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剩鸡汤容易感染脑膜炎
冰箱菜品务必煮熟再吃?
孩子持续发烧、头痛不可小觑
别把脑膜炎误以为普通的感冒?
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听闻类似的说法
尤其是关于“吃出来”的脑膜炎
令很多人不解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又该如何预防?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2例脑膜炎患者。其中一例发病前的一周内,多次饮用冰箱放置的自制银耳萝卜汤,另一例在发病前进食过未充分加热的冷藏熟肉。经过检测,两例均找到了病原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菌株。
这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病原菌,也是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其致死率可达20%~50%。
▲李斯特菌平板菌落特征及镜下特征 图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微信公众号
面对各种环境(如低温、高盐、低pH、氧化应激等)的耐受性很强,4-10度是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可大肆繁殖,所以江湖人称“冰箱杀手”。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可能会引起脑膜炎的细菌,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经过消化道、眼睛、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生奶源及其制品、冰激凌、生食的水果蔬菜、肉及肉制品、冷的熟食生食类、烟熏类海产等,都是容易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李斯特菌致病力有限。万一真吃了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通常3至70天(一般为21天)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孕妇、婴儿、老人、肿瘤患者等,是李斯特菌的重点攻击对象。
孕妇感染后,李斯特菌可通过胎盘、产道感染胎儿,严重者会导致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败血症等。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会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可致命。
单增李斯特菌脑膜炎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临床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脑膜刺激征明显,伴随严重的头痛、眩晕、呕吐。通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或在24-48小时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且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脑炎,还会呈复视、发音和吞咽困难、面部神经瘫痪和偏瘫等症状。
有别于其他食源性疾病,李斯特菌病的住院率(>90%)和病死率(20%-30%)均高。因此,一旦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就要及时寻求治疗。
1
正确储藏、及时清理
在冰箱冷藏室,瓜果蔬菜类不宜超过5天;乳品类不宜超过10天;鱼肉食品一般不宜超过2天。过多的鱼、肉类应适量分装后放置冷藏或冷冻。在烹饪后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冰箱里长期放置食品容易滋生微生物,注意及时清理剩饭剩菜、过期食品或者被污染的食物,避免交叉感染。
2
加强洗手、食材干净
日常生活中都要时刻注意手卫生,及时、彻底地清洗双手。清洗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食材上面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食用瓜果前应充分清洗,并建议尽量去皮后食用。
3
生熟分开、养成习惯
生食品是指制作食品的原料,未经高温烹制处理的生食品,常带有许多细菌、寄生虫卵等致病微生物。因此,食物清洗、切配、储藏的每个环节中,生熟食品、处理生食的专用器具(如刀具、砧板、容器等)都应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4
避免生冷、烧熟煮透
冰箱不是“保险柜”,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饭菜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加热的中心温度要达到70℃。同时,应控制生冷食品的摄入,降低感染风险。
5
吃多少做多少
除了单增李斯特菌之外,许多的食源性的细菌(如:沙门氏菌)也会危害我们的健康。一定要定期清理冰箱,别让冰箱成为单增李斯特菌的“天堂”。
来源:中国小康网微信公众号综合中国青年报、潇湘晨报、新京报、健康广东微信公众号
封面图:卡乐图片 贾琼 摄影
责编:王芳
审核:田苑淯颖
2日,2018两广城市旅游合作(柳州)联席会议暨北部湾城市群旅游合作座谈会在柳州举行。来自粤桂琼三省多个市县与会探讨共建北部湾美丽蓝色海湾的议题,并达成合作共识。会上,广东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海南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与广西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玉林市、崇左市等15个市县旅游部门代表签署《北部湾城市群旅游合作协议》(下称《协议》),携手合作共建北部湾“美丽蓝色海湾”。
客源互送
两广互为第一大客源市场
两广城市旅游合作联席会议自2004年10月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14届。由最初的两广9市发展到现在的35市,实现了两省区城市全覆盖。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12月首次“两广城市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召开以来,两省区旅游交流合作机制日趋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通过两广城市旅游联席会议、两地旅游展会、粤桂黔高铁旅游联盟等多种平台,双方在旅游宣传营销、旅游项目融资招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人才培养、乡村旅游产品打造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协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有力促进了两地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两广”已经互为最大客源地,据两广旅游部门统计, 2017年广西接待广东省游客约4929.12万人次,占接待外省游客比重的21.7%,广西赴广东省旅游的过夜游客约2238.96万人次;2018年一季度,广西接待广东省游客约1427.01万人次,占接待外省游客比重的23.7%。4今年4月,双方共同举办了“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暨2018“大美桂粤”两广自驾文化旅游节,广东省共组织4个车队、自驾车293台,分别从肇庆、茂名、佛山同时发车,到达柳州、南宁、崇左、河池等地参加2018广西旅游文化节启动仪式等活动,更是充分展现了两广城市之间紧密合作的成效。“事实证明,两广城市旅游合作已成为两省区合作的成功典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彬如是说。
两广各地市的旅游合作亦不断深入,例如茂名已经与南宁、梧州、玉林、贵港等广西多个城市签订了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在旅游资源共享、营销推广、游客互送、产品开发、安全应急等方面开展了多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广西“三月三”传统假期,广西来茂过夜的游客都超过3万人次。“五一”“十一”等小长假,广西入茂旅游人次都超过8万人次,广西已逐渐成为茂名旅游业重要的客源市场。
湛江与柳州的旅游合作亦十分紧密。据湛江旅游局副局长张红斌介绍,自今年5月以来,湛江已成功组织7趟专列送客入柳,每趟专列人数均超400人。
旅游扶贫
粤资本+扶贫机制助力广西精准脱贫
位于柳州柳东新区的卡乐星球欢乐世界,目前已经成为柳州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旅游项目之一,园区不仅拥有多个大型科技主题游客项目,还汇集了主题餐饮、娱乐、购物等多业态,深受家庭游客的喜爱。而这个以“文化+旅游+科技”的主题乐园,其建设方就是来自广东的华侨城集团。
华侨城文旅科技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不仅为柳州及周边地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度假体验,还能够带动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声名远播的贺州黄姚古镇是广东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在即将到来的暑期,这里又将迎来一大波广东客。据贺州旅游局方面表示,广东游客占贺州接待旅游总人数的70%,去年比增40%,广东是贺州最大的客源地。
今年5月,黄姚古镇的两大文旅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的投资方均来自广东。目前,由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毓秀集团联合打造的“梦里黄姚”文化旅游创意城项目已在黄姚古镇奠基,岭南园林股份也与贺州签订了黄姚古镇文旅项目,两大文旅项目的投资总额近80亿元。
除此之外,粤桂两地的旅游扶贫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深化。茂名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恒和表示,茂名市下辖5个区市对口南宁和来宾的5个贫困县。今年初,茂名市旅游局与南宁市、来宾市旅发委签订了两地旅游扶贫协作框架协议。目前,茂名通过派出领导干部到当地挂职、组织旅游团队到当地带动消费、组织旅游企业到当地实地考察投资等方式,积极推动5个县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旅游合作
粤桂琼15市县签署《北部湾城市群旅游合作协议》
今年5月9日,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人民政府在海口签署了《2018-2019年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合作重点工作》协议,协议中明确提出,要“依托北部湾(中国)旅游推广联盟,树立’美丽蓝色海湾’旅游品牌,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城市旅游市场合作,推进景点护推,游客护送,合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在此次会议 上,广东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海南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与广西南京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玉林市、崇左市等15个市县旅游部门代表签署《北部湾城市群旅游合作协议》(下称《协议》),携手合作共建北部湾“美丽蓝色海湾”。
根据《协议》,15个市县将共塑北部湾旅游品牌,协同开展宣传推介,推进客源互送互动,加强智慧旅游合作,开展旅游投资合作,推进旅游人才交流,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同时,北部湾城市群15市县联席会议秘书处设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其建立常态化合作联系机制。
会上,广东、广西及海南旅游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几点建议,1、今年夏季展开北部湾城市旅游群前往西部进行联合营销;2、在三省举办的旅游博览会上分别设立北部湾城市旅游形象展位;3、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联盟;4、将北部湾旅游规划纳入《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中;5、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交流;6、发布《北部湾城市群旅游发展报告》。
【记者】周人果
【作者】 周人果
【来源】
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很多人进餐时间不规律,长此以往导致胃口不舒服,甚至出现胃痛、胃胀等问题。因此,养胃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网上更是流传着诸多养胃的“好方法”。
今天是国际护胃日,我们来逐一分析那些广为流传的养胃“良方”,分享科学的养胃方法。
1.经常喝点粥,能够养胃?
一直以来喝粥养胃的说法深受人们的信任。
粥,通常由谷物为主要原料煮成,典型特点就是质地柔软,易于消化吸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食习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来说,在某些情况下喝粥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养胃作用。
比如,对于胃部不适或消化系统较弱的人来说,适量喝粥确实可以减轻胃部的消化负担,因为粥很软、易于消化。
不过,长期喝粥会削弱消化功能。一方面,长期吃“柔软”食物,可能导致胃变得“慵懒”,胃部功能得不到充分锻炼,反而可能出现消化功能衰退的情况。另一方面,经常喝粥,尤其是白粥,营养相对比较单一,几乎只提供碳水化合物,缺乏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容易导致营养缺乏,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好、胃部疾病的人来说,后果还会更严重。此外,粥的升糖指数普遍也较高,不适合血糖控制不稳者及糖尿病患者。
2.多喝牛奶能保护胃黏膜?
有的人说牛奶中含有的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对于缓解胃酸对胃壁的刺激有一定帮助。一些胃病患者出现胃部酸胀症状时,喝杯热牛奶往往感觉能缓解不适症状。
真相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牛奶并不能在胃部形成持续性有效的保护膜。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在胃酸、消化酶等作用下被分解掉。正因如此,牛奶对于胃酸分泌过多者的影响也并不一致。比如,有些研究发现,喝牛奶会缓解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烧心感觉,但有些研究却发现反而会加重。
而且,对于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的人群,牛奶还可能会加重胃部不适。所以,喝牛奶对胃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喝牛奶养胃。如果喝了不舒服,就不要喝了。
3.苏打饼干能完全中和胃酸因而能养胃?
苏打饼干中的碳酸氢钠确实可以与胃酸发生反应,这是非常普通的酸碱中和反应。
不过,苏打饼干中的碳酸氢钠含量并不高,考虑到大家每次能的饼干总量,想要“完全”中和掉胃酸,那完全是痴心妄想。而且,真把胃酸完全中和掉了,也会危害健康,毕竟我们人体还需要胃酸来消化平时吃的这么多食物呢。
因此,苏打饼干可以作为偶尔的零食选择,但不能依赖它来养胃。
4.有胃病,少吃多餐最有效?
对于儿童、老年人等胃肠功能较弱者,少吃多餐可以减少每次进食对胃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胃的单次工作压力,对于胃部确实有一定好处。
最近的回顾研究认为,对于胃功能不正常、胃病、胃酸过多等患者,少食多餐(SFMs)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饮食建议。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关证据非常有限,而且,少食多餐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如体重增加、营养质量下降和睡眠干扰。所以,少食多餐可以作为一个可考虑的选项,但不一定有用,而且还要注意其他问题。
5.清淡饮食,多吃素少吃肉能养胃?
很多素食,比如水果和蔬菜通常富含丰富的维生素 C、钾、膳食纤维,确实有益于胃部和消化健康。而清淡饮食,尤其是避免高糖和高盐食品对肠道健康很重要,因为高糖和高盐食品可能对胃肠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增加胃肠道癌症的风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少吃肉甚至不吃肉就一定好。实际上,适量摄入蛋白质对于维持胃肠道健康也很重要,尤其是鱼类和禽肉等优质蛋白质来源。
总的来说,清淡饮食,适当减盐减油,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等,确实对胃肠道健康有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少吃肉,甚至不吃肉。
6.吃生花生可以养胃?
坚果属于营养比较丰富的一类食物,它们的确含有健康的脂肪,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并且还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和生物活性植物化学物质,包括多酚等。
花生中也确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早上吃了之后,可以有效的保护胃黏膜。有研究发现,花生作为一种夜宵可以丰富产生丁酸的细菌,与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零食相比,对提高记忆和应对压力有积极作用。这表明花生可能对胃肠道健康有益,但目前的研究结果还很初步,不足以作为生吃花生养胃的依据。
而且,坚果对胃肠道的影响与它咀嚼后颗粒大小等都有关系。生花生通常比较硬,有些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反而会加剧消化负担。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人可能对花生过敏,吃了花生反而会加重胃肠道因过敏而引发的不适。
7.以形补形,吃猪肚养胃?
作为一种猪肉食品,猪肚含有优质的蛋白质,也有较高的脂肪,很香很好吃,但目前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它有什么特别的养胃作用。因此,适量吃猪肚是可以的,但不应过高期待它的养胃功效。
8.吃煮得很烂的食物可以养胃?
这个说法跟喝粥养胃类似。煮烂的食物确实更易消化吸收,对于胃部不适的人来说,可以减轻消化负担。然而,长期只吃煮得过烂的食物,会让我们的胃逐渐养成“惰性”,消化能力不锻炼,就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也不利于胃肠道的健康。所以,还是保持饮食多样化,吃不同种类的食物,吃不同硬度的食物,适当锻炼消化能力,才能更长久地维持我们的胃部健康。
这些坏情绪会影响你的胃
压力过大,焦虑过度。现在忙碌的生活中,难免在工作和家庭上遇到烦心事,如果不能调节好,会引起胃胀、胸闷、久而久之导致胃病。
愤怒的情绪。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腹胀,就像是许多情绪堆积在胃里无法消化。愤怒过度,往往会导致肝火的上升,出现“肝旺乘脾”的胃病现象。
紧张、惊恐。人处于惊恐紧张的绷紧情绪状态,感到害怕时,很容易引起胃痉挛。
科学养胃应该怎么做?
胃是我们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负责食物的储存、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养胃”不仅仅是关注胃部本身的健康,还包括保持整个消化过程的顺畅和高效。因此,“养胃”应该关注整个消化系统的健康和功能。想要“养胃”,大家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饮食应定时定量
胃肠运动具有规律性和节律性,按一定时间产生饥饿和进行消化,胃排空一次约需4-5小时,所以每餐间隔时间应在4-5小时之间。
我国民众的一日三餐习惯是非常符合消化生理的。饮食应该定时定量,无节制的胡吃海饮,容易导致或加重胃肠疾患,有些人因出差或工作忙时“废寝忘食”,长此以往,极易打乱消化规律,一旦犯病将得不偿失。
2、避免过饥过饱
过饥:当腹部出现咕噜声时,说明腹中已经空虚,需要进食了,这就是医学上的“饥饿收缩”,若“饥饿收缩”超过半小时以上,仍未进食,反而会出现不觉饿的感觉,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饿过了头”,久之胃肠功能发生紊乱而产生疾病。
过饱:胃有一定的容量,如果吃的过饱,超过胃的容量,会使胃的收缩性减弱,会引起伤食、消化不良、胃扩张等疾病。理想的吃法应当是不让胃饿过头或不让胃撑的过饱。
3、细嚼慢咽
胃是磨碎食物与初步消化的器官,因此食物会在胃里停留一定的时间,藉由胃的蠕动与胃液消化,将大颗粒食物转化为小颗粒。小颗粒食物分解成小分子,顺利通过消化道黏膜而进入血液,其他大分子就只能变成粪便排出。
4、多食蔬果,少食荤腥、辛辣刺激
荤腥食物中纤维含量较少,在胃肠道中运行缓慢,容易积存引起便秘,蔬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并能刺激肠道增加蠕动,使排便通畅。所以多食蔬菜,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
5、注意保暖
春季温差变化大,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6、饭后不宜立即躺下或做剧烈运动
饭后即卧,容易减缓肠道蠕动,延长消化过程,饭后稍加运动,可助食物下行,有利于消化,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但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因饭后是消化过程的高峰期,需大量血液供应胃肠道,如剧烈运动使血液供应分散到肢体、肌肉,影响正常消化功能。
7、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
胃病发生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焦虑不安、烦躁恼怒,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疼痛、腹泻或便秘交替等症状,还会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加重或复发。因此,保持精神愉快及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对预防胃病有很好的效果。
不好的情绪影响胃,胃也会影响情绪。
心理因素对胃的影响是很大的。从中医角度来说,情志抑郁对胃病的影响很大,好多的胃病都是由于长期抑郁状态所导致的,平时除了注意饮食以外,还要调理好心理。
吃饭的时候,切忌争吵!因为进餐时发怒,胃液的分泌立即受到抑制影响消化,经常这样,就会引起胃病。要保证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餐哦。
在饮食方面也要格外注意。例如,戒烟戒酒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不吃生冷的食物、不吃隔夜变质的食物。规律三餐,避免暴饮暴食。
总之,科学养胃需要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中国小康网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红网、科学辟谣、人民网)
图源:卡乐图片 摄影/贾琼
编辑:武金洋
审核: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