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我在原来的村集体有土地经营权,直到国家对土地进行确权时,我才发现我在村集体没有土地经营权,我要求被告A经济合作社分配土地经营权给我。”原告这一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近日,化州法院审理这样一起侵害集体经济成员权益纠纷案件。
案情回顾
原告张某原是被告A经济合作社的村民,于1996年12月落户化州市区(户口性质为居民户口),在A经济合作社进行第二次土地轮包时,原告张某没有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2017年,原告张某向被告A经济合作社提出申请,要求承包土地,双方多次协商无果,为此原告张某将被告A经济合作社起诉至化州法院。
化州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张某的起诉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依法裁定驳回原告张某的起诉。原告张某不服,上诉至茂名中院,茂名中院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法官说法
享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是享有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条件。在本案中,原告张某于1996年12月落户到化州市区,其是否仍然具有A经济合作社的成员资格尚未确定。由于农村集体经济成员身份在实践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承包法》也只是做出衔接性规定,对确认农村集体经济成员身份的原则、程序等留给其他法律法规具体规定,而根据《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第八条第二款第(四)项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由本组织成员大会表决通过。组织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四)成员资格及其权利、义务……”和第九条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成员大会。凡涉及成员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成员大会讨论决定”的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定关系到成员的切身利益,应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治管理的事项,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认问题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应按照“行政处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程序处理。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的规定,原告张某即使具有A经济合作社成员资格,其没有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而不是向人民法院起诉,为此,化州法院驳回原告起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陈晓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洪权
源:经济参考报
油茶是备受关注的脱贫致富产业。如何将油茶种植好?金融在扶持农业产业中如何发挥作用?怎样将油茶产业链进一步做强做大?《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深入“全国油茶示范县”——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感受来自田间地头的创新气息。
“上山打油”:
返乡创业者的油茶情怀
距离广州市300多公里的河源市龙川县长洲村,群山环抱,东江从大山深处逶迤而来。
一边开着白色的鲜花,一边结着红褐色的果实。每年10月底开始,油茶树总是以“抱子怀胎”的姿态,进入一年中最璀璨的丰收季节。
今年是骆碧群种油茶的第14个年头。望着长势喜人的油茶林,她满心期盼,再过几个月,又将迎来一个大丰收。
一群黑山羊从油茶林里钻了出来,“咩咩……”地叫着。骆碧群站在山顶上,瞅着山坡上的一大片杂草被山羊啃得干干净净,咧嘴笑了。
除杂草是油茶养殖业最大的支出之一。骆碧群崇尚有机种植,拒绝使用除草剂。“除草剂一是导致农残超标,二是破坏生态链,因为很多有益的蜜蜂就生存在土壤里,除草剂将导致蜜蜂死亡,进而影响油茶花授粉。”
往年,骆碧群总要花大价钱雇四五十名工人除草,成本较高。一年前,忽然听说山羊吃草是个好办法,骆碧群特意买来100多只黑山羊,专门对付油茶园里的杂草。结果发现,山羊除草果然是个好办法。
“山羊除草节省了人工支出;此外,黑山羊生产出‘绿色’羊肉,羊粪可以成为天然肥料,一举多得。”骆碧群说,通过进一步开展科学试验,把握好放养密度,油茶种植的“循环经济”有望实现。
2007年,骆碧群关掉在深圳的电子厂回到老家,承包1000亩荒山,开始种植油茶。乡亲们都怀疑,她是不是“疯”了。骆碧群确实有点“疯”,她陆续租下5000亩地,开始轰轰烈烈地种油茶。
长洲村是贫困村,出生农民家庭的骆碧群好不容易走出穷山沟。1997年,骆碧群从珠海一所中专学校毕业,进入当地一家电子厂上班,后来到了深圳打工。2004年,骆碧群与丈夫在深圳开了一家小型电子厂,生意蒸蒸日上。
“时值珠三角电子产业最好的时代,我们这个小厂最高峰做到工人100多人、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规模,利润当时能达到30%。”骆碧群说,在深圳,他们买了房买了车。突然之间,又回到穷困的家乡,很多亲朋好友都很奇怪,甚至有人笑话她:“好好的日子不过,回来瞎折腾。”
“转行的原因,一是当时国家开始重视油茶产业,二是自己打小就熟悉油茶。”骆碧群说,在长洲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油茶的传统,但没有人将油茶当成产业。
乡亲们不明白,其实骆碧群心里早就有一张蓝图。骆碧群有“两点坚持”,一是坚持规模化,二是坚持有机种植。她请来专家,开展选种、环境评价、有机认证……专家告诉她,当地的环境非常适合油茶生长,挑选当地的传统古种最为保险,这与骆碧群的想法不谋而合。
油茶前期投入时间较长,从选种到开始挂果,一般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这期间只有投资,没有回报,考验着投资者的耐心和毅力。但油茶树生命力旺盛,丰产期长,成为投资者的梦想与动力之源。
2008年,开山育苗;2013年,开始挂果;2014年,开始盈利;2018年,开始进入丰产期。
随着丰产期的到来,茶油产量逐年翻番:2014年,产油2万斤;2018年,产油12万斤;2019年,产油14万斤。
骆碧群给自己的产品起了一个名字:“上山打油”。她说,灵感来自当地的生产习俗。
雪中送炭:
信贷支持解种植大户资金饥渴
搞农业,最大的挑战有两个:一怕天灾;二怕资金链断裂。
龙川县绿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超一直想建成一条鲜果处理生产线,从茶果去壳、选籽、压榨到除杂提纯和无菌灌装,实现机械化操作。唐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资金。
公司先后投资了1个多亿,流转了6000亩土地种植油茶。通过抵押房产的方式,向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了1000多万元。
“目前已经没有抵押物,所有资金都投到了山上,到哪里去贷款啊?”唐超曾一筹莫展。
几个月前,中国农业银行龙川支行行长朱明能给唐超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省农行专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发放一种新的信贷产品——“农园实施主体贷”,无需抵押物,最高可贷500万元。朱明能介绍称,绿誉公司今年被认定为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根据企业的实施项目、偿还能力、往年的审计报告、现代产业园资金使用方案等进行综合评估后,农行方面认为可以发放这笔贷款。
朱明能表示,“农园实施主体贷”的用途和期限灵活方便,且对于有省级财政补助的实施主体,农行可按财政资金额度给予三年期限、高达500万元的信用贷款;实施主体只需提供财政补贴资金入账凭证及已备案的现代产业园资金使用方案,就能获得信用贷款。
“这500万元真是雪中送炭。”唐超说,有了这笔资金,现代化的鲜果处理生产线顺利建成,并赶在今年鲜果采摘之际全部投入使用。
对于唐超来说,现代化的生产车间真是如虎添翼。“2018年产油5万斤,2019年达到8万斤。”唐超掰着手指说,油茶的丰产期需要七八年以上,绿誉公司2012年成立,2019年迎来丰产年。“我们种植的是有机油茶,品质好,市场价每斤130元以上,还贷不成问题。”
而对于骆碧群来说,油茶收获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榨油技术。她引进了台湾先进的榨油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打造出国内先进的油茶果脱壳自动生产线。
茶壳、茶渣也不能浪费:茶渣可以提取天然皂素,制作洗护产品、唇膏、口红、护肤产品……剩下的还可以用作有机肥。
随着产业链越做越长,资金开始捉襟见肘。
“农业最怕资金链断裂。”骆碧群说,农行龙川支行给她送来了500万元无需抵押物的“农园实施主体贷”,一下子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千年传承:
“老”农作物焕发新活力
龙川是岭南千年古城、客家古邑,龙川居民种植油茶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数据显示,作为“全国油茶示范县”,龙川油茶2019年生产规模为42万亩,年产值达12亿元,油茶种植农户近10万人。目前全县共有油茶加工企业12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5家,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大户1128户,从事油茶产业人员1万多人,创立了“绿油原生”“上山打油”等16个茶油品牌。2018年,龙川县油茶产业园获批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8年,龙川县油茶丰产。统一油茶采摘时间提高了油茶籽的出油率,并保障了茶油的质量和高售价,产业园区内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7000元,高出全县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17%。
尽管龙川油茶产业的基础好,但与全国其他油茶产地一样,存在种植效益低下、加工技术落后、产业融合欠缺、资金短缺、品牌分散等普遍性问题。油茶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中,资金支持成为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头等大事。
朱明能说,龙川县油茶现代产业园共有五个实施主体,目前,农行龙川支行共向该产业园内的绿油农业、绿誉公司、星汇生物、湾叶等实施主体发放贷款3550万元,为龙川油茶发展升级注入金融“活水”。
广东省农行主管三农业务的副行长黄腾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18年9月,广东省农行与省农业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五年内安排不少于500亿元信贷资金,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助推广东现代化农业建设。为发挥试点带动效应,省农行选择龙川油茶、翁源兰花、英德红茶、新会陈皮、化州橘红等园区为试点,制定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截至目前,该行已成功为5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设立专项贷款规模,为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各类经营主体发放贷款41.2亿元。
“有了金融支持,龙川油茶产业的未来一片光明。”龙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雪辉说,规划到2025年,龙川县油茶总面积将达到50万亩。届时,油茶树将变成龙川县的“摇钱树”,油茶林变成“绿色银行”。
百年事业:
“不光是一瓶油,要做成地理标志”
绿誉公司迎来好收成,也鼓舞了丰稔镇左拔村村民曾建政脱贫的信心。
44岁的曾建政是左拔村唯一的贫困户。家里孩子和老人多,夫妻俩常年在珠三角打工,老人和小孩都顾不上。
2016年,曾建政和妻子回到村里,进入绿誉公司打工,实现了“不出门”就业。曾建政负责电工,妻子在餐厅当服务员。工资虽然比在工厂里低一点,但随时可以照顾家里,一下子就解决了夫妻俩最大的心病。
曾建政还以“基地+农户”的形式,加入油茶事业当中。曾建政家里本来就有20多亩的油茶林地,以前因无人管理而荒废;后来,他又租了80多亩,由绿誉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鲜果每年由绿誉公司统一收购。
曾建政笑着说,这几年,20多亩自有油茶树结果7000多斤,加上两人在绿誉打工的收入,离脱贫已经不远了。“等再过几年,80多亩新种油茶结果,好日子很快就到来。”
唐超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龙川茶油品牌进一步做大。“不光是一瓶油,而是要做成一个地理标志。”唐超说,油茶产业的未来之路还很长,龙川油茶要群策群力,集群式发展,向“云南普洱”学习,向“冰岛”“老班章”学习。
骆碧群的成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种植油茶。她成立的广东星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精准扶贫挂钩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当地农民种植油茶,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河源市纪委监委驻长洲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汪田意说,通过星汇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偿为贫困户提供茶苗、肥料,聘请技术人员给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2017年该公司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042元,2018年增收2310元。2019年,全村贫困户29户86人全部达到省定“八有”脱贫目标,长洲村实现全面脱贫。此外,黄石镇其他六个行政村80个贫困户也将300余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星汇公司,300多人实现了增收。
“目前正在对全村进行产业整体规划,初步构想将油茶产业发展与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依山傍水自然资源和历史民俗传统,打造以油茶产业为主题元素,集油茶观光、高山农家乐、客家古屋民宿的田园综合体。”汪田意说。
“我有一个梦想,要把农村建设得比城市公园还要美。”骆碧群说,她计划将油茶花种满道路两旁,龙川山好水好,等高铁通了,从深圳过来只要一个多小时,茶油产业将更加可持续。
为了表达扎根的决心,骆碧群将户口从珠海迁回了村里。“我坚信,油茶一定能成为造福百姓的百年事业。”(记者 刘宏宇)
名网讯 为了承包“学校建筑工程”而不惜投入100万作押金,发现上当受骗后,又被忽悠借走30万!化州两名男子遭遇的这桩事真令人唏嘘。目前,诈骗嫌疑人已被茂南特警抓获。
据了解,2020年3月初,黄某东约事主陈某生和叶某广到位于化州市河西街道的某公司办公室谈生意。黄某东声称,海南省三亚市有学校建筑工程,只需要交100万元作押金,就可以签下分包合同,而且还不用带资,开工有预付款。陈某生和叶某广经过商量,各出资50万元作为工程押金,按黄某东指定的盘某云的账户共转入100万。转入工程押金之后,陈某生和叶某广多次要求黄某东将分包合同签下,黄某东均以老板出差到日本未回为由推辞。
黄某东后又说已将100万以现金方式交给了承包商,并交给陈某生和叶某广1份疑为伪造的账户明细。再后来,黄某东承认那100万押金被他用作其他用途了。
陈某生多次追讨自己付的50万未果,却又遭到黄某东儿子和女儿借款。他们向陈某生借30万,声称还清房贷后拿房产证到银行抵押借款便可偿还陈某生80万。结果钱借出去后,陈某生却与黄某东、盘某云等人失去了联系。至此陈某生和叶某广共被骗走130万。
接报后,化州市公安局北岸派出所十分重视,及时立为涉嫌诈骗案件进行侦查,但主要涉案人员黄某东却去向不明。为了将黄某东尽早抓获归案,民警将其资料上网实施全国通缉追捕。
近日,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特警大队三中队根据该局大数据情报中心推送的研判线索,发现了在逃人员黄某东的踪迹,遂组织警力追捕。在经过几天几夜的伏击后,于茂名市区一出租屋将黄某东一举抓获归案。
经审查,黄某东对其涉嫌诈骗作案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来源:茂名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