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果您想查看以前的精彩文章,请点击上方蓝色的“王定辉”,然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即可,不要忘记分享哦~
☆撰文:王定辉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现在到了青岛西海岸尤其是西部地区经常听到人们说土话回家“挝(zhuǎ)果子”,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今天就来说说这个挝果子。
首先来说说“果子”,果子的意思在这里是花生的意思,可能跟“花生果”有关系,花生去皮之前叫“皮果子”,去皮之后的花生米叫做“果子米”,本地的油条在早些年因为是用纯花生油炸的,所以叫“香油果子油条”,或者简称为“香油果子”,当然现在用纯花生油炸的油条几乎没有了,就叫做“油条”了。原因嘛,据说一是纯花生油油温高不好控制,容易把油条炸成红色或者炸糊,二是……你懂得。
除了这些,你能知道的关于花生的一些名词,几乎都可以套用“果子”这个词,比如说:果子油,说的就是花生油。关于花生油,可能是我最喜欢的油了。相比于大豆油和菜籽油,花生油一般采取熟炸法(胡姬花的生榨是例外),花生米经过精选、粉碎、炒胚、然后榨油,这样出来的花生油已经是熟油了,每到花生收获油坊开工的时候,全村都弥漫着花生油的香味儿,这在当年生产队的时候,对于油坊的工人来说,是个不小的福利。因为那个年代肚子里都缺油水,所以那时候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可以用舀子顺手舀起一舀子油,然后大口喝下去,可能这个动作对于现代人很难理解,对油腻避之不及,但是在当年,这是油坊人的专利,富人有钱也不好使。
而对比起来,大豆油基本上都是生榨,菜籽油也多数都是生榨(除了农家自己熟榨的)所以,所以这两种油都是下锅之后才会有香味的,尤其是纯大豆油下锅烧开之后,那个味道也相当的迷人。
上面说了“果子”,下面说说挝,其实这个字我也是自己从端详的,是不是这个字我也没有把握,本来土话本来很多就是口口相传,多数不见经传的。挝果子的挝,本来是拿着䦆头,从地里刨花生出来的动作,因为早些年拖拉机没有普及的时候,都是拿着䦆头一棵一棵的把花生从地里刨出来的,后来手扶拖拉机逐渐普及,代替了人力,但是挝果子的叫法一直保留了下来,所以挝果子,就是从地里收花生的意思。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大型花生收获机呢?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不用收获机的原因,就是我们这里都是丘陵地带,地块很小,地势也不平坦,所以没法使用大型收获机械的。
挝果子,还有用手直接把花生拔起来的,叫做“薅(haō)果子”,缺点是花生容易留在土里,这对于辛苦了一年的农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所以薅了花生以后,还要“倒果子”,就是拿着二齿钩子把花生地再搂一遍,找出遗落在地里的花生。
花生从地里刨出来之后,有的是在地里晒干,有的是拉回家晒干,有的是直接把花生摘下来晒干,摘花生的过程,都叫“shuǐ果子”,其实就是普通话的“摔”,比如有的人说“哎呀,你对我还敢shuǐ shuǐ打打的来?!”意思就是你居然对对着我“摔摔打打”,就是隐晦的对别人情绪不满的意思。但是您看到这个shuǐshuǐ打打,可别以为是对花生不满意,其实这是利用花生晒干后,花生果比较重,花生蒂很脆的特性,抓着花生秧,不松手对着木头杆摔,这样,花生果在惯性的作用下就摔掉了,土话叫“shuǐ果子”。这在普通话上,应该叫“落花生”。
花生果摘下来之后,然后就是“剌(lá)果子”,说白了就是花生脱粒。要把花生从花生果,变成花生米,大家都知道是把花生剥开,但是这样剥开太费工费力,仅限于要做种子的花生,因为这样手工剥的花生不会对胚芽造成损害。对于留种子之外的花生果,都是采取了机器脱粒的方法去壳获得花生米,机器脱粒,快不用说,但是花生米经过高速碰撞,胚芽可能受损,破碎率也不低,不过对于出售和榨油来说这是无所谓的。
单独说说“剌”,剌在本地的意思是因为太粗糙而被摩擦难受的意思,这个粗糙不是一般的粗糙,可以理解为有很多刺或者锯齿的程度。经常有人说被“剌”着了,就是被荆棘、刀子或者锯齿等粗糙物伤到了,或者说有人说绳子“怪剌人”、衣服“怪剌人”,也是说太粗糙有毛刺,身体接触到了之后不舒服的意思。还有的时候,“剌”等同与“锯”,比如说拿着一根钢丝把长条肥皂剌成两半,把一根木头剌断,等等。回头说说“剌果子”。花生在初步开始机械脱粒时候,使用的是下面这样的纯手动机械:
不过,后来这样的木头脱粒机,变成了铁质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花生倒进去,然后一个人前后的晃动木把,木把下面的木头与底部细木棍组成的木头筛挤压花生破壳(间距刚刚好大于花生米,花生米不会碎),挤压破碎的花生壳和脱出的花生米就通过木头筛的孔落下去,然后再通过扬场的程序分离花生米和花生壳就可以了,这个剌,强调的是一个“搓”的过程。
说了这个手动脱壳机,有必要说说“扬场”,上面说了脱粒后的花生和碎花生壳是混在一起的,这就需要把这些混合物运到开阔的场院,用木锨端起花生,迎着有风的方向扬过去,这样,花生米比较重,不受风力影响扬的比较远,但是碎花生壳因为很轻,受风力影响很大,所以出去不远就落在了地上,通过这个方法,实现了花生米和花生碎壳的分离。理解了花生的扬场原理,其他粮食的也是一样了。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西海岸之西”是一档全新的栏目,以介绍青岛西海岸西部方言、习俗、民间故事等人文为主,目的是为微友介绍西海岸西部地区浓郁的风土人情。本文系作者原创作品,如果您喜欢,那就动动手指转发吧,让更多人看到。未经作者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喜欢这样的文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