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3日,记者从罗湖区获悉,自3月3日17时至3月7日24时,罗湖对辖区进一步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其中,黄贝、桂园、南湖街道范围所有餐饮场所暂停堂食供应。
深圳市罗湖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第26号)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决定自3月3日17时至3月7日24时,对辖区进一步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现就有关措施通告如下:
一、黄贝、桂园、南湖街道范围:所有餐饮场所暂停堂食供应,保留打包、外卖等非接触性服务。保留通风条件良好的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常经营,其余非生活必需密闭场所(卡拉OK、棋牌室、麻将馆、茶室、歌舞厅、影剧院、网吧、酒吧、游戏厅、台球厅、博物馆、图书馆、健身场所、剧本杀、密室逃脱、室内体育馆、室内游泳馆、桑拿、按摩、足疗、洗浴中心、美容等)暂停线下营业。
二、东门、笋岗街道范围:通风条件良好的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常经营,其余非生活必需密闭场所(卡拉OK、茶室、歌舞厅、影剧院、网吧、酒吧、游戏厅、台球厅、博物馆、图书馆、健身场所、剧本杀、密室逃脱、室内体育馆、室内游泳馆、桑拿、按摩、足疗、洗浴中心、美容等)严格落实扫码、测温防控措施,并需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进入,棋牌室、麻将馆暂停营业。
三、全区范围
1.各办公、经营单位对居住在疫情风险较高区域的人员,合理安排其居家办公,最大限度减少工作人员跨区通勤。
2.各办公、经营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进入办公、经营场所严格落实扫码、测温防控措施,并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当日核酸采样凭证(记录)才能进入。
3.全区所有社区小区、城中村实施围合管理,出入口严格落实扫码、测温防控措施,并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当日核酸采样凭证(记录)才能进入。
4.辖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管控措施按有关要求执行。
以上管控措施将依据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
深圳市罗湖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3月3日
【记者】夏凡
【作者】 夏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源:中国环境
“现在,楼下没有油烟飘上来,我们再也不用过着乌烟瘴气的生活了。”近日,记者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莲塘社区采访时,居民张先生对小区周边的餐饮油烟整治到位拍手称快。
其实,张先生代表了罗湖众多居民的心声。十多年来,餐饮油烟扰民问题一直是当地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但经过一年多的强力整治和精细化管理,今年罗湖区的餐饮油烟信访投诉量大幅下降,居民满意度大幅上升。
餐饮店面数量多、环保部门监管人员少、店主难配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以下简称“罗湖管理局”)是如何突破监管瓶颈,在一年内摘掉“餐饮油烟扰民大户”帽子的?
城区难题:前期规划欠周全,餐饮油烟该飘向何处?
2019年,罗湖区跻身“2000亿俱乐部”(全国全年GDP达到或超过2000亿元的市辖区),且成为在这个“俱乐部”中空气质量排名第一的辖区。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罗湖区的餐饮油烟类信访投诉量仍居高不下,成为信访投诉案件中的一大“顽疾”。多年来,餐饮油烟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罗湖区的环保部门。
“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而罗湖辖区城市规划与环境执行标准赶不上居民的期盼,这是我区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但仍然出现油烟扰民情况的根本原因。”罗湖管理局执法科科长贺传良表示。
据了解,作为深圳最早建成的辖区之一,罗湖区的第三产业占90%以上,餐饮业在此蓬勃发展。但在早期建设规划时,建成区内的建筑物却未配套专用烟管,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愈发严重的餐饮油烟扰民现象。
家住黄贝社区的罗先生就曾深受其害。“在以前,一到饭点我们一家人就被楼下的餐饮油烟呛得直咳嗽,关上门窗都没用!”罗先生表示。
尽管多年来罗湖管理局一直都高度重视餐饮油烟整治工作,做到“接到投诉,必迅速开展行动”。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且复杂,罗湖区的餐饮油烟整治工作一直推进缓慢。
贺传良向记者说出了他们执法中的无奈。罗湖区餐饮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动态性强,罗湖管理局监管人手不足难以全面覆盖,“时常出现这家店面刚责令整改完毕,店主就换了的情况,持续跟进的难度大。”
店主也有苦难言。据了解,大多数餐饮店主都积极配合整改,但却会因为缺乏相关的油烟专业知识,导致装净化器后排放的油烟浓度仍不达标,出现扰民现象。店主不由得心生委屈:为什么明明“按要求”装了净化器,却仍然不达标?
“不解决油烟扰民问题,就难以使罗湖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一流的生态宜居社区。以往的突击检查和根据投诉进行处罚的餐饮油烟监管方式已不能满足如今新的发展形势,现在应该思考如何能更主动、更全面、更高效地对餐饮企业进行油烟监管。”罗湖管理局局长唐湘良表示。
重拳出击: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开展精细化管理
2019年,罗湖区全面开启了餐饮油烟精细化管理,打出系列组合拳,下足硬功夫,决心将餐饮油烟扰民的难题彻底解决。
第一套拳是“摸清底数”。
“要解决餐饮油烟污染问题,首先要掌握情况,彻底摸清全区餐饮企业的数量。”贺传良向记者介绍。
为此,罗湖区采用“服务+执法”工作方法,通过服务外包模式聘请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8286家餐饮企业进行大排查,汇总形成罗湖区餐饮企业名录,并根据每一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应建立“一企一案”,督促企业做好油烟达标排放。
此外,专职人员还会定期现场检查辖区各餐饮企业油烟污染整治情况,如:净化器是否安装、维护和保养等,督促企业进行定期清理油烟净化器、维护台账建立、自主油烟检测等油烟达标排放控制工作。同时,对餐饮企业的油烟系统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的餐饮企业发出风险告知书或整改通知书,对餐饮油烟形成全覆盖、无死角、零容忍的监管。
“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餐饮企业动态性强、执法管理人手不足等瓶颈问题。外包的专职人员还能为餐饮店主提供免费的油烟处理器安装方案,方案中包括处理器是否符合油烟排放要求、整体造价是否合理,并为店家提供验收技术支持,避免被厂家坑骗。”为罗湖管理局提供技术服务的负责人周芳玉表示。
罗湖管理局对餐饮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第二套拳叫“好风借力”。
由于餐饮油烟分布广泛且隐蔽的特性,传统人工监测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监管的需求。为此,罗湖管理局开始探索借助高新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的新路径。
2019年,罗湖管理局率先启动“互联网+明厨亮灶”油烟浓度在线监控服务项目,有效助力餐饮油烟综合治理。
据介绍,对于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持证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及其他信访投诉量较多的敏感区域餐饮企业,罗湖管理局已对其全部安装了油烟浓度在线监控设备,共计976套,24小时实时监控这些餐饮企业的油烟排放浓度。
贺传良告诉记者,有了智能监测平台系统后,罗湖区的餐饮油烟监管摆脱了以往被动的局面,执法更为主动。“现在即便没有投诉,一样能发现油烟排放超标的现象。”
第三套拳则是“全城联动”。
“餐饮油烟整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区上下合力,全城联动,才能从根子上解决油烟扰民的问题。”唐湘良向记者介绍。
因此,2019年来,罗湖管理局已开展多次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并联合城管、国土规划、应急管理、街道等部门持续开展露天烧烤、商住相邻层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餐饮企业整治,形成整治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了对餐饮业油烟排放控制和管理。据悉,罗湖区目前已完成236家餐饮企业的整治工作,54家餐饮企业正在整改中。
除了跨部门联动外,居民也热情洋溢地投身于餐饮油烟监管队伍中。贺传良介绍,为了发挥居民自觉控制、主动监督的效果,罗湖管理局建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通过让居民成为环保义务监督员,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社区-居民共监管的模式,使得餐饮油烟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将信访投诉消化在基层。
今年以来,罗湖区的油烟信访投诉案件大幅下降。截至目前,该数值同比下降20.1%。相较于2019年同期平均数据增加6.8%的情况,今年的投诉量显然进一步减少,餐饮油烟整治成效明显。
专家建议:根绝餐饮油烟扰民,抓好源头治理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主要行业蓬勃发展,餐饮烟油已然成为各地环保监管的难点。
罗湖区人大代表王贤华对罗湖区餐饮油烟的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赞扬,他表示,“罗湖区油烟污染治理为相似地区的油烟治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无论是从创新的角度还是执法的力度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水平。”
对于各地来说,餐饮油烟监管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根绝餐饮油烟扰民难题,王贤华认为,从源头抓好治理是关键。
一方面,政府在编制城区总体规划时,应提前规划好餐饮布局,将餐饮企业相对集中安置。对于已经存在的,开设在居民楼底的餐饮企业,则要结合区域规划,建立迁移机制,鼓励引导餐饮企业主动迁址。
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个环保、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街道办事处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做到信息共享、分工合作、协作配合。“在目前餐饮项目取消前置审批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餐饮经营的证照管理,从严把好审批准入关口。”王贤华表示。
唐湘良表示,罗湖管理局以身先士卒的精神,为各地开展大气环境执法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但这远不是终点,在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的路上,罗湖管理局还将走得更远、更扎实。(中环报见习记者胡文婷)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深圳新闻网2023年10月18日讯(记者 袁征一方 翁瑞峰 牛耘)“星期三查餐厅,让深圳人吃得更放心。”10月18日,“星期三查餐厅”透明执法行动走进南山区,对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留仙洞校区的食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据了解,本次突查的食堂为锦园第二餐厅,检查结果良好,食堂食品安全量化评级维持A级。
餐厅整体情况良好,留样信息与台账管理待改进
进入餐厅,执法人员依次查看信息公示、后厨卫生、台账管理等情况。记者看到,餐厅的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位于用餐区域显眼处,内容包括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信息、大宗食品原料索证信息等,公示信息较全面。
本次突查的食堂为锦园第二餐厅。
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
后厨卫生检查是本次行动的重点。执法人员依次查看主副食仓库、洗菜区、操作区、留样区、洗消间等区域。经检查,发现后厨布局合理、卫生良好,各区域分工明确,设备设施较完备。仓库食材做到隔墙离地存放,食材及调料日期较新鲜。据餐厅负责人介绍,食堂安装智慧管理系统,如果未按要求存放,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整。
执法人员查看操作区调料标签日期。
与此同时,“蓝马甲”快检人员也来到现场对食材进行抽检。据介绍,本次共抽查7批次样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农药残留等问题。
现场进行快检。
行动过程中,执法人员也指出了几处不足。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监管局西丽所执法人员黄建华表示,餐厅留样间的样品标签较详细,但放置的托盘上可以进一步写明日期,让样品管理更加一目了然。此外,尽管已建立电子台账,扫码即可查看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资料,但餐厅在索证索票管理方面较为混乱。
执法人员扫码查看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该食堂整体情况良好,工作落实较到位,本次检查餐厅食品安全等级维持A级。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留样标签不够清晰、台账管理较混乱等,后续将督促改进。”黄建华总结道。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监管局西丽所执法人员黄建华对本次行动进行总结。
智慧化管理助力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行动结束后,执法人员一行前往学校智慧后勤指挥中心参观。
工作人员介绍并现场演示了智慧系统的各项功能。通过该平台,不仅能够实时查看学校各餐厅情况,也能进行人员管理。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智慧平台包括“食安指挥、设备监管、食堂专管、数字巡检”四大板块,其中“食堂专管”板块详细记录了学校各食堂每日的菜品名称与价格、供应商信息、留样详情、后厨出入监管、员工当日健康情况等。
现场演示平台功能。
“深职大的智能化设备运用在全国高校中都处于领先水平,学校将持续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据学校后勤工作负责人介绍,目前学校食堂智能化系统基本实现无死角全覆盖。
学校后勤工作负责人介绍智能化系统。
多方携手发力抓实民生工程,人大代表给予肯定
南山区人大代表肖明、邓志旺全程参与本次行动,并对“星期三查餐厅”透明执法行动给予了肯定。接受记者采访时,肖明表示:“‘星期三查餐厅’这项民生工程做得很实、很细、很深,餐饮主体、学校、执法队伍、媒体都十分重视这项工程,让大家对食品安全更重视、更放心。不论作为学生家长,还是作为深圳市民,我都感到踏实、有幸福感。”
南山区人大代表肖明。
“通过本次行动,能看到食堂工作流程非常规范,食品处置得当。”邓志旺告诉记者,“我同时也是学校老师,今天看完后厨,作为学校老师,我感到更加放心了,相信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也会更加放心。”
南山区人大代表邓志旺。p{margin-top:0pt;margin-bottom:1pt;}p.X1{text-align:justify;}span.X1{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10.0pt;} 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