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很多人第一次创业都会选择餐饮呢?
如海如水
2018-06-30 20:45:45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人蠢蠢欲动,不在满足每个月只拿固定工资;那么为什么会有很多人第一次创业都会选择餐饮呢?
第一,是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吃不在满足于填饱肚子,对于美食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在这个时候敢于选择餐饮作为首创,显然是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第二,投入资金不算多,资金回笼快
相当其他行业来说,在刚开始的时候资金投入不是很大,只要你有技术,可以从摆地摊做起;摆地摊一年的租金也就是几千块而已,再算上出品餐具也用不了多少钱,而且你卖得出去,就能有收入,所以说资金回笼快。
第三,可以快速成长
选择餐饮创业,可以一边开店摆地摊,也可以一边学习;做餐饮要学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说:选址、服务、营销、沟通技巧、应变能力等等;既然选择了餐饮作为首创,那我们就要学会选址,如果你不会选址的话,那生意是很难做的;服务也很重要,比如说你去消费,你会选择满脸笑容,态度热情的还是会选择面无表情,态度冷漠的服务,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吧;还有其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所以说选择餐饮创业可以快速成长。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欢迎各位留言、指点、讨论;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有不足之处还请指出,我会改进,希望我们都能学到东西,谢谢。
>0年代末,飞霞饭店晋星纪念(前排左三王继德,后排左一刘庆利)
王继德传给刘庆利的《中国名菜集锦》
王继德留给刘庆利的工作日记
王继德在飞霞饭店时期的工作照
鸿宾楼代表厨师蒋学仁、马永海、王继德 (从左至右)
久负盛名的鸿宾楼饭庄不仅菜肴遐迩闻名,技术力量堪称雄厚,被誉为“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距今已近170年历史。王继德师傅上世纪50年代进入鸿宾楼,深得老一辈名厨大师的传授,精通扒、烧的技法,他做的砂锅什锦羊头被周总理称赞不已,成为鸿宾楼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上世纪80年代初,王继德师傅作为传承人被派往飞霞饭店传授清真菜技艺,当时20岁的刘庆利跟随王继德师傅从学徒干起。凭着勤奋和潜心钻研,刘庆利用五年时间习得师傅真传。王继德师傅去世前,还把自己珍藏的一套绝版菜谱传给了刘庆利。现如今,为继承和发展老字号独有的老北京清真风味,刘庆利创立了静真轩饭庄,他直言就想通过吃,“让南来北往的客人知道还有这么几道老北京清真菜”。
不是说会炒几道拿手菜就叫好厨师
刘庆利是七零后,说话语速不快。听他讲述结缘鸿宾楼、巧遇恩师的故事,透过茶盏间的水声和氤氲的雾气,恍惚间像回到了六十多年前的胡同里,过去勤行的一幅幅图景在眼前徐徐打开。
耳濡目染,刘庆利从小听得最多的就是鸿宾楼的故事。他坦言家里跟鸿宾楼多少有点儿渊源: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行业纷纷支援首都的建设发展,鸿宾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55年进入北京。刘庆利的父亲那时候起就在鸿宾楼饭庄做服务工作。“听我爸爸说过,鸿宾楼从天津来到北京的第一个落脚点在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个两进的四合院。在那接待过不少国家领导人。”
回忆儿时,刘庆利调侃自己是“在天安门广场椅子上睡大的”——那时候一家人住“前门楼子西南角”一间九平米的小房里。屋里没窗户,夏天热得根本就睡不着觉,听故事、摇蒲扇也不管用,“头半宿整条胡同的孩子全上广场的小椅子上去睡觉,躺到后半夜凉快了再回家接着睡。”有个故事他至今印象很深,有一次周总理去鸿宾楼,落座后点了一道砂锅羊头。后来总理对王继德师傅做的什锦砂锅羊头称赞不已,特意到厨房向大家敬酒。
上世纪80年代初,刘庆利高中毕业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北京一建公司下属的飞霞饭店工作。成立于1984年的飞霞饭店知名度非常高,刘庆利骄傲地介绍,“飞霞饭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涉外定点、带星级的清真饭店,那个年代外国来的旅游团队只能在飞霞吃饭,非常受国内外食客的喜爱。”也因此,当时飞霞饭店全部的技术、全部的师傅都来源于鸿宾楼。
刘庆利进组报到第一天就遇到了恩师王继德,“大家在一起聊天,一说我是谁的儿子,师傅很惊讶,‘哟,你是刘士发的儿子啊,跟你爸我们年轻时就在一块工作’。” 刘庆利也特别兴奋,这真可谓是缘分不浅。他听父亲说起过,当年第一拨天津厨师把天津鸿宾楼的所有技艺全部带到了北京,王继德师傅就是天津师傅在北京带出来的“鸿宾楼的第一拨徒弟”。
在当时,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吃过王继德师傅做的菜,而且很多大型活动都得由他们这代老技师去给设计、制作。
刘庆利也因此对师傅更加佩服,“比方今天来了一桌伊朗的客人,一问师傅给他做什么,师傅一一说出基本样式之后,说另外再给他单做一道干椒牛肉片。他说‘我告诉你们怎么炒,炒出来他就爱吃’。结果这道菜上完之后,伊朗客人真就爱吃”。这也让刘庆利意识到,一个优秀的厨师,“不是说会炒几道拿手菜就叫好厨师,你得知道什么地儿人喜欢吃哪一类的菜。”
年轻时卖过大力气
等岁数大了碰见什么事都不怕
过去管餐饮业叫勤行,学艺先得学切、配、洗、择,过了洗菜切菜的关,才有资格上灶炒菜。刘庆利虽然听过见过,但以前在家从没动过手,蒸米饭都不会的他从进这行才开始动手做菜。刚开始拿刀不像拿刀,拿勺不像拿勺,“想着要切薄了,结果一刀下去就切厚了”。这让他一度压力很大,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行吗?能干这行吗?” 好在很短时间他就把不良情绪消化掉了,决定“再试试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最简单的切黄瓜片,第一天切不好第二天切不好,刘庆利心里倍儿烦躁,他暗暗告诫自己别灰心。直到不知道切了多少回手指,手掌磨出了多少茧子,拿着刀游刃有余的时候,他心里“倍儿自豪倍儿臭美”,也因此切身领悟到什么叫“熟能生巧”:只有干才能熟,只有干才能越干越熟。
王继德师傅总爱跟刘庆利说一句话,叫“吃劲长劲”。他开始不理解还特意问过师傅这句话怎么讲?师傅微微一笑,“你这会儿正年轻,你要卖过大力气,等你到岁数大了的时候,碰见点儿什么事你不怕。好比说你年轻时最多抬过50斤东西,到50岁时自然下降也就能抬20斤;年轻时抬过100斤,到50岁自然下降还能抬50斤。”他才明白师傅的用意,是告诉自己别怕干活,别怕出力,别怕流汗。
那时候刘庆利所在的组有八位炒菜的师傅,四位配菜的师傅,他岁数最小,想法也最简单,“不管干什么活,就去尽量多干”。多年以后,他深深领悟到,“好好干、努力干,干出来才会得到好多东西。那才是你永远丢不掉的东西,不光是知识,还包括强壮的体魄、坚忍的意志。”
学徒的日子,刘庆利每天肯定第一个到班上,点上茶炉,烧上开水。把每个师傅沏茶的缸子刷干净,排一溜儿,水开了,先给屋里几个暖壶灌上,给各位师傅沏上茶,再把茶炉续满了水。这会儿师傅们陆续来了,进门吃个早点,端起茶水边喝边聊上几句。
这会儿刘庆利干吗去了呢?他去给所有师傅准备葱姜蒜,剥葱、剥蒜、洗姜、切成末,饭馆一天五六百人次吃饭,他得切出三大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年如一日,刘庆利一直是干这些活。
春夏天还好,冬天尤其难熬。他现在还记得特清楚,冬天大葱都搁房顶上,头天晚上得先上房顶把葱一捆捆拿下来,搁屋里打开了自然缓着。蒜拿水泡上,让它第二天好剥点。刚开始切葱时特别辣眼睛,等到后来已经熏习惯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觉得辣了。
做完早间的准备工作,正式开餐了,师傅干上手活,刘庆利就跟着干下手活。直到晚上下班,在别人眼里还是个小孩的刘庆利,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厨房,“厨房门归我锁,我把所有的煤水电气检查一遍。”
刘庆利总觉得做事先做人,得先把人做好了。时间长了,工作中遇到哪儿解决不了的难题,跟哪位师傅请教,哪位师傅都一点儿不保留地如实告诉他,“小刘这孩子,好孩子,知道尊重师傅”。
学东西一定要用心
一定要聪明,一定要想办法
直到今天,刘庆利都记得王继德师傅说的一句话,“学东西一定要用心,一定要聪明,一定要想办法”。他还最爱听师傅讲故事,有很多做菜的道理都是从听故事得来,“师傅爱给我讲,我也爱听”。
师傅讲的餐饮业的历史故事里面,有一个刘庆利到现在还愿意讲给年轻人听:传说某朝某代,组织厨子上宫里头比赛——看谁素菜炒得最棒,要求只能带素菜,不许带任何调味品。有个非常聪明的厨子,他把动物的血拿毛巾吸湿,搁小背篓里,结果宫门口负责盘查的人以为是一块红毛巾,就让带进去了。比赛前厨子们各自做准备工作,这位把毛巾在一锅水里投干净了,烧开,把上边的浮沫打下去,继续熬到一定浓稠度,就做出来了一碗高汤。接着他拿这碗高汤炒了个素菜,所有评委包括皇上都夸,“这素菜炒得好!” 勤行里有个规矩叫作“素菜荤炒;荤菜素炒”。意思是说,做素菜要用荤的高汤或者荤油炒,这样才香;而做荤菜要用素油炒,这样解腻。可见,没有肉时,用动物的血吊成最简单的高汤,同样可以做到素菜荤炒,达到提鲜的味道。
王继德师傅不光手艺高,他知识的丰富程度也让刘庆利不能不佩服,“你解决不了的问题人家张嘴就来”。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刘庆利就爱问师傅,他觉得师傅就像一本大百科全书,“这儿的人爱吃什么味,那儿的人爱吃什么味,师傅全凭自己的经验,凡是吃的东西你就问吧,全有答案”。
而且王继德师傅带徒还特别无私,愿意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给年轻人。让刘庆利最为感念的是,“所有徒弟里,我得到的最多,不带拐弯儿的全教给我”。
有一件事刘庆利印象很深,过去烧煤做饭,长时间微火靠的东西受热不均匀,容易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老也想不出招。后来师傅告诉他:把两个炒勺接上,用烧乏了的煤灰做两个勺之间的垫层,把火封成小火,这样微火靠的时间长,东西不糊也不干。这个妙招简直惊呆了刘庆利,“说白了,自己琢磨三年五年也未准弄明白”。他后来屡屡发现,好多人干了一辈子也许还没搞清楚的那点儿事,“师傅三句话五句话告诉你,一分钟就学到手了”。
从师傅身上,刘庆利对工匠精神有了新的领悟,他觉得工匠精神不光是动手有技艺,还要动脑用心,经历过、真干出来的才叫工匠。“在这行上,师傅是用心去做每一天。这么多年,每一次干活,甭管是重要活动还是日常做菜,他都是又去干活又去学习了。”
习得真传,意外得到王继德师傅珍藏的菜谱
到今天回味起来,刘庆利还特别感慨,“跟师傅身边这五年在我脑子里太深了,那五年学到的东西奠定了我在这个行业的基本功——可以说鸿宾楼的看家菜都会了。”
刘庆利记得开始的一年多自己一直在加工间干糙活儿累活儿,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了炒菜间。那天头火二火的师傅不在,师傅对他说“轮到你顶上一把了,你来一个试试”。结果炒完菜师傅一尝,“哎,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得到王继德师傅的认可,刘庆利心里觉得“比给多少奖金都高兴!”
刘庆利老想起一个场景,师傅平时就爱站在刷碗间的过道那儿看着厨师炒菜,“我们最怕的就是他这手活,一看他站那儿,心里发毛。”怎么回事儿?他笑着解释:刷碗间位置在中间,一个是服务员撤下来的菜全看得见,哪个盘里剩的多一目了然,意味着那道菜炒的味道不行。而且师傅站那儿,厨师们都背对着他干活,偷没偷懒,手下的动作什么的都被看得真真儿的,心里能不发毛吗!
一直以来,刘庆利都是本着一个小徒弟的心态,不断摸索不断前进,他坦言这种敬畏之心也来源于师傅的言传身教。过去能去高档饭馆吃饭的都属于有钱而且对吃特别讲究的人,往那一坐一尝,“不对,这道菜应该怎么怎么着,说得明明白白。师傅下来就问这谁炒的,噢小刘你炒的,谁让你炒这道菜啦?!这一说差不多跟把你开除了似的。所以那会儿的厨师特别认真。说这道菜吃到嘴里,咸、鲜、微辣的味觉顺序才是到位的。到你那一炒,辣、咸、鲜,吃嘴里的顺序乱了不成,每道菜都有讲究的。”
刘庆利听师傅讲过早年间参与出版菜谱的经历,80年代初日本一家株式会社通过对外交往的友谊公司联系,派团队在北京工作了两三年,为中国各地方菜出了一套菜谱。当时师傅王继德参与了鸿宾楼的重要看家菜——芫爆散丹的拍制过程,他对那段经历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念念难忘。
菜谱出来之后,送给了每位参与编纂的人一套,“全中国也没几本”,刘庆利特意跟师傅借来看,让他吃惊的是,那套菜谱拍摄制作得让他觉得简直棒到了极致,“第一是菜拍得非常漂亮;第二是器皿非常讲究,历史名菜都使的是官窑古董;第三当时参与的都是大家,像题字是启功先生,扉页绘画是黄胄先生,还有雷洁琼作的序文,以及溥杰写的随笔。”
刘庆利回忆,师傅告诉过他,当时所用的器具大多是通过友谊公司、工美公司向琉璃厂最大的古董行借的,有张桌子还是跟颐和园借的。其中全羊拼那道菜,后面挂的古画是从故宫借出来的,是慈禧太后过寿时用的《三阳开泰》那张画。“而且各个菜系的各个师傅全是行业最顶尖的人,到今天大多都不在了。”
当时,刘庆利边看眼睛边放光,不由自主地说,“哎呀,我要有这么一套菜谱……”师傅在旁边嘿嘿一笑,“这我可不能给你,我还得好好看看呐……”那时候,自己也觉得有点儿冒失,心想不再要了,这是师傅的心血,但又莫名觉得“师傅不给人则已,给的话一定是我”。
后来,王继德师傅去世时没等到刘庆利赶到医院,弥留之际,对子女留下话:“你们这些孩子里谁也不成,就小刘行,这东西就得给他”。最后,师傅的姑爷把这套师傅最珍爱的菜谱郑重交给了刘庆利。他特别感念,“能摊上这么个好师傅真是福分,对我一辈子影响都很大。”
凭自己学到的正宗技艺,让大家能尝到真东西
很多人都问过刘庆利同样的问题,王继德师傅做的芫爆散丹为啥经久不衰,还上了经典菜谱?他哈哈一笑说,“好吃、健康,还有助于消化”,继而正色强调道,“一说爆,一般就认为芫爆散丹是大火爆炒出来的。实际上,芫爆散丹绝不是大火爆出来的,而是小火火靠出来的”。那为什么称爆呢?是因为最后大火收汁时有一个爆的过程,就是最后一烹醋的瞬间。他感叹“就是芫爆散丹这道看家菜,鸿宾楼卖了几辈子”。
刘庆利直言,这道菜真正的功夫和内涵全在于火靠:味道鲜美的汤汁火靠到散丹里,让散丹充分入味,出来它的咸香,最后加胡椒粉、烹醋,醋一定不能倒到主料上,沿锅边很简单地一爆,“出锅装盘上桌的一瞬间,应该能微微闻到熟醋的香味。”
他坦言,鸿宾楼把芫爆散丹这道菜研究到极致,使过去老北京芫爆散丹的做法都改成了鸿宾楼这种做法。“也就是说,芫爆散丹这道菜,鸿宾楼统一了所有餐馆的做法,成为清真菜系里最经典的一道菜”。
身处勤行这么多年,刘庆利觉着甭管干多少年,越干越无止境。怎么叫无止境?在他看来,中国菜本身就包罗万象,别说把中国菜都领略一遍,“就把非常传统非常正宗的鸿宾楼的老北京清真菜做好,就了不得了。”
刘庆利老记着师傅跟他说的话:“既然选择了勤行,就得手勤眼勤脑子勤。这几个勤做不到,就别干。”过了知天命的岁数,有个想法在他脑子里越来越清晰,他想凭自己学到的最正宗的技艺,把这几位老师傅看家的、传统的、经典的菜挖掘出来,“让大家能尝到真正的好东西”。
2014年,刘庆利成立了北京静真轩清真餐饮企业,依据传承的技艺把过去的宴席菜“八大碗”挖掘制作出来。他坦言老北京清真菜的做法,全靠的是功夫。没有传承的心态,不会这么费劲去做。“用最传统的五六种调料,最简单的食材,小火慢炖,炖出最好吃的味道”。
刘庆利试制的炖海带在餐厅点单数连年上升,很多顾客反馈说颠覆了以往海带的口感,连不吃海带的人也爱上了吃海带。在他看来,海带是最便宜最简单的食材,而且富含丰富营养,但是做的却最费事。刘庆利要求用舟山出产的海带根部,先泡再刷,切丝,蒸透了,再炖。“这样出来最入味,而且营养保持得最好,口感还特别的面,软烂,特别受大家欢迎”。
这两年在静真轩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食客:吃了一道菜之后特别激动,直叫服务员“哎哟,这是十几年前吃到的那个味,能不能把厨师叫出来我跟他聊两句!”一聊,好家伙,原来顾客以前在飞霞饭店吃过这道菜,一问哪年到哪年跟那吃的。刘庆利笑了,“行,那您算吃对了,我原来就是那儿的厨子,您那个年代吃那道菜很可能还就是我炒的!”
刘庆利坦言,老北京清真菜是老北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跟西北菜、新疆菜都不是一回事儿。”为了留住这些美味,他坦言自己一直抱着敬畏之心传承老手艺,创新新口味,“始终在努力,就怕被超越。”
文/本报记者 李喆
供图/刘庆利
创作者:秦.关中
餐饮创业,如果你看中了某个加盟品牌,必须要事先了解加盟前的注意事项以及加盟签约过程中的九个要点。要想成功地加盟某个餐饮连锁品牌,提高开店成功率,你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选对加盟品牌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品类餐饮品牌加盟,还有一些新冒出来的热门连锁餐饮品牌也不在少数。在选择某个餐饮品牌加盟时,一定要多了解该品牌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完善的连锁经营体系至少已经有五年或者五年以上。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二、加盟的门槛越高,开店成功率越大
选择加盟主要是创业者对餐饮业认知度不深,又不懂餐饮技术,也不懂管理。据一项数据调查显示,80%左右的人自主创业独立开餐饮店的人第一年就关门大吉,能活到第5年的餐饮店只有20%左右,而品牌加盟连锁店第一年关闭数量是20%,这一组数据调查就证明了:餐饮创业选择品牌加盟一定比自行创业风险低很多。当然,也不是说加盟后就一定100%能成功。
< class="pgc-img">>甄选加盟品牌的时候要了解该品牌在市场上开店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总部成立至少有五年或者以上时间。某些刚刚兴起的品牌,自身发展的时间太短,还没有经过市场实践和检验,客人还没形成消费习惯,很容易造成暂时生意兴隆的假象。因此,创业者千万不要贪图那些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影响力的品牌加盟,一旦投钱,开店后许多事情都需要你自己解决。
< class="pgc-img">>那有竞争力的连锁品牌发展前途较好,加盟门槛要求自然也高。创业者要知道,一些加盟条件越严格的品牌往往都有较完整的加盟制度,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系统的培训机制以及强大的财团与实力,因此,信誉度越高的餐饮连锁品牌企业,对于加盟商的要求也极为严谨。
三、加盟前到总部考察实际情况
现在市场上品牌连锁加盟百花齐放,有些刚刚兴起的加盟品牌和加盟商都比较浮躁。有些加盟商开店心切,只听或者看到到某连锁品牌企业的一些宣传资料和加盟经理的一番忽悠就轻易地签约加盟。等到有纠纷才发现总部只是一个空壳,根本没有解决门店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前段时间武汉有一对退休老夫妇用所有的退休金30多万加盟某叔拌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所以,加盟前亲自走一趟总部顺便再搜集一下其它加盟店的信息和资料非常必要。
< class="pgc-img">>敲黑板划重点!!!加盟签约9大注意事项送给准备加盟创业的你。
近年来创业人数逐年增加,选择餐饮连锁品牌加盟的人愈来愈多,各种各样的加盟纠纷也随之增多。这些纠纷产生的根源在于加盟合约,总部对加盟商在加盟前没有详细说明合约内容,加盟商通常也未深入了解具体内容就签下了合约,最后就会出现各种纠纷闹剧。
< class="pgc-img">>作为加盟商,在签订合约前就应深入地了解合约内容,千万不要相信加盟合约不可修改这一说辞。站在法律的角度,一份合约应该是通过彼此双方协议之后做成的,绝不是加盟公司一方说了算。加盟商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并理解合约里每一条款,更有权利要求修改不合理的内容。
第一、要求加盟总部出示服务标章注册证。
总部必须要先拥有这个品牌,才能授权给加盟商使用。简单地说,总部必须先取得中央标准局所颁发的服务标章注册证。市场上有一些冒牌加盟公司四处招摇撞骗,所以加盟前务必要先确认总部拥有服务标章注册证,才能放心加盟。
< class="pgc-img">>第二、权利金的支付方式。
一般情况下,总部向加盟商要收取三种费用即:加盟金、权利金及保证金。加盟金,是总部帮助加盟商在开店前做整体的开店规划,系统培训所收取的费用。权利金,是加盟店使用总部的商标,以及享用商誉所需支付的费用,这是一种持续性的收费,只要加盟店持续使用总部的商标,就必须定期付费。支付期限一般为一年一次,也可以按季度或者按月支付。
保证金,是总部为保证加盟商确实履行合约,并准时支付货款等所收取的费用。
由于权利金是持续性的收费,某些加盟总部会在签约时,要求加盟者一次开出合约期限内全额权利金的支票,例如,合约期限为五年,权利金采取年缴方式,某些总部便要求加盟者将五年的权利金一次开齐五张支票缴交总部。
< class="pgc-img">>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一个品牌加盟商开店两年因生意很差就关门大吉,当时在签约时,已开齐的五年权利金的支票缴交给了总部,按理说,后面三年既然已经收店不再使用总部的商标和商誉,就不需再支付权利金,然而总部却迟迟不肯退还剩余的权利金,这位加盟商不仅赔了生意,另外还多支付权利金给加盟总部,所以,加盟商在这一点要注意,如果总部要求一次开齐合约期限内,全部权利金的支票面额时,务必记得在合约上加注一点,当加盟店被总部收回时,总部必须退回未到期的权利金,以保障自身的权益。
第三、总部供货的价格问题。
一般的加盟合约中,总部都会要求加盟商一定要向总部进货,不得私下进货。这点往往是总部与加盟店纷争最多的一环节。
< class="pgc-img">>因为加盟商通常会认为总部的供货价格偏高,于是就纷纷自行向外采购。但是总部基于连锁体系品质的一致性,不得不要求加盟店必须统一向总部采购,于是争端便产生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式是加盟商在签立合约时,要事先要求总部供货的价格不得高于市场行情,或是高出市场行情百分之多少是可以接受,以免事后双方为了供货价格问题争论不休。
第四、商圈保障
加盟总部为确保加盟店的营运利益,都会设有商圈保障,因此,加盟商对保障商圈的范围有多大,必须十分清楚。一般情况下总部都在保障商圈以外不远处的距离再开设第二家店。开在保障商圈以外的地方加盟商是没有抗议的权利,这一点加盟商必须要清楚。
< class="pgc-img">>第五、竞业禁止的条款。
所谓竞业禁止,就是总部为保护经营技术及智慧财产,不因开放加盟而外流,要求加盟商在合约存续期间或结束后一定时间内,不得从事与原加盟店相同行业的规定。这一规范旨在保护总部的智慧财产权并无可厚非,公平交易委员会也认为此举不违法。但是竞业禁止的年限究竟应该多久才合理?一般都是三年,但是在签订合约前可以进行商讨,并要求总部可以修改为一年。加盟者在签约时必须考虑清楚,以免影响日后生计。
< class="pgc-img">>第六、管理规章制度问题。
一般的加盟合约内容少则十几二十条,多则七、八十条上百条,在合约末尾通常都会有这样一条规定:本合约未尽事宜,悉依总部管理规章办理,加盟商看见这一规定,最好是要求总部将管理规章附在合约后面,成为合约的附件。因为管理规章是由总部制定的,总部可以将合约中未载明事项,全纳入其管理规章之中,随时修改为所欲为,届时加盟商就只好任人宰割了。
< class="pgc-img">>第七、违约罚则的问题
加盟合约是由总部拟定,所以会对总部较为有利,在违反合约的罚则上,通常会列出针对加盟商的多一些,而对总部违反合约部分相对较少甚至只字未提。加盟商对此应提出相对要求,明定总部违约时的罚则条规
第八、纠纷之处理。
一般的加盟合约上都会明确管辖之法院,而且通常是以总部所在地为管辖法院。为的是万一将来有需要时,总部人员来往附近法院比较方便。
< class="pgc-img">>重点来了,联盟商要注意,曾有某加盟总部在合约中规定:加盟商欲向法院提出诉讼前,需先经过总部的调解委员会调解。遇到这样的条款,加盟商要事先了解调解委员会的组成成员是谁?如果全是总部的人员,那么调解的结果当然会偏袒总部,合约在先,加盟商又无法忽略调解委员会而直接向法院诉讼。因此建议加盟者商遇到类似的条款时应要求删除。
第九、合约终止取回保证金
< class="pgc-img">>当合约终止时,加盟商最重要事情的就是取回保证金。这个时候总部会检查加盟商是否有违反合约或拖欠货款,总部会要求加盟商自行拆下招牌,如果一切顺利总部会退还保证金。
但如果发生争议时,视具体情况再做决定,有品牌影响力正规的品牌加盟公司终止合约后很少与加盟商有争议,保证金也会及时退还。
我是餐饮创业实战经验分享达人,站在不同的视角看餐饮创业,要想在创业路上不踩坑少走弯路,记得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