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现在远不如他的后代苏东坡有名,但他贡献了两个成语:一个是“火树银花”,他在《正月十五夜》诗中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一联,生动描绘了花灯齐放、热闹非凡的元宵夜;另一个成语却不怎么光彩,那就是“模棱两可”。苏味道曾经对人介绍自己的处世经验,那就是什么事都含糊表态,以免犯了错误受到惩治。因此,人们给苏味道起了个绰号“苏模棱”。
听起来苏味道似乎是毫无风骨,但如果了解武则天年代政治环境的黑暗残酷,就不会过于嘲笑苏味道这一套处世哲学了。武则天一共用过70多个宰相,其中多数被贬被杀,只有“两脚野狐”杨再思、“唾面自干”娄师德、“模棱两可”苏味道等寥寥数人能得善终。
“两脚野狐”,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个机灵谄媚之人,杨再思曾大夸张昌宗“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娄师德则告诫弟弟,别人向他脸上吐唾沫,不能当时便擦干净,要让唾沫慢慢干掉,这样才能更加隐忍而不激怒他人;苏味道的处世哲学也类似这般,加之还有一次被冤枉入狱的经历,慢慢也就成了后来的“苏模棱”。
《大唐新语》曾记载苏味道入狱后的一段经历:“周矩为殿中侍御史,大夫苏味道待之甚薄,屡言其不了事。矩深以为恨。后味道下狱,敕矩推之,矩谓味道曰:‘尝责矩不了事,今日了公事也,好答辩!’”可想而知,苏味道落在他曾经责骂过的周矩手里,滋味一定不好受。
知道了“苏模棱”是怎么炼成的,不免也有几分同情苏味道。五代徐钧曾写诗指责苏味道:“万事模棱持两端,脂韦自饰巧求全。如何身处周唐际,党武翻成徇一偏。”设身处地而言,未免也有些苛责过甚。(石继航)
《中国教师报》2024年04月10日第16版
< class="pgc-img">>学习合香大约多多少少都听过一款香叫“二苏旧局”,我本来一直以为是苏东坡原创的香方。后来才知道“二苏旧局”是陈云君先生的《燕居香语》的一个香方。为的是纪念苏轼和苏辙二人。
香方原料很简单,如果追求好的原料可以从淘宝、阿里等平台购入。如果想随时动手做门口的药店(购买乳香记得是生乳香)也可以满足你对材料的所有需求。
< class="pgc-img">>“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其实合香与一个人的心境品性相关,既然是“二苏旧局”那在合香之前对苏轼和苏辙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书画家、词人更是建筑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一生豪放洒脱,也一生坎坷,几千字都不一定可以概括出他的传奇一生。这里推荐余秋雨老师的《苏东坡突围》可以对苏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其风格淳朴无华。
既然叫“二苏旧局”,二苏是指苏轼苏辙,旧可以指一种感官气味又可以是新方旧制。那么“局”怎么解释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聚会,宴会的意思。宋人将香事做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宋朝也是玩香用香的鼎盛时期。所以“局”字表现的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氛围。
< class="pgc-img">>图文教程
言归正传到做香:
< class="pgc-img">>所用香材:沉香、檀香、乳香、琥珀、茉莉花。
其书中并没有明确的用量记载,那么其随意搭配就会有无限种可能(此配方的详细比例在后面)。
沉檀为骨,乳香和琥珀为皮囊合出此香。若沉香为骨,则香韵悠长,甜美。若檀香为骨则清韵悠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将沉香、檀香、琥珀、乳香混合均匀,多次加入炼好的枣花蜜。
一次性全部加入炼蜜,则不一定能成团且蜜意过重。
分次加入慢慢混合,揉出的香丸比较光滑,香韵好。(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
< class="pgc-img">>将香粉混合均匀和成蜜团,将蜜团覆盖保鲜膜醒两个小时左右,这样搓香丸时候不会散。因为我做得多了,所以醒发的过程省略了。
< class="pgc-img">>将茉莉花瓣碾碎,把揉好的蜜丸在茉莉花中滚一圈。
很多人说买不到闻起来就芳香扑鼻的干花。其实可以用滚水快速过一遍,然后小火慢炒变干。虽然处理起来比较费事,但是香气会浓郁很多。
< class="pgc-img">>以上就是我所有试过的二苏旧局配方的合集。
详细配比:
二苏旧局(暖男版)
会安沉香 2.0g
老山檀 1.0g
琥珀粉 0.3g
乳香 0.5g
炼蜜和之
茉莉花瓣碾碎附着,干燥三天,窨藏
为什么说这款香是暖男版呢,因为会安沉香的气味甜柔,有瓜果,花草之香。而老山檀又增加了一些奶香和暖气。琥珀粉用量少,所以中药气息很弱。乳香也用量少所以柑橘味也略弱。枣花蜜味道香甜,所以整体香调偏暖。大约就像踏雪归来,屋子里暖暖和和,喵咪在你脚边撒娇的感觉。
二苏旧局(小白版)
惠安沉香 2.0
西澳老檀 0.5
琥珀粉 0.2
老山檀香 0.5
乳香 0.3
红粘粉 0.5
沉香茉莉熟水和之
茉莉花瓣碾碎揉入其中与香粉和之,干燥三天,窖藏
这一款是因为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我,二苏旧局可不可以用粘粉合香,因为她找不到好蜂蜜炼蜜炼蜜,又嫌太麻烦了。其实二苏旧局的暖天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炼蜜。因此换了这个香方,方子很简单最大程度还原了暖男版的二苏旧局且茉莉花的香味十分突出。整体是果香偏甜。
二苏旧居(心头好版)
会安沉香 2g
星洲沉香1g
老山檀 1g
乳香 1g
琥珀粉 0.5g
炼蜜和,干燥后窖藏二苏旧局
这个香方就值得说道了,“旧”到底是什么味道。是倦倚读书的时候,书卷气息。和闲时喝茶时候木制家具在阳光下的味道,有着淡淡的药香淡淡的木头气息。这个是我最满意的配方,星洲沉香熏起来没有那么甜,多了一份草木味道。老山檀比例增加,有一分清逸感。乳香带来柑橘味道可以在前期中和炼蜜的甜。整体暖意下降,幽香四溢。琥珀在窨藏一个月后中药味道变淡,合在一起有一种文人的风骨。味道醇和悠长,大概让我想起了苏轼那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节过后,第一个大节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灯节,西汉开始出现,到唐朝已经盛极一时。只不过,唐朝人还没有发明元宵,无法吃着元宵过着节,那当时的人们是怎样庆祝佳节呢?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这本书,听她讲讲古代诗人笔下的正月十五。
古时候的元宵节,最有吸引力的活动就是放花灯。唐朝不仅花灯放出了高度,诗也写出了高度,其中最著名的上元诗篇,就是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现在已经没那么热闹了。但在古代,它算是个大节,叫上元。上元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第一个好处是点花灯,第二个好处是不宵禁。这两个好处,在今天没什么意义,在古代可不同寻常。
古代没有路灯,没有霓虹灯,晚上照明就靠月亮。只有上元节前后,从官府到商家再到私人,家家举火,户户点灯,一下子把夜空照亮,这是平时看不到的景象。另外,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宵禁政策。一到晚上,大家都得规规矩矩待在家里,街上黑灯瞎火,冷冷清清。还有金吾卫监督执行,谁要是不回家就抓起来。只有上元节这几天会解除宵禁,让大家出来赏灯。这样一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在上元节的晚上都涌上街头,所以,上元节又是中国的狂欢节。
苏味道这首《正月十五夜》写的就是唐朝上元节的狂欢。第一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所谓火树银花,就是说在灯光照耀下,树如火树,灯如银花。那为什么“火树银花合”呢?因为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灯火连在一起,而且满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灯光也都连在一起,所以是天地、四面八方都合在一起了。
“星桥铁锁开”又是什么意思呢?星桥是唐朝洛阳城著名的天津三桥之一。要知道,苏味道这首诗是武则天时代写的,武则天时代的都城在洛阳,星桥是洛阳最重要的一座桥。因为这座桥北面是宫城和皇城,南面是老百姓的生活区。平时这里戒备森严,但是,正月十五举国狂欢,所以这座桥上铁索都打开了,皇帝、后宫佳丽、文武百官都走出来,与民同乐。
下一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是从宏观到微观了。风流倜傥的美少年们骑马游街,把地上的尘土都卷起来了。如果没有灯,这种浮尘是看不到的,但是,在节日灯光的映照下,你就可以看见一团团的尘土随着马在跑,这是地上的场景。那抬头看天呢?正月十五是月圆之夜,一轮明月涌出,把月光洒在每个人身上。如果从骑马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地上的浮尘随着人在走,天上的月亮也随着人在走。一个明、一个暗,一个是细小的微尘,一个是又大又圆的月亮;一个去,一个来,对照也特别好。
再下一联更好了,讲到最美的地方了。从男性讲到女性了。“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游伎是什么?是歌女,唐朝的文艺工作者,大众偶像,她们个个艳如桃李。《诗经》里有一句话讲“何彼秾矣,华如桃李”。苏味道把它借过来了,说“游伎皆秾李”。美人出现,已经非常好看了。这还不够,这些美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她们是“行歌尽落梅”。所谓“行歌”就是边走边歌,载歌载舞。唱什么呢?唱《落梅花》。唐朝有两支最流行的曲子,一支叫《落梅花》,一支叫《折杨柳》。这些桃李年华的歌女唱着《落梅花》走过来了,一方面是自娱自乐,另一方面也是给大众表演,给自己做广告,这就是狂欢节的高潮。
其实我们也知道,正月十五为什么吸引人啊?就是因为这一天在大街上公开露面的不光是肆无忌惮的小伙子,还有平时深藏不露的姑娘。姑娘和小伙子在这么欢快的场合碰见了,难免就会有抛媚眼、捡手帕之类的事情发生,所以元宵节又有中国情人节的说法。
到这里,节日的欢乐气氛达到高潮,接着就要考虑收尾了。怎么收呢?“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卫,是唐朝的府兵十二卫之一,相当于今天的警察。平时金吾卫是执行宵禁,监督人们晚上回家睡觉的,可是正月十五这一天,连金吾卫都放松下来,让老百姓尽情享受节日狂欢了。可是玉漏这恼人的计时器,为什么还在一滴滴滴下水来,仿佛催促人们快点回家呢?玉漏啊,你能不能别再催了呢?
这一句结束得真好,人生的感慨出来了。上元之夜太美好了,谁不希望永远停留在这美好的一刻呀!可是时间就是那么无情,无论你愿意与否,它都按照自己的节奏,一分一秒地溜走,也一分一秒地催促着你,从今天的节日,进入明天的日常;从今天的狂欢,进入明天的平淡。乃至,从此刻的青春,最终步入白发苍苍的晚年。这就是人生的不得已,但是,也正因如此,更彰显上元之夜的迷人。从尽情欢乐到微微的惆怅,这正是节日带给我们的普遍感受吧。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
蒙曼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讲解唐诗的作品,该书以古典24节气和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在四季时令中阅读精选的唐诗作品,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以此为主题精心编排修订32首诗文讲稿。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其实就是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围绕着唐人的生命轮回。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他们——李白、杜甫、王维,更希望在这轮回中看到我们——你我和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