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南方日报
图集
微博上“代餐是风口还是智商税”的话题有超2.4亿阅读量,近8000的讨论量,有人极力“安利”,信奉着代餐减肥,也有人认为代餐营养单一,长期使用会导致营养不良。虽争议不断,但并未影响代餐的热销,京东数据显示,双十一首日开场10分钟内,代餐奶昔成交额同比增长20倍。销量与争议齐飞,代餐行业怎么了?
网红代餐月销35万件好评度近满分
所谓“代餐”,是指取代部分或者全部正餐的一种食物。代餐的风靡和减肥瘦身需求的增强密切相关。《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轻食、减脂餐、减肥餐、健康餐四个关键词在美团App搜索次数同比2018年,分别增长235.8%、200.6%、186.4%、116.0%。《80 90后健康养生消费洞察报告》指出,在我国,有82.7%的年轻人不是在减肥就是奔走在减肥的路上。
代餐究竟有多火呢?记者选取了ffit8、王饱饱、WonderLab等10个热门代餐品牌,对其天猫旗舰店上的最热销代餐产品进行分析。从店铺粉丝数来看,选取代餐品牌中,粉丝数在百万以内的有7家,100万-200万的有2家。粉丝数最少的是“若饭”,近1万粉丝。“王饱饱”粉丝数最多,达230万。资料显示,“王饱饱”于2017年12月21日在中国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王饱饱旗舰店”于2018年8月正式开店,两年左右便在线吸粉超200万。
产品销量如何?记者选取每个品牌官方旗舰店中实时销量最多的一款商品进行分析(数据收集时间为11月11日,价格、销量亦以当天数据为准)。这10款热销代餐中,月销量最多的是“鲨鱼菲特”的产品,月销量达35万多件,销量最少的是“若饭”旗下的产品,为1236件。月销量不足1万的仅3款产品,1万以上10万以下产品有5款,10万以上的产品有2款。
值得一提的是,销量这么高,网红代餐产品并不便宜。10款热销产品中,单价最贵达1290元,是“咚吃”的一款21日代餐产品,单价最低为35元来自“keep食品旗舰店”的3桶装魔芋粉丝,但是价格仍是普通康师傅桶装泡面的2倍。10款网红代餐中,单价百元以内产品较多,达6款,百元以上千元以下有3款,1款单价超千元。尽管价格不便宜,但不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评分,数据分析显示选取的代餐产品整体评分都在4.8分及以上(满分5分),说明消费者对热销的这10款代餐产品整体是比较满意的。
“代餐减肥”争议多,61%用户坚持不到一个月就放弃
代餐食品的热销反映的是代餐市场的火热,根据欧瑞国际的报告,预计2020年底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代餐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渗透率达90%,而国内代餐市场渗透率仅40%,这意味着中国代餐市场还是一片广阔的处女地,发展潜力巨大。
虽然代餐看上去市场广阔,但是根据丁香医生的一份的调查报告,61%用户坚持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代餐,42%的弃代餐者放弃原因是没有吃饭感,37%的用户因为吃后效果不明显,放弃坚持食用代餐。
事实上,虽然上述记者选取的代餐产品评分较高,但也不乏槽点。从商品评论来看,“口感味道差”“性价比一般”“饱腹感不够”“分量小”等是消费者吐槽的关键词。槽点不止这些。深圳市消委会发布的《2020年轻食代餐粉比较试验报告》显示,中粮天科、Smeal、网易严选、碧生源四款代餐粉的部分营养指标,实测值与其标示值不符,未达到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
围绕代餐,最饱受争议的问题还是“代餐减肥是不是智商税?”之所以产生这样的争议,和代餐地毯式的减肥广告轰炸不无关系。以WonderLab为例,记者在小红书数据分析平台千瓜数据上检索“WonderLab”,相关笔记超过1000条,内容主要关于“减脂食品测评”“宿舍减脂必囤”等减肥主题。
依靠代餐减肥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刚开始有效,恢复饮食后就反弹”成为许多网友共同的经历。网友“想努力赚钱却花得更多”表示:“吃了两个月瘦了20斤,恢复饮食后反弹了40斤,比最开始还重了20斤。”网友“GINTZAKI”有相似经历:“今年6月花了一千多买了全套的代餐,吃了一半就腻了,但是想到钱都花了,咬牙坚持下去,瘦是瘦了10斤,但正常饮食后不久就反弹了,个人觉得还是吃正餐吧。”
■专家观点
长期吃代餐当心损害健康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陈容平博士指出,代餐本质上是一种设计出来的结构化膳食,通过低配比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动员身体肝糖原输出的增加,燃烧脂肪,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代餐市场的火爆,一方面迎合了减肥人群的“懒人心态”,把治疗性的产品以摇一摇冲泡、奶昔等简便形式输出到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减肥市场庞大的需求未被满足,关于减肥的健康科普以及更加符合人性的设计,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说代餐是“减肥神器”显然是商家在夸大其辞。陈容平博士指出,减肥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代餐只是减肥疗程里的一项工具,需要因人而异设置不同方案。比如评估肥胖的级别、评估肥胖的原因、有无相关并发症等,再决定下一步的减重计划。尤其对于本身代谢率偏低的老年人群、有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群,盲目减肥是不合适的。
遵照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基于营养学的需求,常见人群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该在55%-65%,而市场上的代餐碳水化合物配比通常在20%左右,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营养问题。
“人体的能量获取主要渠道还是碳水化合物,长期吃代餐,没有及时进行身体评估,对身体可能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如转氨酶升高、肌肉萎缩、蛋白质丢失、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医学上的减肥讲究疗程,比如代餐一般以8-12周为一个疗程,休息3-6个月,待身体修整后再重新启动第二轮。“临床上随意减肥带来身体损害的案例非常常见。”陈容平博士提醒,减肥人士需要掌握更多营养健康知识和理念,通过适当调整膳食结构和进餐顺序等,管住嘴迈开腿,来重塑健康生活方式,“而不是一边喝着奶茶,一边吃着代餐减肥。”
责任编辑: 张欣烁
一扫获取更多快消资讯
新快报讯 据辉山乳业销售公司官微“辉山鲜到家啦”消息,鲜博士乳品创意LAB店首店于7月23日在沈阳试营业,7月30日正式营业,所售产品为辉山旗下各类乳制品及以乳制品调制的奶茶、果茶等。
2020年11月越秀集团通过其旗下风行食品集团重组辉山乳业后,辉山乳业动作频频,曾在长春、大连、沈阳开过3次快闪店,每次快闪店的持续营业时长在15-30天;今年6月,辽宁越秀辉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股东为广州风行投资有限公司,股权占比在67%。据悉,本次上新的2054港式鸳鸯鲜奶茶以鲜牛奶和红茶调配而成,经典港式鸳鸯口味也融合了南北风味。(陈思陶)
李雅萍 李媛
近日,网络平台刮起一股“乌梅汤”风潮,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抢购记录,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2.0一跃成为中药代茶饮“顶流”,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5月21日零时开售后,24小时卖出115万帖,别的系统是常点常新,而互联网医院系统不间断处于瘫痪状态。不仅“乌梅汤”走俏,中医院的“防秃套装”也爆火出圈。
中式“茶博士”打败奶茶、咖啡
成为年轻人新宠
后疫情时代,养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注重养生。中药代茶饮能化身“茶博士”,从一众奶茶、咖啡中脱颖而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中药背书,中医院认证,强化品质化保证。据悉,乌梅汤出自1470年的医书《奇效良方》,为明代董宿原撰,方贤编定。该医书主要收集了临床各科方剂7000余方,并按不同的病症分为64门,门下再分小类,每类均先论后方,尤以宋代至明初的医方收罗最多。
作为“乌梅汤2.0”版本的制方人,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夏永良主任中医师为医学博士,出自五代中医世家,2008年5月被批准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原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陈意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
既有五百多年前的医书医方做背书,同时又出自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师之手,药材的来源、药方的配比、茶饮的效用为“乌梅汤2.0”提供了高品质保证,确保消费者买着放心、喝着安心。
线上购买,可便捷配药,提供数字化支持。乌梅汤如此爆火,靠得不仅仅是传统中医中药自身魅力,更与数字化、网络化环境息息相关。浙江省中医院开通微信服务号和支付宝小程序,通过“便捷配药”按钮进入购买页面,完成适宜性测试后可直接购买。同时,制作线上购买指南,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指南,了解线上购药流程,顺利完成购买。此外,联合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浙江名医馆》官方抖音号开通中药饮生产车间直播,通过直播方式让消费者了解配药情况和进度。
“乌梅汤2.0”版爆火,浙江省中医院多位医生在网络上讲解“乌梅汤2.0”版的功能功效、用法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网络让更多人认识中药茶饮、爱上中药茶饮。
价格平民,加量不加价,满足大众化需求。浙江省中医院推出的“乌梅汤2.0”版,价格1.91元/帖,与动辄十几元、二十几元的奶茶、咖啡相比,更满足当代年轻人所追求的“高性价比”。此外,“乌梅汤1.0”版的组成成分是乌梅、山楂、陈皮、甘草,而2.0版在保留了原方乌梅、甘草、山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荷叶和丹参等药材,升级为乌梅荷叶饮,不仅保留了1.0版生津止渴、行气开胃的功效,还增加了消暑化湿、降脂减肥的作用。
当下年轻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肥胖人群数量不断增多、年龄逐渐减小,具有一定降脂作用的“乌梅汤2.0”版爆火网络也就顺其自然了。
“以他山之石筑吾乡之玉”
打造身边的特色中药茶饮
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2.0”爆火以后,吕梁市中医院的中药代茶饮也开始在身边流行起来,有人照着网上的茶饮药方去中医院抓药,有人主动去中医院寻找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茶饮……我们应借鉴“乌梅汤2.0”爆火的成功经验,将我市中医院特色中药茶饮发扬光大,打造身边的中药茶饮王牌。
以“口碑”为基,持续满足大众高需求。市中医院不仅以“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粹精髓”为己任,发扬康复理疗、医养结合等中医特色学科优势,还为大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导医服务,在市民心中“有口皆碑”。但市中医院的中药茶饮想要走得更远,就必须立足于长期累积的“好口碑”,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消费者群体,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中药粉”的饮食习惯和茶饮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传统茶饮配方进行药材、口感、功效等多方面的升级,持续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消费者的个性化高品质需求,打造出更多本土的中药茶饮系列。
以“创新”取胜,推陈出新茶饮新配方。市中医院在传统经典药方“乌梅汤”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群众体质因素,通过加入不同药物,配制开发出中药夏季茶饮“乌梅汤系列”——乌梅利咽汤、乌梅减脂汤、乌梅解郁汤,实现了配方新升级。要想进一步发扬光大,只有“乌梅汤系列”是远远不够的,市中医院不仅要不断开发更多适宜气候特点、群众体质的中药茶饮,而且要深化中医药研发力度,持续加强中药资源合理利用和深度研发,配制开发出一批品种丰富的中药茶饮和叫得响、有特色、成效显的保健类产品,让全市群众都能喝到应季的“国民饮料”。
以“宣传”助力,不断强化网络强支撑。市中医院升级了中药茶饮配方,更适宜我市气候特点和群众体质,本应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和喜爱,但因市中医院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导致“身边茶饮无人识”。“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让身边的中药茶饮让更多人熟知、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不仅要保证药材品质、配方比例,更要充分用好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搭建好市中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等网络矩阵,做好中医药知识推广和中药茶饮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身边的中医药“宝藏”,让市中医院成为大众口口相传的“茶饮宝库”。
中医药强省战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行动的指南和导向。各级中医院应始终以满足大众需求为导向,以中药茶饮走俏网络为契机,持续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精髓、普及中医养生,让更多人接受、熟知、喜爱中医药,让更多人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助推器”,实现中药茶饮的“全民狂欢”及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