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每家餐饮企业都迫切需要各路人才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餐饮企业老板们想要提拔人才,可以从业绩、技能、素质和态度四个方面来判断员工的综合能力。遇到这8种员工,老板想不提拔都难!
1
业绩好的佼佼者
餐饮企业需要有严格的制度来评价员工的能力,而业绩是员工能力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员工考核的硬性指标。
众多餐饮企业比如肯德基、麦当劳、西贝等等都对员工制度考核十分看重,无论是从前台到后厨,还是从基层服务人员到高层管理人员,都要依据考核表现来评判。
高指标让员工训练有素
对于一个员工,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去完成老板下达的目标,提升业绩。员工的绩效上去了,企业的盈利自然会有所增长。
2
肯干实事的行动派
当然,评定绩效也并不是好员工的唯一标准,老板们还要看到员工的潜质,也就是软性指标。
在餐饮行业,还需要员工拥有行动力,只说大空话是不行的。在这点上,喜茶的团队就将目光投向了年轻人。
在喜茶多达 300 人的总部团队中,拥有着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在招聘团队成员的时候,喜茶也会倾向于寻找“一张白纸”。
这不仅是因为年轻人具有更创新的思想,也是因为小白期的员工从底层做起,更愿意真正动手做事。
不过,在90、00后逐渐迈向餐饮行业的过程中,也有餐饮老板表示遇到过年轻员工说撒手就撒手,拿到工资还在工作中就一走了事。所以老板们还是要看准肯干实事,有责任感,说到做到的员工。
3
想法新奇的创新型人才
在火热的“互联网+”风潮下,小猪佩奇能带火外卖店主,抖音能发热网红餐厅,永远有你想不到的火法。
为满足顾客,企业创始人也要看小猪佩奇
越来越多的商家在学画小猪佩奇,但也仅仅止步于画小猪佩奇。而其实越到营销后期,大家都趋同一致,就越需要新的创意理念和营销手段。
比如西贝为了跟用户有双向的互动,不仅自己会满足顾客要求,还主动提出让用户画一张画的请求。
除此之外,对于一个餐饮企业来说,菜品本身研发、餐厅的服务也都需要有所创新,这就需要那些想法新奇,能紧跟潮流的创新型人才来不断刺激企业的发展。
4
跨行业高级人才
在互联网、科技的加持下,餐饮行业也越来越需要新技术的支持,品牌、营销、新媒体、IT、公关等诸多领域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管理。
乐凯撒创始人陈宁就曾表示,他们的核心团队百分之八九十是外行人,IT部的首席信息官层是华为的互联网专家,首席营销官是原杜蕾斯的北亚品牌负责人……
乐凯撒跨行业人才构建精英团队
餐饮行业的变革是突然的,在没有更多时间去培养人才的情况下,引进跨行业的人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而目前,大多数餐饮企业的员工平均文化程度还不高,传统餐饮企业正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冲击,企业员工也应该加强互联网思维,学习跨行业的知识。
5
善于观察和换位思考
餐饮老板每天思考的问题很多,最常思考的大概就是顾客到底喜欢什么。而请员工是干什么的,当然是来给老板分忧。
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要能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积极配合工作,也要能换位思考,去了解顾客的喜好。
可以看看海底捞的服务员,在互联网的传播下已经成为一种神奇的存在:放陪伴玩偶、递扎头发绳、帮顾客庆祝养猫、会各种“男朋友做不到的事儿”……
海底捞的服务为什么这么出名?是因为他们在生活细节上给予了顾客关心,给了顾客意想不到的体验。
这就要求员工要能换位思考,善于观察顾客的真实需求,为顾客圆满地解决问题。
6
为公司节约资源
一个餐饮企业,处处都有花费和投入,想要真正做到节约成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员工有节约意识。
员工要做到不浪费公司的资源,可以是节约用水,节约食材,随手关灯,也可以是维护设备,采购时精打细算。
小处节约减少的成本就是利润
公司的资源也是员工的资源。公司有的多,员工自然就有的多。很多员工没有珍惜和爱护公司资源的意识,能做到这一点的员工,也值得被称赞。
7
对自我高要求的裁判员
我们都知道,西贝筱面村拥有严格的裁判员制度。
由西贝的门店挑选出的裁判员经过统一培训,再对各门店进行考核,由此各大门店也处在高度集中的“备考”状态。
西贝筱面村裁判员在店中
这种裁判员制度有一个好处,就是学成归来的裁判员,可以说是标准的化身,会自动把高标准带入到正常工作。
在餐饮企业的团队中,需要有这种对自己高要求的“裁判员”,有这种态度的员工不仅自己做得好,也能显著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8
对企业忠诚的同路人
餐饮行业的人员变动大,多数餐饮老板都会面临人才不易留的问题。想要解决人才流失,就需要有对企业忠诚,和企业的愿景一致的人才。
前段时间,西少爷联合创始人袁泽陆因与创始人孟兵发生意见分歧,套现2000万元离开的消息爆出。而早在之前,这几位合伙人就有过股权纷争。
团队分裂,西少爷扩张之路不平
对于团队内讧的原因,财经作家吴晓波直指核心:“最大的问题是大家对愿景没有达成共识。”愿景不同的人同路,一旦观点不同,就会容易产生矛盾。
企业需要与团队核心目标一致,对企业的餐饮文化有所认同的员工。而这样的忠心者,能在企业营盘持久的战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新网10月24日电 据《欧洲时报》报道,近日,法国首都巴黎第一家唐氏综合症员工餐厅正式开张,这家餐厅位于巴黎三区布拉克大街。这是继“映像”(Reflet)餐厅在南特同类店面大获成功后,在巴黎发起的另一个餐厅项目。
据报道,“映像”巴黎餐厅工作团队中,包括7名唐氏综合症员工和另4名统筹人员。唐氏综合症员工在厨房、餐厅工作,并负责相关组织工作。餐厅提供的菜肴属于“餐馆自制”(fait maison),使用的食材均由就近农场提供,可同时供38名食客就餐。
“映像”餐厅负责人名为勒里艾维尔(Flore Lelièvre),她的哥哥是唐氏综合症患者,从小深切体会到,像他一样的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寻找工作遇到的困难。
后来,她进入法国一家室内设计学校读书,毕业作品同唐氏综合症员工餐厅有关。她设计了一个特别的餐厅,考虑到唐氏综合症员工的特殊情况,对桌椅和餐具都做了相关调整。后来她获得毕业证书,并将这一毕业作品付诸实践。
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餐厅带有乌托邦性质,将“纸上谈兵”的概念变成现实,背后的努力和艰难可想而知。勒里艾维尔当时向多方寻找资金,还发起了募捐,并找到合适的餐厅选址。最终这一冒险成为现实。3年前,第一家映像餐厅在南特开张,2019年从南特来到巴黎。
餐厅向这一群特别的人提供普通工作,他们成为长期雇员,拿的也是普通工资。这是餐厅本身及其推广哲学的不普通之处:打破社会对唐氏综合症群体的偏见,促进这些社会隐形群体同主流人群交流沟通,同时可以鼓励其他企业雇佣这些比较特殊的人群。
映像巴黎餐厅经理名为弗雷德里克(Frédéric),他的妹妹从小患有特纳氏综合征。此前,他曾在巴黎多家餐厅工作,知道映像巴黎餐厅这个项目之后,毫不犹豫选择加入。
在他看来,这个餐厅“本身就很有意义,并且向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发展”。另一名统筹人员法布里斯(Fabrice)是第一次接触唐氏综合症员工。在他看来,在这里工作,大家都会特别真诚、自然、心平气和且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他说:“大家经常会相互鼓励”。
但这不仅仅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餐厅,它同时提供高质量的菜品。餐厅厨师是斯拉(Ibrahima Sylla),提供炖菜和各种美食,并会跟随季节更换菜单,带有不少异国风情,比如烤扇贝、锦蛤大葱、烤鸡和蒜蓉榛子奶油碎土豆等。
天带大家看看员工餐厅有什么好吃的。刚开门这会人还不太多,牛肉水盆10块钱,还是比较实惠的。我昨天在外边吃25块,牛肉水饺12块,我感觉所有卖牛肉水饺的都是一个味。银耳雪梨汤三块还不错,这边还有卤味和凉菜,味道也都不错。孜然炒肉套餐八块,这边的套餐我很少吃。
< class="pgc-img">>隔壁是饼和面包糕点,还有炒馍花。六块钱的粉蒸肉和八块钱的烩菜,还有免费的稀饭。这边是四个素菜,这边是四个荤菜。我打了一个小酥肉、一个蘑菇、一个豆腐,还有一个粉蒸肉夹馍。总共花费16.4元,你们觉得贵吗?我还是高估了我的胃,买一个五毛的袋子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