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开埠后,无数西餐馆纷纷落地上海,吃西餐成为一件鼎鼎时髦,可以向朋友大声炫耀的事。
可一开始有的西餐并不符合阿拉胃口,于是上海人中西并蓄,准备做自己的西餐。可物质匮乏年代,西餐食材难找,于是阿拉便借助手边食材创新改良西餐菜式。
没有面包糠就用苏打饼干碎代替做炸猪排,没有色拉酱就加蛋黄酱自己打,没有红菜头就用番茄代替做罗宋汤……嗲色特了!
经过不断创新改良,随即衍生出法式、意式、俄式、英式、德式几大流派西餐,还接地气地称为西菜,也就是现在的海派西餐。
如今,
海派西餐早成上海特色菜系,
去国外找不到,
只有在上海才能解馋哦!
“吃西餐就要去红房子”!作为1935年就诞生的法式西餐厅,红房子保留了上海人太多的记忆。第一次学会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第一次恋爱约会,都被这幢红色砖瓦房见证。
就连张爱玲也是红房子的常客,五十年代,这里更因梅兰芳先生到访,才将原店名喜乐意改为红房子。当时红房子的排队队伍,可不亚于现在某鲍某茶!
虽然外墙为红色,但店内却是干净复古的纯白色,格外典雅精致。传统西餐桌、华丽水晶吊灯、西洋油画很有历史年代感,年轻人来可以追忆父母辈的足迹,阿姨爷叔们来不仅吃美味更吃情怀~
▼红房子西菜馆推荐点单▼
黑椒牛排
新鲜现做的超嫩牛排,隐隐还能看到血丝,配上秘制酱料鲜香味美,红房子当红招牌菜必须翻牌!
@大众点评
烙蜗牛
蜗牛个头很大,经过秘制调味鲜嫩肥美,咬一咬嚼劲也足足的~
罗宋汤
罗宋汤汤底浓稠,一捞全是料,牛肉、蔬菜、胡萝卜、洋葱混在一起,尝一口大满足!点汤还赠一个黄油面包,用面包片蘸满汤汁,可是经典吃法哦!
人均:166元
地址:淮海中路845号(近茂名南路)
交通:1、10、12号线陕西南路站3号口
创立于1897年的德大西菜社,比鼎鼎大名的“红房子”还要年长,它可是沪上第一家由华人创办的西菜社。
如今走过百年,德大西菜社仍然保留着古早风情,厚重的旋转门、深色的木质楼梯、实木桌椅、复古吧台……一切仿佛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模样。
父辈们常提起,当时能去德大,可是一件超级扎台型的事呢。光阴流转,曾经在这里轧朋友的人,早成了老夫老妻,但他们还是愿意走进这里喝咖啡吃西餐,舒适而惬意地开始一天时光~
▼德大西餐社推荐点单▼
罗宋汤
罗宋汤同样是德大的经典招牌,红汤熬得漂亮,口感酸中带甜。汤内牛肉软烂搭配胡萝卜、卷心菜,成就一碗地地道道的老上海风情汤!
德大色拉
德大的色拉十分惊艳,有别家吃不出来的味道!新鲜鸡蛋打出的色拉酱超级香滑,还加了洋葱、土豆、胡萝卜和方腿,吃起来就是几十年前的经典味道!
@大众点评
人均:89元
地址:南京西路473号(近成都北路)
交通:8号线大世界站1号口
天鹅阁西餐厅,曾经在上海老有名额,可惜六十年代早已停业。幸好一位欢喜切天鹅阁的上海小囡,心怀找回天鹅阁原味的愿望,重开了这家完美复刻旧日菜品味道的天鹅阁申西菜社。
重开的餐厅处处透着腔调,整体偏暗红的装修风格,既温馨又藏着掩不住的贵气,蓝色桌布则给整体氛围添了一丝清新感觉,两人相对就餐情调100分。桌面上方巾餐盘也全都整整齐齐,格外讲究。
▼天鹅申阁西菜社推荐点单▼
鸡丝焗面
试验无数次才终于复刻成功的鸡丝焗面,让我们到现在还能尝到那份上世纪的美味。柔韧的面条混着香浓芝士,一下就能拉好长,吃起来奶香超浓郁~
炸猪排
上过舌尖2的炸猪排,没理由不尝!天鹅申阁猪排反复用不同粗细锤子捶打,保证猪肉的松软。炸成后更外酥内嫩,超级有弹性,咬一口锁住的肉汁直往口腔中流。
人均:176元
地址:进贤路169号(近茂名南路)
交通:13号线淮海中路站3号口
上海超知名的国营西餐厅,前身是利查饭店,和其他餐厅合并后,利查便多了个新字,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利查西菜馆。
老一辈人的恋爱圣地,新利查西菜馆也有姓名。到现在,新利查因为平价好吃,依然深得爷叔阿姨喜爱。桌布还是经典的红方格,一下就将我们带回老上海十里洋场。
@大众点评
▼新利查西菜馆推荐点单▼
葡国鸡
奶油焗鸡肉和土豆、蛋配在一起的葡国鸡,是海派西餐元老级菜品。当鸡肉的香和土豆的绵软融于口中,幸福感蹭蹭往上走!
利查饭
利查饭带有酱油饭的味道,米粒中还夹着火腿、虾仁等,吃起来很有层次感~
人均:67元
地址:广元路196号甲(近天平路)
交通:1、9、11号线徐家汇站
杨浦第一家西餐厅泰晤士西餐社,如今已成控江路上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业至今,泰晤士陪伴父母一代从恋爱劈情操走到结婚生子。
精致的桌椅、西洋油画、旧式石英钟、暖色的墙纸……从前西餐厅优雅浪漫的格调在这里被完好保留,邓丽君、蔡琴动听优美的乐曲缓缓流出时,更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上世纪的氛围~
▼泰晤士西餐社推荐点单▼
焗蜗牛
早在90年代,泰晤士焗蜗牛就获得上海西餐大赛大奖,用精致小叉一挑,肉质饱满,汁水充盈的蜗牛肉就出来啦!
土豆沙拉
土豆沙拉香甜中泛着淡淡黑胡椒辛香,吃起来绵密轻柔偶尔又能感觉到爽脆的土豆颗粒,很正宗。
火山岩牛排
五分熟牛排特别放在石头上,保证每一口都吃到牛排“最好的时光”!满满的黑胡椒浸入厚实的牛排有一股迷人的辛香,入口肉汁更是丰沛!
人均:98元
地址:控江路766号
交通:8号线延吉中路站5号口
上世纪
海派西餐曾兴盛一时
如今却渐渐衰落
这5家海派老牌西餐厅
经过时代浪潮的洗礼
仍然能存活下来,并被大家欢迎
实!属!不!易!
它们的存在
让我们通过味觉的延续
再度感受摩登上海的旧日风采
有时间,就多去尝尝吧
-End-
内容来源:碧云国际生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伙伴们最近看《繁花》了吗?
随着电视剧的热度飙升
带火了一波上世纪90年代
上海滩上的老饭店
↓↓↓
在徐汇,有家饭店
用猪排代替外国的牛排
用番茄酱代替俄罗斯的红菜头
用蛋黄调拌出色拉酱
这样做出的海派西餐的老三样
炸猪排、罗宋汤、拌色拉
是老上海人的时代记忆
以此为招牌菜的新利查西菜馆
在去年9月中旬暂停营业
升级改造
新年伊始
它以崭新面貌重新回归
“环境变好了,但老味道没有变”
是老食客的最高评价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摄
推开新利查西菜馆的大门,时尚新颖的全新面貌令人眼前一亮。原先经典的红格子餐布和璀璨琉璃灯的模样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光亮的大理石桌面和藤编座椅。
843年上海开埠,法式、意式、德式、英式、俄式等各国菜肴,在上海滩大量涌现。如今的上海,吃西餐早已不稀奇,但那些成名已久的老字号西餐厅,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今天一起了解一下上海滩西餐老字号的历史,有你记忆中的味道吗~
上海西餐业概览
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来沪传教,将西方食品带入上海。上海西餐的起源大抵可追溯到这一时期。
1843年上海开埠后,在沪的诸国商人为保持自己的餐饮习惯,开设西式酒店饭馆。1853年,上海首家西餐馆“老德记西餐馆”开业。
19世纪60年代开设的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图片来源:Virtual Shanghai
1860年,美商在外白渡桥北堍开设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1906年,九层高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在南京东路外滩建成开业,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一家饭店。
礼查饭店宴会厅
1906年落成的汇中饭店。图片来源:Virtual Shanghai
由于外滩是外国银行集中点,为了适应中外职员就餐需要,在外滩附近的南京路、四川路、江西路、汉口路周围,陆续开设了水上饭店、麦赛尔饭店、沙利文、东海饭店、德大饭店西式餐厅,在中午供应欧美式西菜和快餐。
后来,淮海路一带开设大量俄式菜馆。这些餐厅中最受欢迎的菜肴要属“罗宋大菜”——2角钱“可吃一菜一汤(面包加黄油、罗宋汤)的经济大菜”经济实惠,受到消费者青睐。老上海人对“罗宋汤”的喜爱,也由此而来。
20世纪20年代,上海人入西菜馆逐渐成为习惯,西菜馆也根据上海人口味,改进烹调。尤其是许多在外轮、洋行当过厨工的中国人,开始开设迎合中国人口味的改良西餐馆,称“番菜馆”。福州路、汉口路、西藏路一带就有“杏花楼”“同香楼”“一品香”“一家春”“申园”番菜馆等近30家,当时称之谓“四马路大菜”。
福州路西藏路口的“一品香”,是上海最早由中国人开设的西餐馆之一。图片来源:Virtual Shanghai
老上海所有的西餐品种里,英美西餐为主,其他还有法、德、意大利、俄罗斯式等,形成一批上海名菜,如腓利牛排、奶油葡萄鸡、花旗鱼饼、墨西尾鸡面、烙丝肉、芥末牛排等。
国际饭店、华懋饭店、上海大厦等大饭店,膳食设备完善,用法国人担任厨师长,西菜品种增加,质量提高。除了这些供应西餐的大饭店以外,中小型的西餐厅就有150余家。
其中,红房子、德大、凯司令、蕾茜、复兴、天鹅阁等,都是盛极一时的西餐厅。这一时期的厨师注意吸收中国菜的长处,又保持了西菜注重营养及自然本色的特点。
德大饭店旧影
1931年7月,西菜业同业公会成立。1946年,西菜业同业公会改名西菜咖啡业同业公会。
一家咖啡馆内,服务员正为顾客端上咖啡。摄于1939年,上海。图片来源:AGSL Digital Photo Archive
改革开放后,饮食业有了新发展,西咖业也出现了新面貌。来沪从事商务活动、旅游观光的外国游客大量增加,给上海的西餐市场带来了更多机遇。
上海西餐厅的类型
西餐厅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大型宾馆西餐厅、中型西菜馆、西式快餐、咖啡馆、酒吧。主要西菜品种有牛排、猪排、红肠、浓汤、色拉等,供应方式以零星菜为主。一些大型的西餐馆还会承办各类宴会,多以自助餐、酒会等形式。还有西餐厅会为公司企业职员供应类似客饭的公司菜,有的餐馆会预告一周菜谱供挑选。
大型宾馆西餐厅
上海大部分四星级、五星级的高档宾馆都会经营意式、法式、英美式西餐,部分宾馆经营西班牙、东南亚、地中海风味、日式料理、多国风味的自助餐。
汇中饭店的厨房
中型西菜馆
在上海,至少有世界上30-40个国家的风味特色餐厅。除了常见的意大利、法国、英美、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美食外,还有阿根廷、土耳其、印尼、希腊、匈牙利、葡萄牙、印度、巴西、墨西哥等相对小众风味的餐厅。
20世纪30年代,闸北地界的一家日本料理店。图片来源:AGSL Digital Photo Archive
老上海经常光顾的德大、红房子等西菜馆都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引进新的理念和风味,继续发挥品牌的优势。而今天新开张的各国风味餐厅也同样俘获了年轻人的味蕾。
50年代的红房子西菜社
西式快餐
西式快餐主要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
1989年12月8日,上海第一家肯基德在外滩2号的东风饭店开业(现在是华尔道夫饭店所在地),那时候打出的招牌是“美国肯德基家乡鸡”。上海的第一家麦当劳于1994年7月18日在淮海中路开业,这里也是上海的老字号中餐馆“光明邨”。
上海第一家肯德基
上海第一家麦当劳
在很多老上海人记忆里,这是轰动一时的事情。吃不惯汉堡里的生菜色拉,但感到十分新奇。如今的西式快餐在全国各地都已司空见惯,它们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咖啡馆
上海开埠后,有的西菜馆设咖吧店。20世纪20年代,开设马尔斯咖啡馆。1930、1936年光明咖啡馆、马克咖啡馆先后开设。1937年,皇后、华安、东亚、大中华咖啡馆开业。上世纪80年代,西菜馆、大饭店逐渐恢复咖吧。80年代末,个体户也竞相开设咖啡馆。
20世纪30年代,上海犹太人聚集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图片来源: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s Digital Collections
部分上海西餐菜系
上海西菜,主要有法式、英美式、意大利式、德式、俄式等,另有融入中国口味的西餐番菜。
法式
19世纪80年代,法国总会餐厅供应法国菜肴。1883年,麦赛尔饭店开业。1929年华懋饭店供应中菜和法式西菜。1935年,罗威饭店开业。1935年锦江饭店、1936年衡山宾馆、1937年达华宾馆供应法式菜肴。上海法式菜选料广泛,用料新鲜,装饰美观。
红房子西菜社。很多老上海对红房子西菜馆的记忆停留在陕西南路长乐路,现已迁至淮海中路845号(原上海西菜馆处)。著名菜肴有红烩牛尾、烙蛤蜊、忌司烙鲑鱼、奶烙小牛肉等。
陕西南路长乐路口的红房子西菜,是许多老上海对西餐的最初印象
英美式
主要是英、美菜。1860年,礼查饭店开办,供应欧美西餐。1883年,沙利文饭店开业。1918年,卡尔登、孟海登、派利等饭店开业。1932年永丰饭店,1936年东海、马克饭店,1937年萝蔓饭店,1940年上海西菜社在淮海路、今瑞金二路一带开业。之后,蕾茜西菜社、上海西菜馆最为知名。英国菜少油清淡,调料简单,调味品放餐桌任客选用。美国菜咸中带甜,以浓香见长,色拉多用水果。
上海西菜馆。原址淮海中路845号,今红房子西菜馆处。前身是1940年建的华盛顿西菜社,1956年并入宝大西菜社,1976年与复兴饭店合并,改今名。
原淮海中路845号的上海西菜馆
意大利式
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总会供应意式菜肴。1950年,意式菜馆天鹅阁西菜社开业。意式菜以面、饭、馄饨等知名,蒸、炒、烤,均加奶酷,多红烧、红焖,味浓。
天鹅阁西菜社旧影
天鹅阁西菜社。原在淮海中路1074号,1950年创建。经营意大利风味的菜点,花式品种有茄汁、蒜肉等10多种。
德式
19世纪80年代,德国总会餐厅供应德国菜肴。1887年,德大牛肉庄开业,增营德式西餐。德国菜偏酸,喜食生牛肉,以炖、煮肉类及制作土豆、色拉、牛肉饼、香肠闻名。
原塘沽路177号的德大牛肉庄
德大西菜社。创建于1897年,原先的德大不是西餐馆,而是1887年德国人开的德大牛肉庄,在塘沽路177号,一楼专卖新鲜牛肉,之后才在二楼开设西餐部。1946年迁四川中路,今址在云南南路和南京西路。
1949年四川中路老照片,图上可见“德大饭店”的招牌。图片来源:Virtual Shanghai
图文 / 上海发布
编辑 / 孙超慧
疫情防控,每日大转盘活动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