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7日清晨,铜梁区南城街道西来村,烟雨朦胧,鸟声清脆。
玄天湖吹来悠悠凉风,漫步在草木苍翠、花香弥漫的环湖塑胶跑道上,近处的稻田、荷塘阡陌交错,远处的巴岳山翠屏叠嶂。这是这个城郊小村一天中最宁静的时刻。
再过一会儿,纷至沓来的游客将打破这份宁静——他们或者流连于玫瑰岛上香气四溢的美景,或者惊叹于西郊雅社中温馨质朴的装饰。
玫瑰岛
西郊雅舍
从“人居环境脏乱差”“机耕道上尘飞扬”,到如今宛如画中游;从乡亲们纷纷逃离的“穷土地”,到成为新晋旅游“打卡地”,西来村的蝶变只是铜梁区全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取得的成果之一。
“围绕一条主线,学进去消化,做起来转化。”2019年12月,铜梁区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2020年5月,铜梁区委组织部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
路径一:强组织夯基础,提升政治引领力
六赢村党群服务中心
踏出土桥镇六赢村便民服务中心大门时,姚无双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马路在路灯的照射下,向着远方不断延伸。
姚无双是六赢村的本土人才,对于她来说,这只是到村办公后一个寻常的加班夜。
“一周有三四天都在加班,而且周末几乎都在村里办事。”如此高的工作强度,是姚无双万万没有想到的。此前,她在一个较为偏远的村庄工作,“现在要比以前忙上好几倍”。忙碌的节奏,让23岁的姚无双心底打起了“退堂鼓”,一度想要放弃。
在六赢村,所有人都很忙,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吴开英。
“感觉书记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有时半夜还在布置工作。”姚无双称。尽管特别忙,但吴开英还是会经常带着姚无双到村里了解社情民意。
“她刚来不熟悉情况,如果一人去的话有些人可能不买账。”吴开英对六赢村了如指掌,哪家有狗需要带上棍子,她都一清二楚。
除此之外,在接待方面,吴开英也是言传身教。
“接待时,别人问到我不了解的事情时,书记总会及时为我解围。”不到两个月,姚无双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好几次都是我独立接待”。
姚无双的快速成长,得益于铜梁区大力实施“3+1”帮代机制——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党支部书记,带领本土人才成长,让村级后备力量更加充实。
“有什么样的政治站位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为此,铜梁区深入实施支部“扎桩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随着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此迸发:原本只专注自己鱼庄生意的党员李林英,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守卡点;原本对村里各种事务漠不关心的老党员冷庸才,在修路时积极参与其中。“党建引领在前、项目加速发展”的生动局面,随之悄然而成。
路径二:激发群众热情,提升自治源动力
“老陈,你那土地还要不要了?”一天饭后,见到正在遛弯的村民陈永华,巴川街道玉皇村党支部书记柏小林打趣道。
“哎哟,又在谈这事了。”陈永华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柏小林口中的“土地”是5亩曾被陈永华视为自己“命根子”的水田地。
玉皇村地处铜梁城郊,国道319公路穿村而过。“由于离城近,村里的青壮劳力都涌进城里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我们当村干部的硬是脑壳痛。”2012年,柏小林决定带领乡亲们开展本村产业结构调整。然而在第一步——流转土地时,就遇到了难题。
“田地租了会不会没有吃的?”“会不会把我们饿死了?”
……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部分村民不肯签订土地流转协议,陈永华便是其中之一。
陈永华年过七旬,子女在外务工,家里靠着种地勉强维持生计,“当时存款只有4000多元”。因为土地是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他对土地流转很是抗拒。
“那时上门做工作,他从门缝里看到我们就把门关了,怎么敲门都不开。”柏小林很无奈,“跑了至少不下10次。”尽管吃了“闭门羹”,但众人没有放弃,凭借着努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并最终流转土地3200多亩,引进了11家农业企业。
与此同时,一个利好消息传来——2018年,铜梁区将玉皇村纳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并列为铜梁区第一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村集体利用土地、闲置校舍、集体资金向本村两家农业企业入股。
2019年,全村村民土地入股及第二次分红180余万元,村集体纯利润创收28万元。“我现在的存款有7万多元了。”陈永华看着红本本上的数字,笑得合不拢嘴。
“两次分红分了5000多元!”村民王永忠也很激动,他拉着柏小林的手不肯松开,“我还以为你们谈分红是谈起耍的。”尝到了甜头,乡亲们对未来多了一份期待,“现在政策好,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过上更好的日子”。
路径三:推进法治建设,提升法治保障力
深夜,万物寂静。在南城街道河东村便民服务中心,还有一盏灯尚未熄灭。办公室里,白色的墙壁前放着一个巨大的电视屏,屏幕被9个视频填满。这9个视频清晰地显示着此刻河东村每个角落的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刘敏谷,正目光如炬地盯着监控画面。只要发现情况不对,他就会将情况反馈至驻村辅警。
这,就是河东村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也是河东村的“最强大脑”。除了可以用设备进行监管,还在于这里形成了合力——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社长、网格员等为骨干,驻村辅警、司法调解人员等单位下沉力量共同参与村级社会治理。
“发生矛盾后,如果社长不能解决会汇报至网格员,网格员汇报至网格长,如果还不能解决才会集中到我这里。”刘敏谷介绍道。如今,河东村有22名社长、10名网格员、4名网格长,基本实现矛盾解决不出社。
“现在村里的矛盾少了,偷鸡摸狗的事情也少了,违法犯罪率直线下降。”刘敏谷说。“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为提升法治保障力,除了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以外,铜梁区还涌现出诸多做法:
——设立“开英工作室”。
六赢村因地制宜,由吴开英牵头,于2018年4月设立“开英工作室”,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员队伍。
“每月主动深入田间院坝,宣传法律法规、排查矛盾。”铜梁区委组织部非公党建科科长李航行称。
——规范化开展法律服务。
“法律工作者每月定期到村开展一次法律服务,为农村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处理涉法事务、提供法律咨询。”李航行称。
据悉,2019年以来,铜梁区调解矛盾纠纷2044件,调解成功2038件,成功率为99.7%,当场履行1988件。
路径四:涵养文明乡风,提升德治促进力
“轰隆隆——”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王雨又开始了一天的家具加工工作。这份工作对她来说轻松而且时间灵活。
今年33岁的王雨前些年从贵州远嫁至土桥镇六赢村,并很快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以前在砖厂上班,经常得熬夜,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王雨说。而王雨的丈夫是一名泥水匠,常年在工地上奔波。于是,家里的两个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全靠老人照料。
2019年起,王雨开始在村里的家居用品厂工作,这样离家近,还能照顾两个孩子。“这一切得感谢杨哥。”王雨坦言。
“杨哥”名叫杨德刚,是土生土长的六赢村人。1996年,性格坚毅的杨德刚选择外出务工。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电工高级技师证书。
“那时,工资一个月都有8000元。”杨德刚回忆道。但在外漂泊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恰逢家里孩子读小学,杨德刚咬咬牙,放弃了在外务工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发展。2014年,返乡的杨德刚选择创业,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铜梁区德晶家居用品厂。
“我就是想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杨德刚坦言,家具加工并不难,很快就能够上手,他选择将就业机会主要提供给在家带孩子的妇女。“杨哥主动找到我们,问我们愿不愿意去。”回忆起那个时刻,王雨心存感激,“现在每年大概有3.5万元的收入。”随着家居用品厂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乡亲加入其中,“流动的有十余名,长期在岗的有六七名”。
2020年7月,杨德刚成功入选土桥镇“好乡亲”。当他参加先进典型表彰大会,登台戴上绶带的那一刻,不禁感慨万千:“表彰大会上有许多比我更优秀的人,我做得还不够!”殊不知,他在不少人心目中,也是学习的榜样。
一场热热闹闹的先进典型表彰大会,让无数人摩拳擦掌。
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融入百姓生活,铜梁区广泛开展“新乡贤、好乡亲”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他们用平凡铸就了为民的情怀,用尽责体现了担当的勇气,充分折射出龙乡人“靠得住、顶得起、过得硬”的脊梁精神。
路径五:大力建设“数字乡村”,提升智治支撑力
6月下旬,位于南城街道黄桷门村的电商直播基地。“这是艾条,用来艾灸可以起到温经通络、补中益气的作用。”主播李滢滢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她手中的艾条,正是铜梁的特产“原乡小艾”系列产品。
不止是“原乡小艾”系列产品,鹌鹑蛋挂面、水口葛粉等特色产品,也依次在直播间出现。仅3个小时,线上销售额就超过30万元。“我是铜梁人,能为家乡特产走向全国市场尽一份力感到自豪!”李滢滢很是骄傲。
黄桷门村是铜梁区小有名气的“互联网小镇”。这里,入驻了京东、琥珀茶油、中华味道等50多家互联网企业,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在这里进行线下展示和线上交易。
众多电商企业缘何落户于此?村党支部书记雷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铜梁不仅为电商企业提供了完善、精准的配套服务,而且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多,铜梁逐渐形成了农村电商生态圈,大家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黄桷门村的发展仅仅是铜梁区以“互联网+”赋能乡村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铜梁区大力推动直播带货助消费,促进“电商经济”大发展,持续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新亮点:
5月31日,西河镇双永村开展了“脱贫桃”直播带货活动,吸引9万多名网友观看,3天时间销售扶贫产业胭脂脆桃超过2.5万公斤;6月14日,太平镇坪漆村第一书记直播推介脱贫桃和当地土货,并现场制作香桃果“汁饮料”,当天卖掉香桃近1万公斤……
“接下来,我们还将通过电商基地直播与原产地直播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推出一系列活动,促进农产品消费增长和潜力释放。”铜梁区电商办主任王守军称。
“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铜梁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让互联网渗透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片来自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被告人伍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8万元。”近日,随着法锤落下,由重庆市铜梁区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的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由于诉前矛盾得到充分化解,该院办理一案解决了三家民营企业的“揪心事”
“十大床垫”品牌异地被仿冒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重庆缘梦圆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缘梦圆公司)是当地一家知名家具生产企业,被评为重庆品牌100强企业,主打产品“缘梦圆”牌床垫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大床垫品牌等荣誉称号。
去年,该公司接到经销商打来的电话,称发现贵州清风(化名)酒店在使用该品牌床垫,但“看起来有点不对头”。
然而,“缘梦圆”床垫并没有面向该地区销售的记录。意识到产品可能被仿冒了,缘梦圆公司当即报案。
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犯罪嫌疑人伍某随后被抓捕归案。2019年5月,公安机关将该案向铜梁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经查,2016年5月,江西赣州一家具企业负责人伍某借用其他公司名义中标贵州清风酒店专用床家具采购项目,签订向该酒店供应包括303张“缘梦圆”床垫在内的家具订购合同。
为谋取非法利益,伍某在明知“缘梦圆”商标系注册商标且未经商标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联系广东佛山诺华(化名)公司的总经理助理陈某制作生产该批床垫。
此后,伍某将该批床垫交付给贵州清风酒店,并陆续收到对方支付的货款39万余元。
嫌疑人认罪认罚取得谅解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作为全国驰名商标,“缘梦圆”品牌床垫出了“李鬼”,不仅侵害了缘梦圆公司的商誉,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更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案涉及三家民营企业,在办案的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因办案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该案承办检察官王梅多次前往涉案企业实地走访,了解企业司法诉求。
经与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亲属进行充分地释法说理,两名犯罪嫌疑人最终均表示认罪认罚。
“是我不懂法才酿成大错,希望能为缘梦圆公司挽回损失,取得他们的谅解。”伍某说。因伍某主动赔偿24.5万元、陈某主动赔偿14万元,均取得缘梦圆公司谅解。
今年10月21日,铜梁区检察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伍某提起公诉。因情节轻微,涉嫌单位犯罪的陈某及其企业被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11月6日,该案在法院开庭审理。伍某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均无异议,当庭认罪悔罪。
最终,法院全部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和量刑建议,以伍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8万元。整个办案过程中,三家涉案民营企业没有因“摊上官司”而“垮了厂子”。
同步法治宣传“亡羊补牢”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正文无关
>“保护品牌的知识产权,既要靠行政监管和司法保护,企业自身也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案后回访过程中,王梅再次向缘梦圆公司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
“公司的商标和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损失得到合理赔偿,作为民营企业也收获了公正贴心的司法体验。”缘梦圆公司负责人感激检察机关为企业挽回损失的同时,表示此次案件也给企业自身上了一堂法治课,今后会加强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希望涉事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共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检察机关将继续发挥职能优势,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民企发展。”王梅向记者表示。
从诉前化解各方矛盾,到起诉阶段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再到判决后同步推进法治宣传——这起案件最终取得了被害方受保护、侵权方获谅解,一次办案解决了三家企业的“揪心事”的效果,三方都为检察机关竖起拇指。
据介绍,铜梁区检察院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案过程中,坚持端口前移,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认罪认罚案件快速完成审查起诉,并在案件管理中心、看守所等地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宣传工作,引导犯罪嫌疑人主动咨询、积极适用。
与此同时,该院还通过加强与法院积极沟通协调,在量刑标准上达成共识,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发出的量刑建议中,确定刑量刑建议占比达98.08%。(检察日报 侯映雪 沈舟华 王梓又)
者昨日(17日)从铜梁区公安局获悉,刚过去不久的8月1日至8月10日的10天中,铜梁区公安局反诈中心收到诈骗预警信息397条。经过预警数据分析,涉及该区的电信诈骗预警主要以办理贷款、刷单、微信QQ伪装身份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为主。
其中,办理贷款类诈骗占诈骗总数的23.4%,办理信用卡类诈骗占诈骗总数的18.6%,冒充公检法诈骗占预警电话总数的11.1%,微信、QQ伪装身份诈骗占诈骗总数的4.5%,刷单类诈骗占诈骗总数的3.0%,赌博、六合彩、中奖诈骗、侵犯公民信息诈骗等占预警电话总数的30.0%,其他占预警电话总数的9.4%。
铜梁区公安局民警介绍,该区反诈中心以预警数据为基础,以电话劝阻、短信预警提示,指令上门劝阻、技术反制等形式开展日常工作。2020年8月1日至8月10日,铜梁警方冻结涉案资金378.3万元。
记者梳理发现,铜梁区出现的多种诈骗典型案例都与网络诈骗有关,在重庆其他地区也时有发生。
赔偿 谎称货物赔偿诈骗
案例一:
2020年8月1日,铜梁区侣俸镇张某某接到一陌生电话,自称是京东某官方旗舰店客服,称其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双倍赔偿,并让其提供身份信息,当事人被骗超5000元。
案例二:
2020年5月,杨女士购买了一件针织衫。几天后,一个自称网店售后客服的人打来电话,称杨女士购买的针织衫因质量问题享受退款政策。随后对方又称杨女士的芝麻信用积分太少,无法收到退款,称可以帮助杨女士刷信用积分。只要在网上银行刷几笔流水记录,很快提高信用积分,钱也就可以到账。随后,杨女士添加了对方QQ,按照对方提示开通了网上贷款,并绑定自己的一张银行卡,然后分别从多个平台上借款10万余元,并将钱分5笔陆续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内。转账完成后,杨女士仍然没有收到对方退还的货款,也没有返还10万元贷款,联系对方发现已被拉黑,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警方提醒:市民网购时最好选择合法网站、商家、购物平台。接到电商平台客服电话多方核实对方身份,商家退款赔偿一般会按照原路返还至购买账户,不会通过微信或者借贷平台操作,切忌跳出原有电商平台进入借贷APP交易。
网贷 款没贷到钱被骗了
案例一:
2020年8月3日,铜梁区丝绸西街朱某某在家中用手机在网上贷款,被人以贷款需要流水记录等理由诈骗超14000元。
案例二:
2020年3月,重庆市高新区小伙小胡,刚从外地来渝,准备从网上贷款应急。小胡在手机浏览器的某个网站上看到办理贷款的广告,“零担保放款快”让急需用钱的小胡马上动了心,在网页上填写了注册信息。填写完申请信息后,小胡提交的“5万贷款资金”一下变成了“申贷30万”,同时称“因小胡个人账户填写错误导致批款资金冻结,需先交纳5000元作为认证金。如不及时认证,则会被公安部门以恶意套取贷款罪立案侦查。小胡正犹豫时,被正在辖区走访的高新区公安分局民警遇见,才被告知这是典型的诈骗。
民警提醒:一些贷款平台以“放贷快、秒审批、低利率”等作为宣传口号,诱导急需用钱的用户在借款过程中实施“套路贷”诈骗犯罪。
另外,贷款前先收费的都是诈骗,请大家务必提高防范意识,提及汇款、交保证金、验证码等信息,一定提高警惕,一旦发现情况异常或被骗要及时报案。
刷单 钱没挣上要你先花钱
案例一:
8月4日,铜梁区巴川街道陈某某在网上认识一女子,双方多次网上交谈后对方开始诱导受害人做买卖手机卡充值业务,开始买得少钱能提现,后对方让其购买100张充值卡,受害人购买后对方又以系统维护不能到账为由要求其再买100张,受害人发现不对劲遂报警,被骗金额超9000元。
案例二:
今年4月,江津区的秦某在网上看到了刷单返高额佣金的帖子,轻信网友高额返钱的许诺,根据对方提示进行刷单,他先后通过微信和QQ扫码的方式向对方转账支付,共计被骗人民币32059.21元。
民警提醒:刷单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任何要求垫资的网络刷单都是诈骗,遭遇诈骗要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QQ、微信、电话号码、聊天记录等留存提交给警方。
除了以上多种网络诈骗套路,铜梁区公安民警还提醒市民,公检法没有“安全账户”,要求你“电话、QQ视频、微信视频”做笔录的都是骗子。如遇到或怀疑是电信网络诈骗请及时拨打110电话咨询,若不慎受骗,应马上报警,并保存好短信、通话记录、聊天记录、支付交易等相关凭证,公安机关将立即采取紧急止付措施,力争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