鱼全部丢掉。要谨防鱼胆汁溅入眼睛里,有毒的鱼胆汁可导致结膜炎、视力减退,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失明。
一旦误食,要尽快就医,彻底洗胃或催吐,清除毒物;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喝点鸡蛋清、牛奶,保护胃黏膜、延缓胆汁吸收。重度鱼胆中毒患者如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清理其体内的毒素,且可纠正其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情况,顺利地将毒素排泄出体外,减轻毒素对其器官造成的损伤。
转自:潮新闻
来源: 小强热线浙江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