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所有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品牌官
- 作者|品牌官
引言:蜜雪冰城开遍大江南北,甚至还在国外成为了外国人的新宠儿,可他的“亲儿子”在国内却遭老罪了!
蜜雪冰城在国内有着“雪王”的 称呼,以低廉的价格收割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在最新奶茶品牌排行榜中,蜜雪冰城的门店数是最多的,全国将近3万家,混的可谓是风生水起。
图源:餐战出品
>如果说蜜雪冰城在奶茶饮品界混的好,那它的“儿子”——幸运咖在咖啡界可是受尽了苦楚,刚露头就被秒的程度。
幸运咖身为“富二代”,自己“亲爹”的光是一点没沾上,原以为会在咖啡界平步青云。
可终归还是不敌白手起家的瑞幸和库迪,现在还要面临闭店的处境。
“亲儿子”惨遭滑铁卢
昔日排队盛况不再
7年了,幸运咖因为是“雪王”的咖啡子品牌,自然很多人都会去捧这个场,毕竟蜜雪冰城的国民度在我们国人心中还是很高的。
通常而言,国内大部分幸运咖门店旁边都会开着一家蜜雪冰城。
为什么这么讲呢?
毕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更何况是自己的“亲爸爸”!
一方面,蜜雪冰城是想借助自己的流量去给这个“亲儿子”引流。
毕竟国人对老国货爱屋及乌的热情日益高涨,幸运咖能否抓住这泼天的富贵和流量呢?
但现实往往没有预想的那么美好,一边憧憬着复刻蜜雪冰城的“低价”。
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库迪、瑞幸、tims、manner等等咖啡品牌,硬是让幸运咖的处境更为尴尬。
不单销量不佳,不能给蜜雪冰城添砖加瓦就算了,眼看着业绩和口碑一年不如一年,估计“亲爸爸”心里也不好受吧~
在2022年初,幸运咖的门店数量都已经突破了500家,多家幸运咖门店出现了爆单现象,四线城市的店单日营收突破了1.6万,出杯量超过1500杯。
幸运咖在三四线的门店分布比较多,这个营业额在四线城市中已经是非常乐观的了。
同年,幸运咖在不同城市线级学校占比数甚至比瑞幸还多。
幸运咖在新一线城市占比高达29%,而瑞幸占比还不超过13.56%,幸运咖足足是瑞幸的两倍之多。
图源:极海品牌检测
>可以看出当时幸运咖的势头正猛,颇有种要和瑞幸来个一决高下的味儿了。
没想到事与愿违,蜜雪冰城都自降身份,将自己的流量分给了幸运咖,企图带飞这个“亲儿子”,可最终只是昙花一现。
仅仅不过一年时间,幸运咖的风头却大不如以前了。
截止2023年,幸运咖已经关了359家门店,当时国内幸运咖总数高达2800家,23年的闭店率却将近13%。
图源:窄门餐眼
>< class="pgc-img">图源:窄门餐眼
>从数据上来看,幸运咖2023年7月份关店数据开始激增,平均每个月都会关店60家左右,到了11月份之后,门店的关店数开始超过新开店门数。
幸运咖的增长趋势整体处于一个下滑的状态,2024年的关店数也是超过了新开店门数,开始进入到了一个负增长状态。
图源:极海品牌监测
>< class="pgc-img">图源:窄门餐眼
>从以前的排队购买,一天爆单1600杯,到如今门店人烟稀少,店员都比顾客多的景象,蜜雪冰城的“亲儿子”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僧多肉少
幸运咖只不过是价格战中的牺牲品
现在的商战打的那叫个精彩啊!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的是津津乐道,巴不得商战打的再久一点,反正最后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占到便宜。
笔者记得咖啡界商战最开始打起内卷第一枪的当属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了吧!
瑞幸咖啡在前几年本来就挺火的,价格比星巴克低,味道还不比星巴克差,自然成为了打工人手中人手一杯的“时尚单品”。
图源:百度
>瑞幸可能觉得还不够,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于是就整些花活来卷咖啡界的各位“大佬们”。
2023年2月整出了9.9的咖啡,可别提消费者有多高兴了,这羊毛必须得薅,就连路人吃瓜群众可能都会被吸引来凑个热闹。
所以,自9.9元价格战打响以后,瑞幸的营业额数据可不要太好看。
从9.9元价格之后的每个季度的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每个季度都在上升,从2023年3月的8255万美元到9月的1.36亿美元,短短6个月,净利润足足提高了将近6000万美元。
图源:新浪财经
>从这数据来看,瑞幸想要年入百亿根本不是梦!
于是在2023年4月库迪也不甘落后,立刻推出了8.8的咖啡,这两家的梁子应该算是结上了。
但是你们两家打架归打架,可别带上我们的幸运咖啊!
幸运咖价格本来就够低了,瑞幸和库迪是大降价了,幸运咖还能降哪里去,难道让它们卖1.1元啊,那它们还要不要吃饭了。
幸运咖是不敢卖1.1元,但是它敢卖6.6元,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波操作实在是6啊!但是此时出手,已经为时已晚!
瑞幸和库迪这两大商战中,咱幸运咖还是别来凑热闹了吧,毕竟人家梁子早就结下了,幸运咖横插一脚,人家瑞幸和库迪可没把你当对手。
瑞幸和库迪这两家还是蛮有意思的,这梁子结的早早的,瑞幸前脚请易烊千玺、肖战来代言,库迪后脚就请王一博、范丞丞来代言,非得跟瑞幸比上一比。
瑞幸与茅台联名推出酱香拿铁,库迪就与五常大米联名推出米咖,并配文深夜的酒伤您的肝。
狠实在是太狠了,这库迪就非得死咬住瑞幸不放。
要说这两家梁子结这么深归根结底还是内部之间的恩怨情仇。
大家绝对想不到,库迪咖啡的创始人也是瑞幸咖啡的创始人,传闻他由于某种原因这个创始人被踢出了局,他一气之下便创立了库迪。
从此商战是一发不可不收拾,只要有瑞幸的地方,方圆不远处总能看到库迪的身影,实在是太抓马了,好像在看什么复仇大爽文。
这就是为什么笔者说人家兄弟打架,幸运咖来凑个什么热闹,不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好。
其实笔者认为,幸运咖价格太低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笔者理解幸运咖想像蜜雪冰城一样用低廉的价格去拓客、引流,但是幸运咖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
那就是咖啡和奶茶的地位在人们心中是不一样,咖啡就像是高端的代名词。
咖啡的受众人群大多都是打工族和商务精英,每天去上班,手中拿着星巴克好看还是幸运咖好看,那肯定是前者啊!
不然为什么价格这么高还有那么多的人趋之若鹜,真的是因为它有多好喝吗?那倒也不见得!
幸运咖一开始就给自己打上了便宜的这个标签,但是忘记了大部分的人们喝咖啡根本不是贪图你的便宜,自然不会受到这群人的青睐。
如果图便宜那还不如买一杯蜜雪来的更划算呢!
其次就是幸运咖的价格一开始就定的太低了,完全就没给自己留过退路,大部分的产品都集中在6元左右。
只要价格战一打响,幸运咖的弊端就一览无遗了,根本就不吃香,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赚得个盆满钵满。
最后一点就是幸运咖的产品都太没有特点了,幸运咖的拿铁、美式不知道为什么就让笔者没有想去购买的欲望。
像瑞幸的生椰拿铁,库迪的生酪茉莉拿铁,星巴克的抹茶星冰乐,这些拿出来都能打,好评如潮。
幸运咖的卖品在这里面似乎就没那么出众,没什么特点能够让人记住。
更何况瑞幸和库迪以及幸运咖这个价格说降就降,也不经会让我们去怀疑这从中得有多大的利润啊,咖啡的成本到底是有多低,降成这样都还能赚钱,实在是离谱!
至于幸运咖的味道什么的,笔者也不好随意去定夺,毕竟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都不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分析了这么多有关于幸运咖越来越不景气的原因,全是笔者个人的想法,至于事实是怎么样的,我们也无从得知。
幸运咖也只不过是恰逢赶上了这波价格战,进而被伤害的体无完肤啊!总之像幸运咖这种大起落落落的品牌实在是太多了。
饮品市场大浪淘沙
竞争不过?那就只能遗憾出局
咖啡届都斗的这么凶,更不要说奶茶届了。
现在的奶茶品牌五花八门、争奇斗艳的。像蜜雪冰城、喜茶、茶百道简直就是现在奶茶届的巨头。
图源:百度
>以前红遍大街小巷的奶茶品牌都已经基本看不到身影了,像贡茶、地下铁、coco、益禾堂这些都好像已经主流退出市场,快不复存在了。
就拿当时的奶茶界佼佼者贡茶来说,笔者第一次知道的奶茶品牌就是贡茶,简直不要太火!
但是现在的贡茶却从7000多家店铺骤减至现在200多家,从曾经销量77万到如今的22万,这个差价不是一般的大啊!
图源:微博
>< class="pgc-img">图源:微博
>贡茶的衰败凸显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在没有商标保护和品牌忠诚度的支撑下,即使是数量庞大的连锁也难以抵御市场的冲击。
贡茶、地下铁、益禾堂这些落寞的老牌子奶茶都有几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创新、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以及没有产权保护意识。
现在的奶茶市场是越来越饱和了,如果自己的产品没有一个主打的并且让受众格外喜欢的点,那它很难在众多奶茶市场中脱颖而出。
就拿前几年突然爆火的喜茶,它为什么会火并且在奶茶品牌中一骑绝尘,就是因为它非常注重创新。
在喜茶之前,很多奶茶店,像什么大口九、绿岛村等,说是奶茶其实全部都是用粉勾兑的,水果味的奶茶也不是真水果做的,而是水果粉冲兑的。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顾客没办法得到保证,凭什么让顾客为了你们这些伪劣的饮品去买单?
既想要割我们消费者的韭菜,又不想在自己产品中花费心思,这种终究只会使害人终害己。
但是喜茶却和这些奶茶店都不一样,他们每一款都是自主研发的,一遍遍试出来的,实实在在的茶,实实在在的水果。
配料表都是公开透明,能让顾客放心的,这样诚意满满充满创新的奶茶,消费者会不买单吗?
图源:喜茶门店
>< class="pgc-img">>而且贡茶、益禾堂这些奶茶品牌的山寨店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益禾堂,一条街三家益禾堂,两家都可以是假的。
其实有很多商家是不知道自己投资的是山寨店,甚至有商家自爆称负债创业做餐饮,被山寨奶茶套路,12天赔光了40万,最后只能割肉及时止损。
像贡茶、益禾堂等奶茶店没有产权保护意识的行为,不仅会破坏自身品牌的影响力,还会让消费者权益受到影响,以及投资者被山寨奶茶店割韭菜。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加速了品牌的衰弱,总的来说,这些奶茶行业的变化提醒我们,无论是多么风靡一时的品牌,都要不断的创新和适应市场。
成也奶茶,败也奶茶!奶茶和咖啡都是茶饮,说到底都只是解乏止渴的饮品,是供需品而不是必需品!
虽然幸运咖和这些奶茶品牌衰败的原因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都告诉了我们快速扩张和短期内的盈利很容易,但是想要长久的生存,就必须要有持续的产品创新以及精细的品牌管理。
写到最后
幸运咖作为蜜雪冰城的“亲儿子”,其实笔者还是希望幸运咖可以力挽狂澜,能够重新找回在咖啡届的一席之地,希望幸运咖可以像它的名字一样一直幸运下去。
更加深入的了解幸运咖的处境,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每日为您探索品牌秘密,读懂国内外消费市场!致力品牌营销、新科技、新消费,欢迎关注@品牌官
话说得好,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半小时就能送达的奶茶店。
但即使是身经百店的资深奶茶人也根本想不到,你喝的奶茶其实不是你以为的奶茶。
前两天那个鹿角巷真店才开100多家、就有了7000多家山寨店的新闻,就把办公室里一群人都整懵了。
“7000多家?那我岂不是从来没喝过真的?”
< class="pgc-img">>怪不得群里每次点奶茶说到鹿角巷,都会有人给出完全相反的评价。
有人猛夸丝滑喷香永远滴神,有人怒斥难以下咽:“上次买了一杯鹿角巷,喝完我舌头都蓝了。”
最难喝的和最好喝的都叫“鹿角巷”,但争论的双方看完新闻还是没法确定,究竟难喝的那个是真的,还是好喝的那个是真的。
想查查官方网站,好嘛,搜出来一串“品牌官网”“总部官网”“中国官网”,根本分不清哪个才是官网;
想看看有没有官方微信,宛如在玩大家来找茬,一溜公号连认证的公司都没有重复的。
正当大家为此啧啧称奇之际,隔壁工位的老王波澜不惊地瞥了一眼:
“这算啥,我还在老家喝过'张雪の茶'呢。”
在看到张雪の茶の照片前,很难想象一家奶茶店要怎样才能集齐这么多个同行的要素。
它同时拥有“奈雪の茶”同款嫩绿色方块logo;
via.潇湘雨BoBo
>和一个能让人想起“沪上阿姨”的卡通人物头像logo。
左图来源:@阿辞今天发财了吗
>据老王形容,他看到这家店时心情十分复杂。
三分震撼,五分想笑,剩下两分竟然有一丝……亲切。
毕竟他一年才回一次十八线的老家,熟悉的生活场景都在大城市里。
站在这家处处眼熟的奶茶店门口,老王难以自控地萌生出他乡遇故知的魔幻感受。
魔幻的当然不只是这一家店。
老王很快就发现,只要离开CBD,世界到处是惊喜,奶茶文化最博大精深的秘密,都藏在十八线小城里。
那里早已不是老王记忆中那样,奶茶店统一开在学校门口500米,清一色挂着塑料树叶子,一分钟就能冲泡好的糖精奶茶两块五一杯,墙上全是“我喜欢你”“勿忘我”的便签贴纸。
如今的十八线小城,什么车厘子草莓水果茶,什么啵啵奶脏脏茶,这里跟CBD打工人共享着同样的菜单、同样的门面。
这一度让老王热泪盈眶,觉得家乡消费水平果然蒸蒸日上。
直到他奶茶喝了一半才不小心发现:“咦,喜茶前面怎么多了一个字?”
via.@美得要命_昊
>按理说这也不算稀奇,毕竟被模仿是大牌的宿命。
但小县城奶茶江湖之诡谲,就在于它们不仅善于描摹大牌的面孔,也善于拿捏平价品牌的精髓。
从二三十元的喜茶奈雪,到十元档的一点点、蜜雪冰城,纷纷在小城街道上变幻形态,疯狂繁殖。
via.@ononeko via.@ononeko
>它们无一不在模仿学上建树斐然,甚至分出了好几种不同的流派。
上面这种在大牌名字前面加上一两个字的,我愿称之为冠姓流派。
别以为这一派的秘诀只是加字,真正的巧思其实在于门店配色及灯光的搭配艺术。
不信你看下图这块招牌,在深浓夜色的包围中,“益禾堂”三个字闪烁着令人安心的光芒。
via.@霓嵐
>起码得视力5.0、且闲着没事干的人,才会在盯着招牌一分钟之后发现,前面还有两个字根本没亮。
via.@霓嵐
>年轻人不要掉以轻心,以为这种小伎俩不可能瞒过你的火眼金睛。
毕竟连老王这种阅尽天下奶茶、自诩Vista杰伦的老手,也在此翻过跟头。
奶茶店的小妙招包括但不限于外卖图上logo只放眼熟的那一半、店名上把“热麦”“垚燚”等字眼放在“益禾堂”“一点点”后面;
反正能让耳聪目明的少男少女,顺顺当当地走过下单环节。
但老王尤为感佩的是在下单之后,面对顾客的质疑和差评,他们也能反驳得有理有据:
“我们有写名字呀!你都没喝就给差评,这对我们不公平!”
老王刷到这条回复时沉思了许久,没能反驳。
via.@那你很棒棒的啊
县城奶茶店还有一种更为精妙的小技巧,不在别的品牌上加字减字,而是调换文字的组合方式。
原理大概是这样的: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
老王亲测有效,当时他死心塌地坚信自己看见的就是蜜雪冰城。
要不是他上小学的外甥忍不住把招牌上的字朗读出来,老王恐怕到现在也不会发现事情的真相。
如果老板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的话,还会在字形上做一些改动。
比如这一家,老王说他看了五分钟才反应过来这是冰城蜜雷。
还是一道诞生于1977年的陈年老雷,穿过半个世纪的时光,狠狠劈在了老王的心上。
什么叫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就叫假作真时真亦假。
每个站在它面前的人都仿佛被施了混淆咒,字都认识,但都认错了。
所以说老王时常规劝我们,没事多出去走走看看,不然很难真正感受到小城奶茶店主对招牌的执着。
他们不仅精通模仿学和混淆咒,还善于发散思维,抓取关键文本再创作,用写衍生同人文的热情来打扮自己的小店。
比如下面这家“HI TEA”,保留关键元素和神态,但把头发留长了一点,把下巴削尖了一点,顺便还文了一下眉毛。
仿佛在塑造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他。
就是不知咋想的,额头给整秃了,显得过于写实,老王看得头皮一紧。
说起来这个logo的同人创作真是格外多也格外卷,平面的玩不出花来,店主们连立体空间的想象力都用上了。
有网友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远在老家的朋友发来问候:“你见过喜茶logo上那个小孩儿正脸长啥样吗?”
长这样——
via.@麻辣情医吴迪
>这就是同人创作的魅力,能达到一种好像一样、但又很不一样的哲学境界。
就算不能说是同一个人,也能让人怀疑他们有什么亲戚关系。
思及此处,老王突然有了新的领悟。
以前他总是浅薄地认为,小城奶茶店种种努力,都是为了“学得像”,越像越好。
但“像,又不完全像”或许才是它们真正奋斗的方向。
毕竟大街上除了那些精妙的模仿学案例,也多的是这种毫不走心的行为艺术。
这样的模仿程度,连老王上小学的侄子都糊弄不过去。
还有这种究级缝合怪类型的,天下名茶三千它各取一瓢, 看起来已经很努力了。
可实在是……很难达到让人认错的效果。
老王思前想后,认为只剩下一种可能。
这些奶茶店,也许只是在用一些俏皮的方式,来引起你的注意。
也许是被奶茶店的重重包围搞出了一些斯德哥尔摩的症状,总之老王这么一想,仿佛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让常年漂泊在外的他感受到了故乡小城的温柔。
是的,老王不得不承认,走在到处都是奶茶店的大街上,他第一眼注意到的都是那些“眼熟”的奶茶店。
一手把奶茶市场炒热的大牌们,已经形成了铺天盖地的认知度。
如果不搞得“像一点”先混个脸熟,或许面临的就是根本没人看得见的局面。
更现实的门槛是,奶茶市场从一线城市不断下沉、不断扩张,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上车。
豹变采访过一位在小城开奶茶店的小老板,他加盟的是一家装修风格、菜单,都与蜜雪冰城“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品牌。
为什么不直接选前者?因为后者的加盟费还不到前者的一半。
为知识产权和品牌付费的意识,远没有奶茶本身那么普及。
当然,种种现实考量,无论如何也不能作为“侵权合理”的借口。
被伤害的不只有“认错了”的消费者、辛苦经营品牌的苦主,还有那些正经想加盟的小店主——
下定决心,投入巨大,干了许久才发现,自己竟然开了个假店。
不仅投入打了水漂,可能还要面临赔偿。
央视财经报道里那位开了假鹿角巷的店主,断断续续投进去一百多万,才发现自己加盟的是个假牌子。
矛盾的是,即使是最支持打假的人,也时常无奈地发现,自己早在不经意间为模仿者买了单。
比如我灵机一动去翻了一下外卖软件上的奶茶订单,结果给我看傻了:
以为自己经常喝的是Coco,结果上个月我分别点过Coco lucky、Coco li、Coco mood,就是没有一家是Coco。
晃眼一看都是差不多的色调,连英文字母和汉字的位置排列都一模一样。
那些年我点过的Coco们……
最诡异的是我不仅没有看出来,甚至没有喝出来,完全没有感受到那几次奶茶喝起来有什么差别。
不禁陷入沉思:我这辈子真的喝过Coco吗?
上网一查,被舌头欺骗的不只我一个,口味倒挂俨然已经是奶茶江湖里最流行的都市传说。
时常看到有人分享魔幻体验——买到了一下某家著名奶茶店的“山寨”版,结果发现比原版好喝。
这就十分令人纠结了,4块钱就能喝到的美味柠檬水、加满全家福的料也不超过20块的小店,与动辄“50元起送”的大牌最关键的差异竟然不是口味,而是价格。
在一线城市里或许还有维权的防线,可在品牌鞭长莫及、消费水平追不上大牌定价的小城里,人们好像已经习惯了奶茶店种种乱象的存在。
去年蜜雪冰城刚在一线城市走红的时候,很多人评论说,“蜜雪冰城不嫌我穷,我也不嫌它土。”
廉价的奶茶粉、果浆糖浆的盒子明晃晃地摆在店里,从不掩饰自己家很多勾兑产品、用料远不及大牌高端的事实。
但跟高端大气上档次、仿佛每杯奶茶都要讲一个中产故事的大牌奶茶比起来,这样明码标价的粗糙,反而让打工人心生宠溺。
在精致生活的大梦里转了一圈,发现还是消费下沉更适合自己。
太阳底下无新事,所谓的小城山寨多,其实也是同样的故事。
小城“包容”奶茶店乱象的原因,就像CBD里月薪过万的打工人也会爱上蜜雪冰城一样。
相比起广告图片里那华丽而昂贵的诗与远方,下班路上真正想要的不过是喝杯茶而已。
《玉林晚报》报道,广西玉林城区多家“益禾堂”门店一夜之间“改名换姓”。这也是目前该品牌3.15日发布“严正声明”以来,打假效果最为集中的一次体现。
山寨“益禾堂”门店改名
益x堂、益乐x……
在业内人士眼中,广西已成为山寨益禾堂的“沃土”。快报后台不少读者留言,一条街5家、一个城区上十家假益禾堂,早已见怪不怪。
< class="pgc-img">>此次益禾堂打假行动,直接丢了颗炸弹至山寨重灾区,让不少假店被迫更名。
据悉,玉林区不少爱喝奶茶的市民发现,不少奶茶店昨天还是“益禾堂”,今天就变了名字。玉林玉州路、教育中路、美林街等街道,不少 " 益禾堂 " 店面的招牌已改名为 " 益禾 ×"、" 益乐 ×"、"×× 烤奶 " 等,有的店面甚至把招牌拆掉后继续经营。
< class="pgc-img">>玉林人民中路的一家已改名为 " 益 ××" 的奶茶店,老板称更换名字的原因是换了加盟商,后又改口说" 最近被查了,所以改名经营 "。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玉林晚报/
一名山寨 " 益禾堂 " 的加盟商反应,当时加盟时,总部曾表示,若加盟后被正规品牌起诉,会有解决办法。现在正规品牌对‘山寨店’开始调查,要求停止侵权,所以才连夜撤换店名。
益禾堂广西分公司回应
还将扩大范围
据益禾堂广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9 年 9 月开始,总公司就已成立维权部门,收集侵权证据,并在今年将证据投诉到玉林市市场监管部门。
接到投诉后,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调查核实后,对侵权的店铺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经营者将店面招牌名称、包装杯、打包袋等有 " 益禾堂 " 字样的所有物品进行销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玉林晚报/
截至 4 月 20 日,城区大部分侵权店面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近期执法人员还会抽检整改情况。
益禾堂公司统计,仅玉林市玉州区就出现了近 80 家侵权店铺。接下来,该公司还会对博白、北流、容县等各县市区进行调查取证维权,加大力度打击侵权行为。
今年3月15号,益禾堂在其公众号中发布文章称,将通过行政举报和法院起诉的方式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从目前广西的打假行动来看,该品牌今年打假决心已然坚决。
< class="pgc-img">>此前,益禾堂创始人曾表示,即使今年疫情影响,但对于拓店目标仍然充满信心。有人总结过益禾堂每年的店面增长均是翻倍增加,若按过往规律计算,今年益禾堂数量估计会至6000家左右。
而坚决的打假行动,除维护总部及加盟商利益外,或还有为市场拓展“清障”的作用,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