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推广的餐饮老板不是一个好老板,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虽然很多餐饮老板在餐饮经营方面有很多经验,对出品研发也能讲出个一二三,但是在门店的营销推广这块就是外行了,不管公司规模多大,还是要懂一些基本的营销推广手段,懂营销的老板更容易把门店做起来。
< class="pgc-img">>那么餐饮常用的营销手段有哪些呢?
一、活动营销
活动营销是大部分餐馆惯用的营销手段,也是比较有效的营销方式。餐饮门店做活动营销一般分为这几个目的:提高收益、提高客流量、提高复购率和增加趣味性。不同的目的活动形式不同,分别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提高收益的活动:满减或满送活动,消费满100减10块,满200减30元,这样消费者如果消费不够满减的金额,会额外点一些菜品用以凑单,从而提高了客单价和营收。有一次我在吃猪肚鸡时,为了凑够200元还额外点了份蔬菜,这种方式提升收益效果还是不错的。
提高客流量的活动:三人同行一人免单、指定群体打折等。这样的活动形式设定参与门槛,让符合条件的用户获得自重感,从而增加到店的动力。活动营销时,有时候限制的门槛越高,参与的人数相反越多。
提高复购率和增加趣味性的活动无外乎充值返现和搞些快闪活动之类的,让消费者玩起来。
二、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的策划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刷屏的事件即便是公关公司都很难保证效果,那适合餐饮老板做的简单事件营销是什么呢?这里举一个简单可行的例子。
做一份超大份单人餐,设置10分钟吃完当餐免单的活动。一般情况下,这份超大份单人餐价格在100~200元左右,不仅仅可以为店面带来收益,还能获得话题量。
对于这份超大霸王餐的分量要拿捏得到,保证有1%的概率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完全做不到,消费者就不会来参与了。要那种刚刚好,不多不少的量最合适。深圳有家汉堡店上这样的活动,每天有二三十人参加,大概两三人完成,很多人会发圈宣传,在品牌曝光上很有帮助。
三、颜值营销
豆腐西施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在资讯如此不发达的古代都能传播开来,试想下奔着去看豆腐西施的想法去买豆腐的人是不是很多?这就是颜值营销的一个例子。
颜值营销可以在菜品、装修、人员的颜值上想办法。高颜值精致的菜品能够吸引到消费者前来打卡,有个词叫成图率。如果你的菜品够精致,是能够让消费者主动拍照发朋友圈的。装修的颜值就需要做VI设计了,需要一个品牌设计系统工作来配合,就需要花钱了。
以上2个颜值营销如果做不来,还有最简单的方式,提升服务人员的颜值也是一条出路,有的门店专门找肌肉型男做服务员,也在网上获得了一波曝光。
这三种营销方式大家学会任何一种,对店面的经营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不一定都要尝试,可以先找其中一个来试试,找找营销推广的感觉,实践出真知,做几遍你就知道怎么做了。
说做餐饮不难,找一个店面,一种模式,一个目标,几个人就好了,但,难就难在生存,要想将餐饮店不亏损,长期有盈利,必须要学会以下6种经营模式,你知道的有几种呢?
< class="pgc-img">>口碑营销
做产品口碑是必须要有的,餐饮更要从服务、味道、颜值等地方入手,做好口碑就是为下一个的回头客,或是口口相传等做好基础。
情感营销
为什么有回头客?因为客人已经对你的店铺有了情感。现在很多火锅店、自助餐都会实施“免费送”的小吃,成本低,但可以提升食客对你店铺的好感度,增加“回头客”的频率。
< class="pgc-img">>口味营销
如果一个店铺有不少老顾客惦记,那他家的口味一定不会差,“好吃、想再吃”是一个顾客对餐饮店铺的高评价,也是对外宣传的强有力助手。
菜单营销
很多菜单是很简单粗暴的,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什么菜品,用了哪些食材,辣不辣等,如果你将一个菜单划分下,推出儿童套餐、情侣套餐、周末套餐等,进行特定宣传,进入的人群就会有更精准的划分。
< class="pgc-img">>体验式营销
对于现在的人,除了吃,可以亲手体验,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平台,可以自由搭配和操作,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
网络营销
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时代,走在哪儿都是网络,通过微博、购物平台等进行宣传,根据店铺情况扩大店铺知名度,增加就餐人数,是一种节约人力物力的模式。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营销模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有更好的模式可以和重庆厨老倌一个聊聊哦!
在做餐饮,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更加讲究营销策略。要想把自己门店做得客似云来、发扬光大,那就必须学习一些营销技巧。
餐饮店开业之后,营销成为重头戏。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做好“营销”成为门店经营的重中之重。
围绕“营销”要解决的就是两件事:
1、让人知道来购买
2、让已经买的人多次购买
正处在信息大爆炸的媒体时代,人们接受信息渠道多样化以及方式多元化,比如,线上信息渠道有微信、微博、头条、朋友圈等,线下的信息也是如此,传单、海报、音频以及视频等。
在这个比创意、拼脑洞的年代,餐饮商家除了深耕产品外,也都在绞尽脑汁发力营销。的确,好的营销犹如一柄钢刀,能迅速切入市场。
本文分享一些餐饮营销案例,能让你茅塞顿开,灵感爆棚。
01
在餐厅营销的手段里,打折促销一直都是有效的。不过,只为打折而打折的营销是不明智的。单纯的模仿热门营销方式,顾客会有麻木不买账的那天,更会容易陷入到低价竞争里。
餐饮人想要抓住消费者喜欢省钱、占便宜的心理进行营销活动这无可厚非,但是想让顾客无论是否打折,都会愿意前来消费的话,我们仍需要在优惠造势的基础上融入些新思路,来升级你的营销手段。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慢慢培养出来的,不是亏钱惯出来的。
如何打造忠实消费者,让顾客觉得不消费就是一种损失?为新品营销的星巴克就为我们做了一个示范:
只要在星巴克任意消费,都可享受新品买一赠一的优惠。本身新品的限时推出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半价的优惠会让大众觉得错过这次消费机会会很可惜。
当你拿到半价消费的小票时,就意味着你又多了一次三天内可以半价的机会。这时不管你是再拉一位朋友尝试一下其他口味,还是将小票转送给同事朋友,只要在期限内再次消费,凭小票就又有了再半价消费的机会……如此反复,无限循环……
就是利用消费者的这一心理,自发带动成了一种连锁反应,以一带一的方式,刺激着你一次次不断消费,同时也在不断扩大消费群体,提升消费频率。
不过,所有的营销开始前都需要精细化计算,顾客们是愿意为星巴克这种看似优惠的行为所买单的。但不要一味做亏本生意,这是在自掘坟墓。
02
当下,越来越多餐饮人注重会员营销,有的品牌做到了业界称赞。有的品牌似乎仍未找到窍门。
但当会员营销这一理念进入市场后,很多商家没有以划分层级的方式来区分会员权益,更没有运营策略和措施。
因此,当刚加入的会员享受与高等级会员一样的权益时,商家的分级会员制就会受到质疑,顾客会觉得会员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忠诚度也会受到冲击。
以星巴克的会员营销为例。
星巴克的会员卡一张88元,升级之后甚至更贵。一张会员卡里面包含有一张早餐券、三杯买一送一、一杯免费升杯,限时3个月用完。
虽然这只是一张小小的会员卡,但在这背后,我们可以发现星巴克精心设计的小套路:
①故意设置“早餐券”,是希望消费者在购买咖啡时也顺便买一些糕点,从而培养顾客“早餐去星巴克”的消费习惯;
②买一送一,就是两杯,来消费的顾客一般都会携伴同行,而同行者也将有机会成为星巴克的潜在顾客;
③一杯免费升级,升级的成本并不高,但消费者却有一种心理,券是自己买的,要用掉才不吃亏,而且他们在升杯后往往会发现,比之前的杯子大了不少,或许至此就养成了升杯的习惯;
④限时使用,一般消费者的心理是有券都会尽量全部用掉,这就吸引了顾客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重复消费,形成了一个很好的闭环模式。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星巴克在国内的会员已经达到千万级别。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星巴克完善的会员体系,能够使营销和盈销形成一个闭环。
03
通常我们做营销,很大力气都花在了餐厅外,以提高品牌认知度,吸引顾客到店消费。
但其实,那些已经进店消费的顾客,也应该是重点营销的对象。顾客从进店、点餐、离店,处处都是可以营销的地方。
1、顾客进店前的营销
比如在顾客进店之前,很多顾客在吃饭选择餐厅时,都有选择困难症。但是果你在餐厅门口设置有趣的环节,把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那么,就能提高消费者踏进你家餐厅的可能性。
前段时间抖音上比较火的挑战“10秒免单”模式,就被一些餐厅采用了。客人到店就餐,即可参与挑战10秒活动。参赛者按到秒数为10:00,即为挑战成功,当餐免单。
这样不仅吸引了顾客,还能让他们主动传播。
2、顾客等位时的营销
很多餐厅高峰期常常有顾客在门口排队等位的情况。等位时间一长难免引起顾客的抱怨,导致顾客流失。而优秀的餐厅则会利用这一过程,提升顾客体验。
比如一家烤鱼店,在排队高峰期会给排队候餐的顾客发电影票。只要排队时间预计超过2小时,就可以取完排号单先去看一场电影,再回来吃烤鱼。
这样一来,对于顾客来说,等餐也变成了一种享受。而对于餐厅来说,让顾客提前有所收获,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降低排队流失率的问题。
3、顾客点餐时的营销
顾客进入餐厅后,接下来就要开始点餐了。在这个环节,我们也是可以给顾客制作一些“小惊喜”的。
比如天津一家餐馆推出一道菜叫“随心所欲”,顾客如果点了这道菜,并不知道会吃到什么样式的菜,一切都是未知的。
而且,这道菜值多少钱,并不是由餐厅来定,而是吃这道菜的顾客。顾客觉得值多少钱,就付多少钱。
通常,菜品的定价由餐厅决定,这样的活动,反其道而行之,把主动权交给了顾客,带来不确定性,也带来意外和惊喜。
除了刚刚探讨的几种宣传营销方式之外,还有渠道与形式的多元组合,这些都是为了完成品牌的宣传与推广的目的而制定的。但宣传也好,推广也罢,营销并不是哗众取宠,也并非仅仅是让更多人知道就够了,而是肩负着得到更多人的信任与信赖的使命,而这恰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营销是术,产品是根”,这才是最重要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