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红餐网
作者: 陈言
随着社会在某些场景下,对就餐“快”的需求不断提高,快餐也逐渐“进化”,以“现炒”为主的第二代快餐正在成为主流,主打“现炒”的大米先生也因此备受行业关注,它是如何实现“现炒”优势的呢?
8月13日,“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颁奖盛典在成都世纪城天堂洲际大饭店隆重举行,重磅揭晓了“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100个优质品牌最终荣获“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殊荣。
< class="pgc-img">>榜单首次聚焦中式米饭快餐,发布了“2020中国中式快餐十大品牌”,让这个榜单在业内备受关注。乡村基、真功夫等老牌快餐品牌获此殊荣,而大米先生等新品牌的上榜,更是激起餐饮人的兴奋度。
01 不仅是真“现炒”, 也是正餐快餐化
“2020中国中式快餐十大品牌”榜单中,大米先生凭借“真现炒”,成为了新式快餐品牌的代表。
大米先生由著名的快餐品牌乡村基投资成立于2011年,相继在重庆、成都、武汉开店,2016年直营门店便突破100家,之后以几乎每年100家的速度快速扩张。
从诞生至今,大米先生严格保证每一家门店都是“真现炒”,没有中央厨房,拒绝复热产品、料理包复合酱料,所有肉类蔬菜都是当天进货到店,为了实现“真现炒”,大米先生的每个店还增设了占门店面积40%的厨房。
< class="pgc-img">>出于成本、品质稳定等考虑,这些在快餐行业中几乎是无人、无品牌做到,甚至不太敢尝试的,但大米先生不仅做了,而且成效初显。目前,大米先生在上海、重庆、成都、长沙、武汉等市场,拓展了400余家门店,且全为直营店。
对此,大米先生表示,自己能做到这些,原因在于自己不是用传统的快餐思维,而是用正餐思维来经营快餐门店,做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餐,而是“正餐快餐化”。
传统快餐确实存在诸多问题,首当其冲就是食品安全问题。
快餐一直以“快”闻名,但也正因为“快”,快餐逐渐成为品质平平、只为填饱肚子、不求质量、不求健康的代名词,甚至由此衍生出“快餐文化”这样的名词。
虽然现在有不少快餐品牌出现,但市面上占比更多的,还是经营快餐的夫妻店模式小馆,一些甚至是炒好以后推着车随处叫卖,食品安全必然得不到保障。
另一个,就是菜品单一。
即使是快餐连锁品牌,为了保证“快”,就需要极高的标准化,这就导致菜单的固化,即使一些品牌会按季节更换菜单,但多是10~20%的小规模更替,对消费者来说感知并不大,极易产生审美疲劳。
这两点极大程度上导致了消费者对“快餐”质量平平、只为填饱肚子的刻板印象。
随着消费者需求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大米先生正是想改变这样的行业现象,以及消费者的固有印象,所以它追求的是“正餐快餐化”。
“快餐正餐化”是以快餐思维经营门店,首先想到的仍是“快”,在“快”的基础上,尽量解决口味问题提高菜品质量。
而“正餐快餐化”的主体是正餐,首先满足正餐讲究新鲜、现炒、锅气、口味等的基础上,通过后端供应链、门店后厨的改造,获得快餐的“快”、便捷等特性,满足从上班族到社区居民的广大人群基本饮食需求。
大米先生没有中央厨房,每个门店40%的面积都是后厨,配备5个厨师,现场从新鲜原料开始制作菜品,炒好后分成小份供消费者自选,而不是使用预包装,或者二次复热的产品。
< class="pgc-img">>同时,大米先生除了炒菜,还有蒸菜、烧菜、小吃、米线馄饨等,产品种类丰富,每餐可提供30多道菜品,因为有自己的后厨和厨师,菜品售完可以立即补足,也不会出现缺菜的情况。实现正餐级别的“现炒”。
此次获奖,可以说是为“现炒”打了一针强心剂,大米先生凭借“正餐快餐化”的现炒模式快速扩张,已开出400余家直营店,日前,上海又相继新开5家门店,一路高歌猛进。据悉,未来大米先生还将继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扩张。
也许有人会问,想做正餐形式的“现炒”,那如何保证“快”呢?
02 强大后端实现“真现炒”
事实上,单纯的“现炒”并不是个新概念,在快餐预制、标准化横行之前,现炒一直都存在着。
但发展到现在,真正以现炒做到多门店、多地连锁发展的出彩品牌却并不多,大米先生能出彩,在于真正做到了抛弃一切复热产品、预制酱料包的真现炒,也就是在保证正餐品质的前提下,实现快餐模式。
- 精确计算、梳理,保证“快”
一直以来,中餐正餐的标准化、快速出餐都是难点,也是大米先生“正餐快餐化”必须解决的。
回顾大米先生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从2011~2016年,大米先生用了5年时间才达到100家门店,但之后几乎每年都能扩张100家门店。这是因为在大规模扩张前,大米先生进行长时间的模式探索,而且每个地区全面铺开前,都会进行试运营。
< class="pgc-img">>除了基本的市调,大米先生还会对消费者到店就餐的高峰时段、喜爱的菜品、每轮上菜各个菜品消耗时间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确认。之后,区域总厨根据这些数据,以及每个菜品最佳品尝时间,对当地餐厅后厨制定生产计划。
比如第一轮上菜大概是什么时候,需要提前多久开始备料、炒制,每个菜品多久可能卖完,后厨在什么时间段进行第二轮备料、制作。总厨还会根据菜品在当地保持最佳温度的时间,预计每个菜品每轮出多少份等。
通过前期后厨的精确计算,大米先生就能在保证菜品正餐级别新鲜、口感的前提下,实现“快”。
< class="pgc-img">>目前,大米先生正在开发一套数字化的后厨生产计划测算、执行系统,并与供应链后台相连接,总厨输入数据,即可通过后台计算,迅速生成每个菜品、每个门店厨房的用料、备料、炒制时间等,再次提高速率。据悉,这套系统在明年就能实现对重点城市的覆盖。
- 新鲜食材保证品质
要做好现炒,新鲜的食材就是第一关,最大程度保持食材的新鲜和锅气,从而保障产品的口感。
大米先生门店没有任何半成品和成品、复合酱料,大米、食用油、调料等有一定保质期的原料,由益海嘉里、正大、李锦记等大品牌提供,新鲜菜品的供应服务则由海底捞旗下的蜀海等大牌供应商提供,保证当天进货,进一步保证品质,也保障了食品安全。
< class="pgc-img">>大米先生这样的模式,其实也是很多现炒快餐企业希望达到,却一直难以达到的,这也因此一直制约着很多现炒快餐餐企的发展。而大米先生在这样的模式下仍能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后端管理。
- 庞大的厨师团队,严格的配套体系
要做到没有中央厨房的门店现炒,厨师一定是关键,大米先生门店厨师团队的任务,还包括为每个产品制作SOP,以此保证每个菜品都有严格的制作标准,保障出品口味的统一、稳定。
由于极度依赖厨师,要达到连锁扩张所需的标准化,对食材的配置和厨师的培训要求会非常高。大米先生也是通过9年的发展,逐渐积淀下自己庞大的厨师团队。
< class="pgc-img">>而且形成了严格的厨师招聘、配套的考核训练体系。大米先生所有门店主厨必须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与各大厨师培训高校均有深度合作,定向输送厨师人才。内部还会定期组织培训,对厨师进行考核,保证厨师团队的水准。
03 “快餐不将就”将成新时尚
餐饮人必须认识到,虽然现在看上去消费者越来越对餐饮的价格敏感,但他们对餐饮品质的要求却依然在升高,就算是快餐,也不能将就。 这对餐企的性价比要求更高,包括我们印象中的快餐。
让消费者在快餐店,就能吃到正餐品质的餐食,也是大米先生贯行真现炒的根本逻辑。
对这样的模式,红餐网也采访了一些行业人士,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看好,在他们看来,预热的工业化快餐,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和体验的追求,现炒回归传统的“炒、蒸、焖、煮”,强调口味和品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 class="pgc-img">>而想让消费者感受到大米先生的快餐不是“将就吃点”的选择,它还十分重视实现产品本土化,除了定期更换菜单,还会结合当地的顾客的口味,设计当地的菜单。据悉,大米先生每个市场都有每个市场的菜谱库,门店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的灵活的调整菜单。
比如上海的菜品,虽然主要以川湘菜为主,但针对上海人的浓油赤酱,大米先生就研发了属于当地口味的糖醋排骨、清蒸蛋饺、红烧狮子头等菜品;湖南是湘菜为主,湖北则主打湖北菜,比如洪湖藕汤、红烧武昌鱼、黄陂三鲜等;重庆和成都则主要是以川湘菜为主。
“我们每个市场都没有统一的菜。比如蒸蛋我们都有不同的做法,武汉以清蒸为主,重庆辅以肉沫,上海是肉饼蒸蛋。又比如鱼,武汉是红烧武昌鱼,湖南是干煸刁子鱼,重庆是跳水鲫鱼。”大米先生总经理朱江表示,顾客想吃什么,跟店员说一声,第二天即可出餐。
< class="pgc-img">>这突破了很多快餐品牌菜品固化的现状,也暗合了消费者“快餐不将就”的需求趋势。
大米先生不仅通过规范门店的现炒模式,挤掉一些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路边摊、夫妻店,形成良币驱逐劣币,也推动了整个行业往更规范、安全的方向前进。
很多快餐餐企并不是没有意识到消费者对快餐品质提高的需求,但因为厨师体系打造、供应链、成本等问题,很多餐企在品质、口味、快速出餐等方面无法完全兼顾,只能选择战略性放弃某些板块,以保证成本收益比。
大米先生则通过9年的摸索、积淀,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厨师、供应链体系,并通过规模化尽可能地摊薄成本,从而实现“正餐快餐化”。“不卖隔夜菜”、“大品牌的用料”的原则,也在不断拔高快餐的行业标准,引导整个行业向更高品质发展。
< class="pgc-img">>据悉,大米先生未来还会继续向上海、广州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拓展,目前,大米先生正在上海全面铺开,5家新店相继开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忙碌的人,做饭的时间越少,但也正是这群人,对就餐品质的要求越高, 而随着品质的提高,大米先生也符合了社区居民的餐饮需求,将传统快餐主要服务上班族人群,扩大到了社区人群,拓宽了快餐的行业赛道。
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张呈君 实习生 孙靖沅
来自上海的血管外科专家欧敬民,近日再次在路边直播唱歌。如今他不仅在线上粉丝众多,线下直播时也有粉丝前来“围观”。
停播一段时间后,三甲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欧敬民又开启了直播。
8月1日晚9时许,上海市杨浦区周家嘴路凤城路路口,一台iPad、一台照明灯,一张白纸上写着要唱的曲目。这18首歌都是欧敬民自己挑选,有社交平台上火热的《苹果香》,有他时常在短视频中唱的《你来与不来我都在等你》,还有大家熟知的《蓝莲花》《朋友》《大不了》等等。
当天14时03分,上海最高气温达到40.0℃,到了晚上仍旧热浪阵阵。还没开唱,欧敬民已经流汗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直播的心情。这一天,欧敬民完成了8台手术,都很顺利,他直言心情很好。
自今年6月在路边直播唱歌被诸多网友认识后,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欧敬民因工作忙碌鲜有时间直播,于是改为拍摄短视频,一个视频一首歌曲。恰逢巴黎奥运会期间,他说这次直播也是给赛场上的奥运健儿加油。
如今,欧敬民已经拥有超过13万粉丝。当天晚上,涌进直播间的人约4000-5000人,最多时近万人,甚至还有“粉丝”专程跑来直播现场,听他唱完了所有歌曲。与往常不一样的是,欧敬民还多了一名因直播唱歌而结缘的“助手”。
直播结束的欧敬民,第一时间回到医院,去看了看他病床的病人,将近零点才返回家中休息。他直言,这样的高温天直播一点也不累,“家人们”的留言和关注对他来说是最大“动力”。
直播多了一名“助手”
曾受到欧医生鼓励
8月1日晚8点,做完当天最后一台手术,欧敬民脱去白大褂,从医院慢悠悠地踱步到了直播点,大概用了一刻钟左右。直播的近2个小时里,欧敬民湿透了背,喝掉了2瓶矿泉水,脸上的汗水不断往下淌。马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有人骑车经过时也会好奇地停下来张望。欧敬民总是集中注意力在直播唱歌,情感饱满,不喊累也不喊热。
当晚陪他一同来直播的,还有一名他的“粉丝”——25岁的常同学。
为了让直播效果更好一些,常同学特别帮忙租赁了一台照明设备,搬来现场打光。直播时,常同学时而摇摆身体,挥动荧光棒,时而提起精神,帮欧敬民切歌,看看台词有没有正常显示、网络有没有卡顿;还会帮欧敬民递水、送毛巾,让他擦汗。
“助手”常同学,负责帮欧敬民切歌。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常同学是一名本科毕业生,目前正在准备考研。6月底的一天,晚上11点,天下着小雨,常同学骑车在周家嘴路上兜马路,意外听到了欧敬民在路边直播,出于好奇心,他停下来,驻足聆听欧敬民唱歌,认识了在他看来很有趣的医生。
“这个医生很有意思,一个人在那里唱歌,他看着很孤独,但唱起歌来很有热情,我感觉他是一个需要陪伴的人,所以等他直播结束,我们就聊了起来。我告诉他,我会拍摄剪辑,有空了可以来帮忙,就这样,我成为了他的一个‘助手’。”常同学坦言,自己大学期间就爱好视频拍摄,有一定的视频剪辑基础。认识欧医生后,帮他直播、剪视频的同时,也时常聊天谈心,还收获了欧敬民的鼓励。
“我之前有一次失败的考研经历,那时候学习状态不够好,学习时间也安排得不够,对自己考研没有太大的信心。认识欧医生后,我知道了他的人生故事,他经历过很多,小时候穷苦、高中时期学业差,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才成为了现在的大专家。”常同学说。
欧敬民的经历让常同学意识到,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应该学会用一种坦然的心去面对。“现在我可以做到什么时候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复习,而不是像之前一样一旦经历失败就沮丧。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目标,失败了也能继续前进,这是欧医生给我最大的影响。”
常同学称自己与欧医生一样,也热爱唱歌,平时有空两人会在一起唱歌,“我们一起唱《人生如戏》,这首歌给我一种天地辽阔、积极向上、踏着泥泞穿过风雨的感觉。”从歌曲中收获正能量,正是常同学从欧敬民身上学到的“本领”。
“欧医生唱歌,一首歌每天会反复唱,直到练到滚瓜烂熟,然后再去学习新歌。我也从中悟到很多道理,类比学习,就是温故而知新,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常同学说,欧医生总会把心中美好的东西唱出来,唱歌不仅是排遣压力,更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
下播后再回病房看看
有粉丝来现场听完全场
当晚,欧敬民激昂的歌声吸引了诸多路人围观,55岁的王阿姨便是其中一位,她家住在附近,时常饭后出来跳舞、散步,这是她第二次来现场听欧敬民唱歌。
“我原来第一次听他唱歌,就感觉这个人很认真、很专注,被他的歌声吸引过来,后面才知道他还是一名医生。”王阿姨还点赞,有的人直播靠颜值,欧敬民靠的是才华。
王阿姨站在欧敬民的直播镜头后,时而拿起“荧光棒”加油,时而认真听歌,时而一起附和,还一次次鼓掌,直到欧敬民下播。“他的坚持和正能量深深打动了我,只要他来直播,我都愿意来看看的。”王阿姨说。
55岁的王阿姨听欧敬民唱完了所有的直播歌曲。
直播中,许多路过的居民因好奇纷纷驻足,有人拍照记录,有人拿起手机盯着社交平台上的直播,感慨“原来就是我平时一直刷到的这个喜欢唱歌的医生”。这时,路人难免会露出微微一笑,赞叹起欧医生的热情。
在现场受到感染的还有赵先生,他通过社交平台认识了欧医生。赵先生感叹:“欧医生有旺盛的精力,能够兼顾救死扶伤和直播传递正能量,令人佩服。”他表示,欧医生通过直播缓解工作压力,这种方法值得很多年轻人学习。
直播期间,欧敬民还与网友互动聊起自己的生活,聊童年时期出身农村、家里贫穷吃不饱,聊高中时期成绩差,通过努力学习赶超,聊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鼓励,还聊起从医的舅舅对自己职业选择的影响,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朋友帮助,才能成就现在的他,成为一名医生去救治病人。
近2个小时里,不少粉丝在直播间打赏欧敬民,赞叹他的歌声和热情,他在镜头前直言:“直播赏金将会全部捐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夜晚10点45分,唱完18首歌曲,欧敬民的直播也跟着结束。直播数据显示,当晚直播平均在线人数达到了4000多人,累计观看突破80万。
这时,欧敬民擦了擦脸上的汗,坦言要回去病房再看看,“平时我已经养成了习惯,晚上下班回家前,一定要去看看病人的情况,把注意事项告诉家属,也会关照好值班医生、护士,如果夜里有突发情况及时通知我。”
对于下一次的直播,欧敬民表示“不确定”,“主要还是先把手头的临床工作做好,把手术做好,有余力了下班来这里唱唱,也感谢那么多的网友一直支持我,给我鼓励,让我感受到了爱。”
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给欧敬民留言点赞。
来源: 澎湃新闻
爪是不少台州人的心头好,一边追剧一边啃,别提有多过瘾。但眼下,“身价”大涨的鸡爪正在不经意间刺痛着吃货们的钱包。
日前,记者走访台州市场发现,冷冻鸡爪一斤价格大多在20元至25元上下浮动,直逼牛肉。新鲜鸡爪较为少见,部分商超售价超过30元/斤,而鸡爪制成品则更贵。
< 鸡爪“身价”大涨,直逼牛肉>
“冷冻的鸡爪价格都快赶上牛肉了。还是买点牛肉,更有性价比。”8月2日上午,在台州·农港城,市民朱女士打算买点冷冻的鸡爪,回家做成柠檬酸辣鸡爪。问一圈价格后,她转身走向了牛羊肉摊位。
有多贵?在农港城的一处冷冻食品摊位,摆放着两大箱散称鸡爪,一箱是长鸡爪,一箱是短鸡爪,“这种长的多个关节,20元一斤,短的25元一斤。”摊位老板介绍,冰柜里还有袋装冰冻鸡爪,一包45元,将近2斤重。
冷冻短鸡爪“身价”已超过猪排骨,都快赶上牛肉。在农港城的几家牛羊肉及猪肉摊,一斤五花肉、猪排骨的零售价分别是16元、23元,而牛肉则卖28元一斤。
比起冷冻鸡爪,新鲜鸡爪难觅踪影,价格也更高。美团平台上,记者搜索“鲜鸡爪”,显示麦德龙(台州开发区商场)在售一款鲜鸡爪,900g标价57.8元,折算下来,一斤约32.1元。
“这几年鸡爪价格涨势明显。就这十几天,980g的袋装冰冻鸡爪,一包涨了2元左右。”在椒江下陈菜场卖鸡爪的摊贩刘先生说,虽然鸡爪价格高,但买的人还是不少,“最近天热,很多人都要买回家,腌着吃。”
生鸡爪的价格如此,成品价格自然往上再抬一抬。在路桥的姐弟购物中心,货架上泡椒风味的鸡爪零食很是诱人,细看价格,不便宜。折算下来,一斤起码30元以上。
农贸市场周边的卤味店,卤味鸡爪大多卖三四十元一斤。不用啃的无骨鸡爪吃着省力,但对钱包可不“友好”,五六十元一斤的价格劝退不少人。
< 鸡爪消费需求大,供给量下降 >
鸡爪价格上涨背后,是产品供需格局的变化。
近年来,鸡爪休闲产品这一领域的赛道“玩家”不断涌现。除了有友等传统品牌,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也陆续推出不少凤爪品类的零食。除了零食企业,街边也出现许多卖鸡爪的卤味摊。
“这几年,买鸡爪的人的确越来越多了。有些人一买就是几十斤,拿回去加工成泡椒鸡爪、柠檬鸡爪等,再去卖。”刘先生说,市面上鸡爪产品口味不断创新,拉动了鸡爪的消费需求。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鸡爪的畅销。咨询机构“观研天下”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凤爪的消费量达到了56.45万吨,较2018年增加19.45万吨;2022年,国内休闲即食凤爪市场规模达到34.97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约22.68%;2022年,以卤凤爪、虎皮凤爪为代表的熟食凤爪市场,规模已达到80.64亿元。
鸡爪消费热情高涨,供给却比较“吃力”。据“观研天下”数据,2022年我国凤爪产量为57.89万吨,较2021年下降了2.11%。同年,从国外进口的鸡爪也从67.39万吨降到了58.44万吨。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进口冻鸡爪10万吨,进口量同比减少了3成,创下五年新低。供给减少,消费需求增长,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近期鸡爪价格上涨,还有季节性因素。和鸡鸭鹅打了多年交道的刘先生说,夏季鸡爪消费需求增加,再加上天气热,养鸡不易,价格会比冬天高一些。
作者:邱琳敏
来源: 台州晚报