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网红餐厅重启IPO。
2021年3月,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茶餐厅”)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因未在6个月内更新信息,原上市申请已失效。10月5日,绿茶餐厅递交更新后的招股书,重新启动上市程序。
之所以说绿茶餐厅是“昔日网红”,是因为它在95后、00后心中,已经没有了深刻的印象。早已从巅峰滑落的绿茶餐厅,希望通过公开募股争夺市场,能成功吗?
资料图 图据视觉中国
绿茶餐厅最好的时代已过去
在绿茶餐厅的官网,有这样一句话:没去过绿茶餐厅?说明你已经“OUT”了。
而现如今,真正落伍的可能是绿茶餐厅本身。
在红餐网发布的“2020中国餐饮品牌力百强榜”,以及入围“2021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的200个餐饮品牌中,绿茶餐厅均榜上无名。
在绿茶餐厅更新招股书当天,红星资本局向几位“95后”消费者提问:你去绿茶餐厅吃过饭吗?得到的回复是:什么是绿茶餐厅?
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源自王勤松、路研夫妇在2004年创立的绿茶国际青年旅舍,2008年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截至2021年9月30日,绿茶的餐厅网络包括208间餐厅。
目前,王勤松、路妍夫妇通过全资控股的Yielding Sky、Contemporary Global Investments以及家族信托企业,控制绿茶65.85%的股权。合众集团通过Partners Gourmet持有绿茶餐厅28.2%的股份。
据《环球企业家》报道,路妍曾表示,绿茶平均翻台率为6到8次,在大本营杭州甚至可以达到12翻到14翻——这意味着在当时,餐厅每天中午10点到晚上10点之间几乎一直满座。
2014年,王勤松也曾表示,对于别的餐厅来说,可能客人坐满就赚钱,但是对于绿茶餐厅,满客之后翻台才开始赚钱。绿茶餐厅一天翻台率4次是保本,最高是7次,再高就要限制。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绿茶餐厅整体翻台率为3.48、3.34、2.62;2021年前5个月,其翻台率回升至3.32。
可见,绿茶餐厅的翻台率在疫情发生前就开始出现下滑,早已不能与巅峰时期相比,目前也还没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此外,绿茶餐厅招股书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公司受新冠疫情冲击明显。
2018-2020年,绿茶餐厅收入分别为13.12亿元、17.36亿元、15.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5526.2万元。2021年前五个月,营业收入为9.06亿元,净利润为4833.6万元。
绿茶餐厅坦言,公司盈利能力与多项因素相关,包括餐厅的扩充及表现、竞争格局、新冠疫情等。因此,公司收入增速可能不及预期,增长未必足以抵销成本及开支的增加,未来可能产生亏损。
品牌较为单一
知识产权存风险
绿茶餐厅用户流失,或与其品牌单一有关。
如今,餐饮企业多品牌战略成为常态。西贝在主品牌西贝莜面村之外,先后推出了西贝燕麦工坊、麦香村、贾国龙功夫菜等多个品牌;呷哺呷哺旗下“湊湊”也开始崭露头角;九毛九的副牌“太二酸菜鱼”营收已经超过了主品牌“九毛九”,在公司2020年总营收的占比达72.3%。
而绿茶餐厅对主品牌十分依赖,公司实控人虽也推出过Playking玩者火焰薄饼、关东造等品牌,但反响平平,目前上市主体只包含绿茶餐厅这一个品牌。
绿茶餐厅方面坦言,公司业务主要依赖市场对绿茶品牌的认知度,倘无法保持或增强公司品牌知名度,则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此外,倘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使用或模仿公司商标或商号名称经营餐厅,对顾客产生不良副作用,公司可能会因此被卷入负面报道,损害品牌声誉。
然而,绿茶餐厅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却有着诸多不足,无法充分保障知识产权。
招股书显示,尽管绿茶餐厅2008年就已经成立,但直到2017年才有了第一个“绿茶”注册商标。
“绿茶”本身是中国茶叶的一种,商标注册难度较大,时间差给“山寨”创造了机会。2020年9月,绿茶曾对外宣布,将起诉30多家山寨绿茶餐厅及餐饮场地。
除了“山寨”频出,食品安全问题也极大地伤害了绿茶餐厅的品牌价值。
2020年8月,石家庄绿茶餐厅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中国质量新闻网暗访发现,该餐厅后厨员工直接用手从成菜中抓取食物、将自己吃了一口的菜又放回盘子里,熟食放在垃圾桶上、待加工肉类食材堆放在地上,使用过的餐具未按要求清洗消毒、部分员工没有健康证。
在招股书中,绿茶餐厅披露了该事件,并指出,在餐饮行业,公司面临着食品污染和责任索赔的固有风险。餐厅食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商提供的食材质量,而公司可能无法检测该等供应材料的所有缺陷。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也无法保证餐厅雇员会于所有时间遵守内部程序和要求。
多个餐饮品牌上市
绿茶餐厅竞争力如何?
在绿茶餐厅之前,已有多个餐饮品牌登陆港股,包括海底捞(06862.HK)、九毛九(09922.HK)、呷哺呷哺(00520.HK)。
与以上3家已经上市的餐饮品牌对比,绿茶餐厅竞争力如何呢?红星资本局从净利率、翻台率、门店数量方面做了简单对比。
可以看出,绿茶餐厅在净利率与翻台率并不十分突出的前提下,其门店数远远落后于其他3家公司,竞争力不足。
绿茶餐厅也有着进一步扩张门店的意愿,2018-2020年,绿茶餐厅在3年时间里新增门店数103,平均每年新增35家门店。在招股书中,绿茶餐厅披露的本次IPO募资用途,包括“于2021年至2024年开设约251间餐厅”,相当于每年新增门店超62家,增速大幅提高。
然而,门店数量的扩张,无疑会增加公司租金、人力成本,进而影响公司净利,同时还会影响单店客流。
招股书披露,2018-2020年,以及2021年前5个月,绿茶餐厅的员工成本分别约占公司收入的23.3%、23.4%、26.3%及24.1%。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及长期的工资上涨趋势,可能会令公司的利润率及经营业绩下滑。
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前夕,随着绿茶餐厅门店数量的增长,其单店日均销售额及客流已经出现下滑。
2018至2020年,绿茶餐厅每家门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3.57万元、3.24万元、2.3万元;日均接待人数为809人、650人、441人。2021年前5个月,其每家门店日均销售额为2.89万元,日均接待人数为550人,较2020年有所好转,但较2018年仍大幅下滑。
此外,绿茶餐厅录得亏损的门店数量也在增加,2018-2020年亏损门店数分别为36、58、66;2021年前5个月,仍有15家门店亏损。
未来,随着门店数量的进一步提升,绿茶餐厅的净利率、翻台率及单店客流可能被进一步摊薄。即便成功上市,绿茶餐厅的整体竞争力能能否真正得到提高,仍是未知。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陶玥阳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余冬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经记者:温梦华 每经编辑:梁枭
拥有初代“网红餐厅”的绿茶集团又一次冲刺IPO。
近日(6月19日),绿茶集团再次递交招股书,花旗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这是绿茶集团时隔两年后重启港股IPO,也是其自2021年首次提交IPO后,第四次冲刺港交所。
绿茶集团成立于2015年6月4日,其经营历史可追溯至2008年。凭借绿茶烤鸡、面包诱惑等菜品,绿茶餐厅迅速走红,开遍大江南北。不过,绿茶集团的资本市场之路却几度遇到坎坷。
图片来源:微博@绿茶餐厅
当下,为了“抓住年轻人的胃”,餐饮行业“新玩法”层出不穷,竞争也愈发激烈。桔子IT数据显示,过去十年(2013年~2023年)餐饮行业投资事件累计超200起,不过自2016年后整体呈下降趋势。那么,此次绿茶集团要靠什么吸引资本市场的目光?
三年累计净利润约4.3亿元
曾几何时,从西子湖畔走红的绿茶餐厅让许多顾客心甘情愿排长队;但如今,随着太二、小菜园等同类型的竞争以及新餐厅的不断出现,绿茶餐厅已不是消费者的首选。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2023年,绿茶集团收入分别约为22.92亿元、23.75亿元、35.89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14亿元、0.17亿元与2.96亿元。
据灼识咨询报告,2023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照餐厅数目绿茶排名第三,按收入计绿茶集团排名第四;2023年绿茶集团占据0.7%的市场份额。
作为一家休闲中式餐厅,绿茶餐厅的人均消费大约在60元。翻台率是衡量餐厅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数据来看,2021年~2023年,绿茶翻台率分别为3.23次/日、2.81次/日和3.30次/日。
图片来源:微博@绿茶餐厅
近年来,绿茶餐厅也在加速拓店。数据显示,截至招股书披露日,绿茶餐厅累计开店382家,其中2023年新开设89家。绿茶集团表示,计划于2024年~2027年分别开设112家、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
秋田快饮副总裁罗哲明曾在投资机构深耕多年。日前,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从绿茶来看,翻台率、进店客流量和客单价与单店营收相关的指标均处于下滑或持平的状态,因此新增门店在整个增长逻辑里就至关重要。”
虽然新店扩张野心勃勃,但不断新增的门店能否助力绿茶业绩,目前仍有待观察。罗哲明认为,当下绿茶面临的内部隐忧主要包括品牌分城市线级的老化、增长想象空间受限。
“一方面,餐饮行业品牌迭代周期加快。从2010年的绿茶,到2015年的西贝,到2020年的小菜园,每五年会有新的餐饮品牌出现,新旧品牌对于一线城市存量市场的博弈主要体现在品牌老化。”罗哲明认为,这也是绿茶将新店方向定义为下沉市场的一个影响因素,但随着其他品牌的下沉化推进,这个时间优势也会被拉平。另一方面,单店营收提升不明显,核心增长仍来自门店数的增加。
卷门店卷价格卷下沉,中式连锁餐厅还是门好生意吗?
近年来,中式连锁餐厅赛道愈发拥挤,绿茶集团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外部行业竞争。
相关数据显示,从休闲中式连锁餐厅的市场占有率、营收规模和门店数量来看,绿茶餐厅的核心竞争对手均是西贝、小菜园和太二酸菜鱼。以太二酸菜鱼为例,2023年度其营收为44.69亿元,截至年末拥有门店578家。
在罗哲明看来,太二的市场布局策略与绿茶餐厅有一定的相似性,下沉市场是未来开店主要方向。以太二为代表的品牌势必会从可选点位、消费者分流等对绿茶餐厅的下沉扩张形成压力。
当下,随着连锁化进程持续推进,餐饮行业的竞争从原来粗放的跑马圈地,变为原材料采购成本、门店规模化管理水平、供应链保供能力、品牌的持续创新、产品研发频次和爆款率等方面的竞争。争夺下沉市场之外,餐饮行业最明显的变化是品牌经营情况分级带来的极致性价比,以及连锁餐饮化的加速推进。
“极致性价比主要体现为表象的降价和内里价格感的增加。从客单价来看,各大餐厅逐渐回归到了平价时代,例如呷哺呷哺、海底捞、楠火锅等头部品牌的集体降价;而品牌价值感的增加,即定价不变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附加价值。”罗哲明表示。
谈及餐饮行业的未来趋势,罗哲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餐饮行业的毛利率均值水平在50%~65%,净利率均值为8%~10%,食材成本、房租成本、员工成本等都是占比较高的固定成本。从大趋势来看,小而美的特色门店和头部连锁更为受益。
业内:项目退出难度增加影响资本投资热情
四战港交所,不难看出绿茶对登陆资本市场的迫切需求。
“从企业普适性角度来看,登陆资本市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创始人和创始团队对于IPO的追求;其次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对于退出的诉求,会涉及对赌和回购等条款的触发;对于上市后低成本融资的需求。”罗哲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不过,随着行业整体环境的变化,餐饮企业要获得资本的青睐并非易事。
据桔子IT数据,过去十年(2013年~2023年)餐饮行业投资事件累计超200起,累计投资金额超190亿元。其中,投资高峰期出现在2015年~2016年,投资数量均高达40起;而2016年后餐饮行业投资整体呈下降趋势。
罗哲明认为,资本对餐饮行业的态度转变来自“募投管退”这四个环节的变化。
“最大的影响来自退出环节的收紧。受资本市场大环境影响,项目的退出难度增加了,即投资人的收益退出路径受限。从A股市场来看,相比2022年,2023年的IPO数量及募资金额双双下滑,A股IPO降温态势明显。2024年上半年A股IPO市场已完成上市44家,相较于2023年同期有所下滑。”
罗哲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分析,退出受限传导至其他三个环节,最显性的体现是“募”环节的募资难度增加,LP(有限合伙人)对于资金的投资规划更为谨慎;进而再传导至“投”的环节,即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也相应减少。
罗哲明表示,从近二十年的餐饮企业IPO来看,餐饮品牌上市主要集中在两个周期:2007年~2010年,以乡村基、小肥羊等为代表的餐饮品牌;2014年~2016年,这也是餐饮行业的上市黄金周期,如周黑鸭、呷哺呷哺等。
每日经济新闻
湃新闻记者 汪琦雯
“初代网红餐厅”运营商绿茶集团第三次递表港交所。
4月8日,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绿茶集团”)递交上市申请,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花旗与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这已经是绿茶集团第三次递表。去年3月,绿茶集团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赴香港主板上市。但由于招股书存在错误信息,六个月之后该版本的上市申请被披露“失效”。随后,绿茶集团在同年10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在今年3月披露聆讯后招股书,但此后该上市申请材料再次“失效”。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餐饮行业曾迎来一波“上市潮”。但同在去年3月递表的火锅品牌捞王,其首次提交的上市申请也已“失效”。随后,捞王于今年3月14日再次向港交所递表。
“面包诱惑”后难出爆款
绿茶餐厅可以说是“初代网红餐厅”,2008年在杭州开设首家门店,主打中式融合菜、性价比,曾凭借招牌菜面包诱惑走红。
招股书介绍,绿茶餐厅开业第二年就获大众点评“年度最受欢迎餐厅Top50”,此后便开始全国扩张,目前已覆盖所有一线城市。招股书显示,2021年,绿茶集团在休闲中式餐饮市场中占据0.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中式酸菜鱼品牌太二的市场份额则为0.8%,排名第二。
行业情况对比。来源:绿茶集团招股书
创立十余年,绿茶餐厅保持了平价的优势,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绿茶餐厅人均消费维持在60元左右。但凭借创意菜、融合菜走红的绿茶餐厅,多年来却鲜少推出新爆款。
招股书显示,集团每家餐厅能够提供80至100种菜品,每年更新20%左右的菜品,2019年至2021年分别推出120、147及178道新菜品。但在各类点评平台中,面包诱惑仍位列推荐菜榜首,绿茶烤鸡、石锅鸡汤豆腐等推荐菜品也已推出多年。
缺少新爆款的同时,绿茶餐厅的招牌菜也被竞争对手模仿。以面包诱惑为例,在大众点评搜索可以发现,多家餐厅提供同类产品。但绿茶餐厅的面包诱惑推荐人数约是其他餐厅的十倍。
去年营收近23亿,翻台率仍不及同行
从财务数据来看,疫情对绿茶集团的影响已明显减弱,集团去年实现业绩反弹,并扭亏为盈。2019年-2021年,绿茶集团营收分别为17.36亿元、15.69亿元和22.9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亏损5526.2万元和1.14亿元。
集团盈利/亏损情况。来源:绿茶集团招股书
绿茶集团去年整体业绩表现亮眼,但具体来看,部分餐厅经营并不理想。2021年,有44家绿茶餐厅经营亏损共计约2435万元。其中,有31家新开餐厅尚未达到收支平衡,2家餐厅翻新,6家运营表现不及预期,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有2家餐厅关闭。
就翻台率而言,绿茶集团也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且低于同行水平。2020年绿茶集团的翻台率从2019年的3.34迅速下滑至2.62,2021年回升到3.23,但仍低于疫情前表现。而从同行业品牌太二来看,其2021年的翻台率为3.4,2019年则为4.8。
集团分地区翻台率。来源:绿茶集团招股书
尽管如此,绿茶集团仍在加速拓店。集团从2019年底的163家门店增加到次年的180家,2021年新开59家,较2020年增加逾三成。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绿茶集团在全国有240家餐厅,计划在2022年-2024年分别新开75家、100家和50家门店。
按照计划,绿茶集团将发力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高性价比的定价模式为其在扩展至低线城市时带来竞争优势。
募资用途方面,绿茶集团未来将继续投入线下门店扩张,此外,集团还将投资建设中央厨房,产能的90%用于为门店供应,10%用于零售。
集团未来扩张计划。来源:绿茶集团招股书
责任编辑:是冬冬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