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资深TVB控,最喜欢去的莫过于粤式餐厅,地道的味道,港剧的环境,让你足不出沪,就能吃遍港式美食!今天小美就为大家搜罗了沪上超人气的粤式餐厅TOP20,好吃+实惠,你怎么忍心错过!?
添彩小聚
大牌餐厅的副牌小馆【添彩小聚】 吃货为吃货开的店 !8月上海最热门的港式茶餐厅 ,现制点心,养生炖汤明档现熬。时刻有人排队买烧腊!性价比逆天!
地址:钦州北路252号(田尚坊商业中心)
人均:58元
粤来记
打浦路上的人气港式茶餐厅,经典粤菜,港式烧腊、煲仔饭、砂锅粥、卤味都是吃货必点,手打牛丸一天卖出4000多个,凌晨2点都还排队,连人气美食都忍不住多次慕名前来探店。
地址:打浦路399号
人均:80元
荣小馆
荣小馆有开放式的明档,可以让客人无保留看到各种食物的制作过程。荣小馆讲究小而精致、简约温婉,追求清鲜和雅致的特色小炒菜和港式蒸菜、中式点心,延续了新荣记最受欢迎的招牌菜,但份量“小”了,价格也“小”了。
地址:中山北路3300号月星环球港3楼3013室(金沙江路)
人均:84元
丽粤茶餐厅
餐厅除了布置得如同TVB场景一样的环境十分抢眼之外,粤式点心做得也是十分给力!油炸龟苓膏是他们家的特色点心,和小时候吃的炸鲜奶有异曲同工之妙,里面的鲜奶换成了龟苓膏,蘸着炼乳吃,别有一番风味。
地址:茅台路179号金虹桥商场3楼L314(近娄山关路)
人均:81元
福记港式茶粥面
福记在陕西南路,店面不大,但生意忒好。掌柜朱姐对食材的讲究需要你慢慢体会出来,价格不贵,她家炸猪排,同样的价格,上海最大!
地址:陕西南路11号(巨鹿路陕西南路)
人均:81元
潮民冰室
在潮民冰室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香港传统味道。虽以港式茶餐厅的滋味作为主题,但潮民冰室的装修没有强作怀旧,在室内设计上注入全新欧式元素,打破巿场上一般茶餐厅的快餐店式店铺概念,值得一去!
地址:美罗城3楼3-10B
人均:81元
避风塘
避风塘虽然不算沪上最正宗的港式餐厅,但却是最能迎合上海人口味的一家老牌餐厅。除了秉承传统粤菜的精髓,大厨还会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新货色,吸引不少饮食男女到此尝鲜, 终于不用大老远地飞去香港填肚啦!
地址:邯郸路600号万达商业广场1楼(近淞沪路)
人均:82元
太兴餐厅
源自香港的太兴饮食集团,正以其时尚的餐饮新概念,配之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优质美味的潮流食品,25年的坚持吸引越来越多的时尚男女,一杯冰镇原味奶茶、一份明炉烧鹅、一段香江岁月…来太兴,和自己的味蕾谈恋爱吧……
地址:西藏中路268号来福士广场5楼
人均:91元
唐宫海鲜舫
知道唐宫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这家茶餐厅闻名的是以点心为主。鲜奶红豆糕尤其好吃,心形的样子,红豆做夹心,加上鲜奶的香甜,酥心的顺软感犹如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在你的身边围转着,这样的味道,只有吃过的小伙伴才能体会得到!
地址:樱花路869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5楼103-104房
人均:109元
港丽餐厅
说到茶餐厅,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港丽。在上海拥有多家分店,环境优雅,价格适中。公认高评价的菜品当然是蜂蜜厚多士。一般的茶餐厅都有这道菜,但是港丽的味道,绝对是属于上乘,想要不好吃都难!
地址:长宁路1018号龙之梦购物中心7楼红中庭7210号铺
人均:100元
龙记香港茶餐厅
皇朝集团旗下品牌之一龙记香港茶餐厅以地道的港式口味著称,烧腊更是品质上乘。从2004年第一家店在上海久光百货成立以来,受到了上海各界人士的赞誉。来自香港的顾客都说龙记的港式味道正宗,可以堪称上海茶餐厅界的小香港。
地址:南京西路1618号久光百货B1楼DB28-1-2号铺
人均:74元
香港食爲鮮
他家的烤乳猪海鲜锅,真是绝了,锅里内容好丰富,有梭子蟹,基围虾,还有乳猪~而且汤也是很滋补的。还有一些特别的菜式,挺有新意的,比如冰镇咕咾肉,感觉好神奇,而且口感还不错~大爱呀!
地址:宣化路300号华宁弘基生活中心3楼
人均:87元
大咀港式茶餐厅
店很港式,就是TVB里看到的那种烧腊店,电视也里会一直放香港的节目。推荐他家的煲仔饭,因为曾经有朋友用“好吃到流泪”来形容这家的煲仔饭,概括一下就是“饭香肉多料足”。来这喝早茶或者下午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地址:一二八纪念路878弄宝山万达金街128商铺(近高迎路)
人均:76元
吉旺港式茶餐厅
吉旺在上海的口碑没有港丽和新旺响,但是胜在量足,而且上菜快,因此还是有不少回头客的。虾饺和云吞做得比较正宗,而且够料够味,基本上来的人都会点。总体来说,朋友小聚的话,吉旺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地址:西江湾路388号虹口凯德龙之梦购物中心6楼蓝中庭
人均:80元
表叔茶餐厅
表叔,非常接地气的名字。很多人对这家餐厅不是很熟悉,但是去过的朋友对它的装修都赞不绝口,很有TVB的感觉。而这家餐厅在去年也十分的火爆。采访过一些去过的人,他们都说,去表叔家,咖喱鱼蛋必点!
地址:西江湾路388号虹口凯德龙之梦购物中心B1楼
人均:61元
九龙冰室
九龙冰室是一家名声在外的港式茶餐厅,以香港文化和电影为主题。店里挂着香港电影海报,播着粤语歌曲,让人感受到浓厚的香港氛围。这家店的特色菜,除了标有龙字的菜或甜点外,还有金针菇鸡肉卷、杨枝甘露等一点都不腻!
地址:长宁路1018号龙之梦购物中心2楼2429号铺(近凯旋路)
人均:62元
大马头茶餐厅
一家提供早茶的茶餐厅,早茶的点心品种也很丰富。虾饺皇的虾仁个头很大很Q弹,南瓜玉米粥清甜,味道不错。在早餐偶尔吃些不一样的美食,换换心情吧~此外,他家的烧腊绝对正宗,几乎这里每桌客人都点了烧腊。
地址:九江路399号华盛大厦1楼
人均:75元
查餐厅
如果你想感受TVB电视剧里茶餐厅的氛围,那么来查餐厅就再合适不过了,他家的摆设和装潢基本上就是70年代香港茶餐厅的“复刻版”,从黑白电视机到菜单,处处流露出港式的“街坊味”,再加上原汁原味的港式菜肴以及周到的服务,不少上海人小聚的时候都会光顾这里。
地址:思南路30-4号
人均:80元
香港永祥烧腊餐厅
师傅做烧鹅的大炉子是专门从广州定制空运过来的,鹅也是从广州空运过来的黑棕鹅,皮瘦肉厚。厨师师傅从16岁开始就在香港的一家永祥烧腊餐厅做学徒,将港式烧腊的精髓原原本本地带到了这家店,也算是一脉相承。
地址:定西路1271号(近安化路)
人均:57元
新旺茶餐厅
新旺茶餐厅的人气一直很高,里面的冰火菠萝油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鲜虾云吞,他家云吞的颗粒那叫一个饱满。薄皮馅多,咬下去犹如盘丝缭绕在心头的感觉,是一道性价比与口感并济的小点心。
地址:张杨路501号第一八佰伴9楼(近浦东南路)
人均:86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精彩,关注上海精致生活
微信号:luckyshanghai(长按可复制)
沪上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娱乐资讯平台
>国内菜系里,淮扬菜做得最精致。不仅讲求食材的时令性,高超的刀工也是厨师的必修课。毕竟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来过扬州,才知盛世模样。前阵子我去了扬州一趟,到了江都区的小镇邵伯,目的嘛当然是为了吃。
< class="pgc-img">>为什么要特地跑去邵伯吃呢?因为这又是一个吃小龙虾的圣地啊。
盱眙擅长十三香,金湖擅长蒜泥,邵伯有趣在能把小龙虾做出十多种不同的花样。腐乳龙虾、酸菜龙虾这种在我看来毫无CP感的组合竟然也是真实存在的。这趟美食冒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对小龙虾刷新了三观。
< class="pgc-img">>比起去盱眙和金湖吃龙虾,邵伯是更方便的选择。它离扬州市区仅30分钟车程,如果你囤了扬州迎宾馆的房券,那么正好可以抽半天去吃个小龙虾(还能顺便打卡我们开在瘦西湖畔的帐篷咖啡馆)。
< class="pgc-img">>小龙虾,你到底能做几种口味?
邵伯的龙虾馆集中在甘棠路的末端。当天色开始昏暗,食客们出动觅食。道路两侧停满挂着各地车牌的汽车,街道逐渐变得拥挤。老板亲自下场,主动在路边指挥司机停车,顺便为自己的店揽客,这是整个镇子最热闹的时刻。
< class="pgc-img">>虽然只有短短200米,但这里却像一座小龙虾的迷宫。眼前密集的店铺,看门头完全看不出什么有差别,而且大家都跟密谋过似的,价格统一都是200元3斤,要从哪家吃起变成摆在我面前的大问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家的厨师都熟练掌握着小龙虾的花式做法。
< class="pgc-img">>当我选好了店,面对菜单,我再次遭遇了选择恐惧症。我斗胆问老板可不可以点半份,这样可以多吃几个味道,她欣然同意。接下来就是属于邵伯龙虾的表演时间。
< class="pgc-img">>咸蛋黄口味率先上桌。别说,这红黄配色看着还挺有食欲。
< class="pgc-img">>以前我吃小龙虾都是直接上手剥壳吃肉的,这种吃法在这道菜上是行不通了。包裹住整只虾的咸蛋黄是精华啊,不吮一吮外壳怎么对得起它的倾情加入。
< class="pgc-img">>沙沙的咸蛋黄口感不错,下的量也挺足。但怎么吃都觉得他们像硬凑在一起过日子的小两口,彼此交集不到一块儿去。
< class="pgc-img">>剥开虾壳的瞬间,这只虾就和咸蛋黄没了关系。沉醉在Q弹虾肉中的我,甚至忘记了这是一道咸蛋黄味的小龙虾。
< class="pgc-img">>第二道是腐乳口味。这盘虾比之前的虾来得更红一些,还泛着晶莹的亮光,仿佛是大明星的架势。尽管如此,我还是毫不客气地拿起一只,麻利地去壳,把肉塞进嘴里。
< class="pgc-img">>嗯,这一对CP明显感情好很多。腐乳的味道穿过坚硬的外壳融入到里面,虾肉带着娇羞的粉红色。
< class="pgc-img">>腐乳汁咸中带甜,让小龙虾变得俏皮起来,这滋味也给舌头留下了深刻印象。
< class="pgc-img">>但多吃了几只后,我的嘴里就开始有点腻歪,事实证明磕糖不能上头。
< class="pgc-img">>那就来点平平淡淡的吧,第三道是平日里就比较常见的十三香口味(这里也称红烧)。坦白说,离开了盱眙的十三香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海南鸡没了蘸料,麻婆豆腐里没放花椒,吃了个空虚。
< class="pgc-img">>但抛开和盱眙的对比,这里的烧法本身是好吃的。咸鲜味已经足够出挑,加上各种香料实力辅助,嘴里的香味百花齐放,却又无比和谐。
< class="pgc-img">>我最期待的酸菜口味排在第四位出场,果然没让我失望。这对组合无懈可击,可以说是彼此成全,成为我第一个光盘的口味。
< class="pgc-img">>每一只虾拿起来,我都忍不住先吸一下汤汁。发酵过的酸菜散发着浓郁的鲜味,和小龙虾的鲜味互相融合,又各自闪耀,1+1> 2就是这种感觉吧。
< class="pgc-img">>这是我第一次吃到可以喝汤的小龙虾,酸酸的非常开胃。顺手招呼老板娘给我盛了半碗饭,把汤舀进碗里拌着吃。
< class="pgc-img">>除了十三香,酱骨口味也是这里的热门选项。
这第五种做法吃起来让我有种被10个壮汉包围的感觉,猛烈的酱香味直钻进鼻孔,同时快准狠地入侵每一颗味蕾。
< class="pgc-img">>
关键是大火收汁这一步,让小龙虾完全投入了酱骨的怀抱,变得极为浓郁。
虽然都是来势汹汹,但不同于香辣味瞬间的刺激,酱香口味更醇厚,香味的后劲很足,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蒜泥味在第六位出场,我的目的是想和金湖的本土做法对比一下(吃顶级小龙虾除了盱眙,还有这个淮安小县城)。
< class="pgc-img">>光从做法上看,他们就还挺不一样的。
金湖的做法是直接把小龙虾丢进汤底里煮,接着加各种调味料和蒜泥。而邵伯的做法比较重油:把汆过的小龙虾先丢进油锅里炸几分钟,捞出控油,接着让蒜泥继续接受热油的洗礼。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把蒜香逼出来之后,倒进龙虾、水、秘制调味汁,始终开大火煮。等汤煮到差不多干,淋一勺明油出锅。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这样做出来的小龙虾锅气更足,色泽明亮,叫人很有食欲,蒜泥的味道也完全煮了进去。
不过不知道调味比例是不是有什么细致的差别,邵伯的蒜泥味不如金湖那么浓烈突出,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吧。
< class="pgc-img">>现实很残酷,虽然我已经卯足劲吃了,但还是只见识了当地一半都不到的做法。不过凭我多年吃小龙虾的经验,还是可以继续给大家安利安利。
< class="pgc-img">>清水龙虾和冰镇龙虾是原汁原味呈现湖鲜好滋味的代表。这两种做法我在金湖和杭州吃过,虾肉没有过度调味,自身优点被无限放大,嘴里的清甜味是食材本身带来的愉悦。
< class="pgc-img">>近乎“裸奔”的做法也是检验邵伯龙虾品质最好的方法,肉质弹不弹、干不干净这些硬杠杠一吃就知道高下。
< class="pgc-img">>邵伯的厨师明显不满足于传统的做法,在香辣的基础上发展出剁椒/泡椒龙虾这两种升级款。我不得不佩服这天才的创意,换个辣椒口味=换个龙虾口味,这可能就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步吧。
< class="pgc-img">>以上做法在邵伯龙虾馆里都算是常规操作,为了体现差异化,每家店必须得整点独创做法。于是就有了茶树菇龙虾、泡菜龙虾、高汤龙虾、豆豉龙虾、番茄龙虾……好不好吃倒是是其次,重点是稀奇啊,一次性能解锁这口味的地方真的不多。
< class="pgc-img">>至于具体选哪家店,我自己最爱老店窦三龙虾,厨师发挥超稳;喜欢环境好些的可以去大马头,老板原本是给窦三供货的,后来自己开了这家店;福满楼上过好几次央视的报道,人气也很旺。
< class="pgc-img">>*大马头
当然啦,看眼缘挑选也没问题,甘棠路这块生意都不错。论在小龙虾上玩花样,邵伯说第二恐怕没人敢说第一,而且它并不是花架子。靠近高邮湖和邵伯湖的天然地理优势,让邵伯有条件养殖出高品质的龙虾。不管跟同省的盱眙还是金湖比,都是没在怕的,所以省内特地过来吃的人每年都很多。
< class="pgc-img">>邵伯从2001年开始举办小龙虾节(据说有20多种做法),虽然名声没有太打出去,不过这算从侧面证明他们对自家的小龙虾还是很有自信的,想把它打造成一张名片。
< class="pgc-img">>但如果你以为邵伯好吃的就只有龙虾而已,那就太小看它了。
邵伯,你到底有多好吃?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开个玩笑,我是想说身在扬州这样美食标准本身就很高的城市里,即使是个小镇,好吃程度也不容小觑。
< class="pgc-img">>在小镇吃东西,大众点评几乎是失灵的,凭感觉找好吃的是我那两天的乐趣所在。幸运的是,邵伯一次也没让我失望。那些毫不起眼的街道其实藏龙卧虎,最地道的美食就藏在那些看起来最简陋的小店里,这就是小镇特色。
< class="pgc-img">>*一块钱一个的早餐饼
老街馄饨
地址:中后街26号
凭感觉走进这家店后,我发现它曾经被剧组选中做过拍摄地,老板还特地把白敬亭坐过的位置标记出来,写着大大的“网红位”。
< class="pgc-img">>在浙江吃馄饨一般都是虾皮紫菜的白汤配置,而江苏有红汤白汤之分。邵伯的传统则是加了酱油的红汤馄饨,多花1块钱可以升级成虾籽红汤馄饨,瞬间就有扬州早茶那范儿了。
< class="pgc-img">>说是小馄饨,但个个饱满,里面塞足了新鲜的肉馅,皮子有厚度有韧劲,这和苏州泡泡馄饨的做法截然相反。小碗就有十来只,当早餐吃完全够,只要8块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蔡记小吃
地址:中心派出所对面
路过这条小巷的时候,看到老板娘在里面认真地包馄饨我就走了进去。同样要了一碗小馄饨,这里只要6块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馄饨还没上,老板娘开始跟我聊,说这家店是从她爷爷当年挑扁担卖馄饨开始的,隔壁街热门的老街馄饨开店可比他们要晚3年,潜台词大概是:我们才是真正的老街馄饨。
< class="pgc-img">>这时候馄饨上来了,老板解释说以前他们只卖红汤,但后来有客人向她推荐了白汤做法,她觉得不错就采纳了。
< class="pgc-img">>说实话,我觉得味道不如老街的好。但和老板娘的谈话间能感受到她对美食的热爱,她会主动去钻研精进的窍门去满足顾客挑剔的舌头。或许下次可以来试试老板娘最得意的砂锅系列。
< class="pgc-img">>迎面而来
地址:甘棠路金苹果西饼屋旁
在甘棠街上走多了,我开始注意起沿街店铺的名字。在以人名为主流的命名方式中,这个一语双关的名字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走进去,点了招牌的鱼汤面。等待的时候看到老板娘在片鱼,肥美新鲜的鱼肉看得我垂涎三尺,老板娘一气呵成的手艺更是精彩。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没看一会儿,老板就把面端上来了。鱼肉片得薄、烧得嫩,把汤的味道也吃了进去,而且一根刺也没,吃得好舒服。
< class="pgc-img">>虽然鱼汤已经够鲜了,但老板还是放了酸菜加码。白胡椒粉画龙点睛,这碗汤真是绝赞,12块钱花得真值。
< class="pgc-img">>离开前,我还是拖着行李去街上溜达了一圈,最后一次在邵伯启动搜索美食的雷达。
< class="pgc-img">>丁记熟食
地址:甘棠路31号
来邵伯之前就听说这里的香肠很有名,正好买点带回去当晚餐。挑了一家看起来最有来头的丁记熟食,它在一条街上开了两家分店。
挑了几样,结账58元,小镇的物价还是这么感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邵伯香肠,扬州人年货不可缺少的重头戏。主要用猪后腿的瘦肉,按照20:1的比肥瘦比例调配。味道好不好还要看佐料的用量,这是老师傅们的拿手绝活。
< class="pgc-img">>和广式香肠比起来,邵伯香肠完全不腻,带有五香粉、生姜等调味品的味道,很适合当一道下酒菜。
< class="pgc-img">>红烧排骨的做法很无锡,是甜口。不过甜度适中,肉非常入味也不柴,特别能下米饭。
< class="pgc-img">>盐水鹅是我最爱的一道,咸味并没有完全占主导地位,而是让位给了鲜。浇上配送的汤汁,鹅肉变得鲜嫩湿润,好吃!
< class="pgc-img">>邵伯镇上随处可见各种熟食店和小摊,甚至还把鹅做成了四川的麻辣口味来PK传统的盐水做法。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当然啦,还有好多我还没来得及吃上的美味。比如煎饺配鱼汤、熬面,还有上过央视的邵伯焖鱼,就给下次留个念想啦。
< class="pgc-img">>邵伯,原汁原味的运河古镇
扬州曾经是运河沿线的大城市,下属的邵伯镇也在运河流经的范围内。镇上那些有幸保留下里的遗迹就成为了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版图里的一块。
< class="pgc-img">>邵伯古镇和外面的街道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果你吃完饭散步不小心拐进古镇的巷子里,那仿佛就是进入了另一个时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古镇没有任何商业化,有的片区有人住,有的片区荒废着。它就安安静静在那里,没有一点响动。从游览性上来说,它肯定比不上其他古镇,但这份原汁原味的质朴与宁静会让人愿意逛下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古镇的景点主要集中在古船闸区域,倒也不必特意找,这片地方不大,随便逛逛就很好。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斗野亭临着河,据说苏轼、黄庭坚这些大文豪曾经就在这亭子里挥毫泼墨,比拼文采,现在变成了小镇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地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景区的最南边有一座梵行寺。苏轼留下过几句咏茶花的诗句“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就是途经邵伯镇,走进这座沿河而建的梵行寺赏花所做。
< class="pgc-img">>在镇上闲逛的时候,常常看到运河里驶过的货船,这样的场面让我忍不住想象起扬州百年前的样子。扬州富裕的盐商们盖起豪华的宅院,在东关街吃喝玩乐,来运河边看风景,乾隆下江南时也钦定要来这座富饶之城看看。
< class="pgc-img">>这些运河串起来的城市,即使有些已经不如曾经那样风光,但也值得我们去看看,记住她们的闪光时刻。
< class="pgc-img">>我原本只是为了吃小龙虾而来,却意外发现了邵伯更多魅力。简单快乐的小镇生活,真是让人放松呢。
不过邵伯镇上住宿只有宾馆,所以还是建议大家住在扬州。往返也方便,自驾或者打车都是可以。
< class="pgc-img">>趁着虾肉肥美,这个夏天记得来领教邵伯的花式小龙虾大法啊,挑战一下我单人六盘的记录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关联阅读:
吃顶级小龙虾除了盱眙,还有这个淮安小县城
<>定去澳角村,源于朋友的极力推荐。
朋友说,来到东山岛,不去澳角村,等于没来过东山。
朋友说这句的语气相当肯定,然后,发给我一篇有关澳角村的文章。
这里是位于东山岛最南端澳角湾的一个小渔村。宁静质朴的它仿若带着台湾原住民的气息,古老的闽南民居,清脆的闽南小调,这些可都是澳角村村民们的宝贝。知道这里的游客几乎为零,若你肯徒步攀登至村落高处,你将看见村庄前后两个半月牙型的海滩,浩瀚的大海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一段段描绘这个原生态海岛渔村的清新文字,一张张震慑人心的精美图片,让我一下子心动了起来。对于从小生长在海边,对海岛有着一种特殊情节的我来说,东山澳角,仿佛让我找到儿时的那种情怀,带着质朴,伴着梦想,我决定一定要去澳角村。
图1:天涯澳角,醉美渔村。
朋友在澳角村,有跟当地渔民合作,利用渔民的海边别墅,开了几家渔家乐,为过往的客人,提供吃住行等旅游服务。这次的澳角之行,我便是搭上他的顺风车,陪他去澳角考察,顺便体验了一下澳角村的渔家乐行程。
从厦门出发,走沈海高速,大约两个小时左右,从东山岛互通出口出来,经西浦往陈诚镇方向,再行驶半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澳角村。
澳角村隶属于东山县陈诚镇。陈诚镇这个地方,历史非常悠久,据说这里的陈姓居民乃是南宋丞相陈宜中的后裔,也算是名门望族!陈诚镇不大,城区中央是一个三叉路口,一条往东山西浦,一条往宫前湾,一条去往澳角村。宫前天后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施琅将军就是从宫前湾出师统一台湾的。因为此行重点是澳角,故未安排到宫前湾,下次再去探访吧。
在陈诚镇找了一家餐厅,用完午餐,继续赶往澳角村。从陈诚镇到澳角村,开车不用10分钟。途中会经过七圣夫人庙、四面佛、“心地”摩崖石刻、“宪断公海帖文”摩崖石刻等人文景点,有时间的话,可以停下来去了解一下喔。
七圣夫人庙
一座见证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香缘祖庙
东山七圣夫人庙占地面积不过千余平方米,庙中却奉祀陈靖姑、江山育、张九娘、林三姑、陈五妹、蔡月春、李玉枝七位有救民水火、救婴护产功绩的女神医。据了解,目前台南、台北、台中、高雄、云林等地共有七圣夫人庙300余座,这些宫庙与东山七圣夫人庙虽隔海相望,却炉香同缕,述说着两岸一脉相承的不解情缘。
图2:陈诚水库旁的七圣夫人庙。
图3:七圣夫人庙的剪瓷雕。
剪瓷雕是福建省东山岛寺庙建筑中一种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在七圣夫人庙后,大帽山下有一块双叠石,上书写“心地”两个大字,见证了七圣夫人庙的起源与陈姓潜居海角一隅的史实。
图4:七圣夫人庙后山的“心地”摩崖石刻。
在泰国有一座四面佛,名气很大,但在陈诚镇,也有一座四面佛石像,只是体量较小,知名度也不高。不过在当地,说起这座四面佛石像,却有着一段非比寻常的故事。
据传,该石佛由宋末丞相陈宜中带来,以祈镇山护港,庇佑舟众。瑜伽教大曰如来座下的四面佛祖,东曰阿众佛,西曰陈弥陀佛,南曰宝生佛,北曰不空成就佛。四面佛所在的白石岭下有摩崖石刻“宪断公海帖文”,它是我省东南沿海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记载最全、未被毁损的古代官府断案的“民事法律文书”。
图5:四面佛。
图6:四面佛石像。
一座见证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香缘祖庙,一扇打开蝶岛沧海桑田地理变迁之门的摩崖石刻,这几处景点,虽然不甚起眼,但对人文历史较为感兴趣的朋友来说,却可以从中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温馨提示
七圣夫人庙、四面佛、摩崖石刻,这几个人文景点都在大帽山下陈诚水库旁,可一并游览。
国家一级渔港
澳角渔港
进入澳角村,先来到国家一级渔港——澳角渔港。八月份禁渔区已过,许多渔船已经驶离渔港到深海捕鱼去了,原本可以容纳千艘渔船的澳角渔港,如今只有零星几艘小船停靠在这里。
图7:澳角渔港石碑。
听渔民说,每天凌晨三、四点开始,渔船陆续靠岸的时候,这个时候码头就增添了一些喧闹。一艘艘满载着新鲜海货的船,停泊在码头旁,渔民们将捕获的鱼、虾、螃蟹等,堆放在渔船上,任君挑选。
图8:停泊在澳角渔港内的渔船。
澳角大马头
未经雕琢的海蚀地貌奇观
绕过渔港,把车开到渔人码头处,这个地方叫“大马头”,也算是大肉山的一部分,不过网上没有任何一篇文章写过这里,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忽略了这个地方,反正我们一到这里,便被震撼住了。
图9:澳角大马头。
这是一处比较少见的花岗岩海蚀地貌景观,规模很大,走访发现,该段海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蘑菇等海蚀地貌类型,以及众多形态逼真、造型生动的象形石景观...多数人不知道海蚀地貌的来龙去脉,也不太去想它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或许也讲不出它美在哪里,奇在哪里,就我自己而言,那更多是一种感觉,喜欢这种毫不做作,完全自然而然,未经雕琢的沧桑质感。
图10:大马头海蚀地貌奇观。
这处海蚀地貌,岩石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有些岩石还会有五彩斑斓的纹路,非常漂亮。不过,由于经过千万年的风吹日晒,以及海浪的冲击敲打,这片岩石的质地很脆,极为松动,有些一碰就碎,因此,大家千万不要站在突出的岩石上,以免掉落下去。
图11:大马头海蚀地貌奇观。
在大马头的一处深入大海之中的悬崖上,有一座小型的白色灯塔,从这里,可以看到澳角著名的海上四屿中的象屿。因为是外海的缘故,这里的海水蓝得更加彻底,海面也显得更加壮阔!也可以俯瞰到整个澳角渔港和渔人码头,包括澳角X湾东面的乌礁湾全景。
图12:大马头灯塔。
图13:澳角渔人码头及远处的乌礁湾全景。
图14:远眺象屿。
独特“X”湾
解不开的未知数
在澳角村的北边与南边分别坐落着两个月牙形的海湾、沙滩,两个“月牙”凑在一起恰好构成了类似英文字母“X”的形状,因此澳角的海湾被形象地称为“X”湾,而澳角村刚刚好选址在“X”的交叉点上,所以澳角被称为“行走在大海上的村庄”。
图15:航拍澳角X湾全景(图片转自网络)
这“X”湾不仅仅长得特别,而且还存在一个独特的现象。澳角村正常在一年内会分别受春夏季东南季风以及秋冬季西北季风的影响,而澳角的两个海湾又分别向南、向北,这就造成了当春夏来临时,东南季风劲吹之时,南边的海域,海涛阵阵、浩浩荡荡拍案而来;而北边海域却温柔平静,默默无声,似如羞涩之少女。
秋冬之时,西北季风盛行之际,这南边的海域,则静如闺秀,媚态恬然;北边的海域则是大浪奔腾,呼啸狂吼,似在释放压抑已久的激情。
图16:前江湾沙滩全景。
由于受不同季风的影响,两个海湾也是形成了不一样的风格。北边的海湾(澳角俗称澳角底),北部海湾以细沙为主,沙滩几乎没有什么坡度。南部的海湾(澳角俗称前江),南部海湾以粗砂(硅砂)为主,沙滩有一定的坡度,但也较小。北部的海湾主要被建设为避风渔港,而南部海湾主要承担着游玩休闲的功能。特别是在夏季,这里的沙滩吸引着许许多多的到这里来游泳、戏水、踏浪,当然北部的海湾也有这一功能,只是吸引的人会略少一些。有一点的相同的就是,虽然两个海湾风格不一,但是风景都是非常美丽动人的。
图17:南部海湾前江湾沙滩主要承担着游玩休闲的功能。
妈祖文化公园
澳角村人文与自然的结晶
因为背海,澳角村南部的前江湾沙滩,也成了当地人和外地游客最喜欢光顾的一片区域。目前当地政府也利用这一湾洁净的沙滩,大力打造妈祖文化公园、榕树公园、渔村古民居、垂钓区、露营区、民宿区等文化旅游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澳角人自古以来一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信仰,而作为一个以渔民为主的渔村,澳角人民对妈祖的信仰更是虔诚。在兴海大道的东尽头一直供奉着妈祖庙,而在2013年,澳角人民更是因地制宜的在妈祖庙周边建设了文化公园。
图18:正在修缮中的妈祖庙。
建设妈祖文化公园分为一期、二期工程,将16株百年榕树纳入保护名录,并合理套种日日春、马樱丹等花草,并完善休闲配套建设500米的木栈道、3个观景台、1个垂钓中心,以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每天到这里来休闲散步的人络绎不绝,也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到这里来游玩。妈祖文化公园已成为外来游客到澳角必到之处。
图19:榕树公园内有16株百年古榕。
妈祖文化公园的一期工程,可以说是建设一个让树木、让山麓拥抱着的公园。整个工程都是建设在树木环绕的环境下,抬头低头都可以看见一棵棵的榕树就在你的左右,偶有微风拂过,树叶飒飒作响像是在诉说它们的故事欢迎着人们的到来。如果说一期的公园是被树木拥抱着的公园,那么二期的公园则是躲在大海怀里的公园。二期公园全面向海,视野极佳,风景宜人,看着蓝天白云、吹着徐徐海风、听着海浪拍打着礁石的声响,这样的感官享受,怎么叫人不想驻足、不去留恋呢?
图20:妈祖文化公园旁的“天涯澳角”石刻。
图21:海钓区。
傍晚,从妈祖文化公园这里,也可以欣赏到澳角最美的海上日落景观。此时,澳角南部的前江湾沙滩,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许多当地的小孩,还有外地来的游客,都会到沙滩上戏水、游玩。
图22:前江湾沙滩晚霞。
澳角别致的能源环岛路
澳角村地理位置独特,每年夏季风与冬季风强烈,也因此澳角村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起这一资源,澳角村至今以延乌礁湾、湖雅山、大帽山一带建立起了几十座风力发电站,这些发电站不仅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也在环岛路一带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澳角段的环岛路,时间悠久、路面崎岖、不好行驶,行驶的车辆也不算多,这么多年来,这段环岛路算是保留着最原始的浪漫韵味,目前也有进行适当的重新修建。
图23:澳角风车。
如今,走在澳角的街头,只要抬头往西边看,便可看见一个一个的风车在不停地旋转着。这些大物,已经是成为澳角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风车一直以来都象征着美好、自由、纯洁、努力、吉祥。愿这些风车也会给这个美丽的村庄带来新的美丽。
温馨提示
风车下方圆20米,不可逗留。
澳角渔家乐
做一回渔民
澳角的渔家乐民宿,主要集中了村南部前江湾兴海大道临海一侧。朋友的七闽通旅游公司,目前也已跟当地的五六户渔民达成合作协议,把渔民自家空余的房间,重新改造成民宿,作为渔家乐行程的接待入住之处。这里的渔民都非常热情,把每一个客人都当成自己的家人,完全不用太过拘束,所有的渔家乐客房都很干净整洁,设有普通客房和独卫空调客房;有大床房、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配有电视、空调、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无线网络,方便游客上网查询信息。
图24:海峡艺术馆可以提供住宿,这里也是七闽通旅游公司在澳角渔村的接待中心。
图25:所有的渔家乐客房都很干净整洁。
澳角渔家乐的周边环境特别好,推开窗户就是大海,真应了海子的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让人心动的是,房子前面就是一片洁净的沙滩——前江湾沙滩,客人下楼就可以游泳,上岸就可回房间冲淋,太方便不过了。
图26:180度遮挡海景。
游客选择入住渔民屋,吃渔家饭,这里的渔家饭菜口味纯正,都是地道的澳角渔民做法,渔家有自己的海区与渔船,可以出海垂钓,拔螃蟹笼,亲手打捞各种海鲜,体验真正的渔民生活。也可以将捕捞过来的海鲜,在渔民家亲自下厨,并与渔民一起DIY当地的小吃,品尝特色美食,享受动手的乐趣。
图27:渔家海鲜。
朋友还说,接下来他们的七闽通旅游公司还将继续完善澳角的渔家乐行程,除了传统的吃住行等服务,还会为客人免费提供自行车骑行,由当地的渔民做导游,带领客人将澳角走透透。还可以为游客定制行程,安排无人岛露营、烧烤、烟花、海钓、游艇、沙排、皮划艇等项目,让客人的澳角之行,充满乐趣。
温馨提示
澳角村的渔家乐民宿旺季(节假日和周末)非常紧俏,需要提前预订房间。
澳角渔村古民居
从卫星地图上看,澳角新村的民居四四方方,排列整齐,每一幢房子之间,都有留出巷道可供通行。因为新村建筑,村中的老房子所剩不多,大多集中在大肉山下的妈祖庙附近。
图28:澳角渔村古民居群。
澳角村的古民居群以红瓦建筑为主,或独立成院,或独门独户。屋子多为两层,屋顶大多有高高翘起的燕尾脊,辅以精美的剪瓷雕装饰。门楣、窗台上有斑驳的壁画,或人物或花鸟或文字,有的则在窗户上方装饰叫不出名字的图腾图案。
图29:窗户上方装饰叫不出名字的图腾图案。
房子的围墙大多为石头砌成,估计当初的建设者就地取材,从附近的山头取石而建。两座房子之间,大多设有这样的围墙,形成了一个能容两人并行的小巷子。小巷掩映在衰败的植物下,沧桑异常。
温馨提示
登上大肉山顶,是欣赏澳角村和X湾的最佳场所。这里也是欣赏海上日出和日落的最佳拍摄点。不过山顶有驻扎部队,部分区域暂不能进入。
图30:从大肉山上俯瞰澳角X湾全景。(图片转自网络)
栩栩如生的海上动物园
说到澳角看海,除了看澳角美丽的沙滩、海浪,更应该看的就是坐落在澳角东南海面的龙虎狮象四屿了。从澳角村坐船出海,就能观赏到独特的“海上动物园”。这是一个辽阔的蓝色牧场,雄踞绿波上的“龙虎狮象”四屿,如龙,似虎,形狮,状象,堪称鬼斧神工。
图31:“海上动物园”——“龙虎狮象”四屿。(图片转自网络)
说来也奇怪,造物主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澳角村前浩瀚的大海山自南向东依次安置了四个形象极其像龙、虎、狮、象的小岛。倘若从大肉山远望,这四只巨兽,猛虎似离岛而去,又不住留恋地回头张望;雄狮则滚动绣球,就要上岸嬉戏;巨龙却扭动身躯,身边已翻起白狼,正朝陆地游来;至于巨象,一边见它伸长鼻子吸水,一边却在注视着海岸。它们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向岸上的主人,向一切爱护它们的游客表达着欢迎的姿态。
图32:象屿。
这四只神兽其实是沉积岩,是海浪的不断骚扰,他们才变成了老虎、狮子、大象、和龙。人类给他们生活的地方取了个名字“海上动物园”。周围岛礁星罗棋布,礁石错落,姿态万千。
温馨提示
想要近距离欣赏四兽屿,须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日子,乘舟前往。
海鲜加工场
传统手工制法
东山的海鲜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知名度,因此,这里的海鲜加工场的生意也是异常红火。我们决定去澳角的海鲜加工场,因为这里有着东山纯手工的海鲜作坊,能让你零距离体验海鲜的晾制过程。
图33:晒鱿场。
在澳角小学一侧,有十几家的海鲜加工场。每天清晨,加工场的老板都会到澳角渔港码头,挑选那些刚刚捕获上岸的新鲜的海鲜,一般以鱿鱼、巴浪鱼居多。制作海鲜干,都是用人工进行操作的,经过人工挑拣清洗,自然的晾晒和柴火烘烤,最后用真空包装。每一趟工序,都是为了保证海鲜干货的天然纯正。
图34:人工挑拣。
每天,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海鲜制品数不胜数。据加工场的老板说,这几年因为做微商和网购的增多,他们的订单也越来越多,每天十几个工人加班加点,还供不应求。而在整个东山,像他们这样规模的海鲜作坊,可达几百家,已经形成的一条产业链了。
图35:据老板介绍,为了保证健康无害,他们加工场都是用柴火进行烘烤的。
温馨提示
购物东山澳角海鲜特产,最好找当地正规的生产厂家,他们的海鲜质量有保证。一般来说,直接到海鲜加工厂,会比较放心。如果有当地朋友帮忙挑选,那是最好不过了。
澳角风物
清雅别致海柳雕
澳角的特产除了海鲜干货,这里的海柳雕也是闻名遐迩。东山的海柳雕工艺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海柳是一种珍贵的海底灌木,属海生植物铁树科。它以吸盘固定于海底礁石,树干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干粗枝密,叶片细长,质地坚韧耐腐,有“铁木”、“海底神木”之称,是雕刻工艺品的珍贵原料。因它形似树木,故有“海柳”之称。
海柳是生长在海底的珍贵灌木,雕刻艺人以海柳为原料进行加工,经过剪枝、画样、雕刻、抛光等多道工序,雕刻出各种工艺品。造型奇特、色泽油亮、清雅别致。因其充分利用海柳的纹路进行雕刻,凸显庄严华丽、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和欣赏价值。
图36:海柳雕作品。(图片转自网络)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谷文昌纪念园
返程的时候,我们慕名来到谷文昌纪念园。
当汽车从陈诚镇往西埔出发,沿东北方向一路行去时,在这片逶迤相连的木麻黄树林旁,与公路平行的,有一条笔直的渡槽。这是解放初期,为解决东山岛缺水,所修建的“向东渠”。
渡槽从云霄县引水进入东山岛,全长八十多公里,仅次于全国闻名的“红旗渠”。目前,向东渠仍在服役,东山改扩建第一水源正式通水之时,就是八尺门海堤及向东渠功成身退之日。
图37:东山向东渠渡槽。
循着绿荫小道,步入林场大门口,左侧密林深处,一座醒目的淡灰白色精致建筑,与碧空绿林浑然一体,这就是谷文昌纪念馆。
图38:谷文昌纪念馆。
如今,当您踏上这座轻灵飘逸的东山岛时,您一定想象不到她曾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潮起潮落的坎坷历程,您更没想到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面貌会与一位伟大的共产党人血脉相连。他,就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
图39:谷文昌陵园。
谷文昌纪念馆面向东南,西邻谷文昌陵园。该馆在建筑造型上采用缓坡斜顶、大挑檐,饰以铁灰色面瓦与展馆整体白墙,构成白墙青瓦式的福建传统民居特色,富有浓郁的地方建筑文化内涵,给参观者以朴实又亲切的感受,同时与高耸的谷文昌陵园庄严格调和谐呼应,创造出了一种既庄重又平易亲切的富有启示性和纪念性的氛围。参观者通过拜谒陵墓、瞻仰事迹,深切缅怀谷文昌战天斗地的一生。
温馨提示
1、谷文昌纪念馆无门票,凭有效证件在登记处排队参观。
2、驾车路线:沿政府路行驶,后左后方转弯进入文昌路行驶,直行进入X541行驶,再左后方转弯行驶,即可抵达。
3、景区开放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
舌尖上的澳角
东山岛的海鲜可谓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美味,世界一流的海洋生态环境,多样的海鲜品种,让东山堪称中国之最。澳角处于闽南渔场中心,又是外海,海水清澈无污染、野味鲜甜。盛产各类海鲜,石斑鱼、龙虾、鲍鱼、小管、黄花鱼、海螺……重点在一个“鲜”字。来到这不吃海鲜,岂不是浪费。必吃的几道特色菜,随便找一家渔家乐或大排档就能满足你。什么小管、烧麦、芦笋、“烧建林”等等。夏季来东山澳角,小管最应景,Q弹爽脆,一大碗下肚都不带喘。怕胖的朋友也可以试试鱼粥和海蛎煎,鲜得你咬到舌头。
图40:东山小管。
图41:东山“淡菜”。
舌尖之鲜:各类海鲜
清蒸石斑鱼、秀才鳗、东山小管、青龙虾、小鲨鱼、墨鱼条、红豆鲍鱼、海佛手、海胆、白灼花蟹、白灼螃蟹、椒盐虾菇……每种海鲜都有特别的做法,澳角尤以烹制海鲜见长,因原料新鲜,故以白灼、清蒸、酱油水为主要做法,做法最简单也最保持着海鲜的原汁原味,有清、鲜、淡、脆的独特风味。街边大排档沿着海滩铺开,价格很实惠,量又多。夜晚海上灯火闪烁,岸上飘出阵阵诱人香味。
舌尖之嫩:澳角海鲜猪
不论是高档餐厅,还是街边大排档,都是各类海鲜的集散地,就连当地的猪,都是吃着海鲜长大的。当地人称之为“海鲜猪”。据说,澳角每家每户多养着一种“海鲜猪”。
所谓“海鲜猪”,就是不用任何饲料喂养的家猪,这些猪都是吃杂碎的各类海鲜长大。海鲜猪并没有特别的做法,只加葱姜蒜等调味料翻炒就能上桌。味道比平常的猪肉鲜嫩,肉质均衡,肥瘦搭配,口感劲道。
舌尖之香:特色小吃
沙律芦笋卷、东山薄饼、鸡蛋酒、东山鱼丸、茱萸软糍粿、烧麦、干煎牛肉包……小吃在澳角乃至东山习俗中有着重要地位。农村渔区的家庭主妇,人人都会做几样小吃。
这里特别推荐芦笋,芦笋有防癌、抗癌、降低血脂、预防冠心病等功效,东山的芦笋皮层很薄,肉质细嫩。喜欢养生的当地人,总结出多种多样的芦笋吃法,芦笋炒鸡蛋、芦笋余海鱼、芦笋炒虾仁、芦笋煮排骨、芦笋花炒肉片,以及芦笋粥、芦笋油饭等都是东山岛的特色菜肴,还有芦笋茶、芦笋酒……
澳角交通小贴士
tips:如何进岛?
航空:
东山岛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约170公里,距汕头外砂国际机场约120公里,可乘坐飞往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或汕头外砂国际机场的航班然后改乘开往东山岛的大巴车直达东山岛。
铁路:
东山岛距厦门火车站约190公里,距漳州火车站130公里,您可乘坐开往厦门火车站或漳州火车站的旅客列车,然后改乘开往东山岛的大巴车直达东山岛。
动车:
2013年12月底开通的厦深铁路,改变了东山不通动车组的历史。深圳至东山只需2小时,厦门至东山更是缩短为1小时。可乘坐开往云霄站的动车,然后乘坐专线旅游巴士直达东山岛。专线旅游巴士线路:云霄立一常山―金汤湾—八尺门—杏陈—西埔公交客运站―东环路―西铜大道―金銮湾路口―马銮湾路口―海港路―车陵客运站。
汽车:
省内、省外的朋友可在出发地向汽车站查询有否开往东山岛的客车,若有可乘坐直达东山岛;若没有可以坐过路巴士,在324国道线的常山站下车,然后转车到东山岛。广州、厦门、福州、泉州、龙岩、汕头等地都有直达班车至东山岛。
tips:如何进村?
1、岛内交通:岛内交通方便,有公交车、的士、小巴等可直达澳角村。从东山县城西浦车站,搭往澳角的中巴,班次很多,约10~15分钟一班,即可前往澳角村。
2、自驾路线:从东山县城西浦镇,经陈城镇,往澳角村。导航目的地“澳角渔港”。
图42:西浦至澳角的中巴。
图43:澳角村入口。
澳角渔家乐两日线路推荐
Day1
上午 从各地自驾或坐车前往东山
中午 抵达东山陈诚镇,在镇上用午餐
下午 游览线路:七圣夫人庙——四面佛——澳角渔港——大马头海蚀地貌奇观——妈祖文化公园——榕树公园——前江湾沙滩——海上日落
晚上 入住澳角渔家乐民宿,吃渔家饭,住渔家屋
Day2
清晨 大肉山日出—渔人码头渔市—早餐
上午 坐船出海捕鱼、游览“海上动物园”四屿——参观海鲜加工场,体验海鲜制作过程
中午 渔民海鲜午餐
下午 返回,途中游览东山渡槽和谷文昌纪念园。
图文:@志远天下行 ,部分资料参考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