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呷哺是如何亏掉2个多亿元的?
8月初,呷哺呷哺(0520.HK,下称“呷哺集团”)已经提前预告,其今年上半年录得亏损,在8月28日最新发布的中期业绩公告中,其揭露了亏损的原因——想到呷哺吃火锅的人变少了,其旗下两大火锅品牌收入均下滑,并且又在大量关店。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营收同比下跌15.9%至23.94亿元,净亏损为2.73亿元,上一年同期则盈利240.6万元。在此之前,呷哺集团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加上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11.18亿元。
关店是呷哺集团录得亏损的重要原因。呷哺集团旗下有平价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定位中高端火锅品牌凑凑和高端烤肉品牌趁烧。今年上半年,由于商业原因,其关闭了48家呷哺呷哺、23家凑凑和7家趁烧,合计关闭门店78家。由于门店出现减值迹象,其预计今年上半年要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导致计提的相关减值损失为2.03亿元。
在关店的同时,呷哺集团也在开店,今年上半年,其新开了41家呷哺呷哺,11家凑凑,截至2024年6月底,集团门店数较年初减少了26家至1072家餐厅。
随着今年7月趁烧门店全关,呷哺集团旗下只剩下两个火锅品牌,但是两个品牌的经营情况都不乐观,收入均出现下滑,尤其是凑凑经营承压,呷哺呷哺还能维持盈利状态,凑凑则仍然亏损。
先看呷哺呷哺,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净减少17家至826家,收入同比减少了4.6%至13.13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减少35.13%至6175.8万元,净利润同比减少96.14%至406.0万元。报告期内,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从上一年同期的2.4次/天下降到2.3次/天,人均消费增加了1元至59.2元,同店销售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为-19.0%。呷哺集团指出,今年上半年整体消费力疲弱,并且公司没有举办重大促销活动,呷哺呷哺的客流到店较少,导致翻台率下跌。
凑凑
凑凑的表现要更差一些。今年上半年,凑凑餐厅净减少5家至245家,收入同比减少了28.3%至10.05亿元,经营亏损同比增加了138.10%至7892.4万元,净亏损同比扩大了277.57%至2.19亿元。报告期内,凑凑的翻台率从上一年同期的2.1次/天下降到1.5次/天,整体人均消费下降了4.4元至137.8元,同店销售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为-43.0%。呷哺集团指出,尽管其采取了增加小份菜,增加会员优惠等多项积极措施,但是受消费降级影响,客单价较高的凑凑受到了较大冲击,客流下滑。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凑凑在中国内地的降价比较明显,其在内地的人均消费减少了13.3元至120.1元。对比往年的价格,2021年-2023年,其人均消费((包含中国所有市场及新加坡)依次为140.6元、150.9元、142.3元。
只不过,实施降价的不止凑凑一家火锅品牌。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海底捞人均消费同比降低5.5元至97.4元,其翻台率则由上一年同期的3.3次/天上涨至4.2次/天。同期,怂火锅的人均消费减少了11元至110元,不过,其翻台率也明显下跌,从上一年同期的3.9次/天下跌至2.9次/天,但整体翻台率依然优于凑凑。
呷哺集团在财报中指出,今年上半年,餐饮业“内卷”加剧,降价促销、团购优惠套餐等活动层出不穷。与此同时, 租金、人工成本、食材成本等各项成本也在不断上涨,餐饮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经营压力倍增。消费者对于餐饮消费更加理性和谨慎。
今年以来,多家餐饮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确实出现下跌。不过,对比呷哺集团,多家公司仍能录得营收上涨,并且实现盈利。如,今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同比增长13.79%至214.9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9.74%至20.38亿元;九毛九集团营收同比增长6.43%至30.64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67.47%至7229.1万元;太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82%至16.13亿港元,净利润同比下跌76.35%至1072.00港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冻食品卖不动,餐饮市场难挑大梁,三全食品“顽疾”未解。8月29日,三全食品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36.65亿元,同比减少4.91%;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减少23.75%。
对于业绩下滑,三全食品解释称,报告期内受到NKA(大型连锁零售)及LKA(区域连锁渠道)系统客流量持续大幅下滑影响,同时公司对直营商超系统加强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导致直营商超系统销售规模有所下滑,公司零售及创新市场上半年营收约29.85亿元,同比下降7.5%。另外,受上半年相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影响,公司渠道费用投入大幅增加,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针对部分机器设备计提了减值准备,因此使得净利润同比下滑。
财报显示,三全食品的直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大型商超系统直营,公司每年直接与全国大型商超及区域连锁商超签订年度购销合同;二是指大客户合作,公司向特定客户提供标准化半成品及个性化预制品供应服务。根据财报数据,上半年三全食品直营模式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5.97%。
作为速冻食品龙头,速冻业务的下滑让三全食品有点愁。财报数据显示,占据三全食品营收85.7%的第一大业务速冻面米制品,上半年收入减少5.77%。其中,速冻面米分类下的“速冻老三样(汤圆、水饺、粽子)”产品收入同比减少7.77% ,毛利率同比下滑3.46%。从产品销量看,上半年三全食品速冻面米制品销量同比增加1.54%,速冻调制食品、冷藏及短保类销量同比分别下降0.8%、4.89%。
在2023年年报中,三全食品速冻面米制品的营业收入为58.29亿元,同比下降9.46%;销售量为60.95万吨,同比减少6.14%。在当时,三全食品解释称速冻食品具有囤货属性,由于上一年业绩基数较高,终端消费市场又相对疲软,导致营收下滑。除消费端变化外,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速冻食品企业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传统业务下滑,三全食品寄希望于餐饮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在财报中,三全食品特别提到,“公司餐饮市场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047.29万元,同比增长8.1%。特别是餐饮大客户部门通过产品品质改良、工艺效率提升、客户系统性服务加强等措施,推出了一系列深受连锁餐饮客户以及终端消费者喜爱的创新产品,收入规模实现了喜人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全食品表示餐饮市场“取得喜人增长”,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餐饮市场占三全食品总收入的18.56%,上半年收入增长幅度为个位数,对于业绩增长的拉动还比较有限。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三全食品存在品牌老化、产品老化、运营系统老化等问题,对公司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制约,并且创新升级迭代提速落后,没有跟得上整个消费变化的节奏。目前三全食品虽然在团餐、餐饮方面加大布局,但是整体来看当前效果也不太明显,随着未来行业更多头部企业入局,三全食品原有的品牌规模效应会逐渐减弱。
对于上述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三全食品证代邮箱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张函
哺呷哺是如何亏掉2个多亿元的?
8月初,呷哺呷哺(0520.HK,下称“呷哺集团”)已经提前预告,其今年上半年录得亏损,在8月28日最新发布的中期业绩公告中,其揭露了亏损的原因——想到呷哺吃火锅的人变少了,其旗下两大火锅品牌收入均下滑,并且又在大量关店。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营收同比下跌15.9%至23.94亿元,净亏损为2.73亿元,上一年同期则盈利240.6万元。在此之前,呷哺集团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加上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11.18亿元。
关店是呷哺集团录得亏损的重要原因。呷哺集团旗下有平价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定位中高端火锅品牌凑凑和高端烤肉品牌趁烧。今年上半年,由于商业原因,其关闭了48家呷哺呷哺、23家凑凑和7家趁烧,合计关闭门店78家。由于门店出现减值迹象,其预计今年上半年要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导致计提的相关减值损失为2.03亿元。
在关店的同时,呷哺集团也在开店,今年上半年,其新开了41家呷哺呷哺,11家凑凑,截至2024年6月底,集团门店数较年初减少了26家至1072家餐厅。
随着今年7月趁烧门店全关,呷哺集团旗下只剩下两个火锅品牌,但是两个品牌的经营情况都不乐观,收入均出现下滑,尤其是凑凑经营承压,呷哺呷哺还能维持盈利状态,凑凑则仍然亏损。
先看呷哺呷哺,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净减少17家至826家,收入同比减少了4.6%至13.13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减少35.13%至6175.8万元,净利润同比减少96.14%至406.0万元。报告期内,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从上一年同期的2.4次/天下降到2.3次/天,人均消费增加了1元至59.2元,同店销售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为-19.0%。呷哺集团指出,今年上半年整体消费力疲弱,并且公司没有举办重大促销活动,呷哺呷哺的客流到店较少,导致翻台率下跌。
凑凑
凑凑的表现要更差一些。今年上半年,凑凑餐厅净减少5家至245家,收入同比减少了28.3%至10.05亿元,经营亏损同比增加了138.10%至7892.4万元,净亏损同比扩大了277.57%至2.19亿元。报告期内,凑凑的翻台率从上一年同期的2.1次/天下降到1.5次/天,整体人均消费下降了4.4元至137.8元,同店销售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为-43.0%。呷哺集团指出,尽管其采取了增加小份菜,增加会员优惠等多项积极措施,但是受消费降级影响,客单价较高的凑凑受到了较大冲击,客流下滑。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凑凑在中国内地的降价比较明显,其在内地的人均消费减少了13.3元至120.1元。对比往年的价格,2021年-2023年,其人均消费((包含中国所有市场及新加坡)依次为140.6元、150.9元、142.3元。
只不过,实施降价的不止凑凑一家火锅品牌。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海底捞人均消费同比降低5.5元至97.4元,其翻台率则由上一年同期的3.3次/天上涨至4.2次/天。同期,怂火锅的人均消费减少了11元至110元,不过,其翻台率也明显下跌,从上一年同期的3.9次/天下跌至2.9次/天,但整体翻台率依然优于凑凑。
呷哺集团在财报中指出,今年上半年,餐饮业“内卷”加剧,降价促销、团购优惠套餐等活动层出不穷。与此同时, 租金、人工成本、食材成本等各项成本也在不断上涨,餐饮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经营压力倍增。消费者对于餐饮消费更加理性和谨慎。
今年以来,多家餐饮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确实出现下跌。不过,对比呷哺集团,多家公司仍能录得营收上涨,并且实现盈利。如,今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同比增长13.79%至214.9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9.74%至20.38亿元;九毛九集团营收同比增长6.43%至30.64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67.47%至7229.1万元;太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82%至16.13亿港元,净利润同比下跌76.35%至1072.00港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