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日常生活中多数饮品中的一个,但因为女性的喜爱,在最近几年,奶茶就成了热销的饮品。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来一杯。逛街的时候,来一杯。渴了的时候,来一杯等等。几乎在各种场合,都能够看到奶茶的身影。
< class="pgc-img">>这样的奶茶,到底能不能喝呢?很多人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一个事物或者是一种食物。但对于奶茶,它的背后是非常值得人们思考与选择的。如果只是从简单的层面来看,奶茶是跟奶与茶的结合,故作姿态的让人们觉得饮用它,会非常健康,是个可行的做法。
但这对于绝大多数市面上的奶茶来说,就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了。
< class="pgc-img">>先来看下速溶的奶茶:
这样的奶茶需要有热水的冲泡,我们才可以喝到。往往它的甜度要比奶茶店里面的甜度高,这便是因为其中所添加的大量糖浆、奶精、色素等等。
可有的人在这里说了,奶茶不是没有反式脂肪酸的吗?确实,在市面上我们看到的奶茶粉,不管是袋装还是盒装的,都标有“零反式脂肪酸”的字样。但你不要被这几个字给忽悠了。
< class="pgc-img">>在中国对食品的标准规定上,如果你食用的食物每百克的含量中,所含有的反式脂肪酸能够小于或者是等于0.3g以内,那么这样的食物是允许商家在食物表面上标有零反式脂肪酸的。我们大家所喝的奶茶就是这样。
长期喝这样的茶,那么变肥胖或者是患上心血管疾病,就指日可待了。
< class="pgc-img">>如果是奶茶店销售的奶茶呢?
如果你喝起来非常的甜,非常香,从这样的口感上,我们就能够知道这样的奶茶添加了糖浆和香精。
至于奶茶中的珍珠,大家不用担心它会危害健康,它在制作手法上面,主要用到的是淀粉、糊精、小麦蛋白等,都是国家允许添加的成分。更要担心的是它含有的脂肪问题,特别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奶茶,可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class="pgc-img">>那是不是所有的奶茶都不能喝了呢?
大家可以选择这种奶茶:真正用牛奶和茶制作出来的奶茶,当然这里面不要有加糖的成分,这样的奶茶,往往口感是清香怡人的,也可以为机体健康带来益处,要比口感好又损害健康的奶茶强很多。
你可以自己做或者是在外购买的时候,仔细查看后面制作的成分表,或者是直接告诉店家你的奶茶类型,便也是一种健康的选择。
< class="pgc-img">>各位朋友,你喜欢喝奶茶吗?都会选择哪种奶茶?不妨在下方评论中留言,说说你的选择方案。
>茶店遍布大街小巷
奶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不少人认为奶茶就是牛奶和茶的叠加,不仅味道香醇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当然,奶茶也有很多不好的说法,比如“奶茶喝多了伤智力,影响发育等”。真相是什么呢?
真奶茶有一定价值,也是一种传统饮品
用真牛奶和红茶、绿茶、乌龙茶制作成的奶茶可称作真奶茶。最初的奶茶应该都是真奶茶。就我国来说,奶茶为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蒙古高原是游牧民族的故乡,最正宗的就是蒙古奶茶。我国蒙古和新疆地区一直有煮奶茶,喝奶茶的习惯,是日常饮用和待客的必备饮品。这种奶茶原材料好,没有额外添加剂,有一定营养价值。北方草原气候寒冷,喝热的咸奶茶可以驱寒。
不同地方的奶茶有不同的特色,比如印度奶茶,香港的丝袜奶茶等。像台湾的珍珠奶茶则于奶茶内加入粉圆,煮熟的粉圆外观乌黑晶透,遂以“珍珠”命名,另可加入各式各样的配料,调制出不同的味道。
还有一种玫瑰奶茶,玫瑰果是野玫瑰的果实。它的维他命C的含量是柳橙的20倍,柠檬的60倍。这道玫瑰果奶茶具有提高肝脏功能的效果。适口的酸味加上蜂蜜的甜味,非常好喝。
总之,真奶茶用的基本都是天然材料。这是重点!
现代科技发达了,用了一些技术手段直接将奶类和茶中有益物质提炼出来,就成了各种冲剂型奶茶。
这类奶茶,在产品包装的配料表中会明确表明使用的成分,真奶茶含有奶类物质和茶等天然成分,所以安全相对得到保障。消费者们选购的时候可要看清楚哦。
警惕:假奶茶利润空间大
“假奶茶“是指用奶精和茶粉等具有奶味、茶味的物质和添加剂制作的奶茶。因为加了奶精等添加剂,这类奶茶的口感更好,味道更香醇。
假奶茶因为制作成本低,利润空间大,所以一不留神就为商家乘机利用。尤其一些低价冲泡型奶茶基本全都是用奶精做的,有良心的就用勾兑的淡奶粉和速溶茶粉做。
这类茶含有香精、色素、糖等给口味加分但无营养对健康无益的东西。
警惕:假奶茶中的坏东西-反式脂肪酸
可以说,食品中凡是带有”精“的,可能不是什么好东西。奶精中的反式脂肪酸更是健康大敌。”奶茶导致不孕不育有“是有道理的,因为反式脂肪酸不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相当于“垃圾”,留在哪里就伤到哪里。故会对生殖系统有不利影响,甚至还对心脑血管、儿童大脑发育、神经组织机能产生影响。
适量喝真奶茶,不喝假奶茶
奶茶可能既不是奶也不是茶,所以真奶茶饮用要适量,假奶茶建议不饮用。
<>中国食物成分表》中100克(二两)蒸米饭的平均热量是116大卡,而平均一杯奶茶1209kJ约合289大卡,一杯奶茶热量超过两碗米饭。
全文1930字,阅读约需4分钟
上月,奶茶界的“扛把子”、A股“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公布今年上半年财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亏损5000多万,同比下降79%。上交所也对香飘飘发出了半年报事后审核问询函,要求做详细说明。是奶茶不好喝了还是大家都不爱了?
答案并非如此,实际上香飘飘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38%,“磕奶”是根本停不下来的。
财报中解释,造成上半年收入增长较多,而净利润同比下降了78.92%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于传统的二季度淡季中,持续加大了对液体奶茶的品牌广告费用、渠道推广费用、销售人力费用等资源投放,同比增加较多。”
< class="pgc-img">>曾经“一年卖出12亿杯,能绕地球4圈”的香飘飘,为何要花大价钱投入推广液体奶茶,以致影响了净利润呢?年报中提到“公司将持续推进液体奶茶的精准聚焦策略”。市场分析,这可能反应了冲泡奶茶的发展瓶颈。
目前市场上,杯装固态奶茶、瓶装液态奶茶以及各种品牌奶茶店层出不穷,在奶茶市场上竞争激烈。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健康观念提升,高颜值的网红奶茶成为许多年轻人种草、打卡方式之一,人气飙升。在相关报道中,有奶茶消费者认为“街边奶茶店可以根据口味进行定制,没必要买了冲泡粉自己回去动手。”实体奶茶店的奶茶生意越做越红火,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那实体店的现制奶茶到底有多火呢?
这要从第一杯“珍珠奶茶”开始说起,1987年台湾“春水堂”发明含黑色“小粉圆”的奶茶传入香港,而后传入内地,珍珠奶茶的诞生全面将奶茶推向了内地市场,掀起了一轮“磕奶”潮。奶茶也由餐饮店里的小饮品发展成了拥有专门店面的流行饮品,出现了快可立、Coco都可、大卡司、喜茶、一点点等一大波奶茶品牌,并在全国各城市迅速蔓延发展。
目前国内还没有全面反映各地奶茶店发展情况的数据,有理数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关键词“奶茶店”显示,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小县城都随处可见。有理数对大众点评APP上热门城市的奶茶店数量情况进行了汇总统计,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奶茶店的发展水平。
在大众点评所列的12个热门城市中,广东广州和深圳的奶茶店最多,其次是上海。广东地区可以说是中国奶茶的狂热地之一,奶茶品牌喜茶(“Royaltea皇茶”)就发源于广东江门小巷,由于广受欢迎,喜茶由东莞、中山、佛山、惠州一路拓展到广州、深圳,乃至上海、北京。
< class="pgc-img">>有研究认为,主要奶茶品牌分布区域多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江浙一带,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程度高,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特别是上海和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聚集了大量白领阶层,生活节奏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高,是奶茶品牌重点战略区域。
虽然实体奶茶店以“新鲜现做”亮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但品牌及品类繁多的现制奶茶,不同于杯装或瓶装奶茶在包装上已标清了营养成分,其成分构成很少有人知道。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去年曾在该市27家奶茶铺购买了包括“一点点”、“贡茶”、“喜茶”等品牌在内的奶茶样品共计51件进行比较试验,基本涵盖了该市市场上主流现制奶茶品牌的畅销商品。
51杯奶茶中,含奶盖的奶茶6件,宣称“无糖”的奶茶20件,价格从7元至32元不等,测试的主要营养成分涉及总糖、脂肪、反式脂肪酸、蛋白质、能量、咖啡因、钠等指标。数据结果显示,不同价格的奶茶虽然口感相似,但营养成分差别很大。
< class="pgc-img">>首先,含糖量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饮料时都会考虑的因素,虽然奶茶店会问你是要“少糖”、“低糖”、“去糖”还是“无糖”,但你要是认为“无糖”不含糖那就太单纯了。经营者宣称的“无糖”多指在现制过程中不额外加糖,不排除原料中含糖的可能。因为在20件宣称“无糖”的样品中,实测含糖量在1.2-5g/100mL之间,平均为2.4g/100mL。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规定“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此外,成人每日推荐摄入的脂肪不超过60g,51杯抽检奶茶中脂肪含量最多的一杯奶茶可提供41g脂肪,超过成人每日推荐摄入脂肪量的2/3。
成人每日推荐摄入8400kJ能量,51杯抽检奶茶中能量最高的一杯奶茶可提供全天所需能量的1/3,一杯奶茶相当于一顿饭。《中国食物成分表》中100克(二两)蒸米饭的平均热量是116大卡,而平均一杯奶茶1209kJ约合289大卡,一杯奶茶热量超过两碗米饭。
< class="pgc-img">>除了热量高,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也较高。由于茶叶中的咖啡因含量为2-4%,远高于咖啡豆中的含量(1%),再加上奶茶受原料种类和现制工艺的影响咖啡因含量还会很高。而一杯美式咖啡(中杯)的咖啡因含量为108mg,一罐红牛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为50mg。51杯抽检样品中,最高的一杯咖啡因含量高达428mg,平均为124mg/杯。喝一杯奶茶的提神效果不低于喝一杯美式咖啡(中杯)。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克制“磕奶”难,但儿童、孕妇、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还是要谨慎饮用。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人,也要适当饮用。
数据新闻编辑 汤子帅 实习生 全思凝 新媒体设计 陈冬
值班编辑 花木南 吾彦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