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6月24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近日在上海一家大米先生用餐时,看到一女子与宠物共用餐具。26日下午,涉事门店所在商场的工作人员表示,经核实后确认上述情况属实,餐厅已对餐具和餐厅进行了消杀。商场规定宠物不落地,否则将予以罚款。由于该门店监管不力,影响消费者用餐体验,商场对其罚款2000元。(据6月26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视频中,女顾客吃一口,就用同一双筷子喂一口宠物狗。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无法接受在公共场所内直接用餐具喂食宠物,质疑餐厅日常监管不到位。也有网友认为餐厅不应允许宠物入内。
顾客被拍到与狗共用一套餐具(图源:视频截图)
宠物进入餐厅等公共场所而引发的争议时有发生。作为喜欢宠物的顾客来说,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携带宠物的顾客也该尊重其他顾客的感受。有网友认为餐厅允许宠物入内会影响到卫生问题,看到宠物主人与宠物共用餐具会感到不适。即便餐厅表示提供的是一次性餐具,事后对此套餐盘进行了废弃处理,网友对此仍是难以释怀。
宠物能否进餐厅?这原本不是一个问题,是有明确规定的。《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禁止携带犬只进入办公楼、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娱乐场所、候车(机、船)室、餐饮场所、商场、宾馆等场所或者乘坐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盲人携带导盲犬的,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其他城市的养犬管理条例差不多都有类似的规定,除了导盲犬外,一般而言是不允许携带犬只进入餐厅等场所的。
之所以有禁止性的规定,是因为上述提到的大多是室内公共场所,如果携带宠物入内,就会影响到公共秩序,对他人的活动带来困扰。
近年来,也有酒店与商场之类的商家,允许在一定条件下携带宠物入内。据报道,上海部分商场为“宠物友好商场”,但对宠物入内及在商场内的活动都有严格规定,仅限放置于笼子内或小推车内的小型宠物可入场。涉事餐厅所在的商场也表示,商场允许怀抱宠物(小型犬)进场。顾客需全程抱着宠物或使用推车,宠物不能落地。
网友的评论(图源:网络截图)
《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养犬人饲养犬只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不得破坏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如果宠物在餐厅内与主人共用同一套餐具,要说违背社会公德,也称得上。对携带宠物进入餐厅,应该有更严格的要求,至少不能影响到其他顾客的感受。
任何行为都应该是有边界感的。喜欢宠物的顾客,平时在家如何喂养宠物,那是另一码事。在公共空间就应该遵守公共秩序,遵守文明规则。有网友说,如果为宠物自带了餐具还可以理解,如果宠物用公共餐具那就必须反对。有网友表示,如果见到准许宠物与主人共用餐具的,这样的餐厅再也不会去了。这就表明公共利益与私人权益是有边界的,人与狗的活动空间也是有边界的,不能模糊了边界感,不能侵犯了公共利益。
涉事餐厅的回应(图源:相关账号截图)
曾在涉事餐厅任职的员工表示,由于部分顾客反感,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宠物进店。但部分顾客执意要带宠物,餐厅也不会强制执行,会建议其打包带走。
一些商家为了照顾到部分携带宠物顾客的需要,置文明养狗的规定于不顾,这其实是“见利忘义”的行为。文明养狗需要狗主人的自律和外部约束,商家有责任对违规携带宠物入内的行为进行提醒和劝阻,不能怕得罪人而睁只眼闭只眼。如果放任违规携带宠物的行为,迎合了这部分顾客,也会引起其他顾客的不适与反感,会因此流失另一部分顾客,并不划算。
据该商场管理人员透露,已对涉事门店予以罚款并要求门店日后加强管控,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同时,门店还会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文明素养与边界感也是管理出来的,涉事门店被罚也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只有落实文明养狗的规定,才能少些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困扰。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澎湃新闻日前报道,有网友在上海的一家餐厅用餐时,拍摄到一女子带宠物狗进店就餐,并与狗共用一套餐具。拍摄者表示,感觉很不卫生,甚至有点恶心。
此事很快在网上引发争议,很多网友都批评餐厅管理混乱,也对这名犬主的做法表示不理解,有网友吐槽:虽然确实有宠物友好餐厅,但无论如何都不能用客人的餐具喂宠物。对此,涉事餐厅回应道:“正常情况下不允许带狗进入餐厅,但如果顾客提前告知,有携带宠物进餐的需求,餐厅会提供一次性餐具。”
近年来,有些餐厅为了招揽顾客,主打“宠物友好餐厅”设定。不过,以上海市为例,早在2011年就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携带犬只进入办公楼、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娱乐场所、候车(机、船)室、餐饮场所、商场、宾馆等场所或者乘坐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 尽管随着民众观念的开放,不少人会“默许”体型不大的宠物狗进入公共空间,但法规上的“口子”并没有放开。在这种情况下,除非社会形成共识,推动有关部门修改相关条例,否则部分商场、餐厅的单方面举措恐怕并不合规。
饲养宠物者在私人空间如何与爱宠互动,外人都无权置喙。但只要进入公共空间,这就从个人爱好变成公共行为,必须遵守公德。即便地方法规允许宠物进入餐厅、商场等公共区域,宠物饲主也要遵守公德,避免对其他公共空间的使用者造成负面影响。宠物友好不等于“宠物优先”,即便大家默认宠物可以进入,也仍要优先照顾多数人的感受。
其实,多数“宠物友好餐厅”或“宠物友好商场”,对于宠物的管理本来就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比如,有些商场虽然允许带宠物狗进入,但严禁大型犬只,而且狗狗需要放在专门的宠物篮里,不能自由行走。这种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案,既满足了狗狗主人的需要,又不至于给其他人制造麻烦和伤害。
从宠物主人的角度来说,自己的爱好虽然重要,但不能将它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加强对爱宠的管理,其实也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之前,有些没责任感的人在公共空间遛狗不拴绳,导致狗咬伤了无辜的孩子。在餐厅把人的餐具给狗用的行为性质或许没有这么严重,但在安全和卫生上依然存在不小的隐患。
对此,宠物主人也好,餐厅经营者也罢,必须引起重视,在保证公共利益与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关照宠物,才是处理这类问题的正确方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实习生郑铭茵 广州报道
第一波登陆香港的内地餐饮品牌,已经开起了分店。
本月,串烧连锁店——木屋烧烤计划在香港西环开设第二间烧烤店。此前,在4月15日,位于香港旺角的首间木屋烧烤门店已经开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一大批内地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蜂窝涌入香港,除了农耕记、太二酸菜鱼、西塔老太太等知名特色饭店先后进军香港各大商场,Manner咖啡、茶救星球、林香柠手打柠檬茶等轻饮品牌也接连在香港尖沙咀、旺角等地驻扎开店。
餐饮品牌出海不是新鲜事,但去年尤为集中。“内地消费市场太卷了,海外增量市场更大”,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内地餐饮出海还处在初级阶段,仍然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这也是企业积极布局在海外上市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与实体餐饮行业兴衰一脉相承的线上外卖平台也在加速布局港澳及海外市场。据市场调研机构Measurable AI数据,去年5月才进军香港市场的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 Ta在今年3月以44%的单量份额跃升至香港第一大外卖平台。
香港往往充当餐饮品牌的出海“试验田”,在这个文化相近的热土,内地餐饮品牌磨炼出海基本功。根据张毅观察,内地餐饮品牌出海往往分成港澳、东南亚或北美、其他地区三步走,抢占好香港这块滩涂尤为重要。不过从长远来看,挑战仍存,今年一季度香港消费增长放缓,港汇持续偏强也影响外地旅客到港消费意愿。在更遥远的海外市场,市场需求、经营模式、饮食习惯也有待磨合。
近水楼台先得月
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港人“北上”消费蔚然成风。
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批港人涌入内地,呈现“双向奔赴”图景。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处数据,截至5月1日当天16时,香港出境人员约20.7万人次,香港市民约占其中四分之三,罗湖口岸、落马洲支线口岸、港珠澳大桥等地均迎来了大批“北上”内地的香港市民。
具有高性价比和选择多样优势,内地消费市场深受港人欢迎。去年底,香港本土旅行社推出的“山姆会员店旅行团”场场火爆。到了现在,“北店南下”成为新兴趋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下称“香港投资推广署”)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已经有包括连锁餐饮品牌在内的150家内地企业赴港设店。
香港投资推广署内地及大湾区业务总裁李淑菁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北店南下”的趋势从去年至今愈发明显,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中餐连锁品牌、茶饮、美食外卖平台快速发展等等新趋势正在蔚然成风。
李淑菁把香港比喻为“橱窗”,在她看来,内地餐饮品牌在香港开店就相当于开设了一个橱窗,可以向全世界展示本地品牌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同时,香港在知识产权保护突出,品牌在香港注册商标亦会帮助企业从香港打响品牌国际化的第一站。
“内地连锁餐饮品牌可以先在香港试试水温,然后再从香港开拓到周边口味比较接近的国家,比如东南亚市场。之后,再从大中华区开拓到欧美市场等。”李淑菁说。
上个月,“香港优势助力重庆餐饮企业出海”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李淑菁观察到,这次投资推介会效果很好,一些川渝地区的餐饮企业对于通过香港这一跳板出海意愿较强。
街头巷尾的内地连锁餐饮店是否会消弭香港的地域特色?互联网上,已经有人调侃香港越来越像深圳。
在李淑菁看来,“港人北上”和“北店南下”体现的是大湾区内地9市与港澳优势互补,“随着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加速建成,融合加速,消费者在整个大湾区都有非常丰富的选择,现在大家来到香港,可以更深入地体验当地小店风情,整体来看我们的融合加速对整个湾区都是有好处的”。
她还补充,香港特区政府正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试图与全球不同的经济体寻求更紧密的经贸和投资合作,“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正在积极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与区内城市优势互补,实现拼船出海”。
不“出海”就“出局”?
过去一年,内地餐饮行业回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12136亿元,增长13.9%。不过,今年一季度,餐饮市场增速放缓,全国餐饮收入增速、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分别较上一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9.1个百分点。
内地餐饮行业高度内卷,优胜劣汰竞争激烈。张毅提到,在内卷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大致上将在中国的“打法”搬运到海外,优势依然明显。“在内地大家练成高手了,跑到其他地方去。简直跟小朋友打架似的。”张毅说。
比如,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 Ta到港不足一年,就强势反超香港Foodpanda与Deliveroo香港外卖市场两大巨头,依靠的就是狂撒补贴开路、更高的配送速度与加强招兵买马这一并不罕见的突围路径。
张毅介绍,在内地餐饮市场,很大一部分消费订单来自线上。随着美团进军香港市场,内地餐饮品牌到港开店将迎来更广阔的消费空间。更重要的是,在香港试完水温,内地企业得以积累出海经验。
近日,毕马威中国联合中国烹饪协会、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和深圳市烹饪协会共同发布的《2024年餐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连锁餐饮品牌在出海谋增量上提速,通过孵化子品牌、地方菜系去区域化等方式,餐饮品牌持续拓展着自身边界,打造新的成长曲线。
根据《2024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去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已提升至21%。实际上,出海的餐饮品牌以连锁品牌为主,张毅提到,不管是火锅等中餐还是茶饮,目前内地的连锁餐饮品牌标准化程度已经相当高,这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先行基础。
此外,尽管市场对预制菜讳莫如深,但在张毅看来,预制菜产业发展成熟对中国餐饮实现抱团出海具有决定性作用,“连锁餐饮品牌最怕的就是供应链不稳定,如果产品品质没有把控好,对企业负面影响很大,这是大忌”。
如果将供应链放在内地,无论是从成本、人才还是食品加工成熟程度来看,都具有优势。这也是为何内地连锁餐饮品牌往往选择华人人口密度大、消费能力高、供应链布局成熟的地区作为出海首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