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5年欧盟公布危险性精油清单后,普罗大众似乎对于使用精油感到战战兢兢,更不用说近年来发生的薰衣草女乳症需要大量稀释的精油,茶树灼伤脸部,这些负面新闻,到底精油的安全性如何?
之前我们文章提到精油必须稀释后使用,才能避免肌肤刺激性,愈是所谓的“毒性”的芳香分子,在愈低的浓度下使用,反而能减弱毒性成为一种杰出治疗成分,这就有点类似感冒疫苗其实是经过“减毒”的病毒一样,所以精油安全与否,端看芳疗师如何使用。
因此,在使用精油前,得先了解精油可能存在的毒性或危险性,以免在不正确的使用方式下造成遗憾。
一,口服毒性:
大部分的精油,是不被允许口服的,一是易对口腔黏膜造成刺激,腐蚀。二是这些物质几乎都通过肝脏代谢,会增加肝的负担。三则是“口服毒性”。所以不建议长期口服精油,特别是纯精油,就算滴在水中也是不能溶解的。如果本身肝脏就不好的人就要禁止口服。有的商家为了增加产品销量,大肆宣传口服精油好处,而且销售人员并不专业,最后受伤的是消费者。所以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
二,肝毒性
肝脏负责体内化学物质的转换与代谢,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全身的血液都必须经过肝脏过滤解毒,否则将造成身体重大伤害。而某些精油会导致肝脏过度负担,破坏人体解毒机制,不过这是在长期,大量且口服的状况下才会发生,一般按摩或吸闻并不会产生肝毒性。
三,神经毒性
神经系统的讯息传递所依靠的就是电位与微量化学分子,因此神经讯息很容易受到外在的化学物质影响,人体为了保护大脑,避免过度干扰,遂有一层“血脑屏障”用来隔绝外界化学物质。然而精油脂溶性,分子小,穿透强的特质,恰好能够突破血脑屏障,这大幅增强了精油对于神经系统的益处,但同时增强了某些精油对于神经系统的毒性。
引发痉挛,是其中是容易看到的中毒表征。比如依兰精油使用过量会导致头痛。所以在用纯精油做香薰时要严格控制剂量,而且不要经常用同一种精油做香薰,最好是换着使用比较安全。
四,肌肤刺激性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肌肤状态都不同,很难完整列出所有刺激性的精油。当肌肤产生刺激后,有可能发红,长痘,灼伤,脱皮,而最常见原因是精油没有稀释涂抹在皮肤上。因此建议,在使用稀释油前先做肌肤测试,特别敏感肌肤。
五,光敏性
所谓光敏性或光毒性,就是让肌肤感觉的能力增加,这样不仅容易晒黑,也容易晒伤。精油中若含有佛手柑内酯等呋喃香豆素成分,这些感光物质在吸收紫外线后会变得活跃,于是参与了氧化反应,产生自由基与过氧化物需要大量稀释的精油,进而造成细胞损伤。
从成分上大概可见,会造成光敏性的精油不外乎就是柑橘类精油,伞形科精油。其中,柑橘类的榜首是佛手柑,伞形科的榜首是圆叶当归。然而,使用时只要尽量避开白天太阳;就不用担心光敏反应。晚上灯光不会影响,精油停留在肌肤数小时后会吸收分解,所以睡一晚也就没有光敏性了。
这里提示,新手们在使用精油不熟练的情况下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多学习精油知识。这样才能让你更快更安全的使用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