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国供销系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广西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广西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B类立项建设单位,广西梧州商贸学校大力发展烹饪专业,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精心组织、精细谋划、精准发力,创新构建“素养为本 匠艺筑基 学训交替”中职烹饪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烹饪专业人才。
广西梧州商贸学校始建于1965年,是自治区直属公办全日制省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开设会计事务、中餐烹饪、电子商务、幼儿保育等11个专业,其中会计事务、电子商务、中餐烹饪是自治区级示范专业。学校建有电子商务、中餐烹饪等4个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目前,在校生7000多人,教职员工220多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及“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
为适应餐饮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变化,中餐烹饪专业依托学校2015年度中餐烹饪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中职烹饪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以梧州商贸学校为例》,开展中餐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联合中国烹饪协会世厨联青年厨师委员会等行业企业,构建“素养导向、模块联运、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和“四方协同、四阶递进、五维涵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四方协同、四个转化、四方共赢”的产教融合方式,形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社会服务的品牌效应。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取得突出成绩,中餐烹饪专业入选广西优质专业建设计划,成为中烹协青厨委首个标杆性青年餐饮人才培养基地,育人经验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推广,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
学校专注于提高行业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在研中学、在学中研。学校与梧州市饮食业商会制定《桂东南菜系行业标准的指导意见》《桂东南菜品制作行业指导标准》,树立行业服务标准。中餐烹饪专业教师参与桂东南及六堡茶菜品开发、制作及推广,参与研发桂东南新菜品11种,开发六堡茶系列菜品8种,其中六堡茶皇骨等8种菜品已投入市场,产生143万元经济效益。学校创新现代学徒制学习方式,师生传承发展非遗产品——梧州纸包鸡的制作技艺,成效突出,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引领区域餐饮业的发展。近几年,中餐烹饪专业师生积极参与行业企业活动,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梧州市职业教育活动展示体验等活动中彰显专业优势。
学校专注中餐烹饪专业教材研发,教师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编纂教材5部,其中《中式面点制作》获批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创新创业概论》获批“十四五”首批自治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随着“素养为本 匠艺筑基 学训交替”中职烹饪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推进,广西梧州商贸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人才培养方面,8年来,学校培养了4000多名烹饪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对新技术变革、新业态发展的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创新性培养效果明显。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创新比赛,成绩突出,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等好成绩。毕业生高端就业率增长12%,升学率提高16%,获得企业、高校的普遍好评。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骨干。
在专业建设方面,2017年,学校获广西餐饮业校企合作成就奖、广西烹饪人才培养卓越贡献奖;2020年,获教育部公布的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2年,入选广西烹饪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2023年,入选广西优质中职学校和B类立项建设单位,其中中餐烹饪专业为优质专业。
面向未来,广西梧州商贸学校将继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为培养符合社会与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不懈努力。
(何昌武)
源:【河南市场监管周报】
□记者 杨振东 见习记者 张馨月
2024年3月25日,豫菜高质量发展暨阿五创办20周年活动在郑州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嘉宾、行业领袖共商餐饮发展大计。
此次活动,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郑州市商务局支持、中国烹饪协会、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烹饪协会正餐专业委员会、河南阿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承办,金星啤酒独家冠名。
黄河九省大咖交流、思想盛宴
本次豫菜高质量发展暨黄河鲤鱼文化论坛,邀请到相关行业领导、餐饮企业家、人文学者等多位重量级大咖现场分享,碰撞交流,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凤霞致辞时指出,豫菜已成为外界了解老家河南、认知中原文化的一扇窗口、一张名片,阿五黄河大鲤鱼、须水邓记等老餐饮品牌各具特色。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致辞时提到,去年全国餐饮业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餐饮市场表现“热辣滚烫”,其中“假日经济”“夜经济”的助力功不可没,同时餐饮凸显“情绪价值”、数智化发展趋势等特点。河南是发展餐饮最早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区域,为豫菜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催生了诸多豫菜品牌。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邢颖会长致辞时称,此次论坛正是研究阐发黄河饮食文化的内涵精髓,推动黄河流域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也为国际餐饮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阿五品牌创始人樊胜武现场发表了《新豫菜如何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不仅详细阐述了豫菜的历史、发展,还从“新食材”“新技法”“新呈现”“新体验”“新使命”等五个方面对新豫菜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
他指出,新豫菜的高质量发展要重视品牌打造、聚焦产品、突出特色,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体验。人文学者、河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王守国讲述了黄河鲤鱼与中国饮食文化的紧密联系。他指出:“品一口红烧黄河鲤鱼,就是在和绵延了千万年的鲤鱼文化对话,在传承黄河鲤鱼不屈的精神,在品味一代代豫菜人不屈的奋斗史。”
豫菜大数据发布:“黄河大鲤鱼”登豫菜Top1
论坛现场,活动中,美团到店餐饮区域连锁郑州负责人李程代表美团点评发布《豫菜发展报告》。报告以切实数据析明河南餐饮行业全局,从门店数、门店密度等多个维度解读豫菜发展状况,透过搜索量、搜索指数等数据看清消费者喜好。
报告中提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业收入总额5.3万亿元,是五年来首次突破5万亿元,较2022年增长0.9万亿元。美团团购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省内餐饮门店新增20万家,闭店27万家。
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多年来持续增长,2021年该数据为18%,2022年该数据为19%,2023年增长到了20%。豫菜单量增长24%,高性价比更留客据美团团购统计,2014年到2023年共10年中,中国豫菜收录商户数增长超一倍,达到了18744家。2023年郑州豫菜搜索量环比去年提升27%。2023年郑州豫菜客单价50元以内的门店数占总数的75.45%。郑州豫菜客单价300元以上的门店占比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度河南省豫菜品类总订单量较去年全年增长24%。
据美团统计,豫菜菜品搜索指数排行榜前五为黄河大鲤鱼、熬炒鸡、红焖羊肉、牡丹蒸菜与葱烧海参,其中黄河大鲤鱼居于首位,超出第二名62%,可称为豫菜中的“流量明星”。
河南黄河鲤鱼搜索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和品牌,分别是郑州—阿五黄河大鲤鱼,焦作—明忠饺子王煎烧黄河大鲤鱼,濮阳—开德府焖黄河大鲤鱼。
自大众点评必吃榜发布以来,豫菜连续七年入选必吃榜。在入选必吃榜的豫菜企业中,阿五黄河大鲤鱼、城墙根等品牌五次入选。2015年,阿五美食更名阿五黄河大鲤鱼,精准聚焦豫菜“头牌菜”,受到市场追捧。
活动现场,《千年一鱼》新书和纪录片《浪潮之上》首发。同时,颁发“豫菜发展功勋人物”“豫菜发展最具影响力品牌”“豫菜发展优秀合作伙伴”“豫菜发展最佳合作伙伴”等多项大奖。
本文来自【河南市场监管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扎实做好旅游旺季餐饮业服务保障工作,让城市更具“烟火气”,兰州市城管委精心部署、全面发力,结合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容环境保障行动,扎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护航餐饮业发展。
加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监管。督导餐厨垃圾收运企业科学调整收运时段、合理规划收运路线,着重突出兰州老街、黄河食渡、正宁路夜市等餐饮商户聚集区域,优化餐厨垃圾收运措施,做到应收尽收。城管执法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大力查处乱倒、偷排餐厨垃圾等行为,推动餐厨垃圾收运工作落到实处。督促餐厨垃圾处理厂运营企业采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式,规范处置拉运至处理厂的餐厨垃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垃圾处理厂正常运转。7月以来日均收运餐厨垃圾350余吨。
开展餐饮摊点燃气安全整治。各县区城管执法部门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组织人员力量,围绕黄河风情线、景区景点、商业大街、各大商圈及万达广场、万达茂、金城关、西关十字等区域,对早餐摊点和外摆餐饮摊点燃气使用情况开展检查,督促摊主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规定,按要求更换“问题瓶”及老化导气管、阀门,全力营造规范、安全的经营环境,并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助推餐饮业健康有序发展。7月中旬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共出动城管执法人员1.2万人次。
全面规范餐饮外摆经营工作。各县区城管执法部门聚焦符合外摆设置条件的餐饮门店和餐饮摊点,实施定人、定岗、定责制度,引导经营户自觉遵守指定时间和区域等外摆规定及“门前三包”等要求,做到文明、规范经营。围绕主次干道、旅游景点、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等区域,集中力量劝导和整治无序摆放、乱推乱放、环境差的外摆摊点。市城管委抽调100人组建督查组,深入外摆餐饮区域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推动外摆经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助力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治理市容环境、优化服务措施。城管执法部门紧盯城区餐饮单位、商户聚集区域和重点时段,加大夜间巡查力度,大力开展共享单车乱停放、乱泼乱倒等问题治理工作。环卫部门全面执行精细化作业要求和一大扫、两普扫、全天候保洁模式,重点加强早晚时段、假日期间及外摆过后环卫保洁工作,着力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为市民及游客出行、餐饮消费等提供环境保障。加强公厕管理服务,保持主城区433座公厕24小时开放,积极推行“公厕联盟”,扎实做好公厕保洁工作,为市民游客提供干净、舒适的如厕环境,助力打造重要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