崽,作为拥有(借用)过dyson的美食博主
是很有品质的
而说到品质
一定要提“无印良品”
经过一再降价,逛了一圈后,胖崽终于确认
“随便一个垃圾桶都贵过胖崽日薪”的事实
还好MUJI很贴心
绝不放弃“有心却没钱”的品质人的钱包
推出了基本都是爆款的零食
其中,年轮蛋糕系就属隔三差五爆火翻火
胖崽一口气,买了三个味道
不然我很可能就不会买第二个了
1、黄 油 年 轮 蛋 糕
自带“霉感”的蛋糕,
要咬下第一口还需要勇气
比起黄油,更多的是原始的面粉味
口感很扎实,一层层面粉的垒加
闭上眼,想起那艰苦的岁月
睁开眼,给我水,干
吃完很难有再买的冲动
2、盐 味 巧 克 力 蛋 糕
外形欠佳
这一款有不同的味道层次
为了降低巧克力的甜腻,加了盐
第一口能吃出“巧克力”、“盐”
第三口后,就是
“甜苦”
加上扎实、干的质地
连胖崽都只能一小块一小块掰着吃
吃完想了解再买的人哪里来的冲动
3、南 瓜 味 年 轮 蛋 糕
这么密实的口感还能做出千层的外观
这不是品质是什么
南瓜味属于成分
整体感觉是:我被甜味一整个打败了啦
多糖版的一点点奶茶甜度
然后,就吃不出其他味道了
吃完不想再理解再买的人哪里来的冲动
4、价 格 & 保 质 期
18块一个,
我就说到这
这蛋糕,居然保质期一年!
这样跟“盼盼圆面包”有什么不同?!
总结:
这三款蛋糕
拍照不行
做早餐不值
做下午茶不够颜值
完全不知道爆火的点在哪
或许,这就是品质生活的奥妙吧
我不想跟我爱发的表情一样粗糙
店家总结
店家:无印良品
地址:很多店
人均:18(降价了1元)
食评总结:
MUJI的草莓棉花糖、
草莓巧克力等还是物美价廉的
硬从年轮蛋糕对比,
黄油年轮蛋糕比较好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安锐 王婷报道)喝一杯奶茶、吃一张手抓饼、买一只烤鸡与家人共享......米东区商户们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营造安全购物环境,居民们认真做好个人防护,休闲购物,尽享秋日阳光。
在民泰街,记者看到,居民戴着口罩,通过体温测量、扫码正常后,有序购物。
< class="pgc-img">>在商户李彦霞的百货店门口,李彦霞和店员帮着居民拿商品、打包装袋,还不时提醒顾客注意购物距离。
李彦霞说“生意挺红火的,每天我们都做好早晚消杀,来店顾客都按规定扫码测温再进来消费。整条小巷子又恢复到以前的烟火气。”
玛森烧烤米东区总店在落实疫情防控的要求下正常营业经营,市民排队购买,秩序井然。
居民杨继峰说:“刚采购了一些东西,正好路过烧烤店,排队买了两只烤鸡,回去跟家里人分享。”
“店里目前还不能堂食,主要以打包外带形式为主,经营状况整体向好,每天都能卖出500来只烤鸡,现在疫情状况也往好的方向发展,相信很快大家就能进店就餐,我们对今后的经营发展充满信心。”负责人回音说。
在馨和园小区旁一家牛羊肉店,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有序采购牛羊肉。
< class="pgc-img">>“今天买了牛排, 回家准备给孩子们做一顿大餐吃”市民蒲鹏说,出家门,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社区的工作,珍惜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商户艾买尔江·吐洪江说:“每天基本上可以卖出去一头牛和五只羊,生意越来越好。”
在八点半超市,商户何秀娟正在给前来购买物品的顾客进行结账。
< class="pgc-img">>何秀娟说:“每天进店第一件事就是进行消杀,提醒进店的顾客及时扫码测温,同时,也会尽快把店内的货物补齐,希望顾客都能够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网络,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米东区奶茶店生意也在持续升温。
< class="pgc-img">>市民闫昱在无印良品奶茶店买了3杯饮品准备拿回家和家人一起喝。
闫昱说,今天买到手抓饼和奶茶,看着街面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瞬间感觉熟悉的米东又回来了。
在碱沟西路茶主张奶茶店,门上贴着一张“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您准备好了”,几个醒目的字样,吸引了过往的不少市民。
< class="pgc-img">>店主张风为了能够让顾客喝到不同口味的饮品,提前将物料全部都准备充足。她说,新鲜、现做的各种饮品,欢迎大家前来选购。
来源:米东区融媒体中心
<>新民晚报·新民网】衣冠整齐的顾客,却缺少文明的购物礼节;自以为的“中产阶级”的行为却令人大跌眼镜……
前不久,一名在深受都市男女追捧的品牌“无印良品”兼职一个月的大学生忍不住撰文吐槽。继宜家之后,又一家知名品牌“沦陷”,而其他开放式零售品牌如优衣库、H&M也不能幸免。问题何在?社会呼吁消费文明,是否应向这些不文明的顾客勇敢说不?
乱象纷呈
这名大学生在本报微信公众号“新民眼”(微信号:xinminjd)上撰文写道:“刚刚按类整理好的本子,不出5分钟就被强制性‘搬家’;几乎每叠本子最上面几本的封面都被划上了各种颜色的笔迹;看到成群结队进来的学生,冲到文具柜台,她完全可以预想到写完后随意放置的一片狼藉;更让人无语的是那些不小心把商品碰倒在地上,却毫不在意走开的人。”
换到彩妆部门实习时,她又被告知“这种唇彩出货的时候记得要贴软标,防止盗窃。”她心中狐疑,“印象中那些逛彩妆区的人从衣着打扮上看,应该不会干出这种事”。直到她自己理货,发现类似情况,才深解其义。有些顾客在看挑选护肤产品时,可能发现有的没有试用装,竟会擅自打开一件商品试用;管状的如洗面奶、啫喱之类的,经常是刚摆整齐,不出十分钟,又东倒西歪。
其他区域也厄运难逃。随意拿起一件折叠整齐的衣服比划以后四处乱放的顾客司空见惯;家具区懒人沙发上经常有顾客一坐就是半天,什么物品也不会购买;旁边的床也遭殃,有人甚至鞋也不脱就躺上去;除了本店的商品会被随意乱放,不少人还会把自己吃的垃圾随意放置,如奶茶杯、饼干包装袋等,也额外增加了店员的工作量。
此文被迅速转发,阅读量不断蹿升,千余名网友参与“消费行为”投票并评论。
自视“上帝”
不少在“无印良品”工作过的人发出共鸣,也有读者建议她“应该去优衣库、H&M实习”,意指那里的情况相似。她去一家优衣库略作调查,一名店员抱怨“很少有顾客会把弄乱的衣服放好,每天就是不停地叠衣服,很麻烦”。她披露的现象亦非首度出现,数年前一度引发舆论热潮的“宜家”现象与之如出一辙,顾客肆意在沙发上、床上睡觉、孵空调。
消费文明不是新鲜话题,每当这类话题出现时,总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恰恰说明国人对消费文明的呼吁和关注,它正在不断走进每一个人的意识,进而形成行为习惯。从投票的结果来看,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注意消费文明。如选衣服时,65%的人会“尽量去样衣架上找想要的款式和尺码”,21%的人会“找营业员帮忙拿”,13%的人会“将货架上折好的衣服抽下来,打开在身上比试”;从货架上拿衣服的人中,65%的人会尽量折整齐放回去,28%的人会交给营业员,只有6%的人会将衣服扔在衣架上;而在选择彩妆时,1101票占92%的人选择会“用试用装”,将新品打开试用的几乎没有。
诚然,有过不文明消费行为的人可能会回避这样的投票,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多数人明白怎样才是文明的消费行为。任何社会规则在形成社会习惯的过程中,总有部分人走在潮流的后面,他们依然将自己当成“上帝”,认为店家应该容忍他们不符合文明标准的行为。
勇敢说“不”
对这部分人,应该怎样做?媒体的曝光显然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办法,但在生活中的及时提醒也很有必要。现下,店家面对这样的消费者,出于“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多数时候不直接阻止这样的行为,只通过安排员工站好自己的点位来保护商品,有时略加劝阻。这篇文章广泛流传后,也有“无印良品”的工作人员担心,这会让顾客感到店员随时在腹诽,影响品牌声誉。
在这种情况下,腹诽有理,对任何低素质的行为,服务人员出于礼貌没有责难,但他有权利产生不满的看法,而商家也完全可以勇敢地对这部分顾客说“不”。
上海经济学会会长齐晓斋说,消费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占很大比重。从大卖场到餐饮,把服务员呼来唤去,看电影或者看戏时打手机、抽烟、拍照、大声喧哗等,都是缺乏消费文明的表现。只有消费者自身的约束与管理技巧的改善,两者齐头并进,才能塑造更好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我们都能够理解,文明的建立需要时间,中国社会的整体文明素质正在不断提高之中。这名大学生也在文中提到,一些年轻顾客和小朋友举动令她感动,每每有学生模样的人将文具摆正,或看到孩子将不小心带走的笔送回来时,她总是颇感欣慰。(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姜燕 实习生李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