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
捧红过的动作巨星不计其数:
影坛大牌成龙、李连杰、甄子丹,
转型导演拿下50亿票房的吴京,
被手把手教成影后的杨紫琼、章子怡,
还有乌玛·瑟曼、基努·里维斯……
《黑客帝国》
>《卧虎藏龙》
>他闯荡影坛将近一个甲子,
见证华语功夫片的潮起潮落,
李安称他为“救星”,
“每十年他就有一些新做法,
于是未来十年大家都效仿他。”
《一代宗师》
>他一生与武为伴,
却为人谦和,全无杀气,
和徐克、李安、王家卫、周星驰、冯小刚
全都合作一遍,
还没有产生矛盾的,业内唯有他一人。
“其实我不喜欢武功,
好的武术指导也不是武功好的人,
而是脑筋好、有想法的人。”
撰文 石鸣 莫竣威
袁和平今年74岁了。他个子不高,头发有点白,背也有点弯了,但依然神采奕奕。讲起话来,讲到兴奋的地方,就会手舞足蹈。
眼下并不是功夫片最好的时光。电影院里最受欢迎的是国产喜剧和好莱坞大制作。但他还在孜孜不倦地干他的老本行。三年前的《叶问3》,他是武术指导,这次《叶问外传:张天志》他任导演。
影片上映第一周,口碑和票房双逆袭,为同期国产电影最佳。这是“叶问”系列的番外篇,讲的是叶问身边的一个小角色张天志的个人成长故事。
《叶问外传:张天志》剧照,张晋饰演张天志
>张天志是一个人力车夫,出身草根,在地下打黑拳,靠“咏春”赚钱。在《叶问3》里,他曾经单挑叶问,和叶问争谁的“咏春”拳才是正宗。
那场“咏春斗咏春”的高潮戏,设计者正是袁和平。张天志差了一招输给叶问,这个小人物反而在袁和平心里生了根:“叶问生活富裕,过得很好。张天志比较底层,他要往上爬,想一直打上去,结果却输了。”
“他的性格是有仇必报。输了以后,人生状态会怎么样?他还做不做咏春?我觉得还可以发展出另外一个故事。”
于是《叶问3》里的配角,变成了《叶问外传》的主角。一开始,这个小人物仿佛真的收了心,要从此放下咏春,做一个平凡人。
但是这是一部动作片,当然是要开打的。而且打斗的场面恰恰被评为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
“其实他输了,心里有压力的,从此不打咏春。但是后来他再用咏春打,赢回来。”
袁和平概括这部《叶问外传》的中心点是:人失败一次不会永远失败,你只要能爬起来,就永远有成功的机会。
“人要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是很难成功的。这部电影是在讲自信心。”
年轻时的袁和平
>袁和平1945年出生,1962年入行,到今天已经在电影圈里沉浮57年了。
“天下第一武指”,原本是李连杰封给他的称号。正是袁和平,带给了李连杰演艺事业第二春。
1982年,一部《少林寺》,让李连杰红遍大江南北。自此,他被困在“少林小子”的定位里不得翻身。接连拍的几部功夫片,票房都不如预期。到1980年代后期,张艺谋拍出了《红高粱》,陈凯歌拍出了《孩子王》,第五代导演的文艺片开始火爆,人们对武侠片渐渐失去热情。
《黄飞鸿2之男儿当自强》剧照
>直到1992年,李连杰、徐克、袁和平联手,在《黄飞鸿2之男儿当自强》中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黄飞鸿,重新引发了香港武侠片在九十年代的热潮。
黄飞鸿(李连杰饰)与纳兰元述(甄子丹饰)对决
>那时候,一部港片的拍摄时长也就20多天,然而徐克的这部黄飞鸿,拍了8个多月还没杀青。期间换掉了11个摄影师,换了好几个武术指导,就是拍不出徐克心目中的那个黄飞鸿,直到找来了袁和平。
多年以后,袁和平对蝉联过5届全国武术全能冠军的李连杰的武术功底仍然赞不绝口。
“我合作那么多动作演员,我觉得李连杰真的一流。因为他懂的武术太多了,你讲什么他都懂,好像一个功夫字典。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袁和平给李连杰设计了制胜的三板斧:
第一、反其道而行之。一般而言,空间越局限,越忌用长兵器,因为施展不开。然而袁和平让李连杰在狭小的船舱内使长枪长棍对打,招招出其不意,带给观众视觉上极大的新鲜感。
第二、大胆打破“南拳北腿”的成见,为黄飞鸿这样一个南派角色设计了一招北派腿法——佛山无影脚。腾空后侧身连续踢脚,其实是违背了物理学常识,后来却成了黄飞鸿的招牌动作。
第三、拍出李连杰的幽默感。“少林小子”时代的李连杰,总是一脸国恨家仇。结果突然发现,原来大侠也能搞笑,一下子拉近了观演距离。
《太极张三丰》剧照
>拍完“黄飞鸿”系列,李连杰奠定了香港武侠片一代宗师的地位。他与袁和平合作的《太极张三丰》,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电影史上19部最伟大的功夫片之一。
一种功夫潮流的诞生
其实,把功夫拍出喜感,原本就是袁和平起家的路数。
《蛇形刁手》剧照
>1978年,袁和平、成龙合作的功夫喜剧《蛇形刁手》一炮而红,自此开启了喜剧动作片在香港、东南亚持续十年不衰的潮流。
《蛇形刁手》诞生之前,因为李小龙1973年早逝,功夫片出现了断档。香港导演王晶回忆说:“一时群雄并起,人人以为李小龙死了就是我叻哂,所有武馆师父都成了主角,结果全部失败。”
走“狠打”的暴力路线走不通了。观众心里想的是:李小龙咁好打都死得咁化学,你地算老几?(李小龙功夫这么厉害都那么容易死,你们算什么?!)
《蛇形刁手》片场,左起:袁和平、黄正利、成龙
>《蛇形刁手》是袁和平的导演处女作。“当时我很想开辟另外一条功夫片路线。”
大家都知道,那是很流行张彻武侠片的时代,所有的功夫片都非常血腥、暴力。李小龙的打法很刚,很强,每一招的动作都非常狠。制片人就问我,能用什么方法来突破他们,结果功夫喜剧就成功了。”
< class="pgc-img">>袁和平亲自示范动作
>《蛇形刁手》里,成龙饰演的主角是一个出身卑微的武馆打杂伙计。袁和平为他量身定制了几套动作,里面有几场拳术,像蛇偷蛋一样鬼马精灵,制片人一看,直接被逗乐。上映后,不仅在香港大卖,东南亚各地票房也一路飚红。
“在《蛇形刁手》的庆功宴上,大伙儿都喝得醉醺醺的,片方的人一时兴起,打趣说:我们不如再拍套‘醉拳’吧。”袁和平回忆,“我听到后觉得可以尝试,应该很有喜感,所以不久后就做了。”
< class="pgc-img">左起:袁和平、成龙、袁和平的父亲袁小田
>《醉拳》沿用原班人马,推出后成为功夫片一代经典。成龙之前本来是“票房毒药”,从此变成了香港最走红的功夫巨星。
这两部功夫喜剧以其轻松愉快的审美,扩展了功夫片的受众,不是只有直男愣头青喜欢,“女人和孩子也觉得好看”。
袁和平也慢慢变成了“八爷”。关于这个称号的来历,有好几个说法。一个说法是,他年少时曾与七位电影人结拜,他年纪最小排行第八,于是后来被叫做“八爷”。
另一个说法是,“八爷”来自广东话里的“伯爷”,也就是“大爷”的意思,表明袁和平的地位之高、受人尊敬。
甄子丹(右一)是袁和平的“干儿子”
>他一手捧红的功夫巨星,不止成龙,李连杰两位。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打星,都与他有过交集:甄子丹(《笑太极》)、杨紫琼(《咏春》)、吴京(《太极宗师》)、赵文卓(《苏乞儿》)。
可以说,上个世纪末香港功夫电影辉煌了二十年,袁和平是一手缔造了这一盛景的最重要的幕后功臣之一。
走出香港,走向世界
九十年代后期,香港电影步入萧条,徐克、林岭东、吴宇森、周润发等一大批香港电影人出走好莱坞。
去往好莱坞之前,袁和平先来了内地,担任了98年央视版《水浒传》的动作指导。这一版《水浒传》,因而拥有了那个年代内地电视剧中最精彩的武打场面。
98版《水浒传》的梁山好汉们
>《水浒传》之前,央视已经翻拍了《三国演义》,收视万人空巷。
然而观众公认的是这部剧文戏拍得好,武戏拍得“粗笨简陋”。这一方面受制于当年内地动作导演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武戏文唱”的总方针。
张纪中
>到了《水浒传》,剧组决心不再蹈“三国”的覆辙。《水浒传》的总制片张纪中回忆说,为了保证武打场面好看,决定要去香港请袁和平,“他的风格非常实在,符合《水浒传》的风格。”
没想到这一请,就请了三次,袁和平才终于肯出山。
第一次去香港,压根没找到人。“第二次,我知道他在杭州拍戏,就赶到杭州,但他没有答应。我说你不用着急答应,仔细思考思考,我再来。”
张纪中那时候刚出过一场车祸,拄着双拐才能行走。第三次去找袁和平,还是在杭州。袁和平前一天晚上刚拍过夜戏,张纪中到的时候,他还在睡觉,没起床。张纪中就拄着拐,搬了个椅子坐在宾馆门口等,一直等到中午12点。
见到袁和平时,张纪中开了个玩笑:“你看我这样了都来看你,古有刘玄德三顾茅庐,今有张纪中三下江南,你就答应我呗。”
袁和平哈哈大笑,说“张先生,我看你拄着拐这么连来两次,我答应了!”
袁和平在《水浒传》拍摄现场
>袁和平之前一直都在拍电影,从来没有拍过电视剧。“他不想拍电视剧,电视剧要求和电影不同,时间又非常长。”
袁和平为《水浒传》里的每一位人物,都设计了一种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武打风格:
林冲的枪,鲁智深的禅杖,武松的双刀,李逵的板斧,燕青的摔跤,花荣的射箭……每一个人的兵器不同,动作也不同。
“事实上,是为后来的中国大陆培养了一大批人。对于后来我们整个电视剧动作片的发展,起到了黄埔军校的作用。”
香港“星光大道”上袁和平的手印
>八爷闯荡好莱坞
李连杰给袁和平“天下第一武指”的封号时,袁和平的第一反应是“算了吧”,都是在中国拍戏,怎么谈得到“天下”?
“后来去了好莱坞拍戏,就变成真的了。”他笑。
《黑客帝国》剧照
>1998年,《黑客帝国》的制片人找袁和平当武术指导。那时袁和平还不知道,《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看了他和李连杰合作的《精武英雄》后,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我开始都没有兴趣做。我都不懂英语,去什么啊?不去了。”那时袁和平片约不断,手中还有一两部戏在拍,对方请了一次两次,他都拒绝了。
“后来邵氏的总制片来找我,说人家很有诚意,也出了机票,让我去谈谈,谈不拢就算了。那我就觉得好吧,去谈谈看。”
< class="pgc-img">
《黑客帝国》最经典的“子弹时间”场面
>打动袁和平的,是沃卓斯基兄弟的新想法,他们希望将好莱坞先进的电脑特效,融入到中国传统的武术动作当中。
最终,片中基努·里维斯闪身躲避子弹的慢镜头,成为了现代枪战片的经典。这场戏,就是传统的铁板桥动作,加上特效和慢镜头处理而成。
拍《黑客帝国》时,袁和平带了六位武师随行,把港式功夫片里的威亚技术传入了好莱坞。《黑客帝国》中大量的动作戏,都是靠人力吊钢丝完成。
“他们以往惯用机器把人拉高,但其实很危险,加上机器控制到的角度不多,远没有我们用人手控制来得灵活。”
< class="pgc-img">《黑客帝国》中大量应用了袁和平带去的吊威亚技术
>《黑客帝国》上映后,在全球引发轰动,票房高达四亿六千万美金,好莱坞自此兴起了港式功夫片的热潮。
《黑客帝国II、III》接连开拍,袁和平继任动作指导,《黑客帝国》系列最终成为了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系列电影之一。
《卧虎藏龙》剧照
>1999年,袁和平成为李安《卧虎藏龙》的武术指导。
因为李安的别出心裁,这部电影的武打戏拍摄起来相当困难,李安把袁和平称为他的“救星”。
“我上学时就看他的电影,他超级厉害,打造了成龙和李连杰。他每十年都会有一些新做法,于是未来十年大家都效仿他。”
据李安回忆,拍《卧虎藏龙》的时候,为了创新,袁和平的压力大到每天吃两颗安眠药都睡不着。
用袁和平自己的话说,“一个人,两只胳膊两只手两条腿,还能打得怎样?整天想新招。”
《卧虎藏龙》片场中的袁和平
>“要和我们拍过的近百部香港武侠电影看起来不一样,找到一套符合李安文艺风格的独特的武侠审美,又要去适应美国的市场,让美国人信服。”
李安想用轻功集中展现中国武术的飘逸美,又担心美国人不吃这套,觉得轻功虚假。
袁和平想到了借力:“不要让人永远停留在空中,而是不停地借力。借助屋檐、地面、竹林、甚至水面来完成动作,这更符合运动的原理。”
< class="pgc-img">>于是有了夜间杨紫琼与章子怡的飞檐走壁,竹林周润发与章子怡的摇曳追逐。
竹林一场对打,堪称经典。“这个场景是李安提出的,一开始我和他并没有十足把握能完美完成,但考察过实地条件后,我就觉得有信心可以做得到,因为吊车可以开进去,把钢丝架起来。最后出来的效果还是很好。”
《卧虎藏龙》上映后,取得了与《黑客帝国》同样巨大的商业成功,全球票房累计数亿美金。获四项奥斯卡奖,李安也因此成为了首位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人导演。
“我其实不喜欢武功”
袁和平出生于一个广州的武术世家。他的父亲袁小田,是京剧武生出身,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武术指导(那时候还没有武术指导这个称呼)。
“拍《黄飞鸿》系列时,爸爸和关德兴、石坚一起度招,我自小在片场玩大,十岁开始做点散工,有时演些神怪打斗片的仙童之类的角色。”
袁和平有十个兄弟姐妹。穷人家的孩子,大都子承父业,袁小田的儿子们都从小习武。袁和平是长男,父亲对他寄予厚望。
小时候的袁和平
>“其实我不喜欢武功。我比较喜欢静,不喜欢动,所以我是喜欢看书,静静的想东西。”
“父亲让我练功,我就练了。他在的时候,叫我怎么练我就怎么练,父亲不在的时候,我就坐着发呆。”
父亲的徒弟看不过去,刺激他说,你这么懒,以后一定做乞丐。“我就想,会不会啊?”
“我有五个弟弟,最不喜欢练武的是我,被父亲骂的最多的也是我。”他十八岁前不敢在爸爸面前抽烟,只敢在片场偷空抽一两口。
没想到,后来做武术指导,最先崭露头角的,也是袁和平。弟弟们功夫都比他好,于是上场打,他闲着没事,就在旁边想怎么拍,怎么套招。
他后来总结:好的武术指导不一定是功夫好的,最重要的是怎么设计,怎么用脑筋想动作。
< class="pgc-img">>拳拳到肉,脚脚到心
从小练下的童子功,让袁和平的功底非常扎实。“一个演员够不够力,招数对不对,一眼可以看出来。”
担任《黑客帝国》武术指导时,他让外国演员示范动作。“一拳打出来不像,两拳打出来还是不像。怎么搞的?很简单的都不懂。我就开始要求他们训练了。“
”不训练不行,从基本功开始练,要扎实一点儿才好套招儿。”
写实是袁和平武打动作最鲜明的风格之一。他对动作的要求是“快、准、狠”,打起来善始善终,主要人物一交手,常常是长时间的恶战。
李安说,动作片中,为了保证观众的注意力,一次开打的持续时间不宜超过4分钟。
然而,袁和平和李连杰合作的《精武英雄》里,霍元甲坟场一战,打了7分10秒,在日本领事馆,李连杰和周比利交手,一打就是将近10分钟。
《精武英雄》剧照
>从交手前的“蓄势”到打完,整个过程专注于连续的动作本身,甚至没有任何打斗之外的画面进入。
“我很少用特技,我就不习惯,功夫片就应该用真实一点的功夫打,特效只是很少一点来帮忙。”
昆汀·塔伦蒂诺对《精武英雄》的每一个镜头都能倒背如流。他找袁和平来当《杀死比尔》的动作指导,也是看中了后者“拳拳到肉、脚脚到心”的扎实功夫。
《叶问外传:张天志》中袁和平坚持实打实的动作效果
>据出演过《杀死比尔》系列一、二的香港武打演员刘家辉回忆,“导演不要那种表演的方式,他需要一种真实的打斗”,“完全的实打实拍,跟武侠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拍完《杀死比尔》,袁和平又应邀回到国内,接连为周星驰的《功夫》、李连杰的《霍元甲》、冯小刚的《夜宴》担任动作指导。
那个时候,港式动作片达到了自己的巅峰,同时也隐含了衰退的迹象。
< class="pgc-img">>
此前,香港动作片也好几次陷入危机,但每次都依靠创新,安然度过危机,甚至比之前更加火爆。
然而,2010年以来,大家公认的是,中国功夫片没落了,想要再掀起从前的“全民武侠热”,恐怕很难了。
原因很多,演员变了,观众的口味变了。最致命的是,曾经被视为我们看家之宝的中国功夫,在国际上没那么吃香了。
《赛德克·巴莱》剧照
>2011年,《赛德克·巴莱》这样的本土电影,动作指导请的却是韩国人了。2016年,吴京拍《战狼II》,请的是《美国队长3》的动作指导、来自好莱坞的萨姆·哈格里夫。
徐皓峰把中国功夫片看作一个“已经死掉的类型”,它的内涵,已经被好莱坞吸收之后消化殆尽。
如今,“在好莱坞,任何类型的电影,超级英雄电影、007电影、神话电影等,都在用香港武行设计武打动作。”
但是却不需要再找香港武行的师父们了。
< class="pgc-img">>但是袁和平还在坚持拍自己的电影。“我拍了很多片子,我是这个风格,就还是这样拍。很难定义什么是港产片的风格,什么是合拍片的风格,这个要大家接触、做事才知道。”
甚至他年过70,依旧生龙活虎。2014年,拍《卧虎藏龙2》时,他留给美国制片人一个最深的印象是他会“飞”。
“有一次和袁导一起去看景,面前有一个围栏,我们都是扶着围栏迈过去,只有袁导是‘飞’过去的!关键是他当时手里还拿着一支烟,跃过围栏后,烟还是在手上!”
《叶问外传:张天志》武打场面
>《叶问外传:张天志》,仍是一部硬桥硬马的功夫片。他张口就是咏春的“八脚”:“咏春不光是手,脚踢出來也蛮好看的,观众也更加新鲜。”
拍片时,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他一直在现场,一个多月下来,恨不得天天通宵,“很多戏都是晚班通宵拍的”,有时候一拍就是连续20个小时。
对袁和平来说,这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年香港电影的拍摄强度要大得多,全香港一年200多部,每个人都要拍两三部。”
“其实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太多花俏,都很平淡的。平时喜欢看看电影、看看书,找朋友喝茶聊天,有时候打打麻将,没有什么大的嗜好。”
片场中的袁和平
>他的手上还有两三部新片在操作,工作计划已经排到了2020年。
“我还没有想过退休。退休就是享福吧?享福好像就是没有什么贡献。我还能做得动,为什么不做呢?有机会的话,我想再拍几部好的电影。”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榜前十分别是《哪吒之魔童降世》50.01亿、《流浪地球》46.79亿、《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42.48亿、《我和我的祖国》31.21亿、《中国机长》29.02亿、《疯狂的外星人》22.11亿、《飞驰人生》17.26亿、《烈火英雄》17.02亿、《少年的你》15.56亿、《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14.34亿,从数据来看的话,好莱坞大片还是被华语片压制的。(上面票房单位:人民币)
< class="pgc-img">>再来看香港地区最卖座的十大影片,一眼望去全都是好莱坞大片,其中《复仇者联盟4》更是打破纪录,以2.21亿港币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卖座的一部电影。从下图数据来看,香港的观众还是喜欢好莱坞大片,那么我们今天聊一聊香港地区最高票房的十部港片。
< class="pgc-img">>10、《追龙2》:票房915万港币
当年《追龙》一出,大家对王晶重拾信心,虽然比不了同类型的《跛豪》和《雷洛传》,不过也让我们找到些许八九十年代港片的味道,遗憾的是,《追龙2》王晶再次让我们失望,浪费了梁家辉、古天乐、林家栋、任达华组成的强阵容,在内地能卖3.09亿人民币完全是靠情怀支撑。希望接下来的新《倚天屠龙记》和《金钱帝国2》,王晶可以好好发挥。
< class="pgc-img">>9、《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票房936万港币
整体来说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大突破,能在内地斩获7.01亿人民币也是不错的,整个故事线太平,说好的找内鬼,还没多长时间就自己公布了,最后黄志忠这个大反派领盒饭太随意,而扮演“杀手”的张亦驰也是一大槽点,一脸的邪魅,看上去好难受。至于动作戏吧,也就枪战和奔牛节追逐战有点看头。
< class="pgc-img">>8、《如珠如宝》:票房1110万港币
2019年的贺岁片,阵容异常强大,全都是一些老面孔,洪金宝、恬妞、梁小龙、吴耀汉、泰迪罗宾、邵音音、林雪等,不过这些老演员挽救不了这部影片,洪金宝回到鹧鸪菜年代的发型也只能是怀旧一下,并没有为影片加分,最重要的是影片毫无逻辑可言,喜剧效果更是一般,完全属于炒冷饭系列。
< class="pgc-img">>7、《恭喜八婆》:票房1299万港币
又一部2019年港产贺岁片,彭浩翔执导,影片倒也符合他平常的恶趣味,不过这次的故事太无聊,没有惊险刺激桥段,搞笑程度也不行,感觉就是一个段子拼出来的喜剧片,属于不痛不痒的类型,完全靠一批熟悉的面孔支撑,最精彩的就是林雪的暴躁老板,也是唯一爆笑的一场戏。
< class="pgc-img">>6、《P风暴》:票房1788万港币
又名《反贪风暴4》,标准的港式警匪片,略显平庸,如果不是打着古天乐和林峰的旗号都懒得看,当然最出彩的不是他俩,而是张继聪饰演的王蓝禄这个小人物,延续了“金句王”的风格。《反贪风暴》系列在内地卖的一直不错,这一部卖了7.98亿,所以第五部《反贪风暴5》又安排上了,估计还是原来的配方,根本玩不出新的套路。
< class="pgc-img">>5、《沦落人》:票房1981万港币
近年来难得的港片佳片,被誉为港版《触不可及》,影片将焦点放在了普通人身上,挖掘他们生活的细节,体现了他们的真实和善良。整部影片写实、写意,没有刻意煽情,而是靠细节推动情感,聚焦两个人物之间简单、真切的情谊,令人感动。与之类似的还有《幸运是我》、《黄金花》、《一念无明》等影片,都值得一看。
< class="pgc-img">>4、《新喜剧之王》:票房2196万港币
许多人说星爷玩老梗,可是我却想说他一直保持童真,不忘初心,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就会成功,一直以来变得是我们。关于《新喜剧之王》也有许多解读,个人比较倾向于如梦在车祸那天就死了,后来发生的一切都只是她的梦境而已。努力、奋斗,人生总要心存希望,不努力,机会也会变成误会。《新喜剧之王》在内地卖了6.27亿人民币,这个成绩可能会让许多人说星爷开始跌下神坛了,不过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他,期待《美人鱼2》。
< class="pgc-img">>3、《叶问4:完结篇》:票房2254万港币(上映中,数据只统计到2019年12月31日)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系列完结篇,比预想的好看不少,文戏丰满,武戏过瘾,八爷袁和平的加持,拳拳到肉的打斗异常精彩。最精彩的一句台词:“我是个练武之人,遇到不公义的事情,就一定要站出来。”最大的惊喜就是李小龙片段重现,最后的小彩蛋也不错,将前面几部经典片段闪回了一把。《叶问4》不仅仅是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也代表着华语功夫片的没落,李小龙之后有成龙,成龙之后有李连杰,李连杰之后有甄子丹,甄子丹之后呢?不禁令人感叹,华语电影很难再出功夫巨星了。值得一提的是,《叶问4》马上就突破10亿大关了,这也证明了功夫片的稀缺性。
< class="pgc-img">>2、《扫毒2天地对决》:票房2481万港币
2019年内地最卖座的港片就是《扫毒2》,斩获13.11亿人民币,两代杨过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外加“爸爸”杨康、“假爷爷”完颜洪烈,可谓是精彩纷呈,当然也有“慕容复”的助力。虽然剧情平平,没有太多波澜,不过整个节奏把握的还是恰到好处,飙车、枪战戏份足够精彩,最刺激的当属地铁站飙车那段。
< class="pgc-img">>1、《廉政风云·烟幕》:票房3136万港币
2019年香港贺岁片,在香港同期上映的没有能打的,斩获3136万港币并不意外,不过在内地则是“神仙打架”的春节档,《廉政风云》并没有机会,只卖了1.21亿人民币。从导演麦兆辉、到演员刘青云、张家辉、林嘉欣、袁咏仪、方中信,再到故事,都还是不错的,只可惜野心太大,没有把这个故事讲好,不过这个按照三部曲来的,希望后面两部能将一些疑问圆回来。
< class="pgc-img">>上面是2019年香港最高票房的十部香港电影,对照一下十部非香港电影,由此可以看出香港观众的审美观,完全青睐于好莱坞大片,港片根本不是其对手。回看八九十年代辉煌的香港电影,哪里有好莱坞大片的市场,怀念双周一成、四大天王、四大花旦的时代!
TVB古装喜剧的鼎盛时期,TVB每年会推出一到两部经典的古装喜剧,成为观众期待的保留节目。这些剧集因为有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与武侠剧及职场剧的紧张气氛不同,古装喜剧的特点是轻松欢快。它们不拘泥于严格的历史逻辑,更在意为观众带来欢笑,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剧情。
< class="pgc-img">>这种题材的剧集以"适合下饭"为特点,观众可以在享用晚餐时轻松观看,不必费力分析剧情,感受剧中习以为常的家长里短、欢喜冤家的互动,以及那些洋洋洒洒又滑稽好笑的情节设计,都能让观众心领神会地露出笑容。
许多经典的作品,例如《锦绣良缘》和《金牌冰人》,至今仍受到观众的热捧。这些剧集既有搞笑的元素,又有充满温情的故事情节,既能逗笑观众,又能让人感到温暖。
即使在剧荒时期,重温这些精彩的电视剧仍然让人享受于愉悦的观剧体验。
< class="pgc-img">>然而,TVB古装喜剧的产量随着港剧整体的没落和制作资金的减少而逐渐下降。现如今,这种小成本且富有港式特色的古装喜剧已经成为了稀有品种,人们不禁怀念那段欢乐的黄金时代。
在TVB古装喜剧中,才子佳人的姻缘故事一直深受观众喜爱。经典代表作品有《锦绣良缘》和《金装四大才子》。
< class="pgc-img">>在《锦绣良缘》中,林文龙饰演的四公子程智轩才智过人,高中状元之后被皇上赐婚给了吐蕃王爷女儿顿珠。然而,程智轩心里却暗恋着曾到家中做客的周梦诗。
这段啼笑皆非的三角关系充斥着一系列的事件,特别是当顿珠发现丈夫心有别人之后,竟然为他牵起了红线,这剧情发展实在是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这部剧尽管所有场景都是在棚内拍摄的,演员衣服也只有两套,但剧情推动却自然流畅,整体剧情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十分吸引人。
< class="pgc-img">>《金装四大才子》将焦点放在江南才子之间的才智比拼上,由张家辉、欧阳震华、林家栋和魏骏杰组成的“偶像才子团”各自发挥所长,争夺才子之名。
其中,张家辉和关咏荷这对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在剧中扮演唐伯虎和秋香,增添了不少看点。林家栋饰演的文征明贡献了经典台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周文宾这个角色最能引发大家对人生意义和人生境界的思考。他肩负着几代人的恩怨仇恨,但能做到虽明世事,却不世故,虽聪明,却不炫耀,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原则。
< class="pgc-img">>在四位才子中,周文宾的性格最为立体和复杂。
这两部古装喜剧不仅展现了才子佳人之间的浪漫情愫,还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古代文人的才华横溢和人性百态,成为了TVB古装喜剧的经典之作。
古代职场中流传的笑话种类繁多,风格迥异,
< class="pgc-img">>TVB古装喜剧不仅讲述才子佳人的故事,还巧妙地将古代职场作为背景,创造出令人捧腹的情节。《金牌冰人》和《食为奴》就是这类题材的优秀代表。
《金牌冰人》以古代媒人争夺生意为主线,深度展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职业世界。三位自封"天下第一媒"的冰人为了让神捕高裴与林家小姐喜结连理,各显神通,展开了一场场妙趣横生的较量。
马浚伟和张可颐在剧中极其默契的斗嘴场面,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提到的"配婚令"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存在于唐朝律法中的,这充分体现了编剧的专业素养。
< class="pgc-img">>《食为奴》一剧把目光聚焦在古代宫廷厨房。故事的主人公高天宝,由王祖蓝饰演,入宫成为御厨,并在其中经历了一系列搞笑的故事。
剧情分为两条主线:一是高天宝在御膳房的工作经历,二是四爷和八爷党之间的政治斗争。
王祖蓝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喜感,再加上剧中的角色设定,使得笑料不断涌现。例如,他在剧中非常无厘头地却又一本正经地称康熙皇帝喜欢吃咸鱼包,这种反差程度让人既想吐槽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 class="pgc-img">>这两部电视剧巧妙将古代特殊职业与喜剧元素相结合,详细展现了古人的职场生活,同时通过夸张的表演和有趣的情节设计,为观众带来欢笑和乐趣。
这些作品虽然在历史考据上可能存在部分瑕疵,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轻松娱乐剧的魅力。观众只需要将其视为戏说或纯喜剧,便可以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
“美食”与“爱情”的完美结合,令人向往。
< class="pgc-img">>TVB的两部古装喜剧将美食与爱情巧妙融合,创造了独特的观影体验,分别是《金玉满堂》和《醉打金枝》。
《金玉满堂》以"皇帝舌"戴东官成为御厨为主线,其中穿插了多对CP的爱情故事。该剧满足了观众们对美食的向往,里面的每位角色都在各种场合大快朵颐。
欧阳震华和陈妙瑛这对CP先是由欢喜冤家发展成为兴趣相投的好友,最终成为夫妇,他们还一起创造了"夫妻肺片"这道名菜。
< class="pgc-img">>郭晋安和梁艺玲则共舞了一曲“过桥米线”背后的爱情故事,这部剧把美食与情感完美融合,让观众在视觉和情感上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作者提醒我们尽量避免在晚上观看,以防止在观影过程中无法控制食欲。
《醉打金枝》这部剧讲述了昇平公主和郭暧之间的爱情故事。剧中关咏荷饰演的昇平公主,因为被迫接受包办婚姻而逃离宫廷,意外中在宫外邂逅了由欧阳震华饰演的郭暧,一个郭子仪大元帅的私生子。
< class="pgc-img">>该剧讲述了两位从欢喜冤家到夫妻的角色经历了许多笑料百出的事情。剧中的公主在民间流落的情节充满了笑点和生活气息,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郭暧娘亲咪咪姐的出现,将喜剧效果推到了高潮。
这两部剧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美食元素与浪漫的爱情故事相结合。它们既满足了观众对美食的向往,又通过有趣的人物互动和情节设计,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既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 class="pgc-img">>这种独特的组合方式是TVB古装喜剧的一大特色,深受观众喜爱。
对于TVB古装喜剧的衰落及其带来的怀念。
曾几何时,TVB古装喜剧成为了香港电视圈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年都会有一两部这样的作品问世,给观众带来欢乐与温馨。
< class="pgc-img">>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盛行的电视剧类型也逐渐走向日暮西山的局面。
近年来,港剧整体市场的衰退和制作资金的不足,使得TVB古装剧的数量急剧减少。从前年年都有的保留节目,如今变得稀缺,甚至两三年都难见一部。
那些充满港式特色、小成本的古装喜剧,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逝去的时代的象征。
< class="pgc-img">>然而,这些经典作品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不论是《锦绣良缘》里的才子佳人故事,或是《金牌冰人》中媒人们的斗争场面;无论是《金装四大才子》里四位才子的才华横溢,或是《醉打金枝》中欢喜冤家的爱情故事;亦或是《金玉满堂》和《食为奴》中关于美食的精彩故事,都曾给观众带来无数欢乐时光。
这些剧集融合了轻松幽默的笑点和温馨感人的剧情,既能让观众捧腹大笑,又能触动人心。即使在如今剧荒的日子里,重温这些作品依然能带来愉悦的观剧体验。
它们的魅力在于每重看一次都能有新的感悟,对角色的理解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
< class="pgc-img">>虽然TVB古装喜剧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但它们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承载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成为了港剧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面对这种怀念之情,不禁让人想问:在TVB的古装喜剧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呢?这个问题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是对这段璀璨历史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