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岭炝锅鱼
●张宏旭
在西峡,提起太平镇的老界岭炝锅鱼,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太平镇是一个深山小镇,原本不产鱼,但这里的“炝锅鱼”却因老界岭而得名,因口味独特而传遍四面八方,一年四季,慕名而来,品尝美味的络绎不绝。
老界岭炝锅鱼其实是一道川味火锅,但凡提起火锅,四川人似乎格外情有独钟。可在中原腹地,老界岭脚下,炝锅鱼却是家人欢聚、宴酬宾朋的绝佳标配。
受地理环境所致,这里的夏天有点儿冷。天气一热,四邻八省的人都选择在小镇里避暑、度假、休闲。外来人不断增多,成就了老界岭火锅,兴盛在凉爽的夏天。驱车从县城出发,70分钟左右便可到达,预定一家饭店,一家老小可先下车,呼吸着新鲜空气,沐浴着习习凉风,舒展一下身体,欣赏一下青山绿水,享受一下这种清新的惬意。
单从口味上就“地道”二字而言,当属老界岭隧道下的忠娃炝锅鱼、竹林柴鸡鱼火锅和鱼库村黄土岭隧道口的界岭蜜蜂园农庄三家。普通的大理石圆桌,具有地方特色的桑木椅子,一套简易的液化气灶,隐藏在依山傍水的农家小院儿内,安置在特制的木亭子或是在房前屋后的树林里。
选一张位置合适的桌子坐下,热情的服务员大姐会一边倒上一杯山泉开水,一边开口问你几个人,加什么配菜。一番交涉之后,可以跟着工作人员沿小路一直下到河底,在水池边亲自选鱼。住惯了城里的食客,看见这眼前的一切无不感到新奇,总是没有开吃就先被吸引住了。
老界岭炝锅鱼的烹饪方法是在川味火锅鱼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而来的。新鲜的冷水鱼处理完内脏后,剁成小块儿,加入盐、料酒、葱姜腌制15分钟,直接下油锅炸至表皮金黄,起锅备用。然后配置火锅底料,大概有20多种香料汇集在一起,在热锅底油里炒出香味,再加入店家的秘料、山泉水,直接下鱼,这样就可以出锅上桌了。
吃过这道美味儿的人都知道,才端上来的鱼不能吃,最后一道工序是需要当众“表演”的,当地人俗称“呲啦”。做法很简单,用热油把葱姜丝炸至金黄,炸出香味,趁着油温还没降下来,加入切段的干辣椒,端至桌前,直接浇在已经开煮的锅里。翻滚的汤汁遇上滚烫的热油,“呲啦”一声,腾起一溜热烘烘的白烟,激发出一股窜鼻的香味,吓的人们起立后撤,这就可以开吃了。
与四川火锅不一样的是,老界岭炝锅鱼是不需要蘸料的,经过炸煮的鱼肉,入口即融,夹起一块儿,小心剔除鱼刺,慢慢咀嚼,脆嫩爽滑、唇齿生津、满口窜香,一股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美味瞬间通过舌尖传遍周身每一根神经。在翻滚的沸水顶上盛一碗鱼汤,加入一小撮葱花,汤勺舀上一口,顿时一股清香的热浪顺着食道滋润着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麻而不苦、辣而不燥、鲜而不腥、油而不腻,刺激中夹着浓烈,清爽中含着鲜嫩,胃暖身畅,鼻翼微汗,回味悠长。
经过一阵筷子与汤菜肉之间的抢捞,一般人都不满足于老板送的四个配菜,野拳菜、野山葱、二月兰、龙眼菜等这些当地山里的干野菜几乎是所有食客的必点菜肴;再配上自家种植的土豆、时令青菜、冬瓜、太平镇豆腐等小菜,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一锅包含各种香味的鱼汤,几乎浓缩了东南西北中各类人群的味觉需求,赢得了十里八乡的外地人纷沓至来,个个酣畅淋漓,人人赞不绝口。一番风云残卷之后,用漏勺捞出锅底的剩菜残渣,下一撮手工面,在这个汤汁中煮出来,味道更是鲜美,劲道柔软,汤味浓郁,食客们总是吃的打饱嗝,撑的肚子疼。
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来老界岭避暑的人越来越多,老界岭的炝锅鱼也被南来北往的食客传至天南海北,会做这种美食的人也随之增多。驱车进入太平镇地界,一路两旁总会有很多“炝锅鱼”的招牌闯进你的视野,成了当地一种独特的美食,一道扮靓小镇的风景线。
食为人之天性,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永远是执着的。老界岭炝锅鱼之所以独特,不仅在于味道,更在于环境,置身其中,吃着美味,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尝,静静地回味,品尝的是一份暖胃的享受,品味的是一种吃的愉悦,品悟的是一种超俗的情趣,真有一种非比寻常的韵味儿。
是‘渔’,不是‘鱼’。”10月21日,在成都市新津县安西镇(渔博小镇)附近的一处稻田旁,新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时强调说。为什么大家印象中与土地打交道,大大咧咧的农业人对这一字之差如此重视?而在这一字之变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改变了农业人留给大家的传统印象?
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新津县正在培育中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新津县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从“鱼”到“渔”
客人从吃一顿到住一晚
“那边就是渔博小镇以鱼火锅为主题的餐饮区。”新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光是养鱼卖鱼,最多是初加工,产品附加值很低,留不住农户,吸引不了游客。养殖基地旁边有了鱼火锅主题的餐饮区,游客多了,农户也有了更多挣钱的选择。“人气旺了,就不愁发展了”。
除了看得到的游客和农户收入的增加外,整个新津的鱼产业链也得到延伸。随着鱼产业链的延伸,同时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除了吃一顿鱼火锅,接下来我们还会大力发展和鱼有关的各种活动,类似垂钓以及摸鱼等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新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有吃的、有玩的,就有机会留住客人。随之需要的就是住宿。目前园区内已有一些民宿,未来还将打造更多的民宿。“现在的民宿主要以公司或者合作社经营为主,在这些民宿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了进来”。
从“鱼”到“渔”,新津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伸展了腰身,抬头仰望星空,换个视角看农村的发展。建设中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也给了他们更大的舞台,甚至是以前没有的舞台。
新津县“九品艺坊”民宿
园区幅员面积52000亩
主导产业为“稻-油菜-渔”
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新津县“两山相拥、五河汇聚”,自然地理形态多样。“五河一江”流经新津长度超过70公里、岸线长度约150公里,河流面积占城市规划区面积的20%,新津境内诸河属岷江水系。
新津县委、县政府按照现代农业生产“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集中成片、竞争立项、民办公助”的要求,通过宣传发动、广泛征求村民意愿,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在基础条件好、乡村领导班子力量强且群众积极性高的乡镇通过竞争比选,最后确定在安西、方兴、文井和新平等镇(乡)连片实施2019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项目,同时编制《新津县2019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实施方案》。
园区位于新津县安西镇、方兴镇、文井乡和新平镇,具体包括新漕村、永丰村、月花村、蔡埂村、花碑社区、大安村和柏杨村等11个村(社区),幅员面积52000亩,其中农用地30000亩,位于天府农博园产业功能区范围内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新津段。
园区的主导产业为“稻-油菜-渔”,其中稻渔综合种养核心区面积5000亩以上。目前园区已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境内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完善。其中安西镇属于平坝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14000余亩,是新津县主要的粮食基地,种植业以种水稻、小麦和蔬菜为主;新平镇全镇幅员面积26.46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泗江堰水系自流灌溉。
同时文井乡幅员面积13.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34亩,农业人口占95%,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乡,主要是以农作物耕种为主,现已建成淡水养殖基地、杂交稻制种基地和优质粮油种植基地;方兴镇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0亩,农副产品丰富,享有“粮仓”之美称,全镇已建立优质稻和蔬菜等生产基地。
新津县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练好“内功”
建设小龙虾初加工、冷链物流中心
“只有产品不断升级,才能持续不断发展。”新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津县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正是为了整个农业的持续发展,从“鱼”到“渔”,通过园区的建设,使农业发展具备自己“造血”的功能。
下一步,新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将聚焦川粮油和川渔“新津黄辣丁”等“川字号”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壮大1个主导产业——“稻-油菜-渔”。同时在安西、方兴、文井和新平等乡镇形成28000亩以“稻-油菜-渔”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其中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5000亩以上。
核心区内还将新增太阳能杀虫灯75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生产档案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文井乡大明村、玉龙村和方兴镇柏杨村将新建提灌站3座,新修渠道6000米,主要用于文井乡、方兴镇片区稻田综合种养补水灌溉。而安西镇、方兴镇等镇乡将新建稻虾养殖基地1800亩,园区内将新改扩建4.5米宽、长5千米的白加黑道路,用于园区农业观光生产道路及提升园区品质,完善水、电、路、通信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设施配套。
为满足实现鲜活小龙虾全程冷链物流为目标,园区将建设小龙虾初加工、冷链物流中心一个,包括分级包装车间1个,冷藏(冻)库1个,以基本实现冷链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同时为保证在大量小龙虾进入上市期,通过对小龙虾分级、包装后供应各地市场,就近建设分选整理、清洗、冷藏保鲜、包装贴牌等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的初加工、冷链中心。
另外在品牌培育方面,园区将打造以稻虾米、黄辣丁、小龙虾为主的农产品品牌宣传、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和品牌农产品(食品)宣传网络,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园区农产品(食品)进展会、进商圈、进超市、进市场、进餐企。
同时为提高园区主导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安西镇新漕村将建立稻田综合种养专家工作站1个,通过园区-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方式,联合省内外水稻栽培、水产养殖等各领域专家,通过举办农业科技讲座、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专家坐诊等方式为园区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叶燕 摄影记者 刘海韵
编辑 周霖
雾都重庆,江河湖海的味道被浓缩于一锅之中,那便是令人一尝三叹、回味无穷的鱼火锅。它以鲜美的鱼类为食材,辅之以各地区特色的底料熬制而成,不仅温暖了食客的身体,更征服了一颗又一颗挑剔的味蕾。
首先登场的是四川盆地特有的麻辣底料,辣椒与花椒的热情拥抱赋予了汤汁火红的颜色以及醇厚的口感。麻得嘴唇跳动,辣得舌尖起舞,在这热烈而复杂的滋味中,每一片滑嫩的鱼肉都仿佛诉说着川渝大地的故事。
< class="pgc-img">>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接着是湖南人无法抗拒的剁椒底料,红色的小尖椒经过精心剁碎后腌制成浓郁的酱料,它的辛辣带着独特的酸爽,犹如湘女的娇羞,虽含蓄却足以让人血脉喷张。将新鲜鱼片浸入这样的辣酱之中,每一口都是激情四溢的碰撞。
< class="pgc-img">>转战南方沿海,清淡而不失鲜美的是广东人的砂锅鱼头煲。选用花雕酒提香,加入姜葱去腥增鲜,再配以豆腐等素材衬托出鱼肉本身的甘甜。揭开盖子那一刻,香气扑鼻而来,诱人至极。
< class="pgc-img">>最后来到云南边陲小镇,那边境的酸木瓜鱼火锅独树一帜。采用当地特产酸木瓜制作的酸汤底料,有着天然的果酸味道,既清爽又能激发出鱼的新鲜感。在这别具风味的一锅里,每一次咀嚼都能感受到彩云之南的魅力所在。
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了风格迥异的底料秘方,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当这些底料遇上鲜活灵动的鱼儿,便演绎了一场场美味传奇。品鉴过这一席地大物博的独特盛宴之后,怎能不使人三番五次地叹息——人生如此美好,不过“一尝三叹”而已!
< class="pgc-img">>无论你是偏好哪种口味的人,“一尝三叹”的鱼火锅总有让你难以忘怀的理由。它是家常小馆里的热闹喧哗,也是深夜食堂中的静谧温馨;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对美食无尽探索的精神体现。下一次,当你身处异地他乡或是久违的老友聚会时,请不要忘记尝试那一锅热气腾腾、满载故事的鱼火锅,让它带你踏上一场味觉旅行,感受那些藏匿于寻常巷陌间的烟火人间。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