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楼微讯”关注
我们哦~~~
小讯有一个同事是一个超级爱喝奶茶的妹子
不仅一开新店就要去拔草
而且对于中意的店出新款也必尝!
今天小讯就给大家吐血整理了热门奶茶店的必点款!
一點點
一點點的奶茶真的是让人难以自拔,它家在新街口地铁站的负一楼商铺,每次经过都会看到店前的顾客乌泱泱一片,之后排队买过一杯之后就对它已经爱到无法自拔!
强推
冰淇淋红茶(期限限定款):冰淇淋的口感有点类似光明冰砖,等待冰淇淋一点点融化在红茶里,慢慢变甜变奶香的红茶,味道简直完美!ps: 小遍强烈安利了身边所有人,并且每年夏天都只喝它!因为天一冷它就没有啦!
四季春&红茶&乌龙玛奇朵(不嗜甜的建议3分糖即可):1點點的奶盖系列,相对于贡茶等专做奶盖的店来说偏清爽,平常怕奶盖太腻的小伙伴也可以点啦,幸福感满满噢。提示:吃喝小妹觉得四季春是玛奇朵系列里口感最好的~
阿华田+布丁+波霸(去冰3分糖):1点点的布丁用的是统一的,和阿华田不能更搭!这是这两年吃喝小妹很喜欢的一个美食博主lu一丝推荐的,简直一下子把1点点的阿华田捧成网红产品,吃喝小妹试过之后果然惊艳!
怪怪小姐奶茶铺
在青岛路上,位于南大附近的一家奶茶店。店铺不大,但装修很精致,适合一两个朋友坐在里面点上杯喝的畅谈一下午。老板人很好,服务很热情很客气。第一次是去南大附近办事,想找个地方点杯喝的,于是选择了装修不错的怪怪家,真的是要喝过才知道,完全没有香精的味道,和别家的奶味不一样非常独特,自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强推
烤杏仁奶茶:入口甜度正好,是那种一喝就能感觉出是他家的味道,非常有辨识度~吃喝小妹最近喝的上瘾,心中NO.1。
coco都可茶饮
强推
奶茶三兄弟 半糖 加糖。配料真的很多 跟奶茶味超级搭
柠檬椰果益菌多 去冰。
鲜柠檬切薄片,再放椰果,放味全
椰果咬起来还带柠檬清香还有味全的微甜
royaltea皇茶
强推
芝士宇治抹茶
半糖
芝士味厚重 抹茶味清爽 完美搭配
悠提茶饮
最近非常火爆的一家店,刚开张的时候大排长龙,中午去买总要等很久, 是一家用心做台湾饮品的店,看装修也很有格调。
强推
悠提特调奶茶 :正宗格雷奶茶的尾香就如同这般带着果蔬的自然芳香……台湾奶茶偏甜是公认的事实,但是特调却不会甜而发腻,对我而言是南京最好喝的台湾奶茶了!
卡旺卡
卡旺卡的环境是出了名的,老板对对于装修非常走心,至于他家的芝士奶芙真的是一绝,好喝的不要不要的!
强推
芝士奶芙:奶盖上撒了一点奥利奥饼干,奶盖奶味浓郁,却没有其他奶油那么腻的感觉,爱牛奶味的千万别错过~
路飞堂
海贼王主题奶茶店,从开店起到现在,人气都好棒!位置是位于大行宫,靠近科巷菜场,交通蛮便利的,地铁站公交站都靠近哦,而且科巷菜场附近有很多好吃的小吃~~
强推
路飞3P:路飞3p真的是满满的布丁,喜欢布丁的朋友喝完简直大大的满足!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还有很多没有说到哦!我们下期再接着讲。
鼓楼微讯
glwx1128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资料:网络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咖门,作者丨政雨,编辑丨金语
01、小县城和北上广,喝同一张菜单
两年前,上海的一家商场开20多家茶饮店。
如今,一个小县城也能开20多家茶饮店。
两年前,我在县城上学的小表妹,还没喝过那种下层水果、上层冰沙芝士的芝士奶盖茶产品。
如今,小表妹还在县城上学,但她已经能够随时买到一杯多肉葡萄、芝芝莓莓。
茶饮市场饱和、竞争激烈,茶饮店卖的产品越来越像了。
县城一家茶饮店的菜单上,现在流行的是烧仙草奶茶,葡萄、芒果、水蜜桃等鲜果茶是“高级货”,“柠檬益菌多”、“芋泥奶茶”都是必不可少的款式。顾客加1元,还能另外加芋圆、水晶冻、珍珠等小料。
——在武汉、郑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菜单也这样设计,也是一样的点单策略。
不分南北方、不分城市、不看地域,各地卖的奶茶越来越相似,同质化已经非常深入。
产品雷同,包装更像:奶茶用透明的杯子+封口膜,芝士奶茶换高级一点的杯盖;外带袋普通的用透明袋,卖20块一杯的用纸袋。
芝士奶茶换高级一点的杯盖
门头到设计,相似性也越来越强:白色塑造简洁、金色点缀质感——白金风一流行,各家都在用;20~30平的空间,吧台配上几个座位——面积、布局也都差不多。
可以说,现在的茶饮店,除了10块、20块、30块的价格区别,其他的差别并不明显。盖上logo,乍一看分不出哪杯是哪个品牌的。
02、为什么说同质化不可阻挡?
茶饮店的同质化进程,几乎是不可阻挡的。
前两年,茶饮店可以围绕产品不停制造热点、创意天马行空。
今年冬季水果茶热饮流行,明年紫薯芋泥卖得火爆;鹿角巷推出黑糖鹿丸鲜奶,乐乐茶就进化出脏脏茶;奈雪出过高价值的水果车厘子、也做过冷门的山竹榴莲,喜茶甚至尝试了苦瓜、黑芝麻。
围绕小料、水果的新想法不断被提出,新原料不断被尝试,几乎能做的都做了一遍。
“当所有产品都完一遍之后发现,消费者认知度最广的、供应链可以被整合的、符合品类里成本优势的,只有那几个——芒果、草莓、葡萄、水蜜桃、西瓜等。”桂源铺创始人郑志禹说。
套用那句有名的话叫:赚钱的生意都是相似的,不赚钱的才各有各的不同。
市场的发展已经进行了反复的验证:什么样的产品受众最广、什么模式的门店盈利水平更高。
当茶饮的商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时,模式就稳定下来了。这背后也存在一些市场因素:
1、行业内信息差越来越小
北上广深出现一款新奇特产品,一旦被曝光,很快就能被各地从业者关注到。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加速了品类泛化。
2、供应链和工厂间的沟通是透明的
茶饮供应链已经足够成熟,并且透明。
同样一杯芝芝芒芒,卖30块、20块、10块,最大区别都体现在用料上。比如卖30块/杯的用新鲜、优质品种的芒果,卖20块/杯的用冷冻芒果,卖10块/杯的更多使用果酱、果粉——都要用芒果,这代表了顾客的需求和认知。
而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卖什么价位的产品,供应链都能将行业新品第一时间送到你面前。
3、行业人员的水平、素质都在提升
同样一杯奶茶,差不多水准的研发水平下,各个品牌的口感很难做出特别大差异。这也就导致,不论谁先推出的新品,被同行快速复制,并不是难事。
对大部分稍有从业经验的研发来说,把一杯产品做好喝也并不困难。这不仅因为茶饮研发的门槛低,从业者的素质也越来越高。
03、茶饮业如何破局同质化“怪圈”?
行业人经常讨论,陷入同质化“怪圈”的茶饮业,还能不能走出来,到底如何破局?
1、用风格去塑造产品
煮叶研发总监陈鹏毅提过一个观点:现在做研发,不单是看产品多好喝,还要看如何通过调性打造,让产品和品牌价值共赢。
同样是做烧仙草,书亦提出的是“满杯都是料”,喜小茶打造的是嫩仙草大满贯,进行不同风格的产品表达。
如今更注重风格的表达
好比衣服和妆容塑造人的不同气质,让品牌形成一套风格和气质,产品就能进行差异化发挥。
2、放大优势,形成分化
同质化表象背后,也在呈现另一个方向——市场分化,消费者提起某款产品时,就能想到某个品牌。
不管是奶盖茶、珍珠奶茶、烧仙草、杨枝甘露,包括烤奶,虽然各个品牌都在卖,但消费者想起来时,背后对应的是某一个品牌,比如烤奶和益禾堂的关联。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原点人群,把优势放大,就会形成独有的差异。
3、在看不见的地方做差异
对品牌来说,同质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是同质的那个。像玩连连看一样,在消费心中一键全消了。
这是同一商场、同一位置两张不同的指引图。
右边的海报,产品名“瑞纳冰1+1”、“第二杯只要9.9元”优惠信息、门店位置突出放大,关键信息到达明确有效。
左边海报,产品名不太明显、 “第二杯半价”的优惠信息模糊、位置信息也不明显。
同样位置、同样大小的海报,谁引流能力强,不难看出。(传送门:国庆同场PK!有的饮品店,一看海报就知道能大赚)
——在这些和产品无关的地方,店与店、品牌与品牌之间引流、转化、留存也存在差异。
如今,打破差异化,不仅是做好一杯产品,而是从海报到公众号,从门头到空间质感,用综合作用去打动消费者。
4、终极目标,是用实力打造壁垒
产品的最终较量,是品牌的较量。形成差异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壁垒。
认知壁垒,让消费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
原料壁垒,找到只有自己能有的原料渠道。古茗专门种植香水柠檬,推出的产品就只能自己品牌售卖。
古茗专门种植香水柠檬
建立壁垒,本质是塑造实力。茶饮品牌里,主打性价比的千店以上规模品牌不少于5个。
这说明,即使在相同的赛道里,也有很大被挖掘的空间。而他们都能被消费者选择,是因为到了一定阶段,规模就是差异。
结语
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不仅茶饮业独有。
超市货架上的饮料,除了品牌不同,产品差别并不大。元气森林刚提出零糖零卡零脂气泡水概念,几乎所有品牌都跟上了,而且口味集中在蜜柚、水蜜桃、葡萄。
而同样一道辣椒炒肉,至少几万家餐厅都在卖;同样的红油火锅,扛起了餐饮业最大赛道,还诞生了海底捞。
菜品本身相似,餐厅服务提供的附加值,能带来的差异化体验。
饮料是纯零售行业,呈现给消费者的只有产品,做差异的空间并不大。而餐饮的门店环境、服务水平、品牌故事,能让人从一盘辣椒炒肉里,吃出不同。
现制饮品和餐饮类似,如果从产品以外的层面,考虑品牌的特色和差异,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乎是不可阻挡地,茶饮同质化越来越明显。
各品牌卖的产品越来越雷同,小县城和北上广,喝到的是同一张菜单。
这对茶饮业来说,是不是一种必然?
作者 | 政雨
小县城和北上广,茶饮越来越像
两年前,上海的一家商场开20多家茶饮店。
如今,一个小县城也能开20多家茶饮店。
两年前,我在县城上学的小表妹,还没喝过那种下层水果、上层冰沙芝士的芝士奶盖茶产品。
如今,小表妹还在县城上学,但她已经能够随时买到一杯多肉葡萄、芝芝莓莓。
茶饮市场饱和、竞争激烈,茶饮店卖的产品越来越像了。
县城一家茶饮店的菜单上,现在流行的是烧仙草奶茶,葡萄、芒果、水蜜桃等鲜果茶是“高级货”,“柠檬益菌多”、“芋泥奶茶”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款式,顾客加1元,还能另外加芋圆、水晶冻、珍珠等小料。
——在武汉、郑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菜单也这样设计,也是一样的点单策略。
不分南北方、不分城市、不看地域,各地卖的奶茶越来越相似,同质化已经非常深入。
产品雷同,包装更像:奶茶用透明的杯子+封口膜,芝士奶茶换高级一点的杯盖;外带袋普通的用透明袋,卖20块一杯的用纸袋。
< class="pgc-img">
芝士奶茶换高级一点的杯盖
>门头到设计,相似性也越来越强:白色塑造简洁、金色点缀质感——白金风一流行,各家都在用;20~30平的空间,吧台配上几个座位——面积、布局也都差不多。
可以说,现在的茶饮店,除了10块、20块、30块的价格区别,其他的差别并不明显。盖上logo,乍一看分不出哪杯是哪个品牌的。
< class="pgc-img">>
为什么说同质化不可阻挡?
茶饮店的同质化进程,几乎是不可阻挡的。
前两年,茶饮店可以围绕产品不停制造热点、创意天马行空。
今年冬季水果茶热饮流行,明年紫薯芋泥卖得火爆;鹿角巷推出黑糖鹿丸鲜奶,乐乐茶就进化出脏脏茶;奈雪出过高价值的水果车厘子、也做过冷门的山竹榴莲,喜茶甚至尝试了苦瓜、黑芝麻。
新原料不断被尝试,图片来自百度
>围绕小料、水果的新想法不断被提出,新原料不断被尝试,几乎能做的都做了一遍。
“当所有产品都完一遍之后发现,消费者认知度最广的、供应链可以被整合的、符合品类里成本优势的,只有那几个——芒果、草莓、葡萄、水蜜桃、西瓜等。”桂源铺创始人郑志禹说。
套用那句有名的话叫:赚钱的生意都是相似的,不赚钱的才各有各的不同。
市场的发展已经进行了反复的验证:什么样的产品受众最广、什么模式的门店盈利水平更高。
当茶饮的商业发展越来越成熟时,模式就稳定下来了。
这背后也存在一些市场因素:
1、行业内信息差越来越小
北上广深出现一款新奇特产品,一旦被曝光,很快就能被各地从业者关注到。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加速品类泛化。
2、供应链和工厂间的沟通是透明的
茶饮供应链已经足够成熟,并且透明。
同样一杯芝芝芒芒,卖30块、20块、10块,最大区别都体现在用料上。比如卖30块/杯的用新鲜、优质品种的芒果,卖20块/杯的用冷冻芒果,卖10块/杯的更多使用果酱、果粉——都要用芒果,这代表了顾客的需求和认知。
< class="pgc-img">
不管卖什么价位的产品,供应链都会满足
>而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卖什么价位的产品,供应链都能将行业新品第一时间送到你面前。
3、行业人员的水平、素质都在提升
同样一杯奶茶,差不多水准的研发水平下,各个品牌的口感很难做出特别大差异。这也就导致,不论谁先推出的新品,被同行快速复制,并不是难事。
对大部分稍有从业经验的研发来说,把一杯产品做好喝也并不困难。这不仅因为茶饮研发的门槛低,从业者的素质也越来越高。
< class="pgc-img">>
茶饮业如何破局同质化“怪圈”?
行业人经常讨论,陷入同质化“怪圈”的茶饮业,还能不能走出来,到底如何破局?
1、用风格去塑造产品
煮叶研发总监陈鹏毅提过一个观点:现在做研发,不单是看产品多好喝,还要看如何通过调性打造,让产品和品牌价值共赢。
同样是做烧仙草,书亦提出的是“满杯都是料”,喜小茶打造的是嫩仙草大满贯,进行不同风格的产品表达。
如今更注重风格的表达
>
好比衣服和妆容塑造人的不同气质,让品牌形成一套风格和气质,产品就能进行差异化发挥。
2、放大优势,形成分化
同质化表象背后,也在呈现另一个方向——市场分化,让消费者提起某款产品时,就能想到某个品牌。
不管是奶盖茶、珍珠奶茶、烧仙草、杨枝甘露,包括烤奶,虽然各个品牌都在卖,但消费者想起来时,背后对应的是某一个品牌,比如烤奶和益禾堂的关联。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原点人群,把优势放大,就会形成独有的差异。
3、在看不见的地方做差异
对品牌来说,同质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是同质的那个。像玩连连看一样,在消费心中一键全消了。
这是同一商场、同一位置两张不同的指引图。
< class="pgc-img">>
右边的海报,产品名“瑞纳冰1+1”、“第二杯只要9.9元”优惠信息、门店位置突出放大,关键信息到达明确有效。
左边海报,产品名不太明显、 “第二杯半价”的优惠信息模糊、位置信息也不明显。
同样位置、同样大小的海报,谁引流能力强,不难看出。(传送门:国庆同场PK!有的饮品店,一看海报就知道能大赚)
——在这些和产品无关的地方,店与店、品牌与品牌之间引流、转化、留存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
如今,打破差异化不仅是做好一杯产品,而是从海报到公众号,从门头到空间质感,留给消费者的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4、终极目标,是用实力打造壁垒
产品的最终较量,是品牌的较量。形成差异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壁垒。
认知的壁垒,让消费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
原料壁垒,找到只有自己能有的原料渠道。古茗专门种植香水柠檬,推出的产品就只能自己品牌售卖。
古茗专门种植香水柠檬
>建立壁垒,本质是塑造实力。茶饮品牌里,主打性价比的千店以上规模品牌不少于5个。这说明,即使在相同的赛道里,也有很大被挖掘的空间。而他们都能被消费者选择,是因为到了一定阶段,规模就是差异。
< class="pgc-img">>
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不仅茶饮业独有。
超市货架上的饮料,除了品牌不同,产品差别并不大。元气森林刚提出零糖零卡零脂气泡水概念,几乎所有品牌都跟上了,而且口味集中在蜜柚、水蜜桃、葡萄。
而同样一道辣椒炒肉,至少几万家餐厅都在卖;同样的红油火锅,扛起了餐饮业最大赛道,还诞生了海底捞。
就算菜品本身再相似,餐厅服务提供的附加值,也能带来的差异化体验。
饮料是纯零售行业,呈现给消费者的只有产品,做差异的空间并不大。而餐饮的门店环境、服务水平、品牌故事,能让人从一盘辣椒炒肉里,吃出不同。
现制饮品和餐饮类似,如果从产品以外的层面,考虑品牌的特色和差异,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