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全国各地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袅袅的烟火气温热了2023年的餐饮市场。全国超5.2万亿元的收入,让餐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增速领跑。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消费市场需求将不断被激发,餐饮消费将持续复苏。春节假期消费规模的增长,让市场对餐饮预期持续修复,但餐饮业仍存在结构性差异和量增价减的情况,2024年可以说是餐饮产业变革的机遇之年。拐点已至,新一年餐饮业的发展风口在哪?
连锁下沉加剧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内一二线餐饮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已经白热化,但县域地区的生活服务消费潜力强劲,下沉市场成餐饮发展新增长点。并且,大城市高额的房租与人力成本给品牌扩张带来了极大阻力,下沉市场更适合超级连锁品牌发展。因此,加速拓店和深入下沉市场将成为各大餐饮品牌今年的重中之重。不断涌入下沉市场的连锁餐饮品牌在争抢蓝海市场的同时,也在快速适应新环境,挖掘新的消费场景。
拓赛道进行时
面对内卷加剧、同质化严重的市场,餐饮门店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不少餐企开始深挖单品,试图在更细分的品类赛道中寻求新的机会点。作为高频消费的代表品类,小吃快餐是极具潜力的万店品牌赛道,也是资本争相追逐的主力赛道。
构闭环建生态
随着餐饮业步入微利时代,餐企加速向上游延伸,加码供应链,构建全产业链夯实竞争壁垒。越来越多连锁餐企开始关注全产业生态的构建,不断夯实从原材料产地、工厂、仓储物流,到门店经营的整个闭环,甚至向产业上游端布局。尤其在品牌开店热情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品牌要保证更广范围内门店的产品稳定供应,实现营收与市场规模齐增,供应链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就2023年冲刺资本市场的几家连锁餐企的发展情况来看,也都在不约而同加码供应链建设,且多是向产业上游端延伸。
面对行业内卷越发严峻的形势,餐企如何稳中求进,构建自己的生态帝国?餐饮品牌如何驱动品质进阶,打造健康和可持续餐饮?3月28日,“2024中粮餐饮供应链生态共创大会”为你抢先“剧透”!专家大咖云集,解码行业趋势,带来餐饮供应链行业的深刻洞察;重磅名厨助阵,带来餐饮一线观察与经验;品牌营销策略重磅发布,多重角度引领行业品质升级;还有多位优秀客户代表齐聚,为同行交流合作提供绝佳机会。亮点纷呈,不负期待,“中粮餐饮供应链生态共创大会”敬请关注!
【广告】(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24年已过半,餐饮行业依旧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机遇。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不妨抓住机遇。在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变革的多重驱动下,餐饮行业正步入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
< class="pgc-img">>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速显著。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餐饮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餐饮品质和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观念的升级,餐饮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为餐饮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 class="pgc-img">>二、消费升级推动品质提升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餐饮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饱腹,更追求健康、美味、个性化的饮食体验。这意味着餐饮企业需要不断提升食材质量、烹饪技艺和菜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因此,具备高品质食材供应链、精湛烹饪技艺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成为餐饮行业的稀缺资源,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 class="pgc-img">>三、数字化转型加速行业变革
数字化技术在餐饮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在线点餐、预订系统和智能支付手段的普及,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就餐便利性,也为餐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营销和运营工具。
大数据分析将帮助餐饮企业更精准地了解消费者喜好和需求,优化菜单设计和营销策略,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因此,具备数字化技能的人才将成为餐饮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 class="pgc-img">>四、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随着一二线城市餐饮市场的趋于饱和,下沉市场逐渐成为餐饮业的增量主战场。数据显示,下沉市场的门店数在近年来实现了显著增长。这表明,未来餐饮业的增长点将更多地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地区。
餐饮企业需要针对这些市场的特点,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因此,具备市场开拓能力和本地化运营经验的人才将在下沉市场中大显身手。
< class="pgc-img">>五、健康饮食成为新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餐饮企业需要提供更多健康、营养均衡的菜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一趋势将推动餐饮企业在食材选择、烹饪方式和菜品搭配上进行创新。同时,绿色、有机、低碳的餐饮产品和服务也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因此,具备健康饮食理念和相关技能的人才将在餐饮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
< class="pgc-img">>六、跨界合作与个性化服务成新风尚
跨界合作与个性化服务将成为餐饮行业的新风尚。餐饮企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将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如与旅游、文化、娱乐等领域的融合。同时,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成为餐饮企业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
因此,具备创新思维和跨界合作能力的人才将在餐饮行业中脱颖而出。
< class="pgc-img">>2024年的餐饮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消费升级的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以及下沉市场的崛起等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餐饮行业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餐饮企业需要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 class="pgc-img">>同时,具备高品质食材供应链、精湛烹饪技艺、数字化技能、市场开拓能力、健康饮食理念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将成为餐饮行业的稀缺资源和就业热点。让我们共同期待2024年餐饮行业的辉煌未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867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北京、上海餐饮,皆出现负增长!
5月20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餐饮业1-4月实现收入422.2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北京餐饮业4月收入约104.19亿元,同比下降8.9%。
这是餐饮业复苏以来,北京首次出现负增长。
无独有偶,上海市统计局也公布了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90.26亿元,下降2.5%。
收入下降将会对餐饮企业的经营造成压力,特别是那些处于盈利边缘的中小餐饮商家,可能会难以维持运营,从而被迫关门。
事实上,最近在社交平台,“北京餐饮倒闭潮”的话题也成为了热议焦点,不少北京网友们对大量餐饮店关门的现象表示疑惑和关切:经常关顾的老店大门紧闭,刚开不久的新店转眼消失。
再来看看全国餐饮的情况。
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其中,全国餐饮收入3915亿元,同比增长4.4%;1-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17360亿元,同比增长9.3%。
总体来看,全国餐饮业在2024年初表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显示出行业仍在逐步复苏,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信心在增强。
然而看看开闭店数据,就又不那么乐观了。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对比去年,餐饮创业潮逐渐褪去,同时,市场进入高速汰换期。
新增方面,2024年1月新注册15.34万;2月新注册量8.5万家;3月新注册量31.26万家;4月新注册量31.64万家。仅1月新注册餐企数量比去年多,2-4月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截至今年5月16日,全国新注册餐企数量为97万家,而去年1-5月这一数据为139.7万家,差额足足有42.7万家。
注销吊销方面,2024年1月注吊销量17.31万家,2月注吊销量11.48万家,3月注吊销量21.72万家,4月注吊销量18.73万家。今年1月、3月及4月倒下的餐企数量均高于去年同期,其中,1月的倒闭情况最为严重,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
截至5月16日,今年全国注吊销餐饮企业数为72.3万家,去年1-5月这一数据为67.7万家,相当于今年5月刚过半,就比去年多倒下了4.6万家餐企。
能熬过三四月的,就真的是神仙店了。
“5月份的客人,是突然都不用吃饭了吗?”
根据4、5月份的全国餐饮市场表现,内参君总结了当下三大餐饮趋势:
>头部餐饮大牌促销失灵,增速下降
2024年,曾经引领势头的头部餐饮品牌似乎少了许多号召力。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多家餐饮巨头如肯德基、必胜客等均出现客单价下滑现象,其中肯德基下滑6%,必胜客下滑12%。此外,太二酸菜鱼、怂火锅、九毛九等品牌客单价分别下滑2.7%至3.4%不等。
与此同时,许多餐饮连锁品牌为了引流,都不约而同降价:
连锁小火锅呷哺呷哺最近宣布套餐价格全面下调,单人套餐价格最高下调8元,整体价格降低幅度在10%上下;必胜客则在近日在广州开了一间新门店Pizza Hut Wow,主打披萨、意面、炒饭、甜品等,价格逼近萨莉亚,单品基本在10-20多元之间,一些甚至9元起……
然而即使是大力度的折扣和推广活动,也不一定能带动销售额显著增长。这主要因为:
1.一边是市场趋于饱和,消费者的兴趣度和新鲜感降低,一边是餐饮市场的降价潮可能已经导致消费者疲劳,边际效应递减,于是难以像以前那样通过降价大量引流。
2.新兴餐饮品牌和小众特色餐饮店的崛起分流了大量消费者,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尝试新口味和新体验,而非一味依赖头部品牌。
>下沉餐饮市场爆火,节日化趋势明显,节后生意立马“腰斩”
与头部餐饮品牌的困境形成对比的是,下沉餐饮市场在4、5月表现异常火爆,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和县城,餐饮消费愈发呈现出“节日化”的趋势。
“清明”和“五一”假期期间,淄博烧烤热度回温,天水麻辣烫在全国各地开花。这些地方特色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者对县城餐饮的探索欲望,“反向旅游”出圈,许多县城餐饮迎来消费高峰。
比如福建·漳州古城,本土小店变“网红”日售1000+份蚵仔煎;比如浙江县城安吉,安吉溪龙乡黄杜村部分茶馆营业额日均差不多一万左右,当地一家名为“一片叶子”的茶饮店五一期间每天出杯在四千杯左右。
然而,借着假日的势头,许多餐饮老板们还以为5月会进入旺季,起码比4月生意好,结果噼里啪啦打脸。某浙江的快餐卤味老板也跟内参君透露,现在一天不超过1500元的营业额,直接滑落到去年的一半。
另外,据内参君观察,清明后和五一后,全国各地诸如济南、日照、桂林、铜陵、呼和浩特、宿迁等城市的首批天水麻辣烫门店已经开始转让,全国各地的天水麻辣烫店,开始批量倒闭。
>咖啡茶饮生意走下坡路
今年咖啡赛道“大降温”,不仅开店速度降下来了,还不赚钱了。
瑞幸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总营收为62.78亿元,同比增长41.5%。但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亏损6510万元,营业利润率为-1%。从净赚5.6亿到亏损6510万,价格战越来越难打了。
星巴克的2024财年第二财季数据显示,中国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1%,此前市场预期为下降1.64%。另外,从5月初开始,微博上就出现了各种关于星巴克降价打折的消息和话题,例如”星巴克悄悄打折了”、“9.9的风还是卷到了星巴克”等。
而在新茶饮赛道,价格战似乎正在走向“失控”。
喜茶开启12周年限时活动,原价15元的“芝芝金凤茶王”,买一送一折合7.5元一杯,而原价8元的“纯绿茶妍后”,用券后只要4元一杯。曾经单价能彪到50元的喜茶,如今已进入“4元时代”。此外,其他新茶饮品牌也在不断试探茶饮价格底线,推出客单价更低的产品。
咖啡和茶饮市场的明显下滑迹象,有以下原因:
一是咖啡和茶饮市场在过去几年迅速扩张,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品牌层出不穷,但市场需求增长却未能跟上扩张速度,导致供过于求。
二是消费者对于网红茶饮和咖啡的兴趣度逐渐下降,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更愿意尝试新的饮品品类或回归传统饮食习惯。
三是整体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让消费者变得谨慎。咖啡和茶饮作为非必需消费品,受到经济压力时首当其冲,消费者更倾向于减少这方面的支出。
餐饮进入“长淡季”
下半年挑战会更大
餐饮业有句老话叫“神仙难过三四月”,但现在5月了,内参君依然听到不少老板抱怨“老客人上不来,新客人没有”。
事实是餐饮只会一个月比一个月难,一年比一年难。餐饮人与其抱着“等待市场变好”的念头,那不如死了这条心。
一方面,经营餐饮业需要面对人力成本、食材成本、租金等多方面的压力,而且利润空间有限。很多时候,即使市场好转,也可能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盈利。如果企业长期处于“苦熬”的状态,很可能熬着熬着就没了。
另一方面,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在变化,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多变,可能随时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趋势。餐饮企业需要不断去适应,对于一些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餐饮企业来说,苦熬可能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
最大的出路,只能是从自身开始,改变自身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认知,检视自身的坪效、人效、时效、品效。通过更加敏锐地捕捉市场变化、更高效地运作和管理,以及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来创造自己的“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