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称作“万园之园”
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见过它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162年前它却被西方侵略者付之一炬
留给我们叹息不完的遗憾、无法磨灭的伤痛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今天是圆明园罹难162周年纪念日
历史不应被遗忘
你无法想象
在一把火之后
我们失去了怎样的圆明园
(圆明园遗址,摄影师@李琼)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它拥有350公顷的面积
相当于
5个故宫
3个英国皇家植物园
3.5个法国凡尔赛花园
(请横屏观看,圆明园布局示意图,其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制图@杨宁&松楠/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作为“万园之园”
即便今天星球研究所的设计师
用近50天绘制的超长制图
呈现的景点也未到它的
十分之一
(请横屏观看,圆明园部分景点示意,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在它的背后
则是一个占据当时全球
近1/3的人口
近1/3粮食产量
近1/3制造业产值的
中华帝国
(1820年清朝基本国力及疆域范围示意,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但是
如此壮丽的园林
又岂是仅凭人口和财富
便可以做到的
那是无数匠人、无数心血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园林智慧的结晶
是在丈量大地的极致理性中
尽揽江湖沧海、仙界人间的
极致浪漫
01
缘起
山川四时
明月清风
崇尚自然的中国人
自古便追求天人合一
即便贵为帝王
即便拥有恢弘的紫禁城
也不甘心被宫廷高墙禁锢
渴望着园居生活
(紫禁城,摄影师@古物照相师)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京城西北郊
一处绝佳的造园区域
吸引了帝王的注意
从高空俯瞰
太行山自南而来
在城西一路蔓延,与平原相接
人称“神京右臂”
(“神京右臂”地形示意图,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云蒸霞蔚
山峦起伏
(请横屏观看,西郊玉泉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山间发育的泉水
塑造众多湖沼
(请滑动观看,昆明湖望西山、玉泉山玉峰塔、万寿山佛香阁、玉泉山静明园,摄影师@张妙茵&李源&霍健)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自康熙起
清代帝王便开始在此营建皇家园林
而始建于雍正即位前(1709年)的
圆明园
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并非常规的园林
而是要容纳
全世界
(西郊皇家园林分布,圆明二字取自《中庸》:“圆而入神""明而普照”,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在中国古人心中
何为世界?
早在战国时期
阴阳学家邹衍提出
世界由被大海包围的九个大州组成
每个大州内部又分为九个小州
中国是其中的赤县神州
(邹衍大九州说示意图,赤县神州为“南方的国土,神奇的陆地”之意,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圆明园便以此为蓝本
开凿湖泊代表大海
四周布置九个岛屿
代表九个大州
九岛围湖环列
如同将天下缩于怀中
是全园的核心所在
(请横屏观看,圆明园九州景区,图片来源@数字圆明园)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同时
古人认为
天下山脉均发昆仑
河流均汇聚于大海
圆明园顺应自身西高东低的地势
参照中国山水的布局
于西北堆砌假山象征昆仑
于东部开凿湖泊象征东海
水系则顺势贯穿全园
并向东继续流入长春园、绮春园
使圆明园三园河道相通
(圆明园水流方向示意,此处圆明园为狭义,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还在更大的范围内
与整个西郊园林水系相连
(西郊水系示意图,制图@松楠/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于是
园内河、湖、溪、涧、泉、沼俱备
一如
“水光潋滟晴方好”
(请横屏观看,晴日圆明园福海,上文引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又似
“江雾霏霏作雪天”
(请横屏观看,冬日圆明园福海,上文引自苏辙《劝赠李朝散》,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既可“犯溪烟深入”
(雪妆圆明园,上文引自刘一止《念奴娇》,摄影师@刘黎滨)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又可“误入藕花深处”
(夕阳下的圆明园荷塘,上文引自李清照《如梦令》,图片来源@龚跃贤)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水系萦回之中
殿堂、朱楼
水榭、廊桥
千变万化的建筑
与千变万化的水系
共同组成了
一个极致浪漫的世界
(圆明园部分建筑造型示意,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02
极致浪漫
秦皇汉武苦苦寻觅的东海仙境
化为福海中的三座小岛
小巧精致的殿阁点缀其间
是为蓬岛瑶台
(圆明园四十景之蓬岛瑶台,水中三岛代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此造园手法称为“一池三山”,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于山间溪水环曲之地
借水流传杯送盏、以文会友
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圆明园内
便让溪流穿亭而过
是为坐石临流
(圆明园四十景之坐石临流,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陶渊明著述《桃花源记》
圆明园内便有一条桃林夹岸的桃花溪
溪上叠石为山、开辟桃花洞
是为武陵春色
杜牧笔下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化为圆明园内的
杏花春馆
(圆明园内的溪流,摄影师@视觉中国)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园内还设置众多田圃
供帝王观察作物长势、雨水气候
以便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情况
是为澹泊宁静
(圆明园四十景之澹泊宁静,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又汇集了众多神祇
佛祖观音、龙王河神、风云雷雨诸神
济济一园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
慈云普护
(圆明园四十景之慈云普护,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此外
有如同仙境的高阁
层台累榭伸向水面
是为方壶胜境
(圆明园四十景之方壶胜境,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也有严整庄重的殿宇
供奉着皇室先祖
是为鸿慈永祜
(圆明园四十景之鸿慈永祜,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这些风格各异、寓意不同的景观
统统汇聚圆明园
或严整、或妙趣
或飘渺、或洒脱
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千变万化的
浪漫世界
(圆明园部分景点分布,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信步园中
视线不断流转变幻
移步换景
(圆明园春天晴雪,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而凭栏远眺
山川风月居然信手一借
宛若图画
(圆明园内接秀山房眺望百望山,摄影师@范峻川)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星罗棋布的美景之外
作为帝王长居的园囿
圆明园还拥有大量的政治活动空间
宫门区分布着
六部等各类办公机构
严整对称的朝房、层层嵌套的院落
烘托出主殿的气势
成为园内最重要仪典的空间
是为正大光明
(圆明园四十景之正大光明,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依地势南北延展的殿阁前
远山近水一片开阔
不仅可以骑马射箭
还可举办游牧风格的宴会
是为山高水长
(圆明园四十景之山高水长,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帝王频繁使用的办公区域
则更重视实用性
院落规整、且与宫门距离极近
方便官员进宫参与御前会议
是为勤政亲贤
(圆明园四十景之勤政亲贤,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这些政治活动空间
让圆明园在千花万木、美景迭出之中
成为事实上比紫禁城还重要的
帝国统治中心
(清代帝王平均每年驻跸圆明园时日,制图@杨宁/星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