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是翻台率
翻台率是表示餐桌重复使用率。
计算方法:
上座率=来店人数÷总餐位数×100%
月平均上座率=月来店人数÷(总餐位数×2餐×30日)×100%
开台数=餐桌使用次数
开台率=餐桌使用次数÷总台位数×100%
月平均开台率=月餐桌使用次数÷(总台位数×2餐×30日)×100%
翻台率=(餐桌使用次数-总台位数)÷总台位数×100%
月平均翻台率=(月餐桌使用次数-(总台位数×2餐×30日))×100% / 总台位数×2餐×30日
打个比方说:你有100个台面,一天来的桌数小于100桌,那么翻台率为0,如果一天来了200桌,那么翻台率为100%
高翻台率好不好?
随着餐饮转型进入第二阶段,部分先知先觉的老板幡然醒悟 :翻台率并非越高越好,与其盲目追求高翻台率,不如想办法提高客单价。
翻台率多少是正常的
经过严格的评估测算,在这点上有自己的下限和上限:一天翻台率4次是保本,最高是7次。
下限是4次,这应该是大众餐饮的一道门槛,如果达不到,那可能就要考虑是不是产品定位和经营策略有问题了
上限是7次,再高就要限制。如果翻台率很高的话,厨师和服务员的状态、体力会Hold不住,直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顾客体验下降。
提高翻台率的方法
采用时尚快节奏音乐,有助于快速进食。在越来越多的快时尚餐厅里,越是在就餐高峰人多嘈杂的时候,店方却越要放一些劲爆的音乐,被这样的音乐一催,不少人倍感烦躁,都想抓紧吃完饭一刻也不逗留。
采用刺激的颜色:肯德基麦当劳的红色能够让顾客选择离开,鲜艳的颜色能够作为请顾客变相离开的方法。
及时根据消费数据对菜品进行更新迭代:哪些销售量一般但制作复杂出餐慢?哪些销量高、口碑好?该淘汰的淘汰,该改进的改进。聚焦的结果也让顾客更聚焦,双方指向性都更清晰,皆大欢喜的同时为翻台率提高赢得更多时间。
提到店面布局,X巴克一直为业界所称道:比如采用沙发和木质座椅的组合,长型桌和会议桌的组合,以适应不同需求的顾客;比如故意将有些座椅弄得不那么舒服,多采用木头桌椅、高脚椅,让你无法舒适的躺靠在座位上,无法长时间的逗留,实现变相“赶人”。你的餐厅需要哪些组合?双人台、4人台还是多人台的需求更多?你需要根据顾客的消费数据,及时对餐厅布局和桌椅设置进行调整,以提高餐厅的空间利用率。
如何留住排队的顾客,也是个问题。因为后续客源是否跟得上,直接影响到你的翻台率。面对激烈的等位竞争,候餐的免费增值服务是亮点。
>台率是餐厅就餐桌数与总桌数的占比。
是餐厅生意好坏最基本的经营数据之一。
而且越是大中型餐厅,以宴请业务为主的餐厅特别要重视的数据,因为这种业务类型几乎不会翻台,来一桌从头吃到尾。
相同的餐厅在不同饭口的开台率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个原因我们也知道,是因为餐厅在两个饭口提供的用餐场景一样导致的。晚上是商务宴请的第一选择,如果你中午还是解决商务宴请,客户一点时间都没有,所以想提升就必须为中午这个饭口设计中午的用餐场景解决方案,例如退休纪念日老同事聚会餐……等策划,这样才能提升午餐开台率。
目前大中餐餐厅的综合开台率,我们以当日中午和晚上的总用餐数除以总桌数的两倍,就是综合开台率,这个数据如果低于30%,那么餐厅的盈利状况就令人堪忧了。
因为:晚上开台率不能低于90%,这种餐厅类型最大的业务来源就在晚上,所以如果你晚上做不到90%,意味着中午的开台率都有可能低于20%甚至更低,等于你的综合开台率只有50%上下,餐厅毛利不会高于70%,净利润不会高于25%。
也就是说如果综合开台率低于50%的话,以10个包厢为基本数字计算:晚上9桌,中午1桌,共计10桌,每桌5000元,10桌5万元,毛利3.5万,这样的店铺营业面积一般在1000到1300之间,餐标如果500块的话,基本也是区域地标位置,房租按18/平/天计算,房租大概60万,每天去掉两万,人工工资按照8000元/人,北京一个洗碗工目前工资4500元/人,20人团队,每月16万工资,每天去掉5000元,菜品原料占30%,每天一万五,装修费基本1万元/平,算1000万,十年翻新,财务成本100万/年,每天3000元,水电燃气,卫生,税收,其他杂费,每天3000元,利润只有微薄的4000块,一个月12万,一年也就144万,稍微有些闪失就有可能亏损。
以上数字相对宽松,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晚上的开台率必须要达到90%的原因,因为做不到真不赚钱。
经营特别优秀的餐厅综合开台率基本在70%,也就是晚上90%,中午60%,中午的餐标基本会比晚上的餐标三分之一到一半,一天的收入在9万元左右,一个月的收入270万,全年营收3200万,用12个月到18个月时间收回成本。
第一重视早餐开台率,先做到满员,因为有的客户突然撤单导致无论再好的餐厅也有空台的可能性。第二重视午餐开台率,午餐是餐厅理想盈利的突破口,必须针对性开发午餐用餐类型方案的设计和策划,才有可能提升,特别反对用发券打折的方式刺激午餐开台率,第一效果不好,第二可能会对晚餐顾客有价格伤害,第三降低品牌溢价。
开台率对应的还有个数据是定编上座率,也就是每张桌子坐了几个人,这个二级数据将影响整桌收入,也需要特别重视,下回分解。
果你正在经营一个餐饮门店,作为店老板或者店长,你应该关注哪些数据?
本系列文章列举十一种店长必须关注的数据,其中一到五是结果层面的,六到十一是分析层面的。本文来解析分析层面数据的第九。
(九)看顾客
内容:
①通过来客数观生意好坏;
②通过平均消费审品牌定位;
来客数分为“总来客数”以及“分渠道来客数”。分渠道来客数的分析在本系列第一篇的第二单元中已有阐述,这里主要说“总来客数”,即TC。
利用餐饮POS系统,TC非常容易统计出来,但单纯的TC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无法没有参照物可比较。如果让TC产生意义,可借助另外三种数值,即“线下进店率、线上核销率、开台率”。
< class="pgc-img">“线下进店率”衡量的是实际进店人数相对门店周边客流的比值
>“线下进店率”衡量的是实际进店人数相对门店周边客流的比值,反映出门店经营的火爆程度。例如,周边客流是1000人,当日TC是100人,则线下进店率是10%。
线下进店率=TC÷周边客流
对于排队较长的门店,也可将TC加上排队人数来进行计算,将排队流失人数也计算在内,因为这些顾客虽然没有成功进店,但也属于“打算进店”的一员。这样计算出来的叫做“线下排队率”,更能反映门店经营火爆程度。
线下排队率=(TC+排队人数)÷周边客流
但公式里的“周边客流”并不容易量化,此数值有两种获取方式。其一是比较原始的方式,即安排人员蹲守门店周边,在高峰期人工粗略数出客流人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同星期日的粗略估算。另一种则是利用摄像头AI识别技术,自动统计门前客流人数。
“线上核销率”的意义相当于线上的“进店率”,即在平台购买券后,线下核销的比例。此比例越高,说明门店的线上营销效果越好,即从“公域”引流的效果越好。平台一般包括 美团、饿了么、抖音等。
< class="pgc-img">线上核销率=券核销数÷券购买数
“开台率”说明门店的“满堂”情况
>“开台率”说明门店的“满堂”情况,开台率不满100%时,翻台率为0,开台率超过100%时,则开始翻台。
开台率=全天账单数÷桌台数
翻台率=开台率-1
“开台率”和“翻台率”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按照全天计算,即按照上面公式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式比较适合于快餐、简餐、家常菜等全天营业的业态。另一种则是分市别进行计算,如下公式,比较适合于正餐等分市别且不同市别客流量相差较大的业态。
开台率=该市别账单数÷桌台数
翻台率=开台率-1
TC、线下进店率、线下排队率、线上核销率、开台率等,都是从顾客角度衡量门店生意好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无法通过金额反映出品牌定位设计是否符合初衷,例如品牌设计为人均80元消费,实际上是否达到了。因此,则需要通过“人均消费、桌均消费、桌均人数”来衡量。
人均消费(AC)=营业额÷TC
桌均消费=营业额÷账单数
桌均人数=TC÷账单数
在客流基本让人满意的基础上,这“人均消费、桌均消费、桌均人数”对分析品牌落地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class="pgc-img">AC代表了“消费档次”,间接决定了消费频次
>AC代表了“消费档次”,即客群定位,某种程度上是顾客画像的最直接依据。通过AC即可衡量“实际来客”与“设计来客”是否吻合。
“桌均消费”代表了“消费水平”,即在你这吃一顿需要多强的“仪式感”。如果桌均消费很高,说明仪式感很强,则必然降低消费频次。如果桌均消费不高,则说明仪式感不强,消费频次因此而提高,但是否符合品牌设计初衷,则要仔细衡量。
“桌均人数”代表了“消费习惯”,即一般多少人一起在你这里吃饭。如果桌均人数较多,说明偏宴请性质,如果桌均人数较少,说明偏家常性质。这也是品牌设计需要评估的重要因素。
此外,AC与TC、营业总额具有对比参照意义,共有六种排列组合
< class="pgc-img">①如果TC上升,AC下降,营业总额上升,则说明近期营销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②如果TC上升,AC下降,营业总额也在下降,则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放血营销”的情况。
③如果TC下降,AC上升,营业总额也在上升,则要分析是否有影响价格体系的新品上线。
④如果TC下降,AC上升,营业总额下降,则需要警惕是否近期有调价行为得罪顾客。
⑤如果TC上升,AC上升,营业总额也在上升,则说明近期上线的新品大获成功。
⑥如果TC下降,AC下降,营业总额也在下降,则要综合分析门店生意萧条的原因。
顾客是否回头主要看两点:菜品是否好吃、服务是否满意
>在门店开业的第一个月,往往有大量的营销活动,因此开业第一个月的TC、AC、营业额等对于未来常态化经营是不具备参考意义的。而在之后的月份里,TC和营业额回逐步回落,AC会逐步上升。在没有了开业营销活动之后,顾客是否还能回头,主要就是看两点:菜品是否好吃、服务是否满意,而这将直接体现在平台差评率方面。
平台差评率=差评数÷平台有效评价总条数
“平台有效评价总条数”指的是去除刷评等因素之外的顾客真实评价条数。平台差评率可将各个平台合计计算,包括美团、大众点评、抖音。如果商家有自己的私域评价系统,也可以合并计算。平台差评率的参考标准如下:
外卖平台差评率 ≤ 0.1%
平台一星差评率 ≤ 1%
平台三星以下中差评率 ≤ 3%
以大众点评为例,1条差评等于8条赞,因此一定要将差评率控制在3%以内,否则将会使门店分数快速下降。另外则是对“中评”的认定,并不是几星就是中评,而是低于门店当前分数的都是中评。例如当前门店为4.5分,如果顾客给出的是4.2分,则也相当于中评。
但对于中差评来说,影响门店评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真实的顾客意见反馈。说到底,只有将菜品好吃、环境舒服真正做到位,才能在内卷的营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