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了相遇融合餐厅。
这道菜看起来真是令人垂涎欲滴。我还是第一次尝试鱼头和鸡爪的组合,经过文火慢炖,这道菜的味道真是太丰富了。我来到西西里小姐的花园里用餐,这里连续两年获得必吃榜,并且已经蝉联六届美食TOP1。这里的环境不仅美丽,菜品也让人食指大动。
这家全国连锁餐饮品牌相遇融合餐厅的第32家直营门店竟然落户在张家港万达,在9月22日正式开业。这个品牌已经接待了超过4500万名宾客。每一桌几乎都会点这道鱼头鸡爪煲,它看起来真的很有食欲。青柠脆皮鸡也是这里的招牌菜之一,采用的是清远鸡腌制后烤制而成,必须搭配秘制酱料一起享用。
< class="pgc-img">>趁热吃这道菜,皮脆、肉嫩、骨香,真的太美味了。花甲和烤虾的组合,又麻又辣,口感绝佳。这道辣椒炒肉也是必点菜之一,我真的是直接把整盘都吃了,搭配米饭一起享用,口感真的太棒了。这道冬阴功汤也值得一试,用料真的很丰富。
< class="pgc-img">>还有这道农家风味的辣肉炒莴笋,这道菜真的很特别,融合了多种菜系的特色,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想要和朋友们一起用餐,这里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无论是约会还是家庭聚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的美食。
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记者 马可佳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批新的餐饮品牌今年以来获得风险投资青睐。
7月14日,面类快餐品牌「遇见小面」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本轮融资是由碧桂园创投领投、喜家德跟投。此前,遇见小面已获青骢资本、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团、喜家德等近亿元的投资。本轮投后,遇见小面估值为近 30 亿元人民币,较 3 个月前增长近 3 倍。
(图为小面制作工艺 源自CFP)
本月宣布融资的还有和府捞面,2021年7月8日,和府捞面拿下的近8亿元E轮融资,堪称今年以来,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纪录。不到1年时间,和府捞面融资规模接近13亿。
资本“烧不热”的中式快餐
“最近行业里讨论的都是面条这件事,看谁能成为下一个麦当劳、肯德基。”一位风险投资机构内部人士告诉央广网记者。
众所周知,投资界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可以媲美麦当劳、肯德基的中餐连锁企业。“真功夫”就是曾被看好的中式连锁餐饮企业之一,真功夫主打“营养还是蒸的好”品牌定位,2004年开始创办第一家餐厅,此后不断扩张。2007年,真功夫获得了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共同投资3亿元。估值高达50亿元。但随之而来的并不是高速扩张,真功夫迎来了旷日持久的创始人矛盾和内斗。面对管理权的争夺今日资本随后退出黯然离场。
黄太吉也是餐饮行业融资的一个典型案例。“外国人吃汉堡、喝咖啡。中国人吃煎饼、喝豆浆。”2012年,黄太吉创始人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在北京建外SOHO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并快速吸引了风险投资进场。作为网红餐厅,黄太吉一路收获4轮融资。然而27元的早餐客单价对习惯了低价煎饼果子的国人来说价格偏高。此外,午餐和晚餐选择煎饼果子的客流又偏少。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从2014年6月到2014年12月,短短半年间,黄太吉连续投资了四家餐饮品牌,分别是东北炖菜牛炖先生、吧式四川火锅大黄疯、互联网外卖品牌“叫个鸭子”、冒菜馆“一碗冒菜的小幸福”。然而品牌分散也分散了黄太吉的运营资源。最终黄太吉不断关店,2016年4月,饿了么仅用数千万元收购黄太吉。
连锁餐饮品牌-东方既白也是曾被资本青睐的企业。东方既白,是百胜餐饮集团第一个中式餐饮品牌,是继肯德基、必胜客欢乐餐厅、必胜宅急送、塔可钟墨西哥风情餐厅之后,在中国推出的第五大餐饮品牌。2005年4月,第一家东方既白餐厅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徐家汇开张,时任东方既白总经理的王齐表示,东方既白是KFC标准的中华美食。然而这家被寄予厚望的中式快餐也遇到了扩张瓶颈。发展至今日,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店面。
待解的餐饮扩张管理难题
为什么此前被资本看好的中餐连锁往往以失败告终,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创始人赫畅曾总结说,黄太吉经历过三个阶段:1.0时代的麦当劳(单品牌连锁)、2.0时代的百丽(多品牌矩阵和餐饮商圈生态)、3.0的宜家及HM(品牌店+工厂店的模式)。在创业失败后,他坦言,创业过程中,经营能力比营销能力更重要。
餐饮,俗话叫“勤”行儿。能做好的企业都是在细节上下功夫。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好企业并不缺现金流。
这一点从四川地区很多苍蝇馆子就能看出。很多老店门脸儿并不大,但是有非常好的现金流。所以一家口味和服务俱好的餐饮企业并不需要融资,快速扩张。一位餐饮老板士表示,“一旦快速扩张,品质和管理就容易掉链子。”
而中式快餐在定位上,往往比西式快餐更难标准化。“西式快餐的特点是标准化,但过分强调食品安全就会忽略风味,不好吃。而中式餐饮往往强调口味,不能过度标准化。这两者之间需要取得一个平衡。”上述餐饮老板解释。
拿到大额融资的和府捞面近日就因管理问题陷入食品安全风波。7月9日,有顾客反映其在上海和府捞面晶品店内就餐时,发现座位下方有一只老鼠尸体。根据顾客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到,这家店的员工使用一次性手套将老鼠尸体捡起来反装在手套中,从出餐口丢进后厨。
从出餐口丢入后厨的操作明显是员工并未受到过卫生方面的严格培训,这和和府捞面的快速扩张不无关系。根据和府捞面公开资料显示,怀揣着打造面界“麦当劳”的愿景,和府捞面2021年新增的门店数预计较2020年翻番,全国约两天新开1家店。2021年内,门店总数量预计达到450家。
对此,遇见小面投资方表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百福控股CEO王小龙公开对媒体表示:“遇见小面的管理团队创新迭代快,数字化经营能力强,既懂得需要建立麦当劳式高度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又懂得应用海底捞式的方法论进行组织建设,具备成为中国快餐领军企业的潜质。”遇见小面预计在2024年突破1000家门店。同时将继续挺进一线城市,并加快二线城市布局。
< class="pgc-img">>职业餐饮网 旖旎
“报表好看好的不行,最终失败的核心因素就是,本末倒置,餐太难吃……”
近日,投资人首次爆料,韩寒多年前曾因餐饮品牌亏损上亿。
而这一消息一时间冲上热搜!
这个餐饮品牌创立于9年前,名为“很高兴遇见你”,因环境文艺、格调清新曾火爆一时,借力粉丝效应,仅用一年时间就曾开出60多家直营店。
但创立一年后,“餐厅口碑直落、加盟商声讨、遭堵门追债,被曝大批量倒闭”。
也许正如韩寒餐厅的这位投资人所说,餐饮并不是一个快速的“捞金盛宴”,如果本末倒置,最终只会折戟沉沙。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餐厅亏损上亿冲上热搜!
“名气虽大,但太难吃”
对于餐饮人来说,“很高兴遇见你”是个久违的名字,因为它已经淡出餐饮圈很久了。
如果不是这次冲上热搜,也许很多人都不记得,餐饮史上还有这位“明星网红”餐饮品牌曾存在过。
事情的起因,是源于近日投资人王闻超的一段访谈视频。
视频中,他提到:“我还投了一个项目就是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最终失败的核心因素就是,本末倒置,它的餐太难吃了”。
“韩寒本来也只是一个怎么说呢,玩票性质的,但是因为后面就是真正牵涉他的名誉嘛,其实这个事情韩寒也是很负责的,那他为了自己的名声亏损了1亿多有的,1亿多可能都说少了,因为我在比较中后期就撤了,之后你再好吃其实也没用的,因为口碑已经不行了,应该把产品做好,我也是前前后后亏损了四五千万吧”。
< class="pgc-img">>目前职业餐饮网记者在查看时发现,杭州很高兴遇见你餐厅已经全部关闭,目前其他地区也都已查不到任何痕迹。
< class="pgc-img">>据天眼查App显示,“很高兴遇见你”餐厅关联公司上海烨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注册资本280万人民币,目前没有韩寒持股信息。
此外,该公司旗下29家分支机构目前均已注销,对外投资中仅剩上海大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绍兴遇见你餐饮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为存续状态。
全国多地以“很高兴遇见你”命名的餐饮管理公司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注销、吊销情况。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单店月流水超200万,一年曾开出60家直营店
一位前餐厅员工会议表示,很高兴遇见你在当年的人气可以说是相当了不得。
因为韩寒自带的明星光环,加之餐厅很有格调和文艺气息,所以在当时吸引了很多粉丝和顾客来打卡。
2014年时饭店排号是常态,单店月流水保持在50万元-60万元,上海五角场店最高曾经达到过220万元的流水。
而在人气高涨和红火氛围的助推下,团队随即开始以直营店方式扩张。
< class="pgc-img">>一年时间全国开出60家直营店
很高兴遇见你在2014年10月1日当天,就同时开业6家,而人均150元在当时已经是客单价非常高了。
2015年更是开店高峰,不仅在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杭州、苏州等一二线城市开店,还扩张到了太原、唐山这样的三线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期时很高兴遇见你全国门店数量超过了60家。
< class="pgc-img">>口碑急转直下,网友:“太难吃了,菜没吃完,我没吃饱”
但很快,在快速扩张中,很高兴遇见你的很多家门店出现了问题。
餐厅在管理、人员培训、菜品创新等方面投入过少,人力资源跟不上,甚至出现了失控的场面。
门店服务、菜品质量都出现大幅度下降,公司开始把很多门店转手给了加盟商。
< class="pgc-img">>以上都是源自微博平台曾经打卡过食客的评论,评论都很一致,冲着名气去打卡,但是菜品不仅难吃还贵,性价比不高,餐厅的装修很多网友也接受不了。
不断被爆门店批量倒闭,还涉欠薪、加盟商讨债风波
2015年底开始,随着扩张步伐加快,“很高兴遇见你”被曝出大量负面消息。
除了大批量关店倒闭,餐厅因未办齐证件无照经营被罚,还有欠薪传闻,部分员工提起诉讼,甚至有加盟商堵门追债。
一脑门子官司,让这个品牌彻底走向深渊,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品牌就如销声匿迹一般淡出了视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高估餐饮“伪市场”的虚假繁荣,
长久“活着”的核心是有“根基”的产品
如果不是投资人的这段话冲上热搜,也许很多人已经遗忘了这个餐饮品牌。
投资人说,韩寒还是很讲究的,为了声誉亏了一个亿,也许还不止一个亿。
从这些话中,也可以看得出,品牌创立的开始并不是大家口中的明星餐饮“割韭菜”。
但是它没落的“症结”则更是餐饮大忌,也值得其他餐饮人借鉴和警醒。
1、虚假繁荣的排队“红火”,让其高估了“市场”的伪需求
其实很早开始,明星们就开始跨界餐饮,甚至是在圈子里刮起一阵风潮。
头顶作家、导演、赛车手等多重标签下的韩寒也不例外,试图靠着入局网红餐厅来掘金餐饮。
的确,就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说的:“明星开店是实现流量变现的一种常见方式。明星自身拥有强大的IP资源,在这种优势下可以更好地完成流量变现。”
在粉丝经济、网红店效应的助推下,一时排长队、顾客盈门的虚假繁荣,让很多餐饮老板都被冲昏了头。
他们会认为,开一家店就能流水过百万,为什么不趁着势头一鼓作气,所以在这种伪客群需求的冲击下,他们跑马圈地、疯狂扩张。
门店模型、菜品、人员管理运营都没有打磨好,前端、后端都跟不上,一个环节出错,整个链条都随之暴雷崩塌。
明星和合伙人又对餐饮市场研究并不深入,最后连带品牌和加盟商都遭殃。
< class="pgc-img">>2、有“根基”的产品,是餐企长久下去的“核心”
正如这位投资人一语中的,韩寒的项目,也许真的是个非常不错的项目,但在经营过程中,犯了“本末倒置”的大错,没有关注菜品、没有关注客群画像。
打卡过餐厅的职餐同事说,“餐厅主打融合菜,中餐、西餐都有,但是乱七八糟的大杂烩,而且价格很高,吃一餐肉疼,菜品是真的难吃,太难吃了”。
首先没有想好自己的产品结构,产品是一家餐厅的核心,如果连最核心的根基都没有,后期自然会经受不住风雨。
而且对于客群的画像和需求,似乎也过分高估了客群及市场的需求,在粉丝前期的网红打卡下,很红火,然后一口气一念之间开出60多家直营店,这样的管理压力、供应链压力、员工压力都是超乎想象的。
也许,餐厅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分重视环境和声誉,而忽略了食品质量作为餐饮行业的基础要素。
< class="pgc-img">>职业餐饮网总结:
明星流量不仅能给餐厅带来人气,也能为品牌带来一片“虚假繁荣”。
当揭开面纱,没有较稳的根基,只会剩下一地鸡毛。
餐饮成功没有“万能药”,能长长久久走下去的,是有根基的产品,和有稳定市场的受众需求。
缩短路途的最好方法就是走捷径,任何生意都存在投机取巧的可能,但是餐饮是一段长途旅行,由无比灵敏味蕾来评判的餐饮行业显然并不是一条捷径,没有做好准备终要提前“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