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外国游客在中国西餐厅点了份牛排,刚吃一口就“怒”了呢?虽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吃中国的美食,但是也有些外国人还是喜欢吃西餐,特别是牛排。然而,他们在中国吃到的牛排却与国外的牛排相差太大,甚至有些是用合成肉制作的。这种合成的牛排,里面的牛肉很少,而是用添加剂和其他肉类组合而成,口感与牛肉有很大差别,很难嚼碎,而且味道很差。为什么在国内会有这种现象呢?
众所周知,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各种美食琳琅满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品尝。同时,国内的西餐文化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不少人都想尝试一下西餐的口味。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牛排制作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普通的西餐厅,往往使用低质量的肉类或者合成肉制作牛排,这种牛排在外国人眼里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牛排。
即使在国内的高档餐厅,能够品尝到正宗的牛排的价格也很高,对普通人来说并不是经常能够承受的。而普通的西餐厅,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合成肉代替真正的牛肉,这种合成肉不仅品质差,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对身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因此,不仅外国游客难以接受,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也应该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
为了提高国内牛排的品质,我们需要加强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从源头把关,确保消费者能够享用到安全健康的食品。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建设,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降低产品质量。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也需要提高食品安全和品质意识,选择优质的食品,关注食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避免因为贪图便宜而导致的健康风险。
总之,牛排作为一种著名的西餐,其品质与口感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的牛排产业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选择优质的食品,远离劣质和合成肉制品。你们对于国内的牛排产业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
一个品类头部倒下了,这次是成立近20年的西餐品牌“新元素”。
在全盛时期,新元素在全国各大一线、新一线城市拥有约50家连锁门店,年营业额超过2亿元。而如今,现存的20多家将随着破产清算的进程陆续关闭……
总第 3009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王菁 七饭 | 文
新元素宣布破产
门店将陆续关闭
今天上午,新元素餐厅发出通知,宣布破产清算。
通知称,由于疫情影响,门店经营受到了严重影响,公司已处于出现严重经营经营亏损和陷入资金链断裂状态。
此外,门店将逐步关闭,并陆续关闭中央厨房、行政办公室运营支持部门。12月20号,瑞虹新城门店将率先关店,上海尚存的约10家门店也将逐渐关闭。
新元素的破产清算,看似突然,实则有迹可循。
11月初,就有媒体报道,新元素餐厅正在寻求出售的可能性,公司持有者正在评估潜在买家的兴趣,尚处于交易的早期阶段,交易金额可能达到数亿美元。但新元素方尚未做出最终决定。
同样是11月初,新元素开启了两周的充值活动,充1000元送500元,储值金额最低500元,最高2000元。此次营销活动的目的,疑似回笼资金,缓解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为品牌的发展再“续命”。
成立于2002年的新元素,是一家美式风格的餐厅,除了提供色拉、三明治、果汁、果昔等产品外,还会有亚洲风味的特色美食提供,人均在145左右。严格来讲,新元素并非是一家轻食餐厅,而是一家风格较轻快的美式西餐厅。
在中国的西餐赛道上,新元素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品牌,现有28家门店,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门店数量最多时约有50家。
新元素的完美
停留在昨天
听到新元素倒闭的消息,内参君不禁想起了2018年的一天,在上海采访一位知名中餐品牌的创始人朱总,采访就在恒隆广场楼下的新元素进行。
犹记得,那天聊起新元素这个品牌,朱总高度赞誉了它的产品和运营。他还举起餐桌上的盐罐给内参君看,里面的细盐中加入了炒到微焦黄的大米。这样可以防止盐吸潮结块,还可以防止盐一下子倒出来太多。
当天的早午餐也很好吃,所以内参君始终对新元素这个品牌抱有关注和喜爱。
但是后来内参君再也没有进过新元素。也许问题就在这。
2002年,29岁的美国人乐华(Scott Minoie)在上海商城里开了第一家新元素西餐厅,主打美式风格的健康轻食和西式正餐。在这之前,他的职业是一名外教,没有任何餐饮从业经验。
帮助他成功的,是他对于中国人消费需求的细致观察。
面子和仪式感
在千禧年前后,在西餐厅用餐仍被视为“上流社会生活方式。”
当客人入座后,服务员会上前自我介绍:“我是某某某(通常为英语名字),今天将由我为您服务,有什么事情请随时叫我。”这是欧美餐厅里很常见的寒暄模式,在当时的国内却显得如此特别。
乐华发现,在新元素约会的一些中国情侣有时会故意用英语来点餐,好向对方“露一手”。而他则交代餐厅经理,通过这些细节来判断食客之间的关系,及时送上一块免费的小蛋糕,“这样会让男士在女士面前倍儿有面子。”
高标准的连锁化运营
新元素开业不久后,德国人乐凡柯(Frank Rasche)看到乐华的创业计划书之后,从工作了近20年的可口可乐辞职,投资并加入新元素。
他给新元素带来了当时中国餐饮行业并不多见的高标准连锁化运营。厨师们都有点艺术情节,他们喜欢根据自己的心境在菜式上做出一些小变化,而乐凡柯要求他们执行标准化的出餐。
新元素还早早地建立了中央厨房,每天制作新元素的酱料,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食品安全和门店运营效率。
图片来源:新元素官方微信
专门卧底餐厅后厨的自媒体“厨室机密”曾经爆料了在新元素的卧底经历。和其它被爆料的金玉其外的知名餐饮品牌相比,新元素的后厨“如同美食电影的场景。整个厨房统一色调,泛有银色的金属光泽,不止洁净,而是冷峻。器具及设备,高档讲究。”
所有果蔬都要用纯净水洗四遍以上,厨师长对“卧底”得意地说,整个武汉也找不出比这还干净的后厨!
超前的营销理念
有许多人至今还以为,新元素是国际网球巨星李娜开的餐厅,因为她的形象长时间和新元素互相关联在一起。
2008年开始,新元素就是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官方餐饮合作伙伴,也是上海网球大师杯赛的指定赞助商。与网球界关系密切的新元素,一直在关注世界级华人顶尖选手李娜,而李娜也是新元素的常客。
2015年,新元素邀李娜参与了春夏新菜的共同设计。李娜走进新元素的厨房,穿上厨师服,作为代言人向顾客推介新元素“娜样活力”新品系列,从此她的形象和新元素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专业运动员身上“健康”、“积极”的个人品牌元素,无疑和新元素的餐饮品牌调性十分吻合。而餐饮品牌请明星代言的操作,在近几年的国内才广泛兴起。
为什么新元素的落幕是“必然”?
以上这些,放在今天的餐饮行业也许都不算什么,而在十几年前,却是碾压般的存在。就是这样一个在行业内外有口皆碑的品牌,如今轰然倒下,大家在惋惜之余,却一致认为,这几乎是必然的。
“商业就是商业,没办法。这说明它的商业模式在当下已经不成立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上海餐饮人表示,现在大家外卖点份沙拉2、30块钱,谁要去店里吃100多元的沙拉?
外企高光时代落幕,新元素错失新一代消费者。
作为一个“国际范”十足的品牌,新元素在它的诞生地上海,享受了十几年的时代红利。上海是外企的聚集地,在当时,外籍在沪高管和外企白领,是餐饮市场上最优质的顾客群体。
新元素从品牌定位和产品运营上,处处体现了西式餐饮的原汁原味,却能够在选址和服务等方面,做出适应中国市场的调整。这让它从一众西餐品牌中胜出。
而在这个时代,新元素的看家本领,似乎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了。
许多外企换上了中国籍高管,就连外企白领也不再对西餐趋之若鹜。新一代消费者登场,“国潮范”已经席卷餐饮行业好几年,在新元素吃早午餐已经不再时髦……
新元素的倒下,还在于轻食赛道的“没落”。
在新元素破产清算之前,另一品牌Wagas也在寻求出售,预计为8亿-10亿美元。成立于1999年的Wagas,是中国最早一批售卖健康轻食的餐饮品牌。
从2016年,轻食赛道开启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轻食沙拉的外卖订单增速高达16倍,远远高于整体大盘增速的5.3倍。同时资本入局,热门的轻食品牌被著名VC押注,轻食品类的美好蓝图就此开启。
但轻食赛道的火热最多不过2年,在2018年上半年,就传来了沙拉日记、甜心摇滚沙拉、米有沙拉等10余家创业公司关停的消息。资本对轻食品牌的关注似乎截然而止,即便是投资火热的2021年,也未曾有好消息传出。
同时,较低的入门门槛,让菜品的同质化严重,很多品牌都无法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很容易被取代。从需求端来讲,轻食在中国并没有特别强的用户基础,对于喜欢热食的中国胃来说,生冷的轻食,消费频率自然不会太高。
此外,网络营销的“失声”状态也是重要原因。
在餐饮业态极其活跃的上海市场,每天都有新的网红餐厅出现,都会有热门Brunch吸引消费者打卡。众多新餐厅不断用营销攻势,占领社交平台的高地,多频、不间断地刺激消费者。
公众号、美团点评、小红书、抖音、私域流量,每一个信息传播渠道都成了餐饮品牌营销的战场。反观新元素,长期保持佛系,近一年在社交平台上的曝光寥寥无几,最近爆出来的内容也都是在感叹“倒闭了,真的有点可惜,以前好洋气的”,新元素的高光时刻似乎只停留了过去。
疫情带来的市场剧变,让中国餐饮行业的洗牌速度加快,也许还有许多像新元素这样“活在过去”的行业翘楚,正在无可挽回地滑向生死线。
时移事易,接下来的中国餐饮行业,将掀开新篇章。
<>< class="pgc-img">0年代起士林
>天津起士林,是中国历史最久、知名度最高的西餐厅之一。很多人传说起士林的创始人阿尔伯特·起士林是德国士兵,随八国联军来到天津,曾给袁世凯做过西餐。其实不然,天津著名作家航鹰曾到德国采访过阿尔伯特·起士林的后人,讲述了他的故事。
阿尔伯特·起士林出生于1879年,年轻时是远洋轮船上的厨师,跟着轮船环游世界。大约在1904年,他随船到香港,便留了下来,在香港一家德国人开的西餐店当厨师,寻求发展机会。1906年,阿尔伯特来到天津,在一家希腊人开的饭馆当厨师,不久后便在法租界开了一爿小店,最初的店名就叫“起士林”。
< class="pgc-img">起士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