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卫技人才引进难,基层卫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乡村医生人才匮乏、青黄不接……如何破解编制瓶颈,引进人才推动卫生医疗水平提升?近年来,安溪县以医疗改革为抓手,以“备案制”破解编制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县级公立医院“无编可用”的问题。两年多来,总量备案管理激活“一池春水”,实现了公立医院、医技人才、人民群众三方受益。
打破编制限制 扩充人才“容量”
“这几年安溪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向城关集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升级群众就医环境,公立医院开放床位数随之增加,医技人员需求也相应紧迫。”安溪县委编办主任郑紫文叹息,传统的事业编制管理提供的“场地太小”,公立医院一身“拳脚”难以施展。
总量备案管理打破编制限制,迎来曙光。按照《意见》,安溪针对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三医院等四所县级公立医院实施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在备案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原有人才队伍的稳定,备案制实施前的事业人员保持身份不变,根据这些“老人”自然减员情况,空余编制分期分批收回,最后完全“去编化”。新招聘人员不再使用事业编制,但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在编事业人员“同工同酬”。
一子落,满盘活。医院自此在用人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招聘人员不再受事业编制限制,而是在控制总量内自主公开招聘。“以前每年只能参加一次全省事业单位统考招聘,现在一年里可根据我们医院的实际需求,分多批自主招聘。”安溪县医院院长陈鑫坛感触极深。原本该医院仅有692个核定编制,实行总量备案管理后,人员控制数增加了498名。为此,安溪县医院调整了招聘节奏,提前错开毕业季,每年11月便到医学院校开展招聘宣讲,次年1月完成招考,比传统的事业单位统考招聘足足提前了至少10个月,在“抢人大战”中赢得先机。
“备案制的主旨就是让医院自己把控员工数,实现‘量体裁衣’,给予医院足够的自主决定权。”郑紫文介绍道,总量备案管理实行动态调整,两年备案一次,“能开多大的店,就配多少员工”,只要符合发展需要,编制部门、人社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就全力支持。截至目前,全县4家公立医院实施备案管理后,共招聘、引进了257名专业技术人员。
精准引进人才 填补技术空白
为配合备案制管理实施,安溪县财政每年专门下拨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奖补“柔性引进的一、二、三层次人才”“全职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全职引进的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此举也带来了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招聘的“两个首次突破,一个大幅增加”——首次突破全职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难题、首次突破博士毕业高学历人才引进难题、硕士医学毕业生招聘大幅增加。
安溪县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吴李勇就是该院精准引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之一。精通各种骨病诊治,尤其擅长脊柱外科相关疾病,在颈肩不适和腰腿疼痛治疗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吴李勇此前就职于宁德市闽东医院,去年1月底入职安溪县医院,并携家带口落户安溪,成为新安溪人。
从市级公立医院到县级公立医院,吴李勇并未感到屈尊,反而在安溪这片惜才爱才的热土打开了新天地。来到安溪后,他大力开展脊柱一系列高难度手术,有力促进了医院骨科二级学科发展,填补了安溪县脊柱外科多项技术空白,使安溪的骨科技术水平上升一个新台阶,脊柱外科水平也达到了省市级水平。“去年2月份至年底,共做了将近500台手术,大部分为高难度四级手术,占县医院四级手术总量的一半。”陈鑫坛赞不绝口。他说,吴李勇“加盟”安溪,给茶乡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脊柱疾病患者不再大量往县外医院奔波,相比在省、市三甲医院治疗,在安溪县医院进行三级手术每例花费仅2万元左右,平均每例节省1万元,四级手术每例花费仅4万元左右,平均每例节省2万元,“一年下来可为群众及医保资金节约1000多万元。”
改革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仅安溪县级医院的两个龙头——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在省卫健委公布的2020年度全省公立医院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就分别排在第59名和第36名,分别比2018年度上升了21名和39名。
安溪县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姚其谅表示,将完善备案制人员管理,谋划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传、帮、带”的培养机制,为茶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张锦川 陈林森)
来源:闽南网
<>叶店加盟那家好?这还真说不好。各个茶企的发展理念、企业文化,与投资商的经营理念是要“相投”的。这样对加盟店的发展,才是最好的。因此,茶叶店加盟哪家好,还是要看个人的考察结果了!不过,华祥苑小编倒是可以提供几个茶企参考:
1、华祥苑茗茶
福建安溪百年制茶世家肖氏所创,与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合作创办全国首个张天福有机茶生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在厦门金砖会晤上惊艳亮相后,旗下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茶叶之一。
2、八马
源于百年前的“信记”茶行,是一家集茶园基地、生产加工、连锁、出口为一体的大型茶叶企业。
3、聚祥春
一家专业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除去以上三大品牌,还有安溪铁观音集团、日春、武夷星等茶企。华祥苑小编建议,可以到这些企业旗下门店进行亲身体验,再对茶企进行细致了解,对比之后选择自己心仪的企业。所以,茶叶店加盟哪家好,还需要你决定!
>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茶经》曾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一片小小的绿叶子,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穿过了时间的长河,已然成为我国的国粹之一。
确实!“茶好客自来”,在中国,饮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习惯。
不过,有意思的是,作为茶文化大国,茶虽然离日常生活很近,却离A股市场很远,“茶业第一股”之名至今无人认领!
< class="pgc-img">>因为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与消费国,茶企却大而不强,目前在A股还没有一家以茶叶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实际上,不少茶企冲刺上市,但其资本化的成功故事却实属罕见。
自2012年安溪铁观音集团闯关A股开始,就不断有茶企递交招股书,华祥苑、七彩云南、中国茶叶、澜沧古茶等都曾冲击A股,但至今未能摘下“茶叶第一股”的桂冠。
如今,八马茶业递交招股书,再次将“A股茶叶第一股”争夺战推到了台前。而大家的关注点却成了其背后那500亿泉州“富豪姻亲圈”...
壹
“A股茶企第一股”呼之欲出。
自从去年7月初,中国茶叶和澜沧古茶先后披露招股书再无音讯后,A股茶企空白被改写的画面又停滞了。
近日,随着又一家茶企递交了招股书后,茶叶第一股之争又再度激烈起来了!
4月15日,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八马茶业”) 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登陆创业板,与之前的中国茶叶、澜沧古茶争夺“茶业第一股”的名号。
< class="pgc-img">>俗话说,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中,前六件多有相关企业登陆A股市场,茶业却到至今都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与消费国,但国内茶企的上市之路却并不顺遂,可谓是难关不断,其中自然也包括八马茶业。
过去安溪铁观音、华祥苑、谢裕大、四川竹叶青茶业等多家知名茶企IPO均以失败告终,除天福集团(06868,HK)、龙润茶(02898,HK)登陆港股外,A股“茶企第一股”之名无人认领。
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最大的铁观音生产商和销售商之一,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再加工茶等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关产品。
小小的一盒茶叶,居然撬动了八马茶业十几亿的生意。
< class="pgc-img">>2018年到2020年,其营收分别为7.19亿元、10.23亿元、12.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82.35万元、9188.16万元、1.16亿元。
< class="pgc-img">>截至报告期末,八马茶业全国门店超2000家,其中直营店366家,加盟店超过1700家,已成为“中国茶叶连锁专卖店第一品牌”,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各省份的主要大中型城市。
那么此次,从新三板转战创业板的八马茶业,能否成功上市呢?
贰
与不少谋求在资本市场施展拳脚的国内茶企一样,八马茶业并非是首次试水资本市场,它曾将首秀放在了新三板。
2015年12月,八马茶业顶着“铁观音第一股”的名号,挂牌新三板。
仅过了两年多,2018年4月,八马茶业便宣布终止挂牌,给出的原因为“长期战略规划调整的需要”。
也是,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新三板融资功能缺失,茶业作为非主流种植业品种,市场小散乱,缺乏品牌和经营集中度,对资本来说不属于可以快速膨胀的领域,很难受到资本青睐。另外,多家茶企业绩下滑,挂牌新三板融资会计和法务费用负担大,在此背景下,继续挂牌已成鸡肋。
但是,八马茶业对资本市场的心思并未因此停止,如今目标转瞄上A股市场。
此次冲击A股创业板,八马茶叶拟公开发行新股数量不超过258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募集资金为6.83亿元。
八马茶业是家族企业,王氏三兄弟——王文彬、王文礼和王文超及其家人合计持股62.8%,为实控人。其中,大哥王文彬、陈雅婧夫妇合计持股32.84%。
<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八马茶业的招股书一公开,便出圈了。原来,围绕八马茶业创始人家族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资本圈。
< class="pgc-img">>因为八马茶业的招股书牵出了泉州的“富豪圈”——实控人王文彬夫妇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联姻安踏(2020.HK)、七匹狼(002029.SZ)以及高力控股。
叁
有人凭一己之力,生生把股市变成了可以唠家长里短的场所。
比起公司的质地,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彬家族的联姻或先行受市场关注,毕竟其三家亲家的财富和名气更被为人熟知。
也是,作为一家家族企业,八马茶叶和多家上市公司都有着复杂的姻亲关系。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大约就是——我掌管的公司即将上市,我儿子的岳父掌管着一家上市公司,我女儿的公公掌管着3家上市公司,还有一个女儿的丈夫也掌管着一家大公司。
最值得关注的是,王文彬之子王焜恒的岳父丁世忠,是安踏体育的实控人。
< class="pgc-img">>2020年,八马茶业实控人王文彬的儿子王焜恒与安踏体育老板丁世忠的女儿丁斯晴结婚。胡润百富榜显示,丁世忠在2020年8月底的身家为445亿元。
另外,王文彬之女王佳琳,则嫁给了周永伟之子周士渊。
周永伟是七匹狼的实控人,也是港股公司汇鑫小贷(1577.HK)和百应控股(8525.HK)的最终控股股东。据胡润百富榜统计,周永伟在2020年8月底的身家为28亿元。
王文彬的另一个女儿王佳佳,则嫁给了高力控股的实控人高力。
高力控股是城市综合产业运营商,业务涵盖地产、能源、商业、教育、资本五大领域。据胡润百富榜统计,高力的父亲高仕军在2020年8月底的身家为65亿元。
总结来说就是,王文彬的儿子王焜恒娶了安踏老板的女儿,而他的两个女儿王佳琳、王佳佳分别嫁给了七匹狼实控人的儿子以及高力控股集团董事长。
可以说,王文彬子女的婚姻,串起了泉州“富商圈”。一儿两女的婚姻,让八马茶叶多了四家上市公司作为亲家。在招股书披露以后,有股民感慨,这才是真正的“抱团股”。
统计之下,王文彬的这三位亲家在2020年身家合计就已超过500亿元。
不算还未上市的八马茶叶,仅安踏体育、七匹狼、汇鑫小贷和百应控股的总市值就已经超过3000亿元。
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桩象征意义浓厚的联姻,对八马茶业具体业绩的助力并不多。
2018-2020年,八马茶业销售给包括七匹狼及其关联企业在内的茶叶及相关产品分别实现销售额4.94万元、0.34万元和9.18万元,累计实现销售额14.46万元。
< class="pgc-img">>八马茶业销售给安踏体育及其关联企业的茶叶及相关产品分别为5.52万元、零和5.31万元,累计销售金额达10.83万元。
这些对八马茶业超10亿元的收入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八马茶业其他关联交易较为频繁。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八马茶业关联交易总额约为3亿元人民币,其中2.2亿元由王文彬等人为八马茶业提供担保。
< class="pgc-img">>另外这两年,八马茶业通过加盟模式来扩大公司规模,提高业绩水平。
2018年到2020年,公司通过线下加盟模式销售额分别为2.9亿元、4.8亿元、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12%、47.44%、48.07%。
据《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的数据,2017年中国茶叶企业总数约为6万余家,其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总资产超过1亿的企业仅87家,总资产超过10亿的企业仅6家。
相比备受资本青睐的新茶饮品牌,传统茶叶市场就稍显落寞了。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茶企在A股挂牌,成功IPO的只有在港股上市的天福(06868.HK)。
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茶叶市场中企业众多,且仍存在大量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及小型茶企,这也是为什么几千年茶文化、千亿茶产业的中国却孵化不出一家“立顿”( 立顿红茶2019年的销售额为198亿元)。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0-2019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国内市场销售总额达2739.50亿元。
< class="pgc-img">>如此大的茶叶市场,却没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
八马茶业过半营收依赖加盟,关联交易频繁,此次能否顺利闯关IPO?“茶叶第一股”究竟会花落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class="pgc-img">>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争夺茶叶第一股 八马茶业想靠毛利率低的加盟逆袭?》、
格隆汇新股《八马茶业IPO:冲刺A股茶叶第一股还“不够格”?》、
小犀财经《年营收仅为立顿1/20,八马茶业能否成功冲刺“茶叶第一股”?》、
IPO早知道《八马茶业创业板IPO申请获受理,A股“茶叶第一股”花落谁家?》、
红星资本局《一份招股书,牵出福建“富豪姻亲圈”!他的亲家们总市值超3000亿》、
野马财经《八马茶业IPO牵出500亿泉州“富豪姻亲圈”!小小茶叶撬动10亿生意经》、
猫财经《八马茶业加入“茶叶第一股”争夺战:定制成品茶占采购额近半数,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