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秦皇岛还是秦王岛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内容提要(时间不充裕的读者可以只看提要)1、在1898年之前,秦皇岛是一个小岛2、小岛最


~~~~~~~~~~~~~~~~~~~

内容提要(时间不充裕的读者可以只看提要)

1、在1898年之前,秦皇岛是一个小岛

2、小岛最早的名字叫秦皇岛

3、秦皇岛逐渐成为一座城市

4、自康熙年后,大多?记载?称为?“秦王岛?”

5、何以有秦王岛之说?


~~~~~~~~~~~~~~~~~~~~

秦皇岛?,我的?家乡?。

它是我国唯一以皇帝的名字命名的城市 ,可是在一段时间里,秦皇岛又被称为秦王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在1898年之前,秦皇岛是一个小岛。

秦皇岛最初?的名字?不是?指?这座?城市?,甚至?不是?一个?乡村?,它?确确实实?指的?是一个?小岛?。

它?是指今天秦皇岛?海港区的?东山,亦即?今日?的?旅游?景点?“秦皇?求仙?入海?处?”所在?的?地方?。这是一座由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剥蚀性残山,海拔20余米,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后来?岛屿才与陆地相连,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当时的?岛是什么样呢?

据1998年秦皇岛港务局编《秦皇岛开埠纪事》一书引《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作者?注?)中外大事汇记》之记载:“该岛巨石积沙相杂成阜,高八丈余。兀峙海滨,岛前水内皆乱石,有平板桥由西岸达岛之麓,长十余丈。岸皆沙堆积成,有人烟数十户。桥左右皆米船鱼艇,维泊约数百。岛上有古庙曰联峰寺,破毁不堪。寺旁沙地,广袤二十余丈。.......岛北地势渐低,斜接滩岸,海水由溢出口。宽十余丈,平时水深三四尺,潮涨水深五六尺。”

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秦王岛》说:“秦王岛在清同治以前荒凉一片,只有帆船停泊,栈房三两,代卸粮盐而已,并无住户。(作者?注?:秦王岛?即?秦皇岛?)


< class="pgc-img">

2、小岛最早的名字叫秦皇岛

“秦皇岛”的最早记载见之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至八年(1464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杨琚写的?诗,诗?名?秦皇岛?:

峛崺神山峙海边,(峛崺liè yǐ,意思是逦迤。)

始皇曾此驻求仙。

羽轮飚驾今何在?(羽轮以鸾鹤为驭的坐车,传为神仙所乘)

方丈瀛洲亦杳然。

古殿远连云缥缈,

荒台俯瞰水潺湲。

红尘不动沧溟阔,

芳草碧桃年复年。

(明嘉靖十四年《山海关志》)。

明弘治十四年(1501)《永平府志·山川》篇:“秦皇岛,在抚宁县东七十里,有山在海中,世传秦始皇求仙尝驻跸于此。

清代宋荦(,读作luò,本义指杂色的牛。也指特出,明显。宋荦清朝官员、诗人)《秦皇岛望海歌》也?点出了?秦皇求仙?这件事?:

渤海之岸耸断山,横截巨浪排云烟。

人言此是秦皇岛,回冈辇道留依然。

(辇道或称御路,古代中国建筑中皇帝车驾专用的通道)


< class="pgc-img">

在?当年秦始皇?派方士求仙出海之地 (今?秦皇岛东山海岸) 曾?立过?一块?石碑?,记载秦始皇派人于此入海求仙的事?, 后坠于大海。明成化年间, 有人?又在?此处?复制一块“秦皇求仙入海处”石碑, 但在文革期间被人砸毁并推入海中不知所踪。1988年7月, 有人在海滩上发现了明代石碑的碑座。1989年1月, 陆续发现的8块石碑残片全部被打捞上岸。1989年3月24日, 中国秦文化学会和中国秦文化研究所专家考察认定, 这些石碑残片确为明代“秦皇求仙入海处”石碑残片, 这是迄今秦皇岛这一地名由来唯一的实物证据。随后, 专家还在东山公园内发现了秦代瓦当等大量秦代文物, 为“秦皇求仙入海处”古遗址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 更为传说中秦皇岛因秦始皇亲临于此而得名提供了确凿依据。


< class="pgc-img">

如今, 秦皇求仙入海处已随秦始皇求仙的千古传说而蜚声海内外, 每年端午节的望海大会也成为秦皇岛市一项重大经贸旅游盛会。8块古碑残片也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在景区“求仙殿”内陈列保存, 默默展示着秦皇求仙的不朽传说。


< class="pgc-img">

秦皇求仙入海处


另外,1986年在北戴河金山嘴路东横山上还发掘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秦皇行宫遗址,有数组大型建筑群,出土菱纹、饕餮纹、卷云纹、双云纹等瓦当、菱纹格空心砖、麻面大板瓦、陶井、陶盆、陶文等,经专家鉴定为秦始皇父子东巡碣石时的行宫遗址。这些都是文物佐证,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因而秦始皇来过秦皇岛是不争的事实,以秦皇来命名岛屿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


< class="pgc-img">


3、秦皇岛逐渐成为一座城市

作为城市,秦皇岛是随着秦皇岛港的开埠而兴盛和发展起来的。

秦皇岛自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辟为商埠后,许多山东河南河北沧州一带的农民,来到秦皇岛码头做苦力谋生。秦皇岛附近抚宁、昌黎乐亭滦县等地商人也纷纷来秦购地、建房、开立商号。据《海港区志》记载,到1904年(光绪三十年)前后,已有商铺三、四十家,商贩几十个,粮米柴炭等集市也初具规模。一些外国人也前来经商,有美国美孚石油公司英国烟草公司西贡仰光的大米、食糖、纸张等舶来品在本地销售,或运往外地。秦皇岛逐渐形成冀东一带农副产品和洋货的集散地,商业日渐繁荣。1924年(民国13年),秦皇岛的商店达六七百家。到1935年,海阳路已发展成为较为繁华的商业区。

1948年11月27日秦皇岛解放。是月,在秦皇岛建立秦榆市。1949年3月上级决定将山海关改为市,划归辽西省;同时,秦榆市改称秦皇岛市,为河北省省辖市

至此,秦皇岛市正式设立。

4、自康熙年后,一直有种观点,认为“秦皇岛”是“秦王岛”之误

秦王岛之名最早见于康熙八年《抚宁县志》,其中有“秦王岛误秦皇岛,在县东七十里,四面皆水,惟岛居中,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此,岛上荆条伏生。相传秦王下拜,伏。”

乾隆二十一年《临榆县志·古迹》中记载:“秦王岛,在城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环之。”

光绪四年《临榆县志》对秦皇岛做了详细记载:“秦王岛,距城西南二十五里,山脉由东转西,插入海中,横压水面,远望形如卧蚕,海阳镇之水口山也,上有观音寺。”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清光绪年间《临榆县志》地图,标注为“秦王岛”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3月26日 光绪皇帝朱批总理衙门奏折:"依议钦此",准自行辟秦皇岛通商口岸,其中?都叫?“秦王岛?”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秦王岛》说:“秦王岛在清同治以前荒凉一片,只有帆船停泊,栈房三两,代卸粮盐而已,并无住户。自光绪二十四年,工部侍郎、全省矿务大臣张翼奏请开为商埠,二十八年小码头修成,始有铺商二十余处,仍无居民。三十年大码头修成,东山设立非洲招募华工厂,工人皆由此上船,买卖日见兴盛,民之移徙者始有三四百家。宣统初年,开滦煤矿合并设局于此。民国五年,京奉铁路车站亦由汤河迁移岛上,商民麇集,贸易繁兴,土客杂居,遂至数千余户。惟由十一年(1922)后直奉交战,驻军数次,商家损失过巨,倒闭太多,地面因之萧索。”

秦王岛?正式?成为?行政?区划?,首见?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里市》,有“第七区为特别区,无所属堡村。秦王岛(县城西南四十里):秦王岛本街、铁道南商埠。


< class="pgc-img">

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临榆县第七区秦皇岛的记载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20世纪初秦皇岛火车站也标注为“秦王岛”


4、20世纪30年代以后,官方改称秦皇岛


< class="pgc-img">

< class="pgc-img">

1948年11月29日上海《大公报》报道国民党军队从秦皇岛撤走的消息。

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由东北入关,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地方政权。1948年11月27日,山海关、秦皇岛解放,成立“秦榆市”。中共临榆县委、临榆县人民政府从蚂蚁沟迁往海阳镇。1949年3月山海关建市,划归辽西省后,改“秦榆市”为“秦皇岛市”。

< class="pgc-img">

《嫩江日报》1949年3月29日报道:北宁路上的秦榆市改名为秦皇岛市。


5、何以有秦王岛之说


其?根据?是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来过岛上。秦王岛之名最早见于康熙八年《抚宁县志》,其中有“秦王岛误秦皇岛,在县东七十里,四面皆水,惟岛居中,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此,岛上荆条伏生。相传秦王下拜,伏。”因而清朝乃至民国年间又把秦皇岛称作“秦王岛”。

唐太宗来过秦皇岛这里?是历史?事实?。《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十九年(645)夏四月癸卯,誓师于幽州城南。五月丁丑,车驾渡辽。秋七月,李勣军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乃班师。冬十月丙辰,入临渝关,皇太子自定州迎谒。”这里?的临渝关,就是?今?抚宁城?东榆关镇一带。榆关西三里有个高庄村,解放前叫做见驾坡(片村),相传太子李治谒驾于此。

那么问题来了,至晚到明英宗天顺年间1461年,小岛就有了秦皇岛之名了,为何200多年以后的康熙年间又要加以纠正,声明应该是秦王岛?

这里面有解释不通的地方。李世民在当皇帝之前是秦王,而他东征高丽是贞观十九年的事儿了,即已经当了19年皇帝。四年之后薨,庙号太宗。按常理,后人不应该还叫他“秦王”,所以秦王岛的说法来自李世民,不够确切.。当然这是我的揣摩,没有根据。

可不可能是口误,“皇”“王”不分?

但不管怎样,清至民国,大都称之为“秦王岛”肯定是有权威的人士或书籍这样认定,才会在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的资料中都叫秦王岛,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怎么又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又开始恢复了秦皇岛的叫法?不知道。

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将天下的财富、美女和有用人才集中在咸阳,这些有用人才中,除了文官武将,还有幕僚、谋士等人。

传说,徐福是齐国东海人,他秉性聪明,多智善谋,并精通医药学和阴阳学。齐国灭亡后,徐福长途跋涉游历山水,浪迹江湖以卖药谋生。

三十六岁那年,听说秦王招纳贤士,便去到咸阳,通过阴阳家东方靖引荐,秦始皇在宣和殿内召见了他。

当天,满朝文武齐集殿前,只见徐福上前大礼参拜秦王,秦王看了看徐福,便声色俱厉地指着徐福说:“你是个骗子!”

徐福急忙叩头说:“谢大王龙恩!”

秦王说:“我没封你任何官职,你谢什么恩呢?”

徐福说:“大王乃一国之君,贵为天子,富有四海,金口玉言封我是个骗子,草民哪有不谢之理!”

秦王说:“你不用满口斯文,这个‘骗’不是个好字。”

徐福说:“正是!古话说得好:做好事为了让人看见并非真善,干坏事唯恐让人知道便是大恶。这个‘骗’字藏在内中,就是坏字;如能公开出来,敢把骗子的招牌挑起来,那‘骗’就成了‘好’字了。”

秦王说:“好!我问你,你究竟骗了世上多少东西呢?”

徐福说:“禀大王,草民一天食不过三餐,睡占地不过八尺,上无片瓦盖顶,下无寸土立足;河水洗脸,桥洞睡眠;两袖空空,一丝无挂,何骗之有?”

秦王说:“照你说,你不是什么骗子,没骗下什么东西,像你们这一流派,可骗了我不少,你们都是一丘之貉啊!”

徐福忙回道:“启禀大王,非也!”

秦王听罢,把眼一瞪,手指徐福大声说:“好大的胆子,竟敢驳斥本王!”

“草民不敢,草民不敢!”

“‘非也’二字,不就是说本王的不是吗?”

“草民有下文陈情。”

“你讲!”

徐福说了一声:“请大王容禀。”接着就说:“天地之间,宇宙之内,长养万物,各有不同;一无发天,有寒有暑:一脉发地,有凹有凸;一母所生,有贤有愚:一秧结瓜,有甜有苦;一树结果,有生有熟;一本发枝,有荣有枯;一枝发叶,有黄有绿;十个指头,有长有短;两道眼眉,有高有低;一母同胞,秉性各异。伏祈大王,善辨明察,不要一概而论。”

秦王听了冷笑道:“好一个巧言善辩的舌士!

徐福听了又急忙来了一句:“谢主龙恩。”

秦王说:“你又谢什么恩?”

“大王在一时之内把草民陡升三级,草民怎不谢恩!”

“大王我并没把你陡升三级。”

“巧言、善辩、舌士岂不是连升三级吗?”

秦王又哈哈笑着说:“你说得再好,我也不信,我叫骗子们骗怕啦!本王不再上当了!”

徐福说:“以草民之见,那些骗子怎能骗得了贤明的大王?”

“他们都是花言巧语,说什么东海有仙山,山上长有长生不老之药,派他们一去数年,至今未归,他们不是些骗子,你说是什么?”

徐福说:“大王,非也!”

秦王听了,又一瞪眼,手指徐福狠狠说道:“你竟又敢在本王面前,驳斥本王不是,用心何也!”

徐福忙叩头:“草民有下情回禀。”

“讲来!”

“依草民愚见,大王差人去寻长生不老药,一去不返,这不但说明他们不是骗子,且说明他们全是忠君爱国的之士,他们为大王效忠尽节了。”

“怎讲?”

“这些奉旨东海求仙药的人,都是探险家,应称为英雄好汉,他们远行大海,狂风巨澜翻腾,水精鱼怪作崇,人乘扁舟,九面靠水,一面靠天,一时不幸,浪打船翻,人沉海底,身葬鱼腹,功未成而身先死…”

< class="pgc-img">

徐福面带戚容,接着又说:“他们生作离乡之人,死为海底之鬼!一片忠魂,只有对天哀叹,大王理应悼祭忠灵,追封官职,如不然,岂不使那些节义忠魂永沉海底了吗?”

秦王还是冷笑着说:“我明白了,你说了半天,还是为那些骗子争理诉冤,说本王的不是。”

“草民不敢!”

“一派胡言!条条都是本王的不是,竟还敢强词夺理吗!”

“草民岂敢,大王若不悼祭忠灵,追封官职,今后有谁在肯去探险寻宝呀?”

“探险寻物已有多次,都是劳民伤财!”

徐福说:“大王若想强国裕民,探海寻源乃是当务之急。”

“怎见得?”

“探海寻源对益国裕民有‘五’。”

秦王愣怔了一下,正待要问这个‘五’字为何意,

却见徐福缓缓说来:“大王请想,古代《三坟》中说得明白,天地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九州之内有岛屿,岛屿之内藏珍宝,有田园岛、金银岛、珍宝岛,长生岛、神仙岛…”

秦王忙问:“你说了这一些,四海、九州、岛屿能有多大的利处呢?”

“大充宇宙,高超九天!”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但又冷冷地说:“太夸大了,九天乃是最高无上了,怎能高超九天?”

“禀大王,九天不算最高,古语云,三十三天,天外有天,九霄云外,上有神仙。”

秦王说:“我没听说过。”

“只因大王没听说,草民这才对大王说嘛!”

秦王见眼前这位徐福,处处有理,能说善辩,心里开始有些佩服起来,便道:“你先讲讲‘五’字的第一吧。”

徐福把这“一”字,说的头头是道,从上古谈到当朝、从解救民生谈到列强裕民,什么:“首先要开发疆土,扩大土地,探海寻源。这‘一’就是要寻找肥田岛屿、移民开荒,使耕者得其田,牧者得其野,渔者得其域,这是益国裕民‘第一要素。’

秦王听了连连点头说:“愿闻其二。”

“《五典》之内尧王说,金银生在水土,玉翠蕴于昆岗,虽然大王统一六国,但在金银财宝方面还是来源不足,探海寻源,若寻见金银玉翠珠宝之岛屿,古语有云:既到宝山不能空回,可移民开垦探采金银珠宝,那就能物阜财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乃强国裕民之二。”

秦王听了点头道:“善哉!愿闻其三。”

“大王想采长生不老之药,这事不难。”

秦王听着听着徐福竟将话题又转到采药上,很不合意,就说:“前两条强国裕民的事,很合本王之意,你说求长生不老药不难,我却不信,你能说出证明来吗?”

“稍举数例便可证实。自盘古开天辟地,生民生物不知已经过了多少年了。至今生活在岛屿荒林的野人不是还很多吗?他们日常吃的就有长生不老之药,只因他们不懂采取提炼妙用之法,所以不得永久长生之术;如能再借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将其熔炼成丹,服后就能益寿延年。这是强国裕民之三也。”

秦王点头称是,示意接着说。

“益寿延年还不是神仙,如想成神仙还得再虔诚精修。古人言:神仙分五等,有天仙、地仙、人仙、鬼仙,不知大王愿求哪一等?”

“这五等神仙,本王略知一二,有何区分呢?”

“天、地、神、鬼这四等都脱离红尘,将世界化为空虚,如想享受荣华富贵,有权、有利、有财,有威,使之永世长存,最好是人仙。此乃强国裕民之四也。”

秦王默默静思了会儿,又问道:“这第五呢?”

徐福见秦王愿听下去,心想我今天让你听个痛快。

于是高声地又说起他的大道理:“《五典》之中,《尧典》有云:海外有十洲三岛,皆是神仙之府,惟有瀛洲岛是人仙所居之地,瀛洲岛的人仙来自陆地赢族,上古时代,人兽不分,人与兽争持激烈,赢族人为了避免争执之乱,他们全族迁移隐避海岛,瀛洲岛就是赢族后人把‘赢?字添了三点来称呼他们居住的岛屿。此岛生长万物,其中就有长生不老植物,因此赢氏族全成了人仙。大王也姓赢,有可能先祖是人仙,现在大王贵为天子,德高望重,岛上人仙久离陆土,尚怀念故土,大王可差大臣赴岛认姓归宗,骨肉重亲,宗族振兴,使海陆互通,秦国就可以与瀛洲结成一体呢!”

徐福说有道,辩有源,越谈越明白,越论思域越广大,兴致之下,越说越高:“如此则十方宁静,海晏河清,山岳永固,物阜年丰,龙楼永固、凤阁长新。四海称有道之君,八方乐无虞之化,天地开泰,永庆昇平,床无病人,狱无罪人,世无仇人。大王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光,与乾坤同体。全国百姓托大王之福,俱得长生,大王岂不造福于天下?”

秦王听毕拍案称:“奇哉善哉,拿酒来!”

从此,徐福凭他三寸不烂之舌,骗得秦始皇信任,以至后来三次被派遣出海寻找仙山,谋求不死之药。

< class="pgc-img">

绪二十九年二月十五日(1903年3月13日),时任北洋大臣的袁世凯,给朝廷上了一份奏折(《袁世凯奏议》“英商依据私约侵占开平矿产请饬外务部声明规复折”p740),揭开了一个惊天大案,大清朝廷最挣钱的一个企业——开平矿务局,被时任开平矿务局总办的张翼倒卖了。

这怎么可能呢?

开平矿务局是典型的“官督商办”企业,而“官督商办”企业,由商民私人集资,由洋务派官僚控制实权,也是洋务派官僚兴办民用工业最主要的一种形式。这么大的企业,被洋人莫名其妙收购,大清朝廷作为一家大股东,最起码得全面了解收购情况吧?

< class="pgc-img">

唐山矿建设初期矿外的铁路 资料图片

从奏折上看,当年作为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也被蒙在鼓里,他在奏折中对开平煤矿显得非常重视:“直隶开平煤矿,采办多年,规模宏大,在东亚各矿 中,殆亦首屈一指”。可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五月)的时候,张翼奏明朝廷恩准,为了保全开平煤矿,提出将开平矿务局加招洋股,改为中外合办公司。但是张翼奏明的只是“中外合办”,并没有说,开平煤矿私下卖给了英国商人。

直到张翼奏折递上去一年多以后,事情开始发酵。光绪二十八年十月间(1902年11月),袁世凯得到消息,开平局员候补道杨善庆及地方官,因为在开平矿务局悬挂龙旗,“与英旗相对并峙”,居然惹恼了英国人。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02年8月,威英被伦敦开平公司董事部委派到天津,任开平矿务公司总经理。威英来中国后,“先派人到林西矿界以北清廷例禁开采的白道子一带擅自诓购地亩打钻探煤。被中国地方官员杨善庆知道,予以严厉拒绝,并追回地契。此处不行,威英又打算在白道子东边无水庄一带新购地内打钻勘探,杨善庆又以未接到张翼督办的命令为由,阻止了打钻”。威英便悻悻回了天津。

1902年 11月16日,威英从天津指示唐山矿矿师马美,将并列悬挂在井架上的中国龙旗撤下,单独挂英国国旗。“龙旗事件”引起了外交纠纷,很快惊动了清廷大小官员。

在威英命令开平公司撤下中国龙旗的那天,直隶滦州知州叶溶光亲临开平矿查巡,发现矿井架上悬挂的中国龙旗不见了,便与杨善庆交涉。他们与煤矿管理方协商无果,便带兵进入煤矿,强行挂起中国龙旗(据开滦档案资料)。

事件发生后,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立刻致函清政府外务部诘责此事,要求查办。英国驻天津总领事金璋,也发了函,强烈要求清政府督促将龙旗落下。

就在“龙旗事件”发生时,袁世凯休假完毕,正准备回天津,在上海会晤了萨道义,袁世凯向这位萨公使质问原因,开平矿务局是中外合办公司, 为什么不许悬挂龙旗?

萨道义回答:您还不知道吗?开平矿局早就卖给洋商胡华了, 企业在英国挂号注册,现在就是英国的公司,根本就不是中外合办的,所以肯定是不能挂龙旗了。

袁世凯有点发蒙,这个开平矿务局总办张翼此前可不是这么说的,人家在奏折中反复强调说,开平煤矿是中外合办的公司。“臣以与张翼奏案两歧,再三驳论”。

萨道义对袁世凯的质询,反倒看起来相当气有底,他解释说:您还别不信,我们有证据,签订的“卖约”就在天津领事署。我让领事抄送一件给你看看,您什么都明白了。

袁世凯回到天津后,马上就收到了张翼发给德璀琳代理移交的“洋文凭单、德璀琳出卖矿局洋文合同、张翼移交矿局洋文合同各一件”。

经翻译,袁世凯发现,移交合同第一款就说明:“所有自胥各庄至芦台之运煤河道、河地,及开平局他处之运河,并该局所有在通商口岸,或他处之地亩、院宇各项,均行移交,由接理人永远执守各等语。末附地亩细单,内除外省地亩及天津、塘沽、新河、胥各庄地亩关系较轻外,惟秦皇岛地亩、码头、产业计一万三千五百英亩,以华亩计之,不下八万亩。查该岛即二十四年三月间,经总理衙门奏淮,开作通商口岸之直隶 抚宁县属秦王岛也。所有地亩,亦即筹备自开口岸之地亩也。(《袁世凯奏议》p741)”

文中大概的意思,就是开平矿务局所属的房屋、土地,包括煤河、通商口岸全部都移交给了洋人。

< class="pgc-img">

有张翼、德璀琳和胡华签名的“卖约”。 资料图片

8万亩土地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到了洋人手里了?张翼哪来这么大的胆子?

作为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急了,多次向张翼问责:我正管这段,你张翼居然背着我捅了这么大的窟窿,你得给我个交代!张翼忙着解释:我也是冤枉的,开平煤矿就是中外合办公司,根本就没卖,我还是开平公司中方总办呢!我已经派讼师去英国告状了,“已遣讼师赴英国控讼,正月(光绪二十九年)必有头绪”。

根据当年的奏折,袁世凯并未详细说明当时张翼是怎么解释的,但在1910年10月至11月间,第二次收复开平煤矿失败后,张翼给朝廷上了三份秘密奏折(《百年开滦旧事》P23),张翼解释了开平矿权丢失的前因后果,经过多年的折腾,张翼早就把理由想充分了,但我们可以想象张翼当年对袁世凯的解释,也好像有理有据。

在奏折中,张翼解释,开平矿务的案子,还是得追溯到庚子年间(1900年),煤矿被八国联军占据,把中国的煤矿管理者赶出来,“迫令华官出境”,张翼看到煤矿难以保全,“不得已商同前总办升任道员周学熙、京榆铁路会办升任知府唐绍仪,为保全该矿起见,暂委本局会办洋员德璀琳代理”。

从文字中,我们看到张翼在开平煤矿在危急条件下,找周学熙、唐绍仪商量,因为德璀琳是洋人,为了煤矿安全起见,委托德璀琳代管。但与周学熙、唐绍仪商量与否,目前看只是张翼一个人的陈述。

张翼在奏折中说,虽然他交给德璀琳代管开平煤矿,但不久后,事情的发展越来越棘手,原因是“该矿本有洋股,遂与矿师胡华、德璀琳等立约,作为华洋合办,以免外人窥伺。”

但袁世凯到任后,查到八国联军占据开平煤矿时,“德璀琳有一时权宜,将该矿私行暂立《卖约》,卖与英公司以退俄军之事。”张翼说袁世凯没经过详细调查。实际上,袁世凯“不知签订《卖约》不久即经臣等辩论,仍照臣等所订华洋合办原约签字”。

张翼认为袁世凯还是误会他私自订立了《卖约》,所以参奏了他。张翼“旋即赴英京(伦敦)涉讼,经英公堂判断,以德璀琳私立《卖约》不合,仍作为华英合办,以符原约。臣返国后即经呈明袁世凯,请即照判据约收回。”

实际上,当年的袁世凯根本就不信,他也在查找其中的问题。

1902年,等了两个多月,袁世凯什么消息都没有,他又找到张翼的全权代表德璀琳。德璀琳(1842-1913)在中国工业史上,可是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他是德国人,同治三年(1864年)进中国海关,在总税务司赫德手下任四等税务员,后升至天津还管税务司职务。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诸国时,德璀琳是主要随员。

李鸿章访问德国期间,德璀琳数次与德国外交部接触,并告知李鸿章的意图,而另一方面,又代李鸿章与德国政府交涉。当李鸿章赴美访问时,李鸿章让德璀琳留在德国,就增加关税、练兵等事,继续与德国政府磋商。

通过德璀琳的简历,我们可以发现,当年李鸿章是非常信任德璀琳的,他甚至一度有意让德璀琳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职务。当年,德璀琳还在开平矿务局任会办。

但德璀琳对袁世凯的诘问,也是搪塞了事,“日前诘询德璀琳,亦一味支吾”。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一月十六日, 英署使焘纳里到了天津,袁世凯再次揪住开平煤矿的事情不放,他还是想寻找事件真相,让英国政府给个说法。

焘纳里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开平公司就是大英帝国的公司,“并非中外合办公司,无论如何,断不能改,亦非讼师所能挽回。”这其中的意思就是说,你们打官司告状,没用。

事到如今,开平公司一事陷入僵局,袁世凯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他还是想试试有没有挽回的余地。

1903年3月,袁世凯把威英叫到他的办公署,再次详细问明情况,威英拿出出卖开平煤矿的合同并告诉袁世凯,“张翼、德璀琳已将开平矿务局全数卖给本公司,所有合同内载地亩、河道及秦王岛口岸地段,均归本公司收执管理。”袁世凯辩驳说,这些出卖合同,可都是德璀琳签订的,没看到张翼的签名啊!

威英回答,张翼的确发给德璀琳全权代理的凭据,所以德璀琳签与张翼签是一样的,况且后来张翼又签订了移交合同,这些事情都不能抵赖的。

袁世凯说,凡是交易买卖得有价值,但开平矿务局并没有收到钱,怎么算是出卖呢?威英说,墨林公司已经付过款了,“上面十一月间,由本公司墨林经手,送给矿局英金五万镑,计五十万两上下,兹有收条呈验,并有英领事作证。”

看到这么多的凭据,袁世凯也是无话可说了,他给朝廷上报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5天后,袁世凯的奏折得到皇帝批示:“著责成张翼赶紧设法收回。如有迟误,惟该侍郎是问。”

在大清朝那个千疮百孔的时代,开平煤矿经营管理权落入洋人之手是历史的必然,虽然张翼后来率队去英国发起诉讼,但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何况还是去英国打官司。

张翼在后来奏折文字中的解释,看上去显得得冠冕堂皇,但事实却是另外一回事:开平煤矿的管理权,已经完全落到了英国人的手中。

作者:韩立军

来源:唐山风物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