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奶茶的辉煌与失去人气
一点点奶茶曾被誉为奶茶界的鼻祖,成为了许多内地年轻人爱上奶茶的第一个品牌。在2015-2016年期间,一点点逐渐在网络上走红,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奶茶。其线下门店排起了长队,一杯难求,甚至催生了奶茶代购的现象,成为当时的顶流品牌。
一点点奶茶失去火爆的原因
然而,去年11月,关于一点点要倒闭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开来,引发了人们对一点点的情感回忆。尽管一点点官方后来辟谣,但人们普遍认为一点点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为什么一点点奶茶不再火爆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品牌老化的问题。据数据显示,2018年一点点没有推出任何新品,2019年仅推出一款新品,2020年推出三款新品,2021年推出四款新品,2022年推出了七款新品。相比之下,快速更新迭代的网红品牌使得一点点显得相对落后。
< class="pgc-img">>营销乏力成为另一个问题
除了品牌老化,一点点奶茶还面临着营销上的乏力。在当今网红品牌快速更新迭代的时代,茶饮品牌害怕的不是被骂,而是没有任何讨论度。然而,一点点的营销策略似乎缺乏创新,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和讨论。
结尾总结:争议性的观点
总的来说,一点点奶茶失去火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品牌老化和营销乏力是主要问题之一。品牌老化导致一点点与快速更新的网红品牌相比显得相对落后,而缺乏创新的营销策略则使得一点点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讨论。然而,关于一点点奶茶是否真的不再火爆存在争议,因为品味和喜好因人而异,一些人可能仍然钟爱一点点的经典口味和风格。无论如何,茶饮品牌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和吸引力。
< class="pgc-img">>点点奶茶门店事件:如何看待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前言
最近,一则关于广东揭阳的一点点奶茶门店的新闻在网络上热传。据报道,一名消费者在该门店购买了一杯布丁奶茶,喝完后竟然在杯底发现了一只大壁虎。面对这一情况,消费者要求门店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但门店方面却只愿意进行退款处理,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这样的新闻一出,顿时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对于这起事件,不少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的人表示对这名消费者的遭遇感到非常同情,同时也对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也有一些人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觉得消费者要求门店支付1000元的赔偿有些“过分”,毕竟大壁虎只是“意外”出现的,门店并不存在故意为之的情况。
事件始末
**一、 消费者购买奶茶发现大壁虎**
据了解,这起事件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5月30日下午,一名消费者到广东揭阳市的一点点奶茶门店消费,他点了一杯布丁奶茶,并在店内将其喝完。然而就在他喝到最后一口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杯底有一只大壁虎,这一幕着实吓了他一大跳。
**二、 消费者要求门店赔偿1000元**
面对这样的情况,消费者第一时间找到了门店的工作人员,并要求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根据该法律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后发现其中有异物的话,可以要求门店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而如果门店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明,消费者还可以要求支付价款3倍的赔偿金。
这名消费者要求门店进行1000元的赔偿,其实是根据法律规定来的。面对这样的要求,门店方面却并不愿意配合,他们表示愿意进行退款处理,同时也对消费者的要求提出了质疑,认为“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
**三、 网友热议**
随后,这起事件的详情被消费者拍下并上传到了网络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很多人都纷纷给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此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有的人觉得门店确实应该为此事负责,他们认为门店方面的态度有问题,应该更加重视食品安全的相关工作。
而也有一些人则表示“理解”门店的处境,他们觉得消费者要求1000元的赔偿有些“过分”,并且也不太相信大壁虎是“奶茶”掉进去的,觉得这只是一起“意外”事件,门店并不存在故意为之的情况。
如何看待
对于这起一点点奶茶门店的事件,相信大家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那么,究竟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事件呢?
**一、 对于消费者**
对于这名消费者来说,他能在喝完奶茶后发现大壁虎,确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因为如果不小心将大壁虎也“喝”进肚子里,后果简直不敢想象。消费者第一时间将此事反映给门店,并要求进行相应的赔偿,这样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
消费者能够及时将此事曝光,也给了其他人一些“警示”。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所购买的食品,一旦发现其中有问题,一定要及时保留证据,并要求进行相应的赔偿,不能“姑息养奸”,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对于门店**
而对于一点点奶茶门店来说,其实也可以理解他们的处境。毕竟现在的社会,一旦出现类似的“食品安全事故”,往往会受到很大的舆论压力,给企业形象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门店方面的确存在一些“担心”,他们可能担心这名消费者是“故意制造事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敲诈”门店。
但无论如何,门店都应该以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为重,不能因为一时的“顾虑”而忽视消费者的合法诉求。他们应该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也要对原材料和制作过程进行更加严格的监控,确保类似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三、 对于广大消费者**
这起事件也给广大消费者朋友们一些“启发”。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不能“因噎制沓”,觉得自己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非常低,所以可以“放松警惕”。只有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制止食品安全事故,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我们也要学会“维权”。遇到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时,一定要懂得如何去保留证据,并要求进行相应的赔偿,不能将问题“藏在心里”,觉得自己“不好意思开口”。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不法之徒”无处遁形,也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结语
总的来说,这样的一点点奶茶门店事件,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门店,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警示意义”。通过这样的事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大家能够时刻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做到“从我做起”,共同维护一个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食品安全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法律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据红星资本局报道,11月5日,四川省南充市姚女士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其所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方,“一点点”奶茶店倒闭了。同城其他“一点点”门店人员告诉记者,这家门店销售情况不佳。
在网友对一点点是否还受欢迎的争论下,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说明了一点点的困境:近三年门店数持续减少,尤其是新增门店数。
根据红星资本局报道,姚女士提到的已关闭的一点点门店,位于南充市顺庆区的核心商业区蓝光1227。“那块生意竞争大。”姚女士称。据了解,闭店的一点点门店旁边,开着古茗、茶百道等茶饮品牌,瑞幸也在打围建设中。
红星资本局致电咨询同城市其他“一点点”门店,对方表示,该门店因合同到期,同时销售情况不佳,“入不敷出”,已经在10月底闭店。
社交媒体上,大连、苏州、青岛、合肥等地均有网友发帖称,当地有一点点门店关闭。红星资本局在大众点评查阅网友提到的闭店门店信息,青岛莱西商业街店显示“歇业关闭”,其他店均未能查到门店信息。
一点点是否还受欢迎虽有争议,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点点的门店数确实在变少。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截至2021年2月11日,一点点的门店超过4000家。据窄门餐眼,截至2023年11月2日,一点点门店数为3018家。
一点点的新增门店数也在减少。2019年其开店886家,月均开店超70家。但自2020年至今,一点点每年开店数量均呈下滑趋势。2020年至2022年,其开店数量分别为764家、497家和287家。截至2023年10月,一点点新开门店数仅55家。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运行状况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国内新茶饮市场规模达到2938.5亿元。随着新茶饮消费场景日益多元化与品类持续创新拓宽,消费者对新茶饮的热情仍将持续上升,预计2025年国内新茶饮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749.3亿元。
与此对应的是,各大新茶饮企业纷纷加大优惠促销与跑马圈地力度,力争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导致这个赛道的竞争日益激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新茶饮赛道的同质化竞争,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为了获客,越来越多新茶饮品牌推出不同形式的“特价促销”活动;
二是为了跑马圈地,纷纷降低加盟门槛以迅速扩大门店数量;
三是产品同质化趋于严重,只要市场出现“爆款”茶饮,各家茶饮品牌都会纷纷跟进迅速推出相关产品,导致“爆款”红利效应迅速消散。
另外,经历前些年疯狂投资后,创投机构对新茶饮赛道的投资热情逐渐回归理性。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茶饮赛道股权融资金额超过83亿元,2022年这个数值则降至45亿元,今年仍呈现进一步回落趋势,且今年新茶饮赛道融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与A轮早期阶段,单笔股权融资额相对较小。
这背后除了VC/PE行业募资与退出环节不景气,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即近年国内新茶饮赛道竞争日益激烈,导致更多创投机构选择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