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根据新规定调和油的包装上不能再简单将原料油名称列举一遍,而是需要根据新规定明示出各类别原料油的配比。
新标准为企业设置了半年的过渡期,从去年底正式实施。
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油包装正在逐步规范,很多产品已经更换了新标准的包装,不过也有一些仍采用旧包装的产品在继续销售。
超市中新老包装食用油并存
普通桶装食用油的保质期在18个月,在新标准实施之前生产的食用植物油也仍允许销售到保质期结束。
近几天在家乐福、物美等超市看到,目前货架上销售的食用调和油中,既有明示了原料油配比的,也有一些品种仍然只列明了原料油品种。比如金龙鱼的一种植物调和油,共有四种规格的包装,目前两种大容量包装上配料表已经按照新规范标注,标明“葵花籽油25.0%,菜籽油24.0%,玉米油18.9%,大豆油18.0%,花生油6.0%,稻米油5.0%,胡麻油2.5%,芝麻油0.6%”。而另两种小容量包装则还是只标明了原料油种类,并无配比数字。中粮福临门的一种调和油标有“玉米油37%,菜籽油35%,稻米油13%,花生油10%,亚麻籽油5%”,但另一种规格包装上就没写配比。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新进的货都已经改了包装标识,没有改的都是之前没卖完的库存,等卖完这些就没有了”。因为保质期较长,这也意味着食用油市场中新老包装并存的局面还可能持续一年多时间。
部分包装删 “非转基因”标识
目前在包装上明示“非转基因”的食用油越来越多。
超市导购人员介绍,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油时,对是否转基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基本成为仅次于油的品种的第二大选择指标,这也显示出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问题的日益关注。
然而,在去年底新实施的国标中,对于食用油包装标识的规范中也涉及了转基因问题:“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按照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而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且未批准在国内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食用植物油标签、说明书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
这意味着,对于国家允许使用转基因原料的食用油品种,才可以在包装上进行是否转基因的区分,而本来不该存在转基因品种的食用油,则不再标示“非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