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讲的是一家开在小县城的茶餐厅。
因为前两年有人做茶餐厅赚钱了,这几年竞争非常严重,出现了两条短短的街,开了三十多家同类型的店。
说是茶餐厅,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港式茶餐厅,倒有点像奶茶店和西餐厅的结合体。咖喱鱼蛋、烤波波肠、新奥尔良鸡翅等小食是必有的;鲜榨果汁和各式奶茶也是差不多的名字;牛扒、猪扒和鸡扒那要看各店的生意,卖不出去可能过两个月就从菜单上撤下去了。总之是什么火,卖什么。泰汁凤爪、小龙虾、手撕包菜偶尔也会登上菜单推荐位置。
我今天要说的这家店,更是把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连菜单也不印了,拿彩色马克笔写在活页本上,乍一看跟同学录一样。
在众多茶餐厅中,这家并不是最早开店的那批,是看人家赚钱跟风做。没想到现在成了这里最火的一家,甚至转战到最繁华的地方开了一家分店,羡煞旁人。
做餐饮行业,味道应该是最重要的吧,然而这家店,在当地的同质化产品中,味道绝对没有挤进前五名。
那么他究竟用了什么营销手段呢?
一、情怀营销。
感觉店里的设计非常专业,有很多英雄联盟游戏和漫威漫画的周边,不说墙上的壁纸画,和一些装饰用的手办,连打包的纸杯和沙发的抱枕,都是复仇者联盟的卡通形象。
大概每一年左右都会以爱好者的身份,在店里组织一次小型活动。
< class="pgc-img">>最近的两次是王者荣耀排位赛,和一个COSPLAY秀。我没有参加,不过看店老板微信发布的现场图,还挺热闹的,奖品也很小,无非是小玩偶或者店里的小食。
这些事情吸引了很多爱好者,每次自发地发朋友圈装逼,都是很好的宣传。
二、事件营销。
因为这个奶茶店刚好在我宿舍附近,从它偷偷摸摸开业我就发现了,几乎说是目睹了它的成长。
不知是不是资金问题,它的装修期拖得特别长,都快拖了一年。才开始只装了二楼,做了几个小隔断,低调的卖卖奶茶和煲仔饭。我每次中午去吃饭的时候,都有种包场的错觉。
后来三楼装修好了,菜单也洋气起来,煲仔饭那一页已经撕掉,全部换成海鲜炒饭,芝士焗饭之类,价格几乎翻了一倍,印了几本菜单,上面几乎都是牛排、意面上档次的餐品。
因为它开始往约会胜地的方向宣传。
然后就在三楼策划了一场求婚事件。
应该是确有其事,不过经过当事人同意,当成该店的宣传,超浪漫,鲜花啊,气球啊,蜡烛啊。
反正我是通过这件事才知道,啊,原来我常去的奶茶店,可以包场开生日宴会或求婚典礼。
< class="pgc-img">>三、口碑营销。
这些就是微商常用的了,公众号太麻烦,直接用的微信,他们有一个微信群,去吃饭的时候都会推荐,说是会发布优惠消息,结果人太多,一会不看就几百条,索性退出来。
(1)朋友圈积攒送小礼物。还是万年不变的38赞,送的有茶杯、雨伞等小玩意。
(2)扫二维码加店铺微信送奶茶。
送的东西最好是店铺的主打款,产品质量要过硬。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开奶茶店,第一天半价推广的时候,反馈并不好。我背后思量,这不是花钱砸自己招牌嘛。
(3)隔一段时间举办抽奖活动。
这做法是为了保持用户黏性,毕竟老发广告,人也会屏蔽你。积累了那么多用户,要给人家一理由忍受你骚扰啊。大概就是自己在朋友圈发条状态,号召大家(积累的顾客)点赞,第3,13,23,53名点赞者可以领取礼品。这个人数是根据自己宣传费的预算控制的,为了显示公正,约定时间公布结果。礼品可以是微信小额红包、店内新品。店内人气不旺的时候,还可以加上一句:礼品仅限堂食。
讲真,你好意思去店里,吧唧吧唧吃了赠品就走吗?
(4)发广告,多以顾客的朋友圈赞美截图、聊天记录的赞美词为主。
这基本属于微商经典模式,不得不说确实有效。而且老板也热情,去的次数多了,有时会主动给你一小碟新品尝鲜,真让人惊喜。况且味道虽不出彩,但也过得去,吃人嘴软,那就夸两句呗。
(5)同时开启线上点单外卖模式,每次外卖必发朋友圈,给人火爆畅销的感觉。
(6)工作日做特价套餐,鼓励客人消费。每天推出不同款特价套餐,仅做一款。
(7)偶尔可以做闲时特价的推广活动。
比如做九点以后半价,然后把平时很贵,很少人点的牛排划到这个范围。其实这个时候是宵夜时光,消费能力有限,而且就算半价也依然很贵,很多人还是会点其他正价的便宜菜品来均衡,这个促销费用还是可控的。
< class="pgc-img">>另外,实体店营销中其实有很多方法和策略是可以尝试的,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营销方案,可以看看公众号导流宝。导流宝提供各种免费的商家活动工具与活动攻略,并且拥有72投广告平台的广告资源,覆盖8亿多用户,分分钟带来1000客流量。
<>食是文化沟通的利器,也是一个地方对外宣传的最好窗口。香港人"识饮识食识叹世界"远近闻名,香港离不开美食,世界各国美食几乎尽在香港,世界"美食之都"豪不为过。那么,香港的餐饮有怎样的特色?经营上有哪些秘籍呢?
花万里餐饮设计
>01 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基数大
香港保有1.5万多家餐厅,是全世界人均拥有餐厅最高的地区之一,竞争非常激烈,开店与运营各项成本都高。所以香港少有新店,即使有也是国际大牌新店或大财团新项目,所以基本都是老店为主。在香港开一家200平方的普通餐厅,前期开店成本在300万以上,开业后每个月面临四、五十万的固定运营成本(房租20万,人工20万,物业水电10万)。
花万里餐饮设计
>在选址上,地铺一般是匠心老店,一两代人传承经营,才得以生存下来,但同样面临高成本的压力,只有不断缩小经营面积。同时,很多传统老店为节省成本,服务人员都是50岁以上的阿姨,只有最基本的送餐收餐服务,收银只能现金更没有大陆流行的电子支付。
购物中心餐饮大都是连锁餐厅或国际大牌网红餐厅,如太兴、美心、翠华、大家乐、大快活等,承租能力更强,顾客消费力更强,品牌才得以更好的生存发展下来。
花万里餐饮设计
>02 人员配置少,工作效率高
在香港,最低的时薪是37元,一天工作八个小时计算的话,最低日薪就是300元。人员开支高,就使得餐厅大量使用小时工和中老年人。香港员工做事专心,工作时话语很少,但绝不盲目蛮干,非常讲究工作效率,以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工作,以最少的人力做出最大的成绩。在香港,一人多职的现象很常见,但一职多人绝对没有。香港餐厅服务员的配置,通常只有内地同等餐位餐厅的一半或三分之二。员工一上班就停不下来,一天工作12小时,基本上没有空闲的时间。尽管员工经常"捉襟见肘",但服务不打折。
虽然香港饮食业近年遭遇最低薪酬政策打击,但该赚钱的继续赚钱,比如稻香控股(00573),大家乐集团(00341)和大快活(00052),都持续录得不俗业绩。俗话说"有危便有机",比如创立"创天"的三名香港80后,便利用最低薪酬政策导致饮食界洗碗工人难请的情况,开展洗碗工厂业务,另辟蹊径,利用市场需求开创了新的服务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花万里餐饮设计
>03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的品牌效应
香港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与美食汇集,造就了其多元化的美食文化。也让众多国际品牌进军亚洲的第一站都选择了香港,如海港城的%Aribca咖啡、Lady M甜品、Pizza Express、茑、芽庄、塜田农场、诚品生活...名不见经传的重庆晓宇火锅,香港由王品代理在尖沙咀偏街四楼,但比香港海底捞的生意更好,显露了本土化经营的重要性。
花万里餐饮设计
>在香港经营20多年茶餐厅的郑文杰,近几年进军大陆,他认为两地市场各有不同,香港餐饮业非常注重产品和品牌打造,任何一个小店都对自己的名声视若生命,而大陆餐饮业则在营销创新上强过香港。合兴集团(代理吉野家、DQ)行政总裁洪明基认为,餐饮业在品牌打造、品牌经营方面的发展主要围绕三个轴:一个是健康、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人文,在秉承良心品质的基础上,结合三个轴营造不同的特色和特质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不单"基本功"要做好,还要通过科技来促使"基本功"做的更棒,现在可以依靠科技实现上游的产品追溯,提高产品品质。科技能够了解到顾客消费频率、消费习惯、消费需求,通过科技可以给消费者私人定制的产品。
餐饮对顾客人文方面也很重要,在满足基本功能之外,还能够实现互动,注重个性化需求,突出人文关怀,满足消费者情感共鸣。比如对老品牌的传承保护。
花万里餐饮设计
>04明档现做,新鲜品质看得见
大陆近几年高度提倡标准化,中央厨房半成品、成品化,但香港大部分的餐厅还在坚守明档操作和新鲜现做,无论是个体小店还是连锁化餐厅。现做肯定增加了操作难度,但困难要留给自己,极致出品给消费者,这才能构建核心竞争力。
解决现做的效率化方法:大功率大容量的烹饪设备提高出餐效率,比如万能蒸烤箱,向管理和职员素质要效率,以提升人效,所以平时的训练投入和企业文化建设就格外重要。
除了现做,为保证食材新鲜,厨房不允许放大冰箱。有了冰箱可以存放更多东西,就会让人变懒,存放的东西越来越多,提前备料越多,就会导致菜品不新鲜。因此,香港餐厅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冰箱很少,确保原料每天都是新鲜的。
百年老字号莲香楼,粤式点心酒楼,全是60岁以上的老师傅手工现做,这或许是屹立香港最繁华地段的核心原因。
花万里餐饮设计
>花万里认为,香港餐饮的传承与创新,固然离不开创新的思维与模式。然而对于手工艺的执着也是香港餐饮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忘本"才可以走的更远。
花万里餐饮设计:www.hwlsj.com
声明:本文由花万里餐饮设计公司原创编辑发布,版权归花万里所有。花万里由餐饮品牌定位与文化梳理、品牌形象VI设计、餐厅室内外空间设计与厨房规划、营销策划等组成的餐饮全案策划设计公司。如果你对于餐饮品牌策划,餐饮设计等有任何建议或者疑问,可以私信小编,给你最专业的解答!
>台率的多少,由餐厅的定位、运营效率、客流量变化等综合因素决定。
有调查显示,香港餐饮品牌的翻台率远超内地,同样的品牌,如太兴茶餐厅,其香港门店的翻台率甚至是内地门店的三倍。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本文转载自亿欧网(ID:i-yiou )
近期,又一家颇具潜力的餐饮企业太兴集团宣布在港交所主板IPO(首次公开募股)。
太兴集团2016财年、2017财年和2018财年分别实现收益25.1亿港元、27.7亿港元和31.3亿港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1.5%;分别实现净利润1.97亿港元、2.10亿港元和3.05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24.5%。
作为香港茶餐厅代表品牌,太兴茶餐厅将就餐时间、就餐空间高效利用,以超高的翻台率及稳定的出品,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
香港茶餐厅代表:太兴与翠华
太兴集团成立于2017年12月,但其主品牌太兴茶餐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
太兴集团采用多品牌战略,旗下品牌包括茶餐厅“太兴”、台湾菜品牌“茶木”、主打鲜鱼汤粥的“靠得住”、香港传统冰室品牌“敏华冰厅”、越南牛肉粉品牌“锦丽”、日料品牌“东京筑地食堂”、京川菜品牌“渔牧”、快餐食堂品牌“饭规”等。
截至2018年9月,太兴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85家餐厅,其中122家位于香港,62家位于内地,1家位于澳门。此外,2019年太兴集团在香港开设了一个全新品牌,主要供应台式麻辣火锅。
同为茶餐厅,太兴不可避免要被拿来与誉为“茶餐厅第一股”的翠华控股做对比。
2009年翠华进入内地市场,截至2018年3月31日,翠华在港有31家餐厅、内地34家、澳门3家,另在香港有2个副牌“廿一堂”及“BEAT Bakery”,合计共有70家门店。
2018年,翠华拥有70家门店,实现收益18.4亿港元;太兴拥有185家门店,实现收益31.3亿港元。
另据弗若斯沙利文报告,太兴在2017年于香港自营休闲餐饮市场的收益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0%,在内地自营休闲餐饮市场收益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1%。
另据太兴招股书显示,太兴集团净利率从2016财年的7.8%提升至2018财年的9.7%,提升1.9个百分点,集团利润率保持理想,反映出集团不光产品附加值在提升,成本也在逐步优化,整个集团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翠华近几年在内地的营收增长能力和拓店速度并不亮眼,跟其定位有很大关系。
在香港定位为大众消费的翠华,在内地则升级为“知名精致港式茶餐厅”,客单价增加,餐厅面积扩大,定位不再大众,但餐品仍为粉面、烧味、甜品为主,在性价比方面并无优势,很难延续翠华在港的受欢迎程度。
相比翠华,太兴更能适应内地市场,其门店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快速进行本地化扩张和复制,战略布局清晰。
同时,太兴不断开发新品牌,既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菜品选择,吸纳更多不同客户群,使得太兴集团业绩稳步增长,并有更多未来发展增长点。
太兴的竞争力:翻座率
无论是集团收益、门店数,还是市场占有率,太兴已经超过翠华,占据了香港茶餐厅的老大地位。太兴的竞争力,还体现在多个管理指标上。
在太兴的招股书中,让人无法忽视的关键数据是翻座率。
2018年,太兴茶餐厅香港、澳门门店的平均翻座率为8.4,内地店的翻座率则为2.5,香港门店的翻座率是内地门店的3.36倍;靠得住港澳店翻座率7.5,内地店为4.7;敏华冰厅的翻座率则高达17.1。
平均8.4的翻座率在业内是什么水平呢?
曾经以排队著称的呷哺呷哺在2016年的翻座率是3.4,2017年为3.3,2018年为2.8。
对于翻座率的下滑,呷哺呷哺CEO赵怡解释道,“我们用的并不是翻台率,是翻座率。不少人说呷哺业绩放缓了,但其实呷哺的抗敌性抵御性非常强,虽然翻座率下滑,但在整个行业内还是非常强劲的。”
对比内地最知名的火锅餐企海底捞,2018年度,海底捞服务了1.6亿顾客,全年平均翻台率为5次/天。
一般内地餐企多用翻台率考量营业指标,通常情况下,翻台率高则意味着该企业能在有限的坪数及营业时间内,提高座位的流动率,从而带来营收的成倍提升。
而翻座率的计算方式,是以年内餐厅顾客总流量除以餐厅营业总天数及平均座位数。
从实际经营中举例来说,翻台率只计算一张餐桌的使用情况,但实际上,一个四人台的桌子有可能只坐2、3个人,并不一定坐满,而翻座率则更加精准,同样数字的翻座率要比翻台率代表了更高的使用效率。
虽然上述几个品牌的业态和就餐场景不同,并不能仅以翻台率评价竞争力,但对比之后发现,作为茶餐厅的太兴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都有强劲的竞争力,非常值得内地餐饮人学习。
翻台率是运营水平的集中体现
很多业内人士一直都在关注香港餐饮业的发展。
某烧烤品牌创始人王先生认为,目前内地一线城市的餐饮经营环境正在向香港目前的状况发展。
“香港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现在都在说北上广的生活节奏快,餐饮经营的压力大,房租贵,人工贵,但跟香港比,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香港整个社会的快节奏,餐饮从业人员的专业度,最明显地体现在高翻台率上。
不光是大众消费的茶餐厅、茶饮、快餐,就连人均消费300元以上的正餐也有较高的翻台率。
据业内人士分析,唐宫酒楼在香港和内地的翻台率也有很大差别,“唐宫在上海的门店刚开业的时候,能翻五六轮,平稳后三四轮,但香港门店能达到七八轮,是内地的两倍。”
翻台率的多少由餐厅的定位、运营效率、客流量变化等综合因素决定,但总体来说,香港餐饮品牌的翻台率确实远超内地。
具体到太兴,因为其茶餐厅属性,在香港有较长的营业时间和更加丰富的就餐场景,早餐、早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全品类覆盖,消费者的选择非常多。
“同一个茶餐厅,既可以解决快速吃饱饭的需求,又具有社交属性,可以谈事、喝茶,甚至还有很多学生放学后在茶餐厅写作业。这样的场景和大众消费的价格,加上高效率的运营能力,使其具有非常高的翻台率”。王先生说。
翻台率高,往往与低客单价并存,这也是很多餐厅天天排队,员工很累,但老板并不能挣大钱的原因。
商业地产已经在倒逼餐饮业主在商业模式上做调整,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几乎不可能找到只经营早餐的餐厅,低客单价的单一品类无法在高企的房租人力成本的压力下生存。
这也是为什么在香港、日本等商业地产聚集的区域,越来越少看到平价快餐店的原因。
比如日本繁华街头的拉面馆里,也就20个餐位,每天人满为患,但基本上煮面的就老板一个人,剩下的就是小时工或者老板的家人,因为在高昂的房租压力下,老板请不起更多的人来帮忙。
茶餐厅之所以能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生存下来,根本原因在于其将营业空间和营业时间利用到极致,这些都体现在高翻台率上。
为了提高翻台率,很多餐企会在动线设计、点餐流程、等位环节、服务细节等多方面精心设计,提高工作人员效率,加快翻台。
比如,设计出菜速度较快的套餐,推荐顾客选择套餐;在等位环节,鼓励顾客提前点餐,加快用餐节奏;在餐中服务中,督促员工及时清理台面,撤走空碟,提高翻台速度。
所有的服务流程和细节都指向一个目的:提高翻台率,留住顾客,提高顾客满意度。
茶餐厅模式或将成趋势
即便在香港已经非常成功,太兴、翠华等茶餐厅进入内地以来,仍面临着水土不服的状况。
“茶餐厅”市场在内地尤其是北方地区还处于培养期,在香港处于“接地气”的市井文化的茶餐厅,到了内地则“升级”为香港粤菜休闲餐厅。
以太兴为例,2018年,太兴香港餐厅人均消费65.4港元,太兴内地门店的人均消费则为84.4港元,高出29%的价格。
加上很多知名茶餐厅连锁品牌选址在商超店,受商场经营时间的限制,很难将香港的多个用餐场景搬过来,而只是白领午餐、晚餐,以及周末家庭朋友聚餐的场所。
单从午餐市场来说,太兴人均80港元的价格在内地已经是中高档消费的水准,远高于北上广白领午餐花费平均50元左右的消费预期。
多个原因导致太兴内地门店的翻座率远远小于香港。
但是,太兴内地市场的高客单价带来了利润的增长,弥补了翻座率下降带来的损失。
2016~2017财年,太兴在内地的营业利润率达到30%,而香港及澳门市场的这一数字仅为24.9%和26.5%。2018财年,由于太兴在内地开设四家餐馆、运营食品厂房以及增加员工工资的因素,营业利润率回落至22.4%。
正是看准了内地市场的高增长潜力,太兴计划在2019~2021财年在香港开设57家餐厅,在内地开设36家餐厅,主要在一线城市和大湾区拓展。
其实,翻台率也是一个地区餐饮业繁荣程度的反映,商业越发达,就餐时间和场景越不固定,翻台率越高。
在内地四五线城市,一旦过了饭点,就很难找到营业的餐厅了,比如早晨9点,几乎所有的早餐店都打烊了,中午2点,大多数餐厅的工作人员都开始午休了,没有宵夜传统的北方城市,在晚上9点以后,也很难找到夜宵的场所。
营业时间有限,翻台率必然不高。
与之相反的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餐时间的限制几乎越来越小,很多人到了11点,才开始吃早午餐,下午4点钟,也许才开始当天的午餐,餐厅的营业时间通常会延长到晚上11点钟。
而香港的茶餐厅则将这样的就餐场景发展到极致,无论是营业时间、菜单设计、还是服务项目,都以方便顾客为核心,这样的商业模式必将成为内地餐饮发展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也在鼓励餐饮企业延长营业时间,比如北京市政府就鼓励连锁餐饮企业发展早餐、夜宵等便民业务,并鼓励24小时餐厅、深夜食堂业态的发展。
结语
对于餐饮老板来说,最理想的商业模式是鼎泰丰那样的,高客单价、高翻台率。鼎泰丰台中店最高纪录是一天翻台19次。
低客单价、高翻台率,老板不一定挣钱,客单价提高,翻台率势必下降……
像高客单价、高翻台率这样的“神话”,只存在于少数将品牌、运营、产品、服务做到极致的品牌企业中。
看似遥不可及,却是努力方向。还是那句话,做餐饮没有捷径。
· end ·
统筹|笑凡 编辑|于聪聪 视觉|张劲影 于聪聪
内参热门
点击关键词,直达历史精选
远距离引流 | 小龙虾价格大跳水| 烘焙新玩法
奈雪长红的秘密 | 换个门头营收翻7倍| 餐厅工装
西贝暂停超级肉夹馍|CoCo营销|粽子大王上市
商务合作: 杨松 13331022960(同微信)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
课程咨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