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钱江晚报
“我要吃彩娥烧的面条!”
从当年1毛3分钱的肉丝面出名,杭州留下28岁的廖彩娥承包了食堂,后来出来开饭店,一做就是四十载。
如今,廖彩娥73岁,接班人女儿廖云娟50岁。
小店长盛不衰,不光居民青睐,还有名人、明星打卡。
母女俩几十年如一日,接力长跑,成就了小小的江湖传奇。
廖彩娥和女儿廖云娟
因为靠近浙工大屏峰校区亚运板球馆,半年前,阿毛(廖云娟小名)开始“卷”员工们学英语。最近,店里扩容了中英文菜单,还增加老底子特色菜。阿毛喜欢穿一条围裙,戴一顶棒球帽,“我已经学会读40个菜的英文了”。
潮新闻钱江晚报“我的亚运”讲的是不仅卷英语,还卷味道的“彩娥饭店”40年的长跑故事。
中英文菜单扩容,
亚运期间全家齐上阵
近中午时分,饭店的后厨已经热气腾腾,每张桌上都摆着亚运桌签、中英文菜单。
白斩鸡boiled chicken chops served cold
红烧肉braised pork in brown sauce
杭州酱鸭Hangzhou-style duck pickled in soy sauce
……
菜单背面也有文章,印了点菜、结账的中英文对话,外国友人们来吃饭可以一目了然。
“中英文菜单上原本就6个菜,现在已经扩展到40个,我已经都会读了。”阿毛50岁学英语挺拼的。她打开学英语的APP,“诺,要记要背的单词都存在这里,每天有空就循环播放”。
边上20岁的服务员小姑娘抿嘴一笑,“我们跟读了半年,基本也会了。”
阿毛很高兴,说英语最好的是一位年轻厨师,“他是我们店里唯一一个大学生,菜烧得好,英语也学得认真。”
这次亚运会在家门口举行,适逢中秋、国庆流量高峰,饭店要忙到飞起。
早半个月前,中秋节13个包厢就订满了。为了提高用餐效率,阿毛正在招新员工。另外号召全家总动员,包括读大三的侄子齐上阵。
“我们做餐饮的,一年365天,全家就年夜饭能聚在一起吃饭,都习惯了。但今年全家服务亚运大客流,挺有意义的。”阿毛说。
蛋黄自己磨里脊肉手工做,
呈现地道杭州味道
很多本地人亲切地叫廖彩娥“董事长”。四十多年过去了,董事长依旧每天早上5点开店门,到后厨忙活,削土豆、择菜。店里时令的乌米饭和青团子,年年都是她自己动手做青叶汁。
“我做了8份糯米仔排哎,香得很。”廖彩娥精神头很足,笑说做了大半辈子停不下来。
彼时的她20来岁,烧了一手好菜,远近闻名。“后来厂领导让我承包食堂,我还有点怕,索性就撸起袖子干。”彩娥主打杭州本地菜,除了食材新鲜,菜的份量特别大,这两个特点都是从初创时坚持下来的。
现在店里最爆的菜品,似乎还是当年那些经典:白切鸡、卤鹅、臭豆腐,“现在高峰期可以卖100只白斩鸡呢。”
“我个子还不到桌子那样高时,就在彩娥饭店吃饭了,味道真的好。”一位本地女社工说,这家店陪伴了很多留下人的美好时光。
岁月流转,不变的却是小店传承至今的口味。
“店里一位来自安徽的大厨,17岁来做帮工学出师,如今儿子、儿媳也跟着在这干,连孙女都在留下上幼儿园了。”
阿毛说,现在很多饭店不太做蛋黄南瓜、糖醋里脊这样的菜了,因为费工夫,但彩娥饭店肯定要做,而且坚持用传统的方法做。
“蛋黄要自己磨的,不用合成的,里脊肉每天要做掉20斤,也全部手工来。”阿毛希望亚运期间,如果有外国友人来店里吃饭,也能品尝到更地道的老底子味道。
接力四十年,
母女俩会坚持“跑”下去
如果把开店比作某种运动项目,阿毛觉得一定是马拉松长跑。
都说长跑最难的就是开头3公里。回想16年前,拿着妈妈给的4万元开饭店,阿毛无限感慨,“当时我自己没钱,妈妈给的4万元交了店租后就剩下八千块,就八千块我能不能把店开下去?”阿毛没有答案。想起小时候,妈妈开店的样子:骑一辆28寸大自行车,后面放两个竹篮,吭哧吭哧拼命骑,等两个竹篮的菜垒得老高了,再用力推回来。当时路也不好走,但她坚持要买新鲜点的菜,自己配菜来自己烧。
直到自己起早贪黑,阿毛才真切体会到妈妈的辛劳。每天4点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打烊。有段时间真的太累了,她就一只手拿瓶矿泉水抵住后背,另一只手握方向盘去买菜。
从小帮妈妈干活,阿毛很像妈妈,坚持、乐观,就这样小店从八千块钱起步,越滚越大。如同长跑熬过最初3公里后,愈发行云流水。彩娥饭店后来正式交到阿毛手上。“我的子女里面,她最能吃苦,她来做我很放心。”廖彩娥评价女儿。
阿毛和妈妈一样,辛劳半生,没做过饭店以外的行当。饭店从100个平方到现在1400个平方,年租金要百来万。即使生意做大了,母女俩常年都穿着一条干活的围裙,忙忙碌碌着。
相比迎来送往,两个人都喜欢在厨房打转,“这么多年了,菜的质量要盯牢的,要让大家吃得满意。”每天从厨房到大堂奔走,总要一万步数打底,周末要上2万步。
人生到了下半场,母女俩的运动力却跟着爆棚了,妈妈打太极、跳绳,女儿拳击、游泳。
她们说,人一辈子做成功一件事就好,彩娥饭店不扩张,只此一家。在这个赛道上,会继续坚持跑下去。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方力 通讯员 苏晨燕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五一假期,
迎来餐饮人苦等的“肥节”!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人从众”景象再现,根据交通部门初步统计显示,5月1日—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约13.6亿人次,日均超2.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4.1%。
而今年“五一”,13.6亿人次的“游客”,俨然成了餐饮消费的“主力军”。
在景区附近的餐饮门店、在下沉市场的美食街、在热门旅游城市的商圈……“走不动”是常态,排长队是“基操”。
从各热门城市、景区附近的餐饮门店实际情况来看:
湖南长沙市海信广场文和友总店,假期首日到店人数约6万人次,迎来今年以来到店人数最多的一天;
北京同和居什刹海店,庆丰包子铺北海店、三座桥店等景区附近的餐饮门店在“五一”期间实现营收翻倍。“4月比3月营收翻番,‘五一’期间又比4月实现了翻倍。”
武汉“地标”江汉路步行街的肥肥虾庄门店,等位从上午11点排到凌晨,日均客流量同比去年提升15%,店前坐满了排队等位的顾客,不少都是拖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
费大厨辣椒炒肉长沙黄兴中心广场店单日取号最高接近3000桌,北京西单大悦城店,从上午10点半到晚上9点半全天不间断营业,每天开餐取号超过700桌。“五一”假期前3天,费大厨全国门店售出招牌菜辣椒炒肉接近10万份,位于热门商圈的多家门店全天开餐取号超过1000桌,平均等位时长在90分钟以上,单日餐厅翻台率达到10轮以上。
海底捞官方数据也显示,5月1日到5月4日,海底捞大陆门店累计接待人次约750万,同比去年“五一”前四天增长约15%,下沉市场门店增长更加明显。其中,在假期首日,海底捞全国超1300家门店共计接待顾客约2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餐饮休闲消费持续火热,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7.1%。美团数据也显示,假期前三天,全国餐饮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92%;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3%,部分餐厅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
实探大热旅游城市——长沙
“走不动!真的走不动!”
这个五一,内参君也去到了“旅游热门城市”、“美食天堂”的长沙,实地感受到了“长沙五一广场”的客流量。
4月30日,尽管天气不佳,来长沙游玩的特种兵已率先到达,#第一批游客已冒雨抵达长沙#冲上微博热搜,热门的五一广场开始挤满了品尝臭豆腐的年轻人。
5月1日傍晚,内参君亲自感受了这一“盛况”,从芙蓉广场步行到黄兴路步行街,起初人还不多,但越往前走人越多,等到国金广场时,已经不用自己动脚,会被人群推着走,感觉特种兵们都在此处大集结,堪比春运一样的“大迁徙”。
费了好大劲,内参君终于挤进了国金街,打算坐五一广场返程,从B1下到B2,又被这结结实实的人群吓到了——霸王茶姬、茶颜悦色、果呀呀等热门茶饮品牌门口挤满了人,最少等位20分钟起步。
主打长沙小吃的黑白电视,虽然上菜速度快,但架不住人流一波又一波,也要等位20分钟以上。排队一词已经成为长沙五一假期的主旋律,炊烟千人到店排队,小店光脑壳湘菜馆要排队2小时,上菜还要等半小时,“我服了,去吃笨萝卜连着跑了两个店都排了好多人,最后没吃成,跟我妈吵了一架就回去了”。
为了逃离这“炸裂的现场”,内参君快速往五一广场的地铁口走去,但真正的“噩梦”开始了,地铁口由于人流量过大,“堵”上了,只能缓慢地挪动,挪动了30分钟,看过了密密麻麻的人头后,才顺利进站。
大数据建模分析显示:2024年“五一”劳动节假期5天,长沙市共计接待游客617.48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达72.46亿元。餐饮品牌们不光要承接这巨大的流量,还想尽办法把这流量转化为更大的品牌势能。
走在长沙街头,你能随处可见大“零食”,大辣条、大薯片、大饼干,像茶颜悦色就推出了巨型面包丁滚滚、大大脆脆条。巨大的零食像流动的广告牌,在大街小巷“刷屏”,攻占消费者的心智。
商家们不仅要赚“到店”的钱,更要赚“到家”的钱,不仅要赚现在的钱,更要赚未来的钱。不少品牌推出了“长沙特产包邮到家”的服务,墨茉点心局就有三大品牌联名的礼盒,一盒买齐,全国包邮,包含酱板鸭、茶颜的茶,还有墨茉的点心。·
茶颜悦色也推出了充400送200的限时活动,为了推广者活动,茶颜小哥们已经冲进了地铁站,一遍指挥交通,一遍推广充值活动,甚至都冲到了霸王茶姬的门口。
“先上后下,注意脚下,充值400送200,限时两天……”
长沙的人潮人海,长沙的餐饮品牌不仅接得住,还接得巧,线下抓人流,线上占心智。
两级分化:
下沉、旅游城市餐饮生意火爆
“潮流网红店”反而冷冷清清
不止长沙,今年的“五一假期”,烟火气布满了很多热门城市,以及“小众县城”。
>>在北京,
簋街、牛街、南锣鼓巷、王府井等美食聚集地,餐饮店前人头攒动,各知名老字号、景点附近餐饮门店“一座难求”。北京“美食打卡地标”胡大总店,下午5点多门店排位已经接近800桌,有消费者直言:“感觉自己到了5A级景区。”
>>在重庆,
观音桥好吃街挤得“挪不开步子”,下午6点过后,美食街的每个摊位都挤满了消费者,街道上更是可见有游客直接拖着行李箱。“五一”假期首日,观音桥好吃街客流量就超过20万人次,销售额达到了224万元,较去年“五一”同期,客流量增长2.05%,销售额增长10.05%。
>>在武汉,
武汉的地标打卡江汉路步行街,几乎每家小吃店门口都排着长队,尤其是武汉本土小吃店。五一假期期间,江汉路步行街累计客流达到50余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而在一些新晋的热门“小众县城”,也迎来了餐饮消费高峰。
比如淄博靠烧烤小串,从去年的“进博赶烤”,到今年的“进博复烤”热度依旧高涨;年初爆火出圈的甘肃天水麻辣烫,凭一己之力带动“品类创新”,天水假期首日游客突破40万人次……
不过,两级反转虽迟但到。
在热门城市及地标小吃、景区餐饮的对照下,一些“潮流网红店”在今年则显得冷冷清清。
北京的潮流打卡地三里屯,不少“网红餐饮店”从此前的动辄1000号长队到寥寥几人;某“网红”川菜的广州热门商圈店,开业时也曾引发大量消费者排队3小时打卡,但这个五一却变成了“您直接来,不用排队”……
务实消费时代,“穷游”“穷逛”的消费者们开始从“虚荣泡沫”中清醒,选择扎进烟火气中,一眼相中了有性价比、有好味道、有口碑的小店、品质店。而只有流量和网红光环的餐饮难以再一次捆住消费者。
有流量加持,也要靠“专业”来承接,否则就算泼天的富贵到了头上,接不接得住也得两说。
# 揭露! 饭店一小时只上两个菜竟然收餐具费,男子一家九口吃饭气到飞起!
近日,一则不可思议的餐饮投诉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一位先生带着他家的九口人到某知名饭店就餐,却遭遇了一次让人难以忍受的“坑爹”经历!据先生称,尽管饭店承诺提供高端的服务和美味的菜品,但实际上在一小时的用餐时间里,仅上了两道菜,并且额外收取了餐具费!商家竟然还声称是因为当时很忙才导致了这种状况,而且更离谱的是,顾客消费了就要买单,即使服务质量极差也无法退款!这让这位先生和他的家人体验了前所未有的愤怒和失望。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这并不是个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纷纷抱怨,饭店们不仅服务质量下滑,连最基本的诚信都缺乏。作为顾客,我们为什么要忍受这种明明花钱买服务却被剥夺权益的待遇呢?
先生一家赴约前对这家饭店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菜品荒”。在整整一个小时的用餐时间内,饭店只上了两个菜,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更为离谱的是,服务员竟然还要求买单,并且额外收取了餐具费。这种不尊重顾客权益的行为,让人对饭店的诚信产生了质疑。
当饭店管理人员被问及此事时,竟然以“忙”为借口。他们声称当天正值用餐高峰期,无法为每位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导致上菜速度缓慢。然而这种借口显然站不住脚!作为一家知名高端饭店,忙碌是不能成为服务质量差的理由,这种敷衍消费者的态度让人难以接受。
更加离谱的是,即使消费者对服务质量非常不满意,他们也无法退款。这家饭店坚持“消费了就要买单”的原则,不管顾客是否对饭店提供的服务和菜品满意。这种凌驾于消费者权益之上的做法,明显违反了消费保护法律法规!
面对这种明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我们不能选择沉默!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享受合理的餐饮服务和诚实守信的交易。如果我们都选择忍气吞声,商家就会肆无忌惮地继续剥夺我们的权益。因此,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投诉、评价等方式向不诚信的商家亮剑!
## 结语
“消费者至上”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底线。我们不能容忍商家对我们的权益进行侵犯,更不能姑息他们的不诚信行为。只有当我们大声说“不”时,商家才会意识到,失去顾客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事情。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推动餐饮行业的良性发展,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