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设套 买保健品活到百岁奖励百万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人走了,留下这一屋子保健品,到底怎么办?!”近日,上海市民柴女士致电,语气很是激动。她到底遭遇了什么事?近日,记者来到了

人走了,留下这一屋子保健品,到底怎么办?!”近日,上海市民柴女士致电,语气很是激动。她到底遭遇了什么事?近日,记者来到了柴女士父母家中,眼前的景象着实令人吃惊……

保健品堆满整间屋子

记者来到位于松江区中山东路的一个老小区。走进柴女士父母家,客厅内,一位阿婆正呆呆坐着,一言不发,桌上摆放着一张遗像。

柴女士说,那是她的母亲,遗像上是她的父亲。几天前,她81岁的父亲遭遇车祸,经过4天抢救,不幸去世。

柴女士在处理父亲后事时,发现了让她又惊又气的一幕。她带着记者推开屋内的一扇房门,记者也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惊:床上、衣橱顶上、地板上,都被整盒整箱的各类保健品所占据。记者看到,这些保健品大部分都未拆封,再仔细一看,其中许多已经过期。

五年内花光所有积蓄

“阿拉爷娘十几万元积蓄,最近五年全买了保健品!”柴女士讲,自己的父母共育有五个子女,平日里来看望他们时,却只允许在客厅见面,“直到今天整理遗物时,我才发现这么多保健品都被他们用布盖着,藏了满满一房间!”

“阿拉爷每月4500元退休工资,每月10日发,出事那天是12日,口袋里只有700元……”柴女士说,老夫妻俩平日里省吃俭用,谁知道,牙齿缝里省下来的钱,竟然全部被拿去买保健品了。

“他们不敢和我们说,钱不够的话,就去问邻居借,后来,邻居也不借给他们了。”柴女士告诉记者,“再后来就赊账买保健品,等领了退休工资再去还,就在父亲出事后,我们还接到了好几个催款电话!”

“百万奖励”要活百岁

柴女士还拿出两份所谓的“承诺书”,这是“商家”为了让老年人多买保健品的“套路”。这份“承诺书”上写着:“凡购买使用我公司某产品的用户……当您年满100周岁的时候,凭您的有效身份证可以获得奖励人民币100万元整。”“夫妻两人同时签约优惠价购买某产品成为宣传推广代表,夫妻双方都活到100周岁可以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

柴女士表示,这些保健品她仍打算暂时放在家里,作为证据,必要时会诉诸法律。

老年人要“捂住口袋”

消保委提醒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要通过正规渠道,不要轻信路边兜售或广告传单;不要相信以免费为借口的老年活动,如免费保健、免费体验、免费旅游、免费讲座等,其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推销保健品;保健品要认准“蓝帽子”,购买时,要认准产品包装上是否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文号;老年人遇到推销保健品的情况,要有警惕和防范意识,对遇到推销者提供的各种免费服务,应及时和家人沟通或者向有关部门反映。

保健品推销成“公害”

12月25日,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发布报道后(详见《父亲车祸去世,女儿第一次进入“秘密房间”,瞬间气炸!》),次日早晨,人民日报官方微信随即转发,瞬间收获“10万 ”的阅读量,迅速引发社会热议。

“刚拿到退休金,就要跑到‘体验馆’去买保健品,拉都拉不住!”不少网友感言,家里也有不少执着于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已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对此,有网友直言,不少推销保健品的业务员,对待老人的态度比亲生儿女要好得多,自然容易“打动”老人,从而一次又一次引发了“疯狂购买”。因此,小辈们应该多主动关心长辈,这才是最好的“保健品”。还有网友表示,目前,保健品的推销已经成了公害,不应该只是向老人一味强调“自己注意”“提高警惕”,老人年纪大了,认知能力自然低了,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于违法销售保健品的商家,该罚则罚、该关则关。

011年5月,周有光(左)与马识途在周有光家中。安毅民摄

1月15日,马识途在成都家中过106岁生日。马万梅摄

周有光与马识途,这两位当代影响卓著的知识分子,一位是语言学大家,一位是著名作家,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就斐然,而且他们对家国大事的关怀与担当,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与人格魅力,均令世人高山仰止。这或许也正是这两位世纪老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缘由所在。

106岁马老的新年愿望:庆祝党的百岁生日

1月15日,农历腊月初三,中国文坛常青树马识途先生在成都家中迎来了自己的第106个生日。家人特地为老人定制了一个抹茶味的生日蛋糕。看到这个精致蛋糕,马老开心不已,他拿着刀小心翼翼地亲自切开,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对于新的一年,马老几天前曾对朋友谈到自己许下的两个“小小”心愿:第一,今年7月1日是党的100岁生日,希望能为党庆祝生日。第二,中国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今年应该要召开了,我想去北京参加,我已经参加了九次作代会,这次去是想和大家告个别。

看到马老许下的这两个心愿,我相信老爷子一定可以达成,因为在他的字典里就没有“投降”和“退缩”。马老有着超乎常人的坚韧与毅力,只要目标树立起,他就一定能达成。

在马老过生日的前一天,我收到老人从成都特意寄来的一个红红火火的大“福”字。这是我连续第4年收到马老的新年祝“福”。这幅红斗方的右侧写有两行小字:“牛年为慕津锋老友祈”,中间则书写下一个笔力遒劲的大大的“福”,落款是“百〇七岁马识途”。107是马老的虚岁。

到2020年,我与马老相识整整20年了。20年的交往使得我们成为忘年之交。在我心中,马老就像是一座万仞之山,让我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马老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一年,马老不仅迎来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第105个年份,而且还迎来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第85年(1935年1月,马老以笔名“马质夫”在叶圣陶编辑的《中学生》杂志第一次正式发表文学作品《万县》)。也就是在2020年7月5日,马老在出版《夜谭续记》后郑重宣布自己“封笔”。历经85载文学创作,马老为我们贡献了73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体裁十分广泛。这一年,还是马老从事书法创作第100个年头。1920年,马老五岁启蒙,开始书法练习。一百年的书法练习,实在是不简单哪!这一年,还是马老入党第82年。每一个数字背后,其实都是这位老人丰富的人生与历史。

去年,当马老迎来自己105岁生日时,我很想做点什么,为老人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考虑良久,我决定做一份“马识途创作八十五年文学年表”,用以记录这位老人的文学足迹。时至今日,该年表已基本整理完成,即使是简单罗列马老作品创作时间和发表时间,最后数字也多达33973。

垂老初交惟憾迟,听君一席坐春风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马老在2017年2月发给我的一篇他从未发表的文章《怀念周有光老人》,这让我十分意外。2018年6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最新的《马识途文集》(18卷本)。而该文并未收入其中,可算是一篇极具史料价值的佚文。

2016年底,我曾为《传记文学》杂志组过一期周有光专题,那时周老的身体已非常不好。当时我向马老约过稿,马老答应考虑。后来因为有事耽搁,马老没有写稿。不久,周老在过完111岁生日后便驾鹤西去。周老去世后,马老特意写了这篇悼文发给我。

从该文可知,马老和周有光先生相识并不早。我在马老《未悔斋诗抄》中,曾看到他2002年创作了一首《七律·初交国家文字改革委九七翁周有光大师》。由此可见,他们应相识于本世纪初。

读完马老这篇怀念文章,我不禁想起了2011年我曾有幸促成两位老人相见,并亲耳聆听他们交谈的往事。虽已过近10年,但这段场景我却一直记忆犹新。

2011年春,马老从成都到北京探亲访友,并在京接受口述历史摄制组的采访。有一天,我去马老大女儿吴翠兰老师家看望他。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拍摄,已是96岁的马老精神状态非常棒,红光满面,毫无疲倦之色,说话声音还是那样洪亮。马老拉着我的手告诉我,拍摄很顺利,可能过一阵他就要返回成都。我靠近马老,大声问:“那您最近在北京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马老低头想了想,而后说道:“其他倒没什么了,我最近很想去看看一个老朋友周有光。我们几年前见过一面,但我没他的联系方式,现正托朋友打听。”

一听是找周老,我笑着对马老说:“您不用费心。我现在就帮您联系,我跟周老比较熟,每年我都要去看他两三次。他家阿姨还是咱们四川人呢。”说完,我便拿起手机给周老家打电话。凑巧是那位四川阿姨接的电话。一听是我,这位老乡很是热情。我告诉她来自四川的马识途老先生这几天想去拜访周老,不知周老是否有时间。老乡让我稍等一下,她现在就去问问周老。几分钟后,她在电话中回复:周老随时欢迎马老先生到访。马老一听很高兴,跟我说越快见面越好。就这样,我和阿姨约好:5月24日上午,我们去家中看望周老先生。

2011年5月24日上午九点半左右,北京的阳光温暖而和煦。我开车陪着马老来到朝阳门内大街后拐棒胡同甲2号拜访105岁的周老先生。后拐棒胡同甲2号是国家文改会的宿舍大院,这里有几幢5层红色砖楼。后拐棒宿舍楼建成于1985年,那一年,80岁的周老终于离开了公主第内清朝末年建造的已破烂不堪的住宅,搬迁到这里,一住便是32年,直至离世。周老所住的这栋红砖楼房没有电梯,这对已经96岁的马老而言确实很有些困难。马老爬楼梯时,右手紧紧握着栏杆,左手则有力地拉着我,我则小心翼翼地搀扶着马老,一步一步走到位于三层的周老家。

当我们走进书房,周老已坐在那里。周老穿着白色衬衫和浅色毛坎肩,看上去还是那样精神矍铄。周老因为腿脚不便无法起身,只能坐在书桌旁的椅子上向马老微笑招手。一见到周老先生,马老边挥手边大声地自报家门:“周老,四川的马识途又来看你了。”

周老双手抱拳道:“天气那么热,你还来。谢谢!谢谢!”随后,周老双手示意马老坐到他书桌的另一边,这样他们好面对面说话。

马老坐定后,从包中拿出两幅书法亲自递到周老面前,高声讲道:“周老,我这有一个拜门帖,我马识途拜门来了,你看一下哈。”马老左手拿住书法的一角,右手一字一字指着大声读给周老听:

百岁已早过 茶寿已到门 大师曾自许 百十一归田

后学为预卜 百廿老寿仙 春蚕丝未尽 传文待新篇

“周老,我这次来,还把上次你97岁时,我来看你时写的一首旧诗又抄了一遍,这次我也拿过来了。”

诗云:

行年九七未衰翁,

眼亮心明耳尚聪。

西学中文专且博,

语言经济贯而通。

无心闲侃多风趣,

恣意放言见机锋。

垂老初交惟憾迟,

听君一席坐春风。

“周老,你后年108岁,我今天买了108朵鲜花,预先祝你茶寿,我希望你活到120岁。”说到这里,马老示意随来的家人把他精心挑选的鲜花递给周老。

周老高兴地接过鲜花,闻了闻花香,不住地点头,连连抱拳向马老表示感谢:“过了100岁,人就很自然地退化,尤其是耳朵坏了,记忆力也差了。我以前知道的许多事现在都忘了,但还好思维退化得还慢些。”

马老听后,点头表示赞同:“我这次来,看你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很好,特别是思维,一点都没有减退。周老,我这次来,是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你在文章中谈到中国发展的问题,我很赞成你的观点……”

周老认真地听马老讲完,他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我的看法是:历史发展道路总体上只有一条。这就好比开运动会,大家都在跑道上比赛。一开始有的人跑在前面,有的人跑在后面。跑在后面的人只要努力一下也是有机会跑在前面的,跑在前面的一不当心就有可能落到了后面。我80岁后就离开办公室,在家里随便看看书,随便写写,我的这些看法是靠不住的。”

听周老这么讲,马老连忙摆手道:“周老,你的看法哪里是靠不住的?靠得住!你的观点,你的许多著作我都读过。我把你送给我的著作也给我周围的朋友看了,大家都觉得你的思维敏锐、前卫,不像一个百岁的人。”

听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文中讲周老在2005年100岁时,提出了“终身教育,百岁自学”的理念。周老不但这么说,还身体力行地这样做。他100岁时,出版了《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了《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了《拾贝集》。而且他的研究横跨经济、语言、文化三大专业,还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这位老爷子真的是太厉害了!一个百岁老人尚且如此珍惜时光努力著述,而我这个年轻人呢?实在汗颜!

爱思索的周老不仅喜欢写文章,而且还很喜欢聊天,只要身体允许,他就愿意跟朋友们聊到尽兴。他的口才,早年好友聂绀弩就曾特作打油诗一首赞之:

黄河之水自天倾,

一口高悬四座惊,

谁主谁宾茶两碗,

蓦头蓦脑话三千。

周老听到马老的夸奖后笑了笑,他用手帕擦了擦嘴,接着谈道:“北京发展很快,我记得1955年底,我当时还在上海,被叫到北京开会。开完会,周恩来总理就把我留在北京,让我搞文字工作。1956年我搬到北京,北京当时几百万人,现在北京是1900万人。北京的大发展一直到改革开放才真正开始,以前30年北京是不怎么造房子的。改革开放开始大批建造,我的房子就是当时第一批建的,那时是很新的建筑。快30年了,现在这房子落伍了。我现在老了,也不想搬家,老年人最害怕搬家。北京现代化很明显,特别是地铁不断开通。我们中国现在搞经济现代化水平还不是很高,我们不能太得意,还要多向别人学习。”

马老边听边表示认同:“周老,你这60年经历了很多,尤其是你创造的汉语拼音对中国影响很大呀。”

周老连连摆头道:“不敢当,不敢当。关于汉语拼音,我只是一个参与者,我所做的微不足道。我本来是搞经济的,汉语拼音当时就有人跟我说那是小儿科,叫我还是回去搞经济,我说我回不去了。关于汉语拼音,我们不能绕开瞿秋白。瞿秋白是留学苏联的,他在中国汉语拼音拉丁化运动中是倡导者、推进者、启蒙者。虽然苏联的拉丁化语言有缺点,理论也有错误,但我们还是要尊重瞿秋白,他毕竟为我们开创了一条道路……”

“周老,我记得在上海求学期间,上海也兴起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后来,竟还有人提出废除汉字。”马老适时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周老沉吟了一下,很严肃地答道:“我认为汉字是没办法否定的,废除汉字也是不可能的。这不是‘应不应当’的问题,而是根本就做不到的问题。我们提倡汉语拼音是来帮助汉字的,而不是来代替它。我们过去也用过从日本传过来的一种汉语拼音法,现在台湾还在用,但是那种不好用,现在台湾也决定要学习大陆的汉语拼音方法。我们当时用了3年创造汉语拼音,又用了3年根据国际标准化准则讨论它的可用性,花那么多时间我认为是应当的,那时我们对这件工作还是很慎重的。”

我是第一次听周老谈起汉语拼音工作,在不多的话语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周老这一代知识分子在研究上的认真与审慎,令人敬佩。

随后,两位老人又谈到周老的夫人和她那著名的“张氏四姐妹”。她们是民国时期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校长张冀牗的四个女儿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与张充和。

周老笑着跟马老聊道:“老大活到95岁,老二活到93岁,她是我的夫人。老三也活到93岁,她是沈从文的夫人。老四现在还在美国,98岁,她嫁给了美国人。前几天她给我打电话,我耳朵不好,听不清。”

在周老的书房墙上,依旧还挂着一张他与夫人晚年在花丛中的合影,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琴瑟相和,怎样美好的用词都不为过。

听周老讲完张氏四姐妹后,马老从桌上的包中拿出了一本内部杂志递给周老,介绍说这是他1980年参加中央党校高级研讨班时的笔记,“今年,中央党校出版社要出我这本《党校笔记》,请你有时间看看。”

“周老,今年冬天中国作家协会要在北京开作代会,我还要来北京。到时,我还要来看你。你多保重!我今天就不耽误你太多时间了,你好好休息!”说完,马老起身与周老紧紧握手告别。

“好的,谢谢你!请你原谅,我腿脚不好,不能送你到门口了。保重!保重!”周老坐在椅子上,双手握拳,与马老告别。

两位世纪老人的这次谈话,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宽广的心胸与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百岁高龄却依旧牵挂着国家和我们这个饱经磨难的民族。他们,值得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马识途是我敬佩的一位同志”

2011年年底,马老从成都来北京开第八次全国作代会。会后,马老留在北京小住一段时间,他准备趁这个机会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他的《党校笔记》手稿和新书著作。

一天,我正在单位上班,马老打电话给我,希望我方便的时候能到他那里去一趟,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希望我能帮他去办。我赶紧开车赶过去。见面后,马老郑重地将一本他已签好名的《党校笔记》交给我,请我替他转交给周有光老先生。那一阵北京天冷,马老害怕亲自去送会过度打扰周老,所以请我代劳。

能为这两位老人办事是我的荣幸。能再去看看周老先生,我求之不得。这样,我就又可以和这位“老神仙”好好聊聊了。

第二天一早,我拿着《党校笔记》登门拜访周老。周老依旧在书房接待了我。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认真地翻阅着《党校笔记》。翻看了几页后,周老点了点头说:“马识途是我敬佩的一位同志。”

我很有感触地跟周老讲:“马老也是这么说您的。您们这可真是大家之间的惺惺相惜。您前一阵出了本书,谈了您对天下大势的思量。马老也不甘落后,把自己30年前在中央党校的笔记重新翻出来出版,书里面许多高级干部当时的观点到现在都被证明是对的。有些观点现在看来都是超前与大胆的,但细细思量后发现对我们的国家是有益的。马老常说在自己的晚年,要说一些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片土地有益有用的真话。您看您们一个106岁,一个97岁,到了晚年依旧每天在学习、在关注天下,不停思考与写作。您们每天看书、看报、上网、读刊,这样的学习已成为您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看看我自己,实在是羞愧。”

周老听后摆了摆手。那天周老精神状态很好,谈兴很浓,他跟我谈起了对“中东剧变”“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欧债危机”等世界大事的看法,足足聊了两个小时。能跟这位充满闪光思想的老人交流,真是我的福气。

2017年1月14日凌晨,刚刚过完自己111岁生日的周有光先生走了。远在成都的马老得知此事后,很是感伤。他特地委托二女儿马万梅老师从成都给我打来电话,希望我能代他给“远行的”周老送去一束鲜花,送上他的哀思。

几经辗转,我终于联系上负责周老后事的同志。在我表明来意后,他们同意我前往周老家中祭拜。当我再次走进周老那间书房时,那熟悉的桌椅都在,只是那位从民国走来的老人走了。在这个房间,周老总说“一定是上帝把我遗忘了”。这次,上帝终于想起了这位“小人物”,把他从这个世界带走了。

当我把马老的鲜花放在周老照片前,我在心中默默地告诉已经远行的老人:“周老,成都的马识途先生让我代他来送您,您一路走好!”随后,我对着周老的照片深深地三鞠躬,这三鞠躬既代表马老,也代表自己。

我时常记起周老与马老他们对我的教诲,这些教诲让我终身受益。每次与周老见面,他总是告诉我:年轻人“不要从国家看世界,要从世界看国家”,要有大局观,要心怀天下。

马老则常告诫我:为天下立言乃真名士,能耐大寂寞是好作家。

老人们说给我的这些话,我作为一名文学小兵,一直谨记心中。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如何去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对国家充满爱的人,一个对民族有益的人,一个不虚度年华的人,一个谦虚的人。

每每有人提到周老对中国汉语拼音所作的贡献时,老先生总是很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参与者,我所做的微不足道。”

每每有人赞叹马老著作等身、成就斐然、名满天下时,这位已入党82载、文学写作已85个春秋、练习书法满百年的老人却总是谦虚地说:“我是个不成器的作家,从不敢以书法家自命。”“我没有终身成就,只有终生遗憾,我为自己没能将记忆中更多、更好的故事写成文学作品感到遗憾。”

2020年7月,马老在成都正式宣布“封笔”。对于喜欢马老文学作品的读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幸运的是,马老只是“封笔”不再进行文学创作,他极具特色的书法还是应该会继续写下去。马老的隶书历经百年,老辣苍劲、大气磅礴,独具魅力,而且还常有独具匠心的变体。其笔墨在行走间有金石声、松柏意,古朴之中间或跳脱。

马老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过3次书法展(2005年九十寿辰书法展、2014年百岁书法展、2018年马识途书法展)。这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位中国现代文学馆为其举办了3次书法展的作家。这在中国当代文坛也是一个“记录”。真希望马老110岁的时候,我们还能再次在北京等来这位老人,为他举办“110岁书法大展”,聆听他的讲话,感受他的情怀。也无比期待在今年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能再见马老!(慕津锋)

健康长寿其实并不难,关键得找对方式方法。

【长寿有些小秘诀】

近日,美国《读者文摘》网站总结了一些利于长寿的小秘诀。

做冥想。它不但能缓解压力,还能增加端粒长度,即长寿在细胞层面的标志。每天冥想5~10分钟,效果也不错。此外,冥想还能激活抗病基因,减轻炎症。

多喝水。喝水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物质流动和废物排出,使心脏、肝脏和肾脏在较小压力下正常运转。

到户外。适度的户外活动能降低血压,提升心理健康,改善记忆力,强健骨骼。

练力量。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显示,每周至少参加2次力量训练的老人死亡风险降低46%。

勤洗手。这可能是实现长寿的最简单习惯。洗手是去除细菌、避免生病和防止向他人传播细菌的最佳方法之一。

跳跳舞。跳舞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增进心理健康。此外,舞蹈还能改善大脑的海马体功能,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喝杯茶。茶具有抗癌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保护大脑免受自由基损伤,并强健骨骼。喝茶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吃点辣。北京大学研究发现,吃辛辣食物能降低早亡风险。这可能是辣椒中的活性成分(辣椒素)对延长寿命发挥了作用。

常交友。孤独感与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有关。更重要的是,一生中保持健康的社会关系能延长寿命。建议多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或登门拜访。

多微笑。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发现,微笑通过触发内啡肽释放来降低血压、减轻压力、改善心脏健康和增强免疫力,所有这些都有益长寿。

【做简单家务也有助长寿】

洗碗、叠衣服、拖地这些家务活让你心情不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发表于最新一期《美国老年医学会会刊》的一项研究显示,做家务这类简单活动也有助延年益寿,动一动总好过一动不动。

研究涉及6000多名63岁至99岁白人、非洲裔、拉丁裔美国女性志愿者。研究人员发现,与基本不动的老人相比,每天从事30分钟轻微活动的志愿者,死亡风险低12%;从事半小时中度至剧烈活动的志愿者,死亡风险则降低39%。研究中,轻微活动包括叠衣服、拖地、擦窗等日常家务,中度至剧烈活动包括快走、骑自行车。

报告主要作者迈克尔·拉蒙特说:“做点儿什么总好过什么都不做,即便运动量低于运动指南的建议。”研究人员建议,人们从年轻时就应该培养运动习惯,这样更容易在步入老年后继续坚持。

【“慢性子”有助长寿】

老人“慢性子”更易健康长寿,的确有一定科学依据。那老人在生活中该怎么“慢”呢?

起得慢。清晨人体血管的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建议老年朋友起床前,先在床上闭目养神5分钟,伸伸懒腰,搓搓脚心,用手做个干洗脸,再慢慢起床。

吃得慢。唾液中含溶菌酶,可杀灭口腔病菌,预防感染。细细咀嚼能促进唾液分泌,提高免疫力。吃东西时,最好咀嚼30秒再咽下。

排便慢。老人排便如果过于着急或用力,会使直肠黏膜及肛门边缘出现损伤。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排便太急、屏气用力,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出血。不过,起夜排尿可慢不得。有的老人晚上有尿意,但不愿起夜,时间久了,对前列腺和心脑血管都有损害。

说话慢。平和、缓慢地说话,对老人身心健康很重要。语速太快,易使老人情绪激动、紧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火”得慢。适当发泄不良情绪虽然有利健康,但“火”来得太急对心脑血管有危险。遇到恼火的事儿,先深呼吸,在心里反复想想,再发表意见。

骑行慢。骑行是不错的锻炼方式。建议老人可在清晨或黄昏,慢悠悠地骑一辆单车看看风景。短距离慢速骑行可锻炼心脏,强化微血管组织,防止高血压,还可增加腿部运动,加速血液循环。骑行过程中,大脑摄入更多氧气,肺部吸入足量新鲜空气,能让老人头脑清醒、心情愉悦。

【日本人为何长寿?】

日本冲绳岛健康百岁老人比例一直远高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冲绳国际大学专家经多年研究得出结论,多吃鱼尤其是海鱼是他们长寿的重要原因。中国人也喜欢吃鱼,清蒸鲈鱼、糖醋鲤鱼、葱烤鲫鱼,但多是淡水鱼和浅海鱼。日本人则更钟爱深海鱼,比如金枪鱼、三文鱼、鲑鱼、鳗鱼等。海鱼肉质相对细腻鲜美,营养价值大都超过河鱼,如含有较高的DHA(俗称脑黄金,对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降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日本人钟爱的章鱼、秋刀鱼、蚝等海鲜中,含有丰富牛磺酸,有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甘油三酯。

日本人吃鱼很讲究新鲜度,刺身、寿司等食物使用的都是生鱼片,好的日本料理店使用的鱼都是当天打捞的,超市售卖的鱼晚上7点以后就打半价,因为日本人一般不吃“隔夜鱼”。生吃、烧烤、油炸是日本人吃鱼的主要方式。生鱼片往往蘸点芥末和酱油直接吃,烤鱼就是把鱼放在火炉上直接烤,烤好的鱼放点盐和柠檬汁就可以了。日本人还喜欢将鳕鱼、鲇鱼等鱼肉,裹上淀粉炸成鱼排吃,香酥美味。

还有,日本人吃鱼非常讲究季节性,一般只吃当季的新鲜食材,符合养生之道。每年3月~5月,六线鱼、乌贼、蛤蜊、石鲈、鲱鱼等成了日本人餐桌上的“座上客”,因为这个时段这些鱼的肉质最鲜美,而且鱼籽最多;到了6月~8月,鯵鱼、鲍鱼、鳗鱼、鲇鱼、黑目鲷等开始唱主角,这些鱼在夏天最肥美;秋天则是康吉鳗鱼、鲽鱼(比目鱼)、秋刀鱼、金枪鱼的天下;冬季当属鳕鱼、鲭鱼、鲔鱼等最美味。

由于日本人吃鱼喜欢采用生吃、烧烤、油炸等烹调方式,虽然美味,但也有弊端。生鱼片中有大量寄生虫,烤鱼要放盐、蘸酱油,导致盐摄入超标。日本政府也越来越严格要求日本料理店遵守生食烹调规定,对于中小学生的加餐,已经基本取消了生食的供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周春凌建议,我们学习日本人吃鱼,可取其精华,多吃深海鱼,不同的鱼换着吃,最好食用高温烹调或事先冷冻处理过的鱼肉,可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烤鱼以清淡为主,利用好柠檬、生姜等调味。

综合自人民网-生命时报、中国妇女报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