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济继续从疫情中复苏。
当地时间18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4~6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速报值显示,剔除物价变动影响的实际季节调整值较上季度增长1.5%,按年率换算为增长6.0%,显著高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日本二季度GDP年率增幅在2.9%~3.1%间徘徊。
一位频繁往来中日的投资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和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胀,出口因日元贬值增加,个人收入改善,企业资本投资意愿强烈,都推高了GDP增速,“日本有望摆脱长期的慢性通缩。当然,后续还要继续观望国际大环境。”
日媒在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取消疫情限制后个人消费复苏的支持下,超过80%的日本主要企业对经济持乐观态度,预计日本经济将在2024年实现扩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底表示,由于取消疫情控制措施提振了消费,日本经济预计将在2023年增长1.4%,高于去年的1.0%,同时警告称通胀压力正在加大。
出口提速、内需不振
日本GDP年率增速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已连续3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去年第四季实现环比0.2%的微弱反弹后,今年第一季度GDP折合年率增幅达3.7%。此次也是自2020年第三季度(年率增幅7.9%)以来,年率增幅首次超过6%。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是该季度日本GDP增长的主要原因。具体数据显示,二季度日本出口环比增长3.2%;进口环比下降4.3%,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进出口相抵后的净出口对本二季度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8个百分点。
在外需增长的同时,内需却不振,其对日本二季度实际GDP的贡献度为负0.3个百分点。具体数值显示,当季占GDP过半的个人消费环比下降0.5%,三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餐饮、住宿类别的消费有所增长,主要得益于今年以来,海外游客的回归。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外国游客数量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70%以上。
但由于物价上涨,食品和白色家电方面的消费出现下降,由此拖累了个人消费情况。对此,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首席经济学家田口春美(Harumi Taguchi)表示,与1月至3月的情况相比,由于经济活动增加带动的消费改善有所减弱,不断上涨的物价越来越让消费者推迟购买物品。
其余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日本的住宅投资环比增长1.9%,企业设备投资与上季度持平,企业库存变动对增长率的贡献度为负0.2%。公共投资环比增长1.2%,连续五个季度为正值。
日本央行此前公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回落、半导体等行业供给侧制约明显缓解,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在连续多季下滑后有所回暖;非制造业方面,随着服务业继续改善,二季度大型非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也有所上升。
出口缘何强劲?
对于当前日本出口的强劲,上述投资者表示,主要还是日元贬值驱动。8月14日,东京外汇市场数据显示,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触及1美元兑145日元左右,创出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截至第一财经发稿时,1美元兑145.49日元。日本央行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差异,被认为是导致近来日元兑美元持续贬值的重要因素。
就出口品类来看,汽车出口成为今年以来日本出口的“一枝独秀”。在日本所有的出口产品中,汽车是份额最大的产品,占比一直在五分之一左右。根据WardsAuto数据,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汽车半导体供给端的改善,日本汽车出口在全球需求普遍走弱的背景下逆势持续大幅增长,今年1~5月的出口占比为21.4%,已赶超2022年全年水平(19.4%)。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202万辆,同比增长17%。其中,美国市场对日产汽车的旺盛需求是刺激日本汽车出口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日韩贸易争端的缓解,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关键材料方面的禁运解除,日韩之间在半导体领域的贸易开始回暖。集合韩方最新公布的数据,韩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已连续两个月(今年6月和7月)位居第二,仅次于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的逆差。韩方数据显示,来自日本的半导体进口大幅增加,6月为5.203亿美元,高于5月份的2.6亿美元。韩国企业从日本进口半导体检测设备的金额也从5月的4200万美元激增至6月的9300万美元。韩方预计,如果2023下半年半导体市场复苏,届时韩国对日本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经营受阻 备尝艰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日本餐饮行业遭受了强烈冲击。日经中文网和NTT日本电信公司的联合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日本共有4.5万家餐饮店关闭,约占全国餐饮店总数的10%。
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的数据表明,2021年日本餐饮业营业额较去年减少39%,产生历史最大降幅。
“一方面,由于日本疫情扩散,企业员工被迫居家办公,政府也出台了限制餐饮业的政策。这导致企业、学校的食堂配餐及便当的需求减少,餐饮店对进口原料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国际海运费用大幅上涨,也增加了运输成本。”丰禾国际株式会社董事长田少强对疫情下的中日食品贸易表示担忧。
谈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日农产品跨境贸易的影响,丸松物产株式会社贸易部部长李佳也深有感触。“疫情给我们公司的农产品运输带来了许多困难。一些季节性农产品受防疫政策限制无法及时运输到工厂,且保质期较短,所以腐坏率很高。此外,由于货运业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较高,运送产品的货车司机也很难找。总体来看,我们公司的利润相较疫情暴发前减少了15%左右。”
日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面对日本餐饮业的萧条现状,日本政府于3月22日全面解除对东京、爱知、大阪等18个都道府县实施的防止新冠肺炎蔓延等重点措施,但日本餐饮行业仍需时间恢复。
及时转型 抓住机遇
在日本餐饮业消费低迷的情况下,从事中日食品贸易的华侨华人仍积极寻求业务转型,全力配合防疫政策,于危机中寻找商机。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我们开始探索反向贸易,把水产品、方便米饭、巧克力等有特色的日本食品出口到中国。此外,日本厂商追求产品的功能性和独特性,但由此导致的高成本也制约了大宗物品出口。因此,把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移植到中国,在中国‘地产地销’,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理想商业模式。接下来我们会在这两个方面进一步深耕。”田少强说。
“后疫情时代,我们寻求从餐饮店到超市和便利店的转型。日本目前有近6万家便利店,便利店的一站式服务基本可以满足普通民众所有日常需求。为了避免外出聚集,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超市或便利店进行消费。这种转型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疫情带来的营收损失。同时,考虑到农产品运输的防疫需要,我们尽量提前订货,并严格管理农产品运输的各个环节。相信我们公司的经营会逐渐回归正轨。”李佳表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但中日跨境贸易依然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凭借卓越的眼光与顽强的意志,抓住机遇,成功实现转型。
两国贸易 再迎利好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50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实现了长足发展。如今,两国已建立起商品服务贸易、双向投资、技术交流与人员流动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即使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经贸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华贸易也显现出强劲韧性。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根据日本财务省和中国海关的统计得出,2020年日本出口贸易总额相比上年减少10%,但中日贸易总额仅减少0.2%。这凸显了中日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今年1月生效。该协议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多方面的市场开放规则,不仅有利于中日双方发挥比较优势,也将促进区域价值链的构成。
“协议生效后,中日之间实质性的降税幅度较大。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关税降幅的加大,中国食品在日本的价格优势会相应扩大。我相信中日食品贸易会越来越好。”田少强说。
李佳也对中日食品贸易发展充满信心。“我从事中日食品贸易20多年,也见证了两国贸易日趋紧密的发展历程,这使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相信两国可以加深贸易合作,共渡疫情难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4月25日 第 06 版)
地时间22日,根据日本财务省整理的最新版“国家财务文件”,至2022财年末,日本债务总额为1442.7万亿日元,比2021财年末增加了31.7万亿日元;资不抵债的金额达到702万亿日元,比2021财年末增加了15万亿日元,创近15年来纪录。
据悉,日本以每年3月底至第二年4月初为一财年。(总台记者 林博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