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01-28 17:0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周琳子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1月28日下午,温州市发布2018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据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6.2亿元,首次突破六千亿大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经济总量和增速居全省第3位,已经连续15个季度稳定运行在7.5%-8.5%的增长区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484.9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9.6∶58.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供求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初显成效。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96.2亿元
2018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96.2亿元,比上年增长8.4%。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6.6%和8.0%。从分行业看,规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有13个行业增速超过10%。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电气、泵阀和服装增加值分别增长11.4%、26.8%和11.6%。从新兴产业看,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8.8%、10.9%、11.5%和10.1%。企业效益稳步提高,1-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3.2%和19.4%。
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2018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3%。从主要行业业务量看,全市货运周转量增长8.9%,其中公路、水运分别增长9.2%和8.8%;铁路货运量增长13.3%;航空客运吞吐量增长20.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分别增长7.9%和15.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9%。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分别增长13.6%、12.1%、7.5%和14.7%。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0.3%
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从投资结构看,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工业投资增长10.4%,房地产投资增长14.9%,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3.4和1.4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稳步推进,全市民间投资、交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2.4%、12.5%、14.6%和30.3%。全年全市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165.8万平方米,增长8.9%。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居民网络消费额增长24.4%
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1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1.6亿元,增长7.3%。从限额以上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增长19.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4%,日用品类增长2.2%。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通讯器材类增长25.9%,文化用品类增长11.3%,化妆品类增长22.5%,中西药品类增长29.1%。网络消费继续快速增长,网络零售额增长25.5%,居民网络消费额增长24.4%。
外贸规模稳步扩大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同比增长13.1%
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5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进口总额204.7亿元,增长20.9%;出口总额1302.4亿元,增长12.5%。从出口商品看,全年出口机电产品601.5亿元,增长14.0%;出口高新技术产品38.2亿元,增长24.4%。全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474.9亿元,同比增长13.1%;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102.9亿元,同比增长65.3%。
金融信贷支撑有力
年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实现连续五年下降
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1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11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7.9%,住户存款 6620.9亿元,增长17.9%。全市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大关,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00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9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中长期贷款余额5202.5亿元,增长22.2%。年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1.29%,实现连续五年下降。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4位
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920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097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478元,比上年增长9.2%。低收入农户稳步增收,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2%,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
2018年,温州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控制在3%以内。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同比呈“七涨一跌”态势,其中: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交通和通信类同比分别上涨4.0%、3.1%、2.2%、2.1%、1.3%、0.8%、0.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同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价格平稳上涨,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5%。
商情报网讯:2017年温州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社会民生逐步改善,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温州市生产总值(GDP)5453.2亿元,比上年增长8.4%。财政总收入778.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常住人口为921.5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温州市生产总值(GDP)5453.2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149.2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3159.9亿元,增长9.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30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8784美元),增长7.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6∶39.4∶58.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年末温州市户籍总人口824.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70.4万人。从性别看,男性人口427.1万人,女性人口397.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8%和48.2%。年末温州市常住人口为921.5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城镇化率为69.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4%。其中:居住、医疗保健、衣着、交通通信、教育文化与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食品烟酒类同比分别上涨6.6%、2.4%、1.8%、1.5%、1.3%、0.8%、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同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2.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2%。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78.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5.4亿元,同口径增长7.2%。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3.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98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3%。
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4.5万户,其中新设企业3.67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10.8万户。年末在册市场主体90.2万户,其中企业22.3万户。
温州市设乡26个,镇93个,街道66个。城市社区235个,居委会152个,建制村5405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355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838个、基金会52个。
二、农业和农村
温州市粮食播种面积187.8万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总产量78.6万吨,增长3.6%;粮食亩产419公斤,增长2.8%。在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98.0万亩,增长4.9%;油菜籽12.9万亩,增长0.2%;中草药材12.5万亩,增长15.7%;果用瓜17.2万亩,增长7.4%;花卉苗木5.0万亩,增长15.5%。
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 ||
指 标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78.6 | 3.6 |
水果 | 57.9 | 10.7 |
#园林水果 | 29.8 | 10.3 |
蔬菜 | 156.0 | 6.4 |
油菜籽 | 1.5 | 1.6 |
糖料 | 3.3 | 9.9 |
茶叶 | 0.6 | 5.8 |
中草药材 | 4.2 | 29.6 |
全年肉类总产量11.5万吨,比上年下降3.5%。其中,猪肉产量7.6万吨,下降6.9%;牛肉产量0.5万吨,增长15.2%;禽肉产量2.8万吨,增长3.1%;兔肉产量0.2万吨,下降6.3%。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5.4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海洋捕捞49.1万吨,下降4.7%;淡水捕捞0.5万吨,增长11.3%;海水养殖13.9万吨,增长29.5%;淡水养殖2.0万吨,增长15.4%。
温州市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6.5万亩;建设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4个特色农业强镇,1个省级田园综合体;拥有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33家、示范农民合作社323家、农业龙头企业265家;实现土地流转率63.23%,累计流转面积126.08万亩;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3.26亿元,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106个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1575个。温州市在建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11个、保护利用一般村44个,农家乐特色村52个、示范点(各类农庄、山庄、渔庄)350个,创建美丽乡村标杆乡镇10个、特色精品村102个。全年异地搬迁1.7万人(不包括地质灾害避让点搬迁),“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总人数为2.12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44.0亿元,比上年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0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087.1亿元,增长7.9%,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404.1和682.9亿元,增长6.7%和8.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946.8亿元,增长12.0%,其中出口交货值701.3亿元,增长6.0%。全年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995家。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
指 标 | 单位数(家)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
实绩(亿元) | 比重(%) | ||
总计 | 4900 | 1087.1 | 100 |
其中:轻工业 | 2105 | 404.1 | 37.2 |
重工业 | 2795 | 682.9 | 62.8 |
其中:国有企业 | 10 | 36.5 | 3.4 |
集体企业 | 12 | 2.7 | 0.3 |
股份合作制企业 | 127 | 12.4 | 1.1 |
有限责任公司 | 1234 | 305.0 | 28.1 |
股份有限公司 | 134 | 139.8 | 12.9 |
私营企业 | 3216 | 504.9 | 46.4 |
其他企业 | 2 | 0.1 | 0.0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68 | 30.9 | 2.8 |
外商投资企业 | 97 | 54.7 | 5.0 |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0.7%、9.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4%、45.4%、12.7%。信息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环保、健康、时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0.2%、14.2%、5.2%、6.1%。新产品产值率为28.5%,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4.9%、20.5%和29.3%。全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5.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05.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4%。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76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38.9亿元,增长19.8%;实现利润总额42.1亿元,增长35.1%;税金总额51.4亿元,增长16.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国有投资1613.4亿元,增长12.5%;民间投资2545.9亿元,增长11.7%。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3.7亿元,比上年下降15%;第二产业投资965.3亿元,增长7.2%,其中工业投资963.8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投资3139.5亿元,增长14.2%。
在重点领域投资中,重大基础设施投资5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重大产业项目投资1269.1亿元,增长25.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32.7亿元,增长33.9%;生态环保投资33.4亿元,增长15.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房屋施工面积4720.6万平方米,下降0.1%,竣工面积680.8万平方米,下降11.7%;商品房销售面积1070.3万平方米,增长38.3%。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从城乡消费情况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24.0亿元,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0.4亿元,增长11.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93.9亿元,增长9.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30.4亿元,增长15.2%。温州市网络零售额1568.5亿元,增长28.0%;居民网络消费额906.6亿元,增长26.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7.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2%;日用品类增长11.4%;中西药品类增长23.1%;通讯器材类增长26.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3.5%;家具类增长27.7%;汽车类增长6.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0%。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实现旅游总收入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0237万人次,实现收入110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20.0%;接待海外游客139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6.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和14.5%。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3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进口169.2亿元,增长27.3%;出口1157.9亿元,增长9.2%。民营企业出口1039.8亿元,增长9.7%,占温州市货物出口总额的89.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420.2亿元,同比增长13.2%,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62.3亿元,同比增长73.1%。温州市累计获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1.5万家,比上年末增长11.7%,其中年度自营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达353家,比上年末增加4家,出口超5000万美元企业30家。服务贸易加快发展。2017年,温州市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79.5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112.1亿元,增长23.3%。
2017年货物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 ||
指标 | 实绩(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进出口总额 | 1327.1 | 11.2 |
货物出口额 | 1157.9 | 9.2 |
#一般贸易 | 1118.3 | 10.4 |
加工贸易 | 37.5 | -17.0 |
#鞋类 | 267.7 | 5.5 |
服装及衣着附件 | 99.7 | 3.2 |
#机电产品 | 528.0 | 13.2 |
#高新技术产品 | 30.3 | 13.2 |
货物进口额 | 169.2 | 27.3 |
#一般贸易 | 154.0 | 31.6 |
加工贸易 | 11.3 | 0.7 |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6个,比上年增加5个;合同外资21.5亿美元,增长292.5%;温州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58亿美元,增长47.2%。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沿线建成俄罗斯、越南、乌兹别克斯坦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塞尔维亚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2017年我市境外投资总额达6.89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5个,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5.46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资比重达79.2%。
七、交通、邮电和电力
年末公路总里程147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7公里,一级公路534公里,二、三级公路1911公里。客运班车通村率100%,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3610辆,年载客量3.93亿人次。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233.4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8.6万辆,其中载客汽车181.9万辆,载货汽车16.3万辆。私人汽车183.2万辆,增加19.3万辆。全年公路和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396.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旅客周转量102.8亿人公里,下降9.4%。铁路客运量2457.2万人次,增长12.9%,货运量467.8万吨,下降6.8%。航空旅客吞吐量928.6万人次,增长13.4%,货邮吞吐量7.6万吨,下降2.9%。港口货物吞吐量8926万吨,增长6.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14.2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60.8亿元,增长6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4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1164.5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65.2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983.7万户。
温州市邮政业务总量(含快递)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全年函件2400.4万件,包裹12.7万件,汇兑18万笔,订销报纸13941万份,订销杂志523.3万份。温州市快递业务量7.23亿件,居全国城市第11位,增长23.3%。
温州市电力系统最高负荷824.4万千瓦,增长8.0%。全年用电量399.1亿千瓦时,增长5.5%。其中工业用电量240亿千瓦时,增长5.8%;建筑业用电量8.7亿千瓦时,增长0.6%;服务业用电量57亿千瓦时,增长10.2%;居民生活用电量91.8亿千瓦时,增长2.3%。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2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0875亿元,增长6.5%。年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5618亿元,增长9.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658亿元,增长7.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8604亿元,增长7.4%。
2017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 ||
指标 | 2017年末数(亿元)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10875 | 6.5 |
#住户存款 | 5618 | 9.4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2392 | 7.8 |
各项贷款余额 | 8604 | 7.4 |
#住户贷款 | 4835 | 16.2 |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 3767 | -2.1 |
全年温州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家,累计达2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7家,累计挂牌和报股转达81家;新增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企业43家,累计达1020家;新增股份制改造企业213家,累计达1034家。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60.6亿元,增长26.0%;财产险保费收入81.3亿元,增长6.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4.1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人身险赔付21.2亿元,增长8.2%;财产险赔款42.9亿元,下降2.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温州市共有小学564所,招生10.6万人,在校生62.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3平方米。共有初中347所,招生9.3万人,在校生26.1万人,初中入学率为99.95%。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7.9平方米。温州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7所,招生2.8万人,在校生7.6万人;普通高中102所,招生3.9万人,在校生11.91万人,毕业生4.1万人。温州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本科独立学院2所),在校生8.87万人。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5.7万人,比上年增长1.4%。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0.44万人。温州市共有幼儿园1435所,在园幼儿32.1万人。
年末温州市拥有国家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1家;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7个;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0个(其中星创天地5个),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6个、省级众创空间39个(其中星创天地5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1家、培育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85家(其中省级企业重点研究院1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11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631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9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959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92家,累计4414家。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4.6万件和2.9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758件,增长12.0%。全年评出温州市技术发明奖8项,温州市科技进步奖79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温州市共有文化站18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47个,公共图书馆13个,电影放映单位78个,城市书房48家,百姓书屋22家,文化驿站40家。公共图书馆藏书11202千册,比上年增加1078千册。全年院线电影放映104.6万场次,观众1254.8万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5.14万场次,观众700.1万人次。年末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4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913个。温州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6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96%。
温州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579家,其中医院142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9家,村卫生室2360家,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090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9947张,增长11.9%;卫生技术人员63306人,增长6.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384人,注册护士25938人,分别增长5.6%和10%。医院年诊疗3455.3万人次,增长6.4%。孕产妇死亡率6.5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6‰,婴儿死亡率1.95‰。
温州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36个,独立设置的业余体校9所,各类公共体育场所18405个。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以上比赛获得奖牌134枚,其中世界冠军6个、亚洲冠军3个、全国冠军36个。全年新增省级体育强镇5个,累计135个;省级体育强县11个。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9.6亿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温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85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1866元和25154元,增长8.5%和9.4%,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6.0%和6.8%。温州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627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3663元和18169元,增长8.7%和9.3%,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6.2%和6.7%。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8%和37.3%。年末温州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5.4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56.1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2.8辆。
全年温州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2.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14.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50.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12.4万人。温州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2515元;温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135元。
年末温州市在册低保对象16.75万人,其中城镇1.45万人,农村15.3万人,低保资金支出8.32亿元。新增各类机构养老床位数0.66万张,新建成社区(含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28个。温州市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62030对、离婚登记18143对;办理收养登记292件、解除收养登记3件。
十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年温州市平均降水量为1604.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89.1亿立方米),温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04.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1138.5立方米。温州市完成营造林面积7028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76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3733公顷。
温州市已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2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147个。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标准的有73天,Ⅱ级标准的有256天,全年温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1%,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平均为38微克/立方米。温州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76个,水质在Ⅰ至Ⅲ类的站位42个;劣Ⅴ类水质断面为1个,比上年减少14个。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4.8分贝;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5分贝。
温州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1%。
温州市共发生各类事故313起、死亡270人,同比分别下降31.4%和29.7%,无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道路运输共发生事故197起、死亡164人,同比分别下降39.6%和37.2%。
商业的浪潮中,每一个品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轨迹,而一鸣食品也不例外。从温州小店到登陆A股,再到如今的扩张之路,一鸣食品用实力和汗水谱写着自己的传奇。
这家来自江浙沪的品牌,早在2002年就在温州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起初只是一家小小的“真鲜奶吧”,但凭借着对早餐消费场景的独到洞察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一鸣很快在江浙沪闽等地站稳了脚跟,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早餐首选。
然而,要想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光靠过去的辉煌是远远不够的。2020年,一鸣食品登陆A股,市值一度飙升,但随之而来的是业绩的低迷,这让人不得不思考: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一鸣食品选择了变革自救之路。他们开始注重门店的精细化运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产业链进行升级,提升了门店的基础管理和服务质量。同时,他们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加强了与消费者的互动,使品牌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2023年,一鸣食品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开始布局华中地区,力图在更大的市场中谋求突破。每天都有新的门店开业,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他们也在尝试涉足线上电商业务,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直播带货等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 class="pgc-img">
>然而,市场的竞争从未停止过脚步。现如今,现打鲜奶搭配现烤面包成为了热门的消费选择,各地的烘焙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鸣食品也在尝试在这个领域里找到机会,希望能够与时代同行,抓住消费者的心。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一鸣食品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的一鸣,将会有怎样更加精彩的表现!
在时尚餐饮的浪潮中,每一个品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而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那个来自温州的品牌——一鸣食品。
故事的开端并不炫目,一鸣食品只是一个普通的早餐店,在温州的街头巷尾开设着小小的店铺。它并不像那些大型连锁品牌那样张扬,但却用心经营着每一个细节,为顾客提供着温暖的早餐。渐渐地,一鸣的店铺遍布了江浙沪的大街小巷,成为了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一鸣来说,这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2020年,一鸣食品登陆A股,一时之间,它成为了市场的焦点,市值一度飙升。但随之而来的是业绩的困境,净利润的下滑让人开始对一鸣产生了质疑。< class="pgc-img">
>但是,一鸣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它选择了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它开始了自我革新的征程,在门店运营上,一鸣进行了精细化管理,不断迭代门店形象,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一鸣实现了对产业链的升级,提升了门店的基础管理和会员服务。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品牌更加持久,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2023年,一鸣食品加快了扩张的步伐,积极布局华中地区,力图在更大的市场中谋求突破。开店成为了重中之重,每天都有新的门店开业,不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除了线下门店,一鸣还开始涉足线上电商业务,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了销售渠道,为品牌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然而,市场竞争从未停止过脚步。在时尚餐饮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潮流和趋势。现打鲜奶搭配现烤面包,成为了热门的消费选择,一时间,各地的烘焙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鸣食品也不甘落后,尝试着在这个领域里寻找机会,希望能够与时代同行,抓住消费者的心。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一鸣食品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它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愿我们都能像一鸣一样,坚定地走下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就是一鸣食品的故事,一段承载着奋斗和梦想的旅程。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的一鸣,将会有怎样更加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