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大酬宾,店铺饮品全部8.8折,部分可享受第二杯半价。”近日,昆明市呈贡区一奶茶店开业活动吸引消费者排起了一列长队。记者在呈贡大学城聚贤街看到,仅200米范围内就有20多家的奶茶店。“果麦”饮品店内,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一位在此排队买奶茶的女生对记者说:“我已经在这排队30分钟了,但为了喜欢的奶茶,再等上一会儿也不影响。”
艾媒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茶饮市场全面爆发,现制饮品门店数已超45万家,一年内陡增74%,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超900亿元。据《美团外卖奶茶真香消费报告》,2018年美团外卖奶茶订单量突破2.1亿单,奶茶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奶茶市场虽已接近饱和状态,奶茶店依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对如此火爆的奶茶市场,商家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又有着怎样的生存之道呢?
年轻群体需求多 奶茶消费主力军
现在的年轻人需要什么?记者通过奶茶消费问卷调查得知,75.23%的奶茶消费者是90后群体。一家奶茶店老板告诉记者:“来我们店里消费的是大学生和这附近的居民,但主要还是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现在的年轻人,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喜欢约上三两好友到奶茶店来,坐着聊聊天。”
在调查中,有6.42%的受访者不喜欢喝奶茶;0.92%的受访者从不购买;70.64%的受访者一月多次购买,7.34%的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进行奶茶消费。
在七彩云南第壹城一饮品店门口,记者看到两个女孩正拿着刚买到的奶茶自拍,她们告诉记者:“我们不是特意出来这买奶茶的,只是逛街刚好遇到,也喜欢他们家的味道就买了。”在被问到为什么喜欢喝奶茶时,一位姑娘笑着说:“因为生活讲究仪式感,喝奶茶就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呀。”
记者游走网红奶茶店,发现很多消费者,接过奶茶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发朋友圈打卡。
统计数据
精良制作引顾客 别出心裁做营销
奶茶的风靡与作为经营主体的商家密不可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的营销策略也逐渐成为其制胜的法宝。
丧茶的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大多是追求潮流的年轻人,比较看重品质和服务,另外,独具特色的饮品名称也是吸引消费者的杀手锏,“像‘一事无成莉缘’、‘女友选了富二代四季春鲜奶’这些饮品名称就是奶茶店的特色。”
记者了解到,一些奶茶店会根据奶茶的季节性,不断创造新品,融合茶、奶、咖啡、果汁等,还会选择与外卖平台开通线上合作,在节假日推出折扣活动,以扩大销路。
益禾堂作为加盟店,最初在云南某高校开分店的时候,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吸引消费者,比如推出拍照发朋友圈来获得特价饮品的活动,还采取了积分卡的方式,顾客消费满规定的数量可获得一杯免费的饮品,以此来带动多份消费。“最有趣的是推出的按键9秒挑战赛活动,只要挑战成功就可以免费喝一杯饮品,既好玩又能喝东西,吸引了很多同学加入。当天的客流量是平时的三倍多。” 益禾堂工作人员说。
原创奶茶店,能省去加盟费,但由于缺少品牌效应,取胜的关键在于口味和品质。云南民族大学的原创奶茶店主杨洋(化名)介绍:“为了使自己的产品独具口味,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奶茶的配方,前后试了一百多次才找到方向。像蛋糕奶茶、泰式红拉茶是我的独家秘方茶饮。”她还注重茶饮的口感和消费者的健康,利用鲜榨的果汁,加入蜂蜜水。
杨洋(化名)表示,原创奶茶店没有品牌效应,所以推广成为经营的重中之重。一开始她通过雇人发传单和特殊节日推出特价活动来扩大店铺的知名度,后期慢慢地有了口碑,老顾客带动下有了更多新顾客。她告诉记者,就目前大学生更热衷于点外卖的发展趋势来看,后期会争取开通线上外卖销售,以此增加销量。
卫生安全严把关 监督质量两手抓
此前,中国新闻社、苏州日报、腾讯网等多家媒体、网站都曾报道过顾客在奶茶中喝出蟑螂和苍蝇的新闻。一时,关于奶茶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令奶茶爱好者惶惶不安。
“一杯奶茶=4.3罐红牛!”“喝一杯奶茶相当于吃下11块方糖”“一杯奶茶=5罐可乐=6包薯片”“奶茶并没有奶”……消费者经常听到这样的传言,很多人一直抱着矛盾的心态,一边喜欢着奶茶,一边担心着它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问卷调查中,有58.7%的消费者认为奶茶只是勉强卫生,为此,记者走访了呈贡大学城附近几家奶茶店。
在益禾堂奶茶店,承装容器都是独立密封的,整齐放在制作台上,并贴有相应的标签;食材都储存在冰箱里,并未暴露在空气中;制作台随时都保持干净整洁,工作人员制作奶茶时佩戴手套,垃圾桶也是密封加盖的。但蜜雪冰城、格斯蒂姆等奶茶店,存在工作人员未佩戴手套、垃圾桶没有加盖、抹布没有及时清洗的现象。
云南民族大学原创奶茶店主杨洋(化名)说:“要开一家奶茶店,首先是要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才能得以经营。”益禾堂的店员表示,他们会定期清洗设备和用具,时刻保持台面的整洁。
记者也在CoCo奶茶店的官网上寻找到了他们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执行标准,在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保持干净、场所设施保持整洁、食品原料采购必须索证三个方面进行制度规定,商家必须严格执行。
吃进嘴里的东西,食品安全一定要保证。云南民族大学原创奶茶店主杨洋(化名)告诉记者,连锁奶茶店的原料是由加盟公司统一提供的,而自营奶茶店则是自行去到原料厂找合作或者自行采买,自己选择合作的原料厂产品都是具有国家检验报告的。当被问及校方和政府的食品安全部门是否会定期来检查时,她表示,学校基本每天都会过来看看,食品安全部门也会隔三差五来检查。
针对卫生问题,记者也对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说: “我们会对奶茶店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校方的工作人员称:“所有原材料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进行核查,生产厂家是否有生产许可证,经销商是否有营业执照,供应商是否有资质等问题,关于食品类的商铺,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检查,进货的相关数据,都有记录。如有检查不合格的情况,会直接停止供应商的资质,对加工过程也是有控制的,若发现卫生问题,会责令当场整改,目前暂未发现卫生不达标的情况。”
工作人员
影响价格因素多 特色奶茶赢空间
“低风险、高收益、无需经验、一站式开店”的加盟宣标语,吸引很多人加入,奶茶行业不断壮大。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奶茶的定价一直受到消费者的诟病。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后,发现奶茶的售价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涉及原料成本、商铺地段等因素。
“在原料选用方面,最便宜的普通奶精一大袋有18-20公斤,可以做500杯,普通冷饮店三天一袋,生意好的话一天一袋。” 昆明道夫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此计算,商家一天的收入超上千元,一杯奶茶的利润相对成本来说是成倍数增长的,消费者难免将奶茶纳入“暴利行业”。
现如今,奶茶的售价已不止单单取决于原料成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店铺租金等都影响奶茶的定价。昆明道夫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杯奶茶的价格,一般是原料成本的三倍,店铺在黄金地段则可以翻到四至五倍。”
在避风塘奶茶的加盟流程中关于利润与价格一项是这样描述的:以一杯500ML奶茶为例,所有奶茶饮品成本的价格区间在7毛至4块之间,大多数系列成本控制在2块以内,奶茶饮品利润高达75%以上。加盟店产品的零售卖价可以以当地的经济消费水平和针对的消费人群合理自定零售价格,总部提供建议参考卖价。
可以看出,奶茶的成本较为低廉,在制定零售价时商家有很大的自主权,地点和消费能力也成为了奶茶定价的重要依据,这使得奶茶的超额利润在不同的地点和消费群体之中都得以实现。
奶茶市场这块大蛋糕吸引来不少分羹者,行业早已接近饱和状态。“这条路上的饮品店,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了!快到我已经记不清以前这里曾经有什么店了。”市民张先生说。激烈的竞争之下奶茶店呈现出开张率、关闭率“双高”的现象,行业竞争形势严峻。
茶饮配方难以形成专利,一个爆款推出后整个行业都会纷纷效仿。新式茶饮在配方上淡化了茶的味道,加入其他配料加工混合后,普通顾客尝不出很大差别,靠产品很难形成长久的竞争力。
此外,为了获得顾客的青睐,各奶茶店也纷纷在味道、装修、价格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现如今顾客不仅追求奶茶的口味,还追求包装的精美、原料的健康、特色的装修等,奶茶行业不断地进化升级,如若跟不上潮流,则会被淘汰出局。
市场发展多样化 机遇挑战存其中
奶茶市场表面虚假的泡沫幻影之下,真正能够盘旋在风口之上的又有多少呢?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的特点要求未来奶茶行业必须朝着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各奶茶品牌都在致力于研发特有的饮品配方,表现自己产品的个性。“丧茶”的店主说:“加盟店都是有独特配方的,而且加盟店更具创新性,从奶茶的命名、包装到营销方式的选择都蕴含着原团队的独创色彩。”符合现代潮流的特色元素带给消费者优质的体验,才能使其在大浪淘沙中现真金,赢得奶茶市场中的一席之地。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奶茶业的竞争早已不再局限于奶茶本身,更多的是综合实力的比拼。近日有“智能奶茶店”出现,一分钟可以做出3杯奶茶,目前虽然只有两种口味可供选择,但其高效快速免排队和人性化的点单选择,迅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这一人工智能运营模式若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势必会给奶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面对日渐饱和的市场、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以及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如何调整自身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美誉度等,成为奶茶从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奶茶行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延伸阅读:
奶茶中的奶精是什么“精”?
根据《健康博览》2015年12期的科普刊文《奶精不等于反式脂肪酸》中介绍到:奶精不是乳制品,奶精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植脂末,其主要成分是植物油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加入氢催化而成的氢化植物油。将普通的植物油从液体状态经过高科技制成了粉末状态;同时,为了使它口感更好、便于存储运输和冲煮,往里面加了一些添加剂。
奶茶中的“茶”添加剂过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人体每日摄入的反式脂肪酸量不超过2g。以每杯奶茶500g计算,每杯反式脂肪酸含量在0.05g-0.90g间,低于2g的限值,因此对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无需过度担忧。奶精的原料基本是60%葡萄浆、30%氢化植物油、酪蛋白、稳定剂等,但是这些添加剂是保持在国家食品安全线以内的。
虽然奶茶的所有原料都不是有害的,但是对人的身体来说,没有营养价值。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做了奶茶健康指数的调查,上海市消保委专门组织了一次现制现售奶茶的比较试验,结果发现有不少产品都存在着不小的健康风险。平均每杯奶茶含糖量33g,等于加了7块方糖。可见,一杯奶茶除了含有添加剂外,还有很高的糖分,如果长期食用,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Q弹的珍珠加了胶质物?
国家食品监管局官网信息表示,目前只要是在正规的连锁茶饮品牌制作的“珍珠”,一般都是以木薯粉加上部分食品添加剂制成的。“珍珠”之所以会弹牙是因为木薯粉加入小麦蛋白后变得有韧性,而小麦蛋白除了小麦过敏的人不能吃之外,没有其他害处。
至于珍珠里的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凝固剂、稳定剂和增稠剂(芒硝、氯化镁、羧甲基纤维素钠),虽然听起来很不健康,但都是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来生产的,只要不是违规使用,安全性都是可以放心的。
记者 赵黎浩 通讯员 倪金香 金晓芬 王俊凤 魏晓露 许景 田入尹 李佳玉 李燕 刘金娇 梁瑞娟 赵婉廷 谷曼 摄影报道
>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孟歆迪
8月16日,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全国各地的读者、作者、出版人来到这里,赴一场书香之约。
经过近20年精心打造和探索发展,上海书展已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金字招牌,是中国出版业最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大众书展之一,为全国业界树立了标杆。早已融入市民生活的上海书展,也是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今年,以打造“在上海的全国性书展”为目标,上海书展升级迭代,呈现新姿态、新气象。
开放办展,提升服务业界的能力
“上海书展是出版商期待的销售大会,更是读者期待的文化盛宴!”一位连续多年“打卡”书展的出版人感慨。
2023上海书展现场。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开幕当天是星期三,并不是休息日,展会现场已是人流涌动。今年,上海书展抓住时机,进一步提升服务全国能力,面向全国开放办展,集中展示、重点推荐全国各地精心策划的优秀主题出版物。
除了世纪出版集团、上海高校出版联合体、上海社科文出版联合体等沪版矩阵整体亮相之外,上海书展邀请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中国出版集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20多家全国重点出版集团,以及磨铁、读客、果麦、新经典等十余家优秀民营出版机构参与上海书展。主会场共设置8个图书展销区,各地出版图书展销净面积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近40%。
“我们来上海,就是面对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上门服务的!”四川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张祯军说。今年上海书展的主宾省是四川省,以新华文轩领衔,包括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四川文轩在线”电商公司等,四川省全部18家出版发行单位集体亮相,带来超过3000种社科、文艺、科技、少儿、教辅、生活等精品图书,并将开展17场重磅阅读文化活动。
中国出版集团组织旗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23家出版单位参展,展销图书5000余种、近40000册,涵盖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少儿教育、科技经管等方面。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靠山》,刚刚摘得茅盾文学奖的《回响》,获评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太阳转身》《烟火漫卷》《百年革命家书》、“中国传统民艺”丛书等,跻身“中国好书”的《乌江引》《燕食记》《漂洋过海来看你》《红色气质》《从考古看中国》《小漫画大时代》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品牌图书,在书展和读者见面。
拥抱读者,传递爱与热忱
书与人,是这里共同的主角。创办近20年,上海书展“为读者”的初心始终不改,更以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凝聚着不同年龄段的读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王为松说,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是爱书人共同的念想。在他看来,书展更在于唤起全社会对书香共同体的认识与打造。
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精心打造的“世纪矩阵”颇受读者欢迎,旗下出版单位、实体书店、文创产品研发机构、线上传播平台齐齐亮相,参展图书10000多种,其中以“世纪好书”品牌榜单入选图书为引领的新书2000多种,书展期间举办的各类活动近260场。“国学七天七堂课”“相约星期二”等经典活动备受读者期待,朵云书院9家门店将在书展期间策划举办系列新书首发式、读者分享会和文化讲座,尤其是浙江黄岩、四川成都和江苏苏州3家加盟店,将与上海书展主会场世纪集团展区活动展开互联互动,邀请上海和外地著名作家学者举办读者见面会等活动。
“上海书展作为平台与纽带,因其包容性、开放性、国际性备受欢迎。在这里,我们与优秀的同行同台,了解读者最新文化需求,以此探索新方向、发掘新动能。‘身处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有这样的文化底色、气度、格局来融入、应对变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说。
中国出版集团则将其品牌活动“读者大会”首次移师上海书展。“上海是中国近代出版业发源地,全民阅读氛围浓厚。多年以来,中版集团带来的文化活动和图书受到了上海书展读者的热烈欢迎。因此,我们决定将往年只在全国图书博览会上举办的大型品牌文化活动‘中版集团读者大会’放在上海书展上举办,回馈上海书展读者的厚爱。”中国出版集团驻上海办事处主任,东方出版中心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陈义望介绍。
读者在2023上海书展现场阅读。新华社记者辛梦晨摄
满城书香,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
8月15日晚,上海书展前夕,第十届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在虹口北外滩的迷人夜色中开幕。中外文学写作者来到被誉为“最美书店”的建投书局,畅聊各自心中的“叙事共同体”。作为上海书展的特色子品牌,上海国际文学周始终是中外作家进行文化交流、文学探讨的重要平台,迄今为止共邀请到250多位中外作家、学者,其中包括4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高品质的阅读活动一直是体现上海书展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支柱之一。据统计,今年的上海书展活动总数约850场,其中主会场活动467场,特色分会场活动142场。从内容上看,既有专业精到的学术研讨,又有接地气的生活内容,既能吸引专业人士,又为市民群众喜闻乐见。大多数活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作者签售会,而是更注重作者、读者与编辑的分享和交流。书展也不只局限在上海展览中心的主会场,上海各区及临港新片区都设置了“特色分会场”“阅读分会场”,进一步营造“全民阅读、书香满城”的浓厚阅读氛围。
8月16日晚,伴随书香闵行全景地图发布、闵行城市书房闵图馆和大象出版社共建书架揭幕,以“一书一世界”为主题的“闵行夜读周”系列阅读活动开启。上海书展期间,闵行作为分会场首次推出“夜读周”,今后每年的上海书展期间,闵行将同步举办“夜读”系列阅读活动,以进一步做好阅读服务的全年龄段、全时段覆盖,更好呼应公共文化空间错时延时开放。
书展首日,中国作协“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启动。未来一周里,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陆天明《沿途》、欧阳黔森《莫道君行早》、杨志军《雪山大地》、熊育群《金墟》、李凤群《月下》以及小白作品分享会将陆续与读者见面。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说,从文学出版、文学传播,到对外译介,再到文学作品的延伸转化,是“攀登计划”的着力点。“期待通过上海书展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读者中有很强号召力的平台,让好作家、好作品被更多人知晓,得到更有力的传播。”
(光明日报上海8月16日电)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7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日,果麦文化投资电影《四海》最终遭亏损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果麦文化坦然承认亏损的原因是因为票房没有达到预期,亏损将会达到700-900万元。这也是果麦文化投资韩寒电影首次亏损。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果麦文化在此之前对韩寒电影的投资,收益率约为29.37%,果麦文化之所以这么热衷于韩寒,不仅因为有收益率的保证,和其背后的股权关系也分不开。
< class="pgc-img">>根据企洞察显示,韩寒的母亲周巧蓉,在果麦文化持有3.4%的股权,是果麦文化除董事长外最大的自然人股东。作为果麦文化的“台柱子”,果麦文化这次可以说是成也韩寒,败也韩寒。
< class="pgc-img">>不仅如此,在果麦文化上市是发布的招股书上,易中天等名人股东,着实吸引了一大批眼球,企洞察股权穿透显示,果麦文化的持股公司中有一家名为上海果麦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企业。
< class="pgc-img">>而这家公司则正是名人持股果麦文化的渠道公司,易中天、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的作者)等知名作家正是通过持有这家公司的股份,再通过果麦投资间接持有果麦文化的股份。
< class="pgc-img">>虽然果麦文化将股份分给了十余名知名作家,但韩寒依旧是果麦文化支持力度最大的作家,从股权来看,韩寒的母亲周巧蓉持有果麦文化3.4%的股份。
而易中天仅持有果麦文化的股东部分股份,如果换算一下的话,易中天持有的果麦文化的股份仅有万分之14,远远低于周巧蓉的3.4%。
在招股书上有了这些知名作家的加盟,对于果麦文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企洞察显示从2012年果麦文化成立开始,共计获得了14轮融资,企洞察显示,仅有明确记录的融资金额就已经达到了9亿元人民币。
< class="pgc-img">>果麦文化的创始人路金波当年曾化名“李寻欢”与宁财神,邢育森并称网络文学的三驾马车,早在2005年,路金波就以8万块,正式签下了韩寒。
2012年,路金波与韩寒的母亲周巧蓉合资共同创建果麦文化,路金波出资270万元,周巧蓉出资30万元,到了如今,周巧蓉的身价达到了9300万元,之后路金波与韩寒的合作也坚持了10年之久。
到了2021年,果麦文化成功上市,发行价为8.11元,上市当日果麦文化暴涨400%。今年也是果麦文化上市的第一年,上市第一年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