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上午,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消费者网(www.bjxf315.com)等机构在京联合发布《网络餐饮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报告(2018-2019)》,结果显示,网络餐饮消费维权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卫生安全、不正当竞争、套证或假证经营、订单配送问题、侵犯个人隐私、外卖员素质参差不齐、消费者维权举证难七个方面。针对网络餐饮消费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和处罚力度,仅美团外卖一年多就被罚64次,罚款650多万元。
处罚下仍有七大问题
舆情数据显示,2018年网络餐饮消费维权存在七大问题,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食品卫生安全、不正当竞争、套证或假证经营。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明显加大了监管和处罚力度。国家市场监管总局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共下线入网餐饮经营者18.5万家,取缔无证经营9375家。
2018年1月至今,仅美团外卖(包括其分公司)就累计被行政处罚64次,罚款58次,罚金共计650余万元。处罚原因包括未尽审查义务、未公示相关证件或信息、未建立相关制度、未记录保存交易信息、不正当竞争、发布违法广告、随意限定或缩小配送范围等。
“黑餐馆”问题较为突出
虽然监管力度越来越大,但网餐平台没有尽到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部分没有资质、没有任何证照、没有卫生保障的“黑餐馆”混入平台经营,平台内商家存在“阴阳地址”、“多店一证”、“僵尸复活”等问题,屡禁不止。
有消费者反映,通过网络餐饮吃到不新鲜的食材,上门投诉时根本找不到实体店。后经执法部门反复调查,才找到藏身民房的“幽灵外卖”。此前调查人员暗访发现,只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和1200元钱,就可以在美团平台成功上线一家可以正常营业的“黑餐馆”;而饿了么平台2018年5月自查线下违规经营商家时,发现有46个地址被重复注册10次以上,涉及的商户近800家。
违法行为应“一案双查”
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指出,从目前处罚的部分网络餐饮案件来看,每次平均处罚的金额才十多万元,“这与网络餐饮平台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很难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陈音江认为,目前网络餐饮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发现难、调查取证难、有效查处难等问题,对此需要监管部门保持严惩重处的高压态势,对涉嫌伪造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违法行为“一案双查”,既查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又查处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杨滨)
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朋友在介绍我给他的朋友时,往往会用一个定语:奕宏是研究互联网餐饮的专家。
虽然我更喜欢行家这个词,但是我依然很喜欢这个定语(标签),因为这代表我有一个清晰的个人品牌认知,也证明我的研究得到市场的认可。
2015年2月我写了几篇关于未来餐饮行业趋势的文章,同时预言餐饮业互联网化时代到来,并成立了中国首个互联网餐饮俱乐部——失控会。
当时,奕宏选择了三个重要的创新餐饮企业:黄太吉、人人湘、金百万(快好味)作为研究样板,我认为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真正在做互联网+餐饮的探索和实践。
时隔一年,这三家企业都得到资本和市场的认可,而他们的创始人:赫畅、刘正、邓超都成为互联网餐饮的创业明星,频繁出现在各种互联网餐饮的高峰论坛上。
有人问我什么是互联网餐饮?我想先跟他讲讲什么不是互联网餐饮。
那些仅仅是依靠互联网传播而迅速建立品牌和影响的餐饮企业,还有那些只做外卖,不做堂食的企业,虽然他们会被媒体和同行称之为互联网餐饮,而奕宏却认为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餐饮。
1.什么是互联网餐饮?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改变商业命运的新四化》,符合这四个特征,或者实现这个新四化的企业,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餐饮,或者说这个餐饮企业已经全面互联网化。『详见公众号文章《改变商业命运的新四化》』
四个特征:
产品数字化、消费数据化、用户社交化、品牌社群化。
产品数字化:不仅仅是让产品上线,而是整个产品可用数字量化,可被追溯,可被消费者评价。
消费数据化:每一次的消费都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而不仅仅是一个消费金额。一个完整的消费数据包括:who谁、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什么、howmuch花费、howcare体验、frequency频次。
我们餐饮企业都有运营部,而未来的运营不是管理人,而是经营用户,运营数据。(黄太吉外卖平台、人人湘智能餐厅解决方案都是帮助企业实现产品数字化、消费数据化的最佳平台。)
用户社交化:当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陌陌、以及各种社交网络平台出现,我们的绝大多数用户就生长在这些平台上。
我们如果不在社交网络上与其倾听、交流、互动,而仅仅是想当然地建立一个公众号或开通一个微博账号,弄一些自以为是的抽奖转发,写一些跟风热点的文章,弄一些无病呻吟的段子,就以为是社交了,那么我们品牌离真正的互联网化还很远。(这一点“很久以前”做得非常好)
品牌社群化: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品牌,而今天建立品牌的过程不再是企业自说自话,而是与用户粉丝共建品牌。品牌社群化是企业开放、透明、连接的过程,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星巴克、宜家,失控会里的迷尚豆捞,莫奈花园,瓜牛等等都已经尝到品牌社群化的甜头。
强烈建议国内的餐饮企业多研究星巴克,少研究麦当劳(肯德基),这两位巨人当年成功的条件今天大多数不在了,更何况他们今天正面临着各种新时代的挑战。
星巴克是我认为最代表互联网数字时代自我革新,全面互联网化的品牌,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餐饮,他们对互联网以及数字时代的重视让西方评价星巴克更像一家技术公司。
这一点,即便在互联网无比发达的美国,他也是餐饮行业独一无二的翘楚!
2.为什么说互联网是餐饮业必经之路?
还记得电商是如何打败实体零售商的吗?
电商比零售商更早实现了产品数字化,消费数据化;而社交电商更是进化到用户社交化,品牌社群化。
电商企业就是那些最先认知互联网高效率、低成本、强信任链的创业者或者企业,率先进化的结果。
而那个时代,仅仅把电商当成网上卖货,把触网当成入网的人都被淘汰了。同理,那些认为做了外卖、用了团购,开通了公众号的餐饮企业就以为自己也互联网化了,也就tooyoungtoosimple。
而互联网餐饮是商业形态进化的高级表现,是餐饮服务业电商化,互联网化的新物种。
谁先进化到互联网餐饮的高级新物种,谁先获得新时代商业竞争的胜利。今天,我已经看到一些新物种正在完成初步进化,而他们是否会赢得下一个十年的竞争,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互联网不是工具,而是生态;不是手段,而是目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是新时代下的人类生活、生产的基础设施。
3.互联网餐饮才刚刚开始
互联网餐饮就是帮助餐饮创业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实现新四化。因此,互联网餐饮不是终结,而是刚刚开始。
大众点评、美团网、饿了么、百度外卖、口碑外卖、优步、滴滴出行、黄太吉外卖、人人湘(香橙互动)是互联网餐饮平台和赛道(跑道),他们的意义就类似电商时代的淘宝、天猫、亚马逊、京东。
只是餐饮服务业链条更长,服务更偏重线下,所以诞生了黄太吉、人人湘这样的重模式的平台(赛道)。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因此未来所有商业都必须是互联网商业,无法割裂。
4.餐饮互联网化重构餐饮企业的信任链
中国餐饮业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尚未实现信息化就直接由移动互联网带入到互联网化。
而互联网化的核心就是帮助传统餐饮企业从不透明、低效率、高损耗、低信任度直接进化到透明、开放、高效、连接的新商业生态,从而构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信任链。
信任链让餐饮企业无论对内、对外都更加开放、透明、公平,无论是与员工、消费者、供应商、资本、媒体等一切利益相关者真正实现了高信任度沟通与协作。
从而实现让这个古老而封闭的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实现健康长久的发展。
5.互联网不是工具、也不是噱头
互联网是生态,不是工具;互联网餐饮是战略,而不是战术。这是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餐饮创业者和餐饮企业必须有正确认知的思维和心态。
我们应该重视互联网,而不是蔑视互联网;我们应该感谢互联网,而不是仇视互联网。
那些运用互联网高效传播的企业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感谢,是他们用直观的表象让我们感知互联网传播的威力,建立品牌的高效,让我们开始重视互联网。
而诸如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平台,虽然他们的终极野心是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行业的消费新入口,最终成为一个新的垄断者,一个虚拟地产商。但是我们依然要感谢他们在早期帮助餐饮企业认知互联网、实现初级的互联网化。
当然,我们更应该感谢像黄太吉外卖、人人湘(香橙互动)这样的互联网创新企业,他们的创业者完全是依据餐饮企业的痛点来创新,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建立互联网赛道,帮助餐饮创业者和餐饮企业快速实现互联网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建立品牌信任链。
他们披荆斩棘,敢于创新,勇于承担风险,这才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互联网企业。他们以及更多互联网赛道提供者的出现,恰恰不是增加了后进入者的门槛,而是降低了他们全面互联网化的门槛,这正是他们最大的价值与贡献。
很幸运,我们能成为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很快我们会共同创新国内首家互联网餐饮加速器,致力于帮助餐饮创业者和有志于转型的餐饮企业实现全面互联网化。
6.互联网餐饮是开始更是结果
只有那些把互联网当成营销工具、传播工具的人才会认为互联网餐饮已然终结。我想这是对互联网时代的最大误读,也是理解这个时代最可怕的思想,更是我们对时代认知维度的差异。
因此我的结论也很明显:未来所有的餐饮企业都必须进化到互联网餐饮,根本没有什么传统餐饮与互联网餐饮之分,所有的餐饮企业都必须是互联网餐饮。
正如马云所说,未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
所以,世界上将只有互联网餐饮!
[ 本文为 品途商业评论(http://www.pintu360.com) 作者: 余奕宏创作,责编:郑派。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4357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品途商业评论观点。 ]
联网思维,十年前就已被人提起。
用户思维,流量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等等等等。
很多做餐饮的老板可能也听过,但却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的经营过程中。
今天我就以4个常见的互联网思维为切入点,告诉大家如何利用这些思维运营和管理餐厅。
1/用户思维
就是以顾客为中心。
顾客来餐厅,基础需求是吃喝,升级需求是享受服务,衍生需求就有很多:有人是来追求特色美食,有人是为了装B,有人是来相亲约会,有人可能只是想找个场地临时办公和学习。
餐厅提供及格线以上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让顾客不讨厌你;
根据定位去满足顾客的衍生需求,才能让顾客喜欢你。
很多东西餐厅自己喜欢,顾客不一定喜欢。
比如有很多餐厅让顾客发朋友圈集赞,虽然会有一些奖励作为噱头,但这个行为本身是餐厅自己喜欢的,顾客谁没事喜欢在自己朋友圈发你的广告?
那顾客怎么就喜欢发了呢?
就是你提供给他超出预期的产品和服务,他感到惊喜了,自然就会主动地给你宣传。
这个过程中,需要餐厅有意识地收集顾客的评价和建议,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 class="pgc-img">>2/流量思维
互联网企业“流量”为王,传统的餐饮企业更需要“留量”。
“流量”可以从美团、联联、抖音、大众点评这些平台获取,不过整体的趋势是:流量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商家建立自己的、能直接触达的、可重复利用的“流量池”尤其重要。
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加微信好友,建粉丝群、订餐群、活动群等,以及使用企业微信加好友。
在初期的流量获取上,餐厅因为有天然的流量入口,所以更有优势。
有了基础的流量,我们才能更便捷地收集消费者的消费数据、消费评价、分析消费者喜好,形成更精准的用户画像,这样各类营销玩法才有实施的土壤。
< class="pgc-img">>3/迭代思维
互联网产品讲究“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餐饮企业也需要快速迭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每一次新产品的上线,都是一个绝佳的营销机会,既可以持续地给顾客新鲜感,提高顾客体验,还可以借机激活不活跃的顾客。
现在的时代,每天都有没听过的餐饮品类凭空出世,小餐馆也许还可以“一招鲜吃遍天”,但规模越大的餐厅,越需要产品的更新迭代和持续创新。
当然,更多的精力还是要放在产品的迭代上,很多餐饮品牌崛起的快,消失的也快,就是因为他们虽然利用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和迭代,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营销和玩法上,反而把最基础的产品给忽略了,最终又逐渐的被消费者遗弃。
< class="pgc-img">>4/达人思维
产品跟得上,服务跟得上,也有了进行线上营销的土壤,那么餐厅该如何在不付出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去做营销推广呢?
“联联周边游”很多商家都上过,模式的核心就是利用众多的“分享达人”,把企业定制的一个性价比超过的套餐给分销出去,这个套餐往往不挣钱甚至亏钱,但确实能给店里引流。
商家完全可以把员工都发展为自己的达人,把原本给美团给联联等平台的高额抽成重新分配,一部分给到员工,一部分给到消费者本身。
然后设置服务分红、储值分红、拉新分红等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把员工利益与企业绑定到一起,不断筛选和留下优秀的员工。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筛选出一批忠实的顾客群体,把他们也发展成为企业的达人,形成口碑效应。
< class="pgc-img">>互联网行业有很多新的思维和认知模型,对于比较传统的餐饮商家来讲,能掌握上面的一条思维并且利用到经营过程中,可能就会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但凭借一个思维的转变带来的用户增长是暂时的,餐厅想要长远地发展下去,需要我们能跳出现有的餐饮行业经验,多学习互联网和其他行业增长背后的逻辑,然后跟餐厅的实际经营结合起来,不断试验,不断复盘,才能实现真正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