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有2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最有价值球员奖(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Most Valuable Player Award ,简称MVP)。OK!这个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第二种解释:
最小价值产品或最小可视化产品,这在精益创业是中很重要的概念。这里出来个新词:精益创业。
那么什么是“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其实是本书:由美国作家埃里克·莱斯 Eric Rise 编写,全书描述的一些关于创业、创新和产品的理念。书中有两个重要的内容:
1:价值假设。
2:最简化可实行产品。
这里又出来个新词:最简化
那么什么又是“最简化”呢?
最简化的大白话就是:如何省时省力省钱的验证一件事是否正确和可行?
自然,餐饮行业也需要“精益创业”,也需要“最简化”。
我们接下来举例说明。
01
外来老厨师PK内部新人,谁胜?
有个火锅店要上酸菜鱼火锅,老板打算请一个专门的酸菜鱼师傅,甚至不惜高薪去挖一个。后来人物色到了,此人要求添置一些新的设备和制作原材料等。老板稍微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了。
只是后来的结果不太好。新来的酸菜鱼师傅要求比较多,人际关系也处的不是很好,研发的时间等拖得也比较长,有些倚老卖老和卖弄的意思。
最后老板不得不换人重新来过……
那么我们回顾一下,此类事件的最好做法是:
1:先在内部开会找到一个愿意自告奋勇的人来试研发生产这道菜。
2:对自告奋勇的人进行一定的奖励。
3:如果研发成功,口味/成本,各个方面都OK,再决定其它的奖励并考虑委以重任!
这样最大的好处是:
1:内部人员,不存在沟通等问题。
2:成本大幅度降低,无需刻意采购。
3:可以最大幅度的缩短研发时间。
02
花大价钱上新品是否可行?
某家餐厅决定上鲜榨果蔬汁。然而需要新购的设备加吧台的改造,这2项预计需要1万元以上的成本。餐厅方面很犹豫:不上吧,果汁的属性已经越来越吸引吸引消费者了,同时果汁也卖的上价格。上吧,改造的成本不低,而且改造的时间万一比较长,夏天一过就没什么利润了。
餐厅陷入了两难。
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是:
找一家周边的水果吧合作,谈一个合理的价格,餐厅来代卖。这样,餐厅可以快速的检测出:
1:果汁是否匹配我这里的消费者,哪些最好卖。
2:果汁的利润到底有多少
3:如果改造,大概需要多久可以回本。
这样一来,餐厅的成本基本就是一些比较低的“果汁宣传单”的印刷成本。虽然代卖的利润比较低,但是至少你掌握了一手的数据,对“果汁能不能上”可谓是了然于胸,从而非常有利于做有把握的判断。
03
采购餐具数量要订多少适宜?
不少餐厅需要采购餐具。而往往,不知道一开始应该采购多少合适。尤其是一些新菜或者创意菜,更是如此!其主要原因是:
1:现在的餐具采购价格不便宜。
2:买多了,不一定用得上。用不上就是浪费。
3:买少了,万一不够用,影响客人体验。
这如何是好?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买几个餐具”,“几套餐具”,“几个规格”,“几个颜色”等问题凑在一起:拍脑袋!
每当此时,或许最好的做法就是:先买一套,试了再说!
原因有三:
1:既然只有一套餐具,那就在菜单上标注:每日限量,售完即止!
2:让点菜的员工统计,今天一共“估清”了几份新菜品。
3:经过不少于一个礼拜的测试期后,从顾客的各类反馈(口味,价格,分量)以及每日的“估清”份数等信息,来最终确定采购的数量。
有信心,则多买。信心不强,则少买,甚至不买。
以上,都是:MVP-精益创业-最简化 的三个例子。
这些例子,都是充分的告诉你,需要简单,快速,高效的去做测试,而不是“拍脑袋做决策”,“无依据做决策”。
对于餐饮而言:没什么大事,做好小事就是大事。
看着很多餐饮人大把花钱,大把浪费,大把的后知后觉。于是希望此文对上句中的“很多餐饮人”,可以有些触动。以前大家觉得文章不错,可以打赏。只是现在没有了下图那个橙色的“打赏”按钮了。
但是关于“打赏”之争,我忽然觉得,貌似苹果和微信,也都在玩“MVP”这个概念啊,逻辑仿佛是这样的:
苹果看到自己的体系里面有“打赏”,而且金额越来越大。于是苹果说:“打赏=支付”,既然是“支付”,我就要收费!
苹果的决定是:我要收你30%的税。(测试你们看看,反正没啥子成本。结果是大部分都服了,开始默认交钱)
微信一想,“打赏也要收费啊,别人服,我就是不服”!
微信的决定:我干脆不放“打赏”这个按钮了。看看你苹果咋办吧。(我反测试你苹果,反正文章大家该写还要写的)
细思极恐,这么大的2家公司,还在这么玩啊!
结语
好了我们说回来。那么,什么是“MVP”?
MVP就是:如何省时省力省钱的验证一件事是否正确和可行。
你,get到了么?
——————
作者:王超,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
>企业做大做强是很多老板的愿望,但企业和社会一样,也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能成为塔尖上的企业难度相当大,有没有什么思路能够指引餐饮企业该如何做大做强呢?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好好聊一下。
1.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做大做强的标志是什么?
2.餐饮企业是要先做大还是要先做强?
3.如何才能做大做强?
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企业的存在是因为解决了社会的某些问题,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餐饮企业就能帮助人们解决吃饱饭、吃好饭、吃的有格调等问题,绝大多数餐饮创业者最开始做餐饮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赚钱,后来赚了钱以后开始考虑要有愿景,要提供更高品质的美食,提供人们聚会的空间和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等。
不管目的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有做大做强的想法,因为人们都有改变生活和变得更好的渴望,也有成就动机,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顶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一家店开好了赚钱以后,开始考虑开第2家,第3家,并且考虑做加盟还是做直营模式,小富即安且不考虑做大做强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 class="pgc-img">>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做大做强呢?
成为区域或者是品类的头部品牌,拥有几百家、上千家甚至是上万家门店,我们认为这样的餐饮企业才是做大做强了的。但能做到这种程度的餐饮企业屈指可数,仅从门店数量来看,中国过万店的品牌现在只有4个,绝味鸭脖、正新鸡排、蜜雪冰城和华莱士。每个品类里面也都有2~3个头部品牌,甚至是每个区域都有一些头部品牌,门店数量破百家的有很多。
餐饮企业是应该先做大还是先做强?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做大和做强分别是什么意思?
做大是指企业做大。包含品牌做大,一个企业可以有多个品牌,可能有很多品牌在对应的品类里面都是数一数二的,比如百胜集团的肯德基和必胜客这两个品牌。
我们为做大设置了两个要求:一是餐饮企业的小店模式,但门店数要多,比如老乡鸡,全国1000多家店;二是餐饮企业的大店模式,门店数量较少,比如北京胡大饭馆,一条街开了5家大店;但不论哪种模式,他们服务的顾客数量都要多。
做强是指企业地位和品牌地位,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比如有的餐饮集团下面有很多餐饮品牌,有的是某一品类里面的头部品牌,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比如海底捞集团的海底捞火锅,占据火锅市场2.2%的市场份额;也有餐饮集团很厉害,但旗下却没有知名品牌的,比如山东凯瑞集团。
这个其实很难分一个先后的因果关系,因为当你在做大的过程中,某些层面就已经做强了;当你做强的过程中,你就已经做大了。但我们更侧重的是在做强的同时做大,而不是做大的同时做强,因为这样你的盈利效率高,发展的更稳,不然商业模型没有跑通,快速的放加盟可能前期会赚很多钱,但后期品牌可能会出现倒闭。
餐饮企业如何才能做大做强?
一、水大鱼大,大水里面才能出大鱼。
选择大于努力,如果选择一个小品类或者是一个小众人群来做,那即使成为这个品类的代表也做不大,我们需要看一个项目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增速有多少,以及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市场竞争程度如何。
比如现在的自助餐市场,就没有门店数量很多的大品牌;比如酸菜鱼、烤鱼和烧烤的市场对比,从门店数来看,烤鱼的市场规模是酸菜鱼的2倍,烧烤的市场规模是烤鱼的6倍。
再来看现制茶饮市场和小酒馆市场的对比,现制茶饮市场预计2025年能达到3400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4.5%,小酒馆市场预计到2025年能达到1839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8.8%,从市场规模和增速来看,我们应该更倾向于现制茶饮市场,但是考虑到市场竞争情况,可能就要转变观点了,因为现制茶饮的CR5超过了50%,竞争非常激烈,而小酒馆的CR5才仅为2.2%,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出大品牌。
以海底捞为例,海底捞火锅品牌切中的是餐饮里面最大的赛道——火锅,并且在火锅里面占据了最高的2.2%的市场份额,去年全年年营收286亿,绝对是一条“大鱼”,我们再看另一家上市公司九毛九,旗下有多个品牌,去年全年的营收是27亿,从营收上我们就能看到差异,哪怕太二酸菜鱼做的再好,也远远赶不上海底捞的规模。所以在占据了酸菜鱼休闲餐这个品类之后,九毛九也开始切入了火锅赛道,做了怂火锅,同时也推出了太二前传,切入川菜赛道。
二、产品的上瘾性和餐饮系统的进化能力。
除了赛道选择以外,产品的上瘾性和系统的进化能力也非常重要,产品具有上瘾性则天然具有让用户复购的属性,可以增加顾客的消费频次。火锅的辛辣、奶茶的糖份和肉类这些都具有上瘾性,人类本能就会多吃,因为我们的祖先最开始缺少这部分营养,在捕猎到食物的时候,会本能的通过多吃来储存食物来积累能量,因为没有冰箱,只能多吃,所以这些基因一直传到现在。
系统的进化能力一个笼统的概述,包括标准化、供应链和组织管理的能力等。餐饮企业想要做大,标准化的能力一定要强,这是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元规则”,做不到标准化,根本做不到百店、千店和万店,西式快餐的标准化程度最高,火锅的保准化程度也很高,炒菜类的标准化程度最低,做大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如果西贝还做那么多炖菜还有那么多厨师的话,那他现在能开300多家店吗?严重依赖厨师的店都做不大,所以贾国龙现在也重点在做功夫菜,因为这是零售产品,标准化程度足够高,售卖范围足够广,这个是很有机会做大的,甚至可以做的比西贝还大(指零售,不是指功夫菜线下门店)。
供应链的稳定性也决定企业能否做大。比如现在做牛蛙的品牌,门店数量普遍不多,主要是受制于上游养蛙的限制,供给不足不稳定,所以那些想做大的牛蛙品牌都开始自己去做供应链了,为以后做大做强做好准备,相反我们看养鸡的供应链就要稳定的多了,无论是正新鸡排、还是肯德基、华莱士等等,都能做的很大,主要是鸡肉的供应链很稳定很成熟,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市场规模。
还有就是在你做大做强的过程中,组织管理能力是否能跟上,这些其实就在支撑着你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重点是培训,如果门店增长速度高于你组织的进化速度,那你就需要小心了,尽快招到能人补充自己这部分能力。
三、创始人的格局和野心,think big,think long。
其实,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做大做强,最关键的是看创始人的格局和野心。创始人的梦想是否足够大,想的是否足够长远。一个企业的发展瓶颈往往来源于创始人的认知,创始人的认知提不上去,下面的人再努力也没用。
企业招募到真正优秀的人才靠的并不是金钱,而是使命和愿景,是梦想,这是最具有感召力的。海底捞奉行着“双手改变命运”的文化,就是让那些出身贫寒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这样的文化能激励着人前进,每一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都想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跟着没有格局的人混,注定没什么发展。为什么海底捞要不停的开店?要去跨界做其他品类?除了寻求市场增长以外,在早前的采访中张勇也曾表露过,要让手底下的人赚钱,那他就只能不断的开店,给那些人机会。不然一辈子都当服务员都当基层管理者哪里有机会去改变命运,哪里有机会赚大钱呢。
四、有一个好的品牌和好的盈利模型。
品牌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资产和经营结果。品牌应该是选完赛道以后最重要的事情,做大做强没有一个好的品牌怎么能行?双种子和肥西老母鸡怎么听也不像是一个大品牌。一个好的品牌,要有一个好名字和好的宣传口号,让顾客能够理解并记忆,保证门店的获客能力,好的品牌是要和用户共创,关注用户需求的。
好的盈利模型就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要强,成本控制的是否比同行低,净利率是否比同行高,在人力和食材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是否还能保证自己的盈利能力。不赚钱的餐饮企业是很难做大做强的。
看懂了餐饮企业如何才能做大做强,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某些品牌已经做到头部了,还要孵化新品牌去做新品类,为什么做酸菜鱼的要去做烤鱼?为什么做烤鱼的要去做烧烤?为什么做烧烤的想去做火锅?
总结:餐饮企业要在做大的同时去做强做大。
餐饮企业做大做强需要做好四点:
一、选择一个大的赛道,市场规模大或增速很快;
二、产品要具有上瘾性和系统的进化能力要强;
三、创始人要有格局和野心,think big,think long;
四、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和好的盈利模型。
在这里,木子老师可以做出一个判断,未来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能真正做大做强那些几乎很少会是从0做起的,基本上到后面都是巨头的整合并购,成为资本的游戏。
<>人为什么投诉?是前厅还是后厨的锅,准确来说是整个团队的责任。其实,很多餐厅的投诉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口味、菜品、前厅卫生等等,都是可以在前厅和后厨的沟通中得到解决。
如某餐厅客人点了一份咖喱鸡,下单完后厨房告知卖完了。服务员给客人解释,客人谅解了,再点了一份其他菜品,再一次告知卖完了。客人大发雷霆:“要啥没啥,开什么餐厅嘛”。如果这个问题后厨与前厅不及时沟通,这样的问题还会导致餐厅后期运营,双方保持良好沟通,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如何才能确保前厅与后厨每日信息沟通顺畅呢?作为餐厅负责人要落实好前厅与后厨的责任,这样才有利于餐厅发展。
厨房要及时告知前厅人员哪些菜品即将售罄或已经卖完,这样有利于点菜人员引导客人点菜。同时后厨人员还要主动征求前厅人员的意见,以便改进,让彼此沟通更加顺畅。
前厅人员要及时转达客人对菜品、味道等意见和建议给厨房,从而改进菜品质量,使产品能销售更好,也让顾客更加满意。前厅人员同时还要帮助推荐特色、创新菜品,并协助厨房改善出菜速度、次序等问题。
更具体一点就是要沟通急推菜单、必推菜品、预定量以及特殊客人需求,如吃某一类食物过敏等。
在餐厅高峰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后厨与前厅紧密配合,才能有条不绪的开展好工作,让顾客们吃的满意、开心。
用餐后,服务人员可以挑选部分客人,询问用餐情况和意见。服务人员将客人意见及时反馈给后厨,以便调整。在以上基础上,后厨与前厅应该每一个周开一次会,说一下在工作有遇到哪些问题或者是客人所提出的建议,讨论如何才能让彼此配合的更好。
当前厅与后厨能紧密配合,不仅能提高餐厅水平和服务质量,更能给餐厅带来非常可观的效应,这样一家餐厅一定非常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