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人类最主要的致癌因素之一。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含有上千种化合物,其中很多是致癌物质。
但是,通常认为,尼古丁本身并不具有致癌性。这也是电子香烟被认为是安全的烟草替代品的主要理由。
纽约大学最新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电子烟中的尼古丁破坏细胞DNA,抑制损伤DNA的修复,可以导致致癌性突变。就是说,首次证明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很可能具有致癌性。
研究者将小鼠肺、膀胱和心脏细胞暴露在用4.2伏特电压(商品电子烟通常使用的电压。先前的研究发现,更高的电压产生的电子烟烟雾含有有害化学物质)产生的电子烟烟雾。结果发现,这些细胞的DNA出现明显的损伤和致癌性突变,肺细胞中DNA和蛋白质修复受到明显抑制。
研究还发现,电子烟烟雾中的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尼古丁衍生的亚硝胺酮可以诱导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产生相同的效应,增加了突变的易感性和致癌性转化。
单独暴露于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烟雾没有发现以上效应。
研究者认为,研究结果预示,电子烟烟雾具有导致肺癌和膀胱癌,以及心脏病风险增加的可能。动物长期暴露于这种电子烟烟雾是否致癌和导致心脏病的实验正在进行。
电子烟的安全性一直以来存在很大争议。这项研究初步的实验结果显示,电子烟并不是像有的人宣称的那样,是烟草的安全替代品,和安全的戒烟辅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