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002186.SZ)1月19日晚间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6.9亿元-7.5亿元;净利润为-2.83亿元至-2.6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94亿元至-2.71亿元,较2021年亏损进一步扩大。
自疫情以来,餐饮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烤鸭之王”全聚德也不例外。在业绩持续下滑之时,公司也绞尽脑汁推陈出新,包括加码预制菜、联合元气森林推出年夜饭礼盒,还尝试了跨界卖酒,但均收效甚微。不过目前看来,随春节假期迎来疫情后防控政策首次放开,在旅游、餐饮复苏下,今年一季度预计公司经营有望回暖。
受疫情关店影响持续亏损,今年春节有望回暖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连锁餐饮、茶饮会员企业调查数据,其所调研的企业全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都有显著下滑,其中四成连锁餐饮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多个连锁品牌传出破产消息。可以说,活下去是2022年餐饮业主旋律。
在此大背景下,全聚德的生意也每况愈下,2022年已经是这家老字号亏损的第三个年头,并且较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此外,公司已经入不敷出,去年三季度毛利率由正转负至-7.30%。公司在业绩预告中解释称,去年多家门店因疫情影响闭店或关闭堂食,对经营产生严重影响。尽管狠抓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尽最大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公司还是难以扭转局面。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虽然业绩不振,但全聚德表示,疫情期间在餐饮、餐饮食品化两方面均有新的进展。一方面,公司的餐饮主力门店完成局部改造升级,重点项目已正式营业;全部直营门店坚持非堂食业务不放松,持续做好线下外摆、社群等渠道引流销售。从结果来看,2022年,全聚德先后完成了和平门店三层“中华一绝?空中四合院”、全聚德前门店光影餐厅2.0版及中轴食礼新模式店、王府井店全聚德?宫囍主题联名餐厅等项目的升级换新,并于2022年三季度正式营业,打造餐饮门店“产品+服务+场景”新格局。
另一方面,公司餐饮产品食品化采取多品牌、分步骤上市的策略,目前30个品类的预制菜肴和预包装熟食已通过线上、线下走向市场。随着春节临近,全聚德还推出了年夜饭预制菜。
天猫全聚德旗舰店数据显示,全聚德礼盒系列包括“德团圆”和“全家福”等年夜饭家宴礼盒,其中,售价为1888元的“德团圆臻品家宴礼盒”菜品包括手工片制烤鸭、干烧黄鱼、佛跳墙、泡椒酸汤肥牛等;售价为888元的“全家福臻品家宴礼盒”菜品除了烤鸭,还有梅菜扣肉、红烧丸子等。
不过,目前其“礼盒”类目下销量靠前的仍是价格134元、258元的烤鸭礼盒。截至1月20日,上述两款礼盒的月销量分别为7000盒以上和4000盒以上,而售价988元的“聚美味臻品家宴礼盒”,月销刚超过200盒,1888元礼盒月销量仅43盒。由此看来,年货礼盒及预制菜带来的收入并不多,目前还无法对收入起到明显提振的作用。
从线下门店来看,情况似乎更乐观一些。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受访连锁餐饮企业在北京等城市的门店来客数和销售额月环比显著提升,同比也有一定增长。需求端方面,2023年春节假期是疫情三年来首次放开的春节假期,随着春运、旅游复苏,预计家庭友人聚餐等场景下餐饮需求强劲,春节餐饮市场有望呈现部分场景下的结构性反弹。
据悉,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许多餐饮品牌重启经营,不少热门店铺甚至出现堂食排队的现象,年夜饭预订也较火爆。全聚德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以来,公司餐饮、食品销售情况均出现复苏迹象,其中北京地区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明显,外卖平台线上销售额也同比提升。由此看来,今年一季度公司的经营有望借此机会回暖。
跨界“卖酒”,业绩未增股价暴涨
业绩迟迟不见起色,全聚德还跨界卖起白酒。
据了解,全聚德去年推出了两款53度500ml的定制酱香型白酒,“全聚德?1864”与“全聚德?传奇”,二者都具有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香气优雅、柔顺醇厚、口味独特、回味悠长等特点。
天猫全聚德旗舰店显示,“全聚德?1864”售价为828元/瓶,“全聚德?传奇”售价为568元/瓶。截至2023年1月20日,两款白酒的月销量分别为200瓶、100瓶,销售数据较为惨淡。并且算下来,贡献的业务收入也尚不足成为公司营收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借着白酒的风,公司的股价却出现了飞升,甚至被各路游资炒作成为“跨年妖股”。去年12月16日至12月30日,全聚德在11个交易日获6个涨停板,涨幅高达106.23%,股价创下近5年新高,市值突破70.42亿。
数据来源:Wind
事实上,公司的两款白酒并非自产,而是采用委托加工方式,生产厂家是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宋池老窖酒业有限公司。有业内人士认为,“全聚德的酱酒属于贴牌定制产品,本身量也并不大,更多的还是属于试水,个人认为甚至还带有品牌造势、话题营销推广的目的;考虑到800多元的定价非常高了,定位在次高端和高端市场,没有品牌力的加持,短期内的销售销量也很难起来,更多的还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销售价值。”
全聚德曾在12月19日的公告中表示,“为拓宽产品线,公司采取委托加工方式推出两款定制酱香型白酒,且在天猫旗舰店等线上平台、京内京外各家门店陆续销售,并未投资上述白酒生产企业。当月21日、26日,公司也对白酒销售业绩存在不确定性、堂食恢复不及预期、经营业绩下滑给予风险提示,但还是没有阻挡资本的热情。
不过资本狂欢后,公司的股价还是迟早要回归基本面。截至1月20日收盘,全聚德股价报15.11元/股,较去年12月高点22.92元/股已跌去34.08%。(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碧月 )
点网讯:8月13日,港股市场出现波动,餐饮连锁品牌呷哺呷哺(00520.HK)股价下跌超过3%,触及历史低点。
根据公司公告,呷哺呷哺预计上半年亏损超过2.6亿元,同时其旗下品牌趁烧的全国门店已全部关闭。
截至发稿时,呷哺呷哺股价下跌1.92%,报1.02港元,成交额为277.06万港元。
本文源自观点网
星资本局消息,近日,“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00520.HK)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计上半年亏损2.7亿元至2.9亿元。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从去年贺光启接任赵怡行政总裁一职后,便开始大面积关店的动作,2021年,呷哺集团共关闭了229家门店。但在新开门店的计划上,进展却没有那么顺利。
本次公告中,呷哺呷哺将此前预测的2022年新开门店数从156家降为100家左右,减少约36%,而上半年新开业餐厅只有21家。时间过半,开店进度却只有五分之一,呷哺呷哺下半年的压力可想而知。
呷哺呷哺上半年预亏2.7亿
8月15日,呷哺呷哺(00520.HK)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称,公司预期截至2022年上半年收入约为人民币21.6亿元,同比减少约29%。净亏损同比进一步增大,相较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0.47亿元,今年上半年预亏2.7亿元至2.9亿元。
呷哺呷哺表示,上半年收入下滑和亏损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地区餐厅无法充分营业。在营城市116个,其中受疫情影响城市92个,占比约79%。
↑呷哺呷哺公告截图
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整体下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为2万亿元,同比下跌7.7%;限额以上餐饮收入4879亿元,同比下跌7.8%。线下门店反复停业和客流锐减,但无法节省租金和人力成本,让大多数餐饮同行的业绩都遭遇打击。
如海底捞(06862.HK)盈利预警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预计收入不低于16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不超过17.0%;预计净亏损2.25亿至2.9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650万元。
呷哺呷哺表示,随着各地疫情陆续缓解及本集团将继续推行各项经营改善措施,加上本集团财务状况稳健,营运资金充裕,相信业务将会好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上半年新开店21家
只完成计划的五分之一
经历了2021年人事地震的呷哺呷哺,2022年上半年仍不太好过。
去年4月,凑凑火锅CEO张振纬离职,随后不久公司董事会又罢免了行政总裁赵怡,由公司创始人贺光启亲自担任行政总裁,令资本市场一片哗然。
贺光启上任后,宣布关店200家止损,后续还将采取一系列行动挽救品牌。2021年,呷哺集团共关闭了229家门店,且主要是呷哺呷哺门店。
↑2021年,呷哺集团共关闭了229家门店
彼时,贺光启表示,近几年呷哺呷哺走了不少弯路,包括选址、管理、定位等违背了呷哺呷哺作为大众消费为主的餐饮品牌的定位,因此决定今年不再拓展门店。这种断臂止血的方式,是为了公司的持久经营。
从客单价上看,湊湊定价高于呷哺呷哺,甚至要高于海底捞。财报显示,2021年湊湊客单价为140.6元,而呷哺呷哺和海底捞分别为62.5元、104.7元。
从业绩上看,2021年报显示,呷哺呷哺集团实现收入61.47亿元,同比增加12.69%,其中呷哺呷哺餐厅仍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占比为57.3%,凑凑品牌收入占比39.3%,但同比增长将近4成。呷哺呷哺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收入的增长,主要因凑凑品牌的收入大幅增加所致。
呷哺呷哺集团大面积关闭呷哺呷哺的同时,或计划新开更多的湊湊门店。贺光启表示,湊湊已成为呷哺集团第二条高增长曲线,根据市场测算,湊湊的市场位纳量达800至1000家,未来三年,湊湊仍持续扩张,每年新开80家至100家门店。
但这一进程并没有如想象般顺利进行。
今年3月份,呷哺呷哺预计2022年新开门店数量将会有156家。但在本次公告中,预测全年开店数量只有100家左右,减少约36%,而上半年新开业餐厅只有21家,其中主要以湊湊品牌为主。时间过半,开店进度却只有五分之一,呷哺呷哺下半年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级市场上,6月28日,呷哺呷哺股价创出4.53港元/股的阶段新高后便步入下行通道,截至8月18日收盘,呷哺呷哺报收每股3.16港元,累计下跌30%以上。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谢雨桐
编辑 余冬梅 郭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