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Watson)的第500家门店在上海开业,距屈臣氏(Watson)的第450家店落成仅三个月。 目前,屈臣氏在中国的业务覆盖26个省会城市和80个城市。 “未来两年,屈臣氏将在中国增加500家门店。” 11月24日,屈臣氏中国董事总经理罗静仁告诉记者,这个数字等于20年前在中国大陆开设的屈臣氏个人护理用品店的总数。
的扩张速度与过去屈臣氏在中国低调谨慎的风格并不一致。 实际上,从1989年至2004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屈臣氏在15年间仅在中国大陆开设了50多家门店。 2005年,屈臣氏突然开设了商店。 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商店数量增加了9倍。
今年7月,屈臣氏开设了第450家商店。 屈臣氏还宣布了“百城千店”计划。 预计到2011年,全国门店数量将达到1000家,覆盖近100个城市。 到更多的二三线城市。
现在,三个月后,屈臣氏商店的数量又增加了50家。
罗敬仁将屈臣氏在中国20年的发展轨迹描述为“三重跳跃”:从1989年到 2005年,这是初试阶段,也是第一步。 自2005年以来,屈臣氏平均速度为100。 在前两个步骤充满电之后,屈臣氏(Watsons)在今年迎来了质的变化,而500店是这种抛物线的起点。
“过去20年是我们的学习期。在了解了消费者之后,我们开始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罗敬仁说,屈臣氏采取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经过严格的核实和计算。 该目标的启动还基于屈臣氏对中国宏观经济趋势的了解以及对健康和美容消费市场的洞察力。 屈臣氏如此迅速的扩张计划,除了罗敬仁所说的时机成熟之外,还与竞争对手的实力有关。
尽管是第一条进入内地市场的个人护理连锁店,屈臣氏(Watsons)一直牢牢占据着这一领域大陆领导人的宝座。 但是,进入21世纪后,来自香港,台湾,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同事也陆续进入了大陆。 以同样来自香港的万宁为例。 在亚洲最大的零售集团香港乳业集团的支持下,其在香港的发展高于屈臣氏。
2004年,万宁开始进入大陆。 五年来,内地万宁店的数量已达到100家。屈臣氏花了16年才达到这个数量。 此外,万宁在今年8月表示,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继续将内地的门店总数增加到150家,并将在第一轮布局完成后考虑发展为社区。 另外,Sa Sa,Sephora和台湾统一集团子公司Kang Shimei最近宣布了扩张计划,并希望进入二线和三线城市。
曾经繁荣的沃森一家,现在正面临着不同的世界和挑战。
屈臣氏(Watsons)保健和美容产品亚太区总裁Su Ruoyu认为,中国的保健和美容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 -这也是许多公司加大在这一领域的部署的重要原因。 根据屈臣氏的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屈臣氏在中国开设了150多家新店,销售额增长了25%以上,远高于亚太地区的平均增长率。 中国已成为屈臣氏在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最大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